农药的效果与天气有什么关系吗?
农药对害虫和细菌的毒性作用,通常与使用时的天气条件有关。一般来说,在强风、大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使用农药会降低药效,缩短残留期,有时甚至会造成药物损害。
高温容易促进药剂的分解和有效成分的挥发,当天气炎热时,农药的化学活性变强,相应地农药的毒性变大。作物在炎热的天气里生长旺盛,叶子上的毛孔又大又开放。当喷洒药物时,很容易侵入物体,导致药物损坏。因此,在炎热和高温的天气条件下,尽量不要用药,尤其是中午前后。
高湿度对农药的影响,主要是加速某些农药的化学分解,使其失效或产生药物损害。如果叶片表面湿度大,很容易粘附粉状农药,造成农药施用不均和药物损害。同时,叶子上的露水也会稀释药物,降低药效。因此,波尔多液、氟硅酸钠等受湿度影响较大的药剂不宜在雾、露水或雨后使用。如有必要,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在喷洒波尔多液时减少硫酸铜的用量或增加石灰的用量。一般应在晴朗、无风或有风、无露水的天气下使用。
如遇雨天,尽量不要用药。一方面,雨水的冲洗会降低功效,造成浪费。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导致田间污染。一般来说,喷洒农药后,降雨发生在数小时内,根据降雨的大小和持续时间,降雨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用药时,注意提前查看天气预报,避免雨天。此外,清晨的露水也会降低大多数杀虫剂的药效。然而,在粉末和可湿性粉末的情况下,露水可以促进药剂与叶片的粘附,这有利于功效的发挥。
大风天气的影响是明显的。首先,大风会使药液分散,容易挥发。其次,如果大风将药液吹向其他抗药性较低的作物,则容易出现药害症状。因此,建议在没有风或微风的情况下喷洒农药。
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向日葵病虫草害,是农业生产上的一项必要措施。在掌握农回药性能的基础上,做到科学答、合理、安全使用好农药必须注意以下原则:
(1)对症、适时用药。根据向日葵病虫草害种类以及病虫草害发生为害规律,选择不同种类的杀虫、杀菌和除草剂品种。不同的农药品种对不同的防治对象其防治效果也不尽相同。施药前一定要认真进行病虫草调查,在最佳防治时期施药,做到对症用药。一般选择在病虫草发生初期,做到及时防控。
(2)保证施药技术和质量。施药要选择有质量保证的喷雾器械,准确称取农药,这是防治病虫草害的重要环节,一定要按农药使用说明书量取农药,不能随意增加用药量,特别是除草剂,避免浪费和对环境、农产品的污染。不长期单一使用一种农药,科学合理混配农药,以延缓病虫草抗药性的产生。
(3)注意安全用药。保证安全间隔期和科学施药,避免人畜中毒。注意施药器械的清洗,要用清水配药。目前,生产中使用的部分除草剂是超高效的,一旦施药器械中残留某类农药,或是用来配制药液的水受到某类农药的污染,就很容易使敏感作物产生药害。
(4)保证农药质量。注意到正规的农药销售门市部购买三证俱全的农药。
扩展资料: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农作物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和用量,以减少对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使用农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绝大多数病虫害在发病初期把握最佳使用时间,症状很轻,防治效果好,错过最佳用药期,防治效果差。
(2)掌握使用杀虫剂在农药的有效浓度,浓度的影响取决于解决方案的报道,如喷雾土壤封闭除草剂,土壤湿度差,必须增加的水量,为了形成一个封闭的膜,否则解决方案只点分布,不关闭除草的效果。
在喷洒杀虫剂和杀菌剂时,充分的水消耗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虫卵和细菌大多集中在叶片背面和根系附近的土壤中。如果在喷洒过程中用水量低,很难将整株植株喷透,死角处的虫卵和细菌容易再次爆发。盲目增加农药浓度,会增强细菌和害虫的耐药性。如果超过安全浓度,就会发生药物损伤。因此,单纯地增加药液的浓度往往会适得其反。
(3)注意轮转长期单一使用一种农药容易产生耐药性,降低控制效果,因此应轮转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
(4)严格遵守安全间隔规定,最后喷洒到作物收获的时间应长于标签规定的安全间隔时间。选择农药前要仔细阅读标签:看农药名称,注意有效成分的名称、含量和剂型是否清楚。二证、三证是指农药注册证号、产品标准号、标识相同的农药。见净内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标签上应注明净含量、有效期和生产日期(批号)。
(5)看标签和外观。农药标签的内容要完整。针对不同的控制对象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根据使用面积和标签上的推荐用量计算用量。然后用二次稀释法配制液体:先将液体倒入一个小容器中,加少量水与母液摇匀,再将母液稀释到所需浓度。
农药配制应远离居民区、畜栏和水源。这药可以随意配药。配制的液体应尽可能密封。配制好的药液当天用完后,剩余的农药应密封在原袋内安全存放,不能转移到其他包装中。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16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