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怎样预防水貂肉毒梭菌中毒?

肉毒梭菌中毒,是由于食入肉毒梭毒素污染的饲料而引起一种急性、致死性的中毒病。该病的特征是运动中枢神经或延脑麻痹。

怎样预防水貂肉毒梭菌中毒?

(1)病原

肉毒梭菌的芽孢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动物肠道内容物,粪便、腐败尸体、腐烂饲料中经常含有肉毒梭菌。该菌在动物尸体、肉类、饲料内繁殖时产生毒素。

(2)流行病学

本病的发生,主要是喂了污染有毒素的鱼和饲料。水貂对肉毒梭菌C型毒素最为敏感。本病多发生于温暖季节,与动物饲料被污染和贮藏不良有关,且多为群发,食欲好的青壮年貂发病严重。

(3)临床症状

潜伏期多为4~20小时,患貂多数突然发病,很快死亡。其特征是肌肉进行性麻痹。开始时,后肢麻痹,患貂拖拉向前爬行,继而出现呼吸困难和前肢麻痹,采食、吞咽困难,流涎,颈部肌肉麻痹,头下垂,不能抬起,濒死前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腹泻便血昏迷,最后窒息死亡,死亡率几乎达100%。

(4)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和临床特征可以作出诊断。应采取可疑饲料或病死貂的胃内容物,做动物毒性试验。

(5)防治

在预防上,最重要的是动物性饲料要保持新鲜、不受污染、不变质,使用冷藏的肉类及其副产品时,应速冻,速化和速加工。冷库、饲料加工机械等应经常洗刷和消毒。在非安全地区,每年在发病季节前(7~8月)进行1次预防接种,每只貂皮下注射1毫升兽用肉毒梭菌C型明矾菌苗或干粉疫苗,可获得可靠的免疫力。在治疗上,应立即更换饲料,然后尽快用C型抗毒素静脉或肌肉注射,剂量可以大一些,4~6小时后重复1次,治疗效果很好。

魏氏梭菌能引起水貂什么疾病?如何防治?

水貂学名美洲水鼬,它的皮毛制品在市场上需求量极大,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很多人养殖它,具有较高的养殖价值。那么在养殖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1、种貂质量种貂的质量功效到产品的质量档次,所以在引种是必须到有畜许可证的养殖场去引种,原则上北貂南一,如果是南貂北移,它的生产效果会比较差。种貂要求皮毛光亮、背腹毛色一致、绒毛齐平、密度大而分布均匀,这样的貂皮毛才是质量好的。2、配种期饲养种公貂在进入到1月是就要进入到配种预备饲养,配种期间必须要保证供应器优质的精饲,新鲜血、鸡蛋、奶以及鱼的比例要占80%以上,同时要加入滋阴补阳的药物*羊藿和维生素等。配种时要杜绝近亲交配,以免品种退化,在母貂怀孕后期也要保证供应优质饲料,喂食动物时,要割除肾上腺、脑垂体等带有性激素的器官,以免母貂食用出现死胎或者流产的现象。3、注意保温在仔貂出生后,要最好保温措施,仔貂出生时对于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弱,如果温度过低会导致其死亡,所以做好保温措施是提高仔貂成活率的关键措施。可以在产仔想的上下两侧放热水袋保温,或者购买专用的保温箱进行保温。4、疾病防治在夏季7-8月是仔貂生长最快的时期,同时也是高温高湿的季节,这时的饲料极易变质,仔貂食用后极易患上消化道疾病,所以饲喂时要注意,采取多添少喂的措施,确保仔貂吃饱,又不会造成饲料浪费,对于残饵要及时清理掉。如果出现消化道疾病,可以用马齿苋、车前子、蒲公英、败酱草等草药加入饲料中喂食,有不错的效果。在6-7月是要及时接种犬瘟热、副伤寒以及巴氏杆菌等疫苗,以免传染病发生。以上是水貂养殖注意事项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

毛皮动物魏氏梭菌病又称魏氏梭菌性肠炎、肠毒血症,是由梭状芽胞杆菌属产气荚膜杆菌类的细菌引起的家畜和毛皮动物急性中毒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是急性下痢,排黑色黏性粪便

病理特征: 胃黏膜有黑色溃疡和 盲肠浆膜面有芝麻粒大小的出血斑

传染源:土壤、粪便、污水、饲料及健康动物的肠道内普遍存在

传播途径:一般经消化道传播

发病原因:饲养管理不当,如饲料突然更换、气候骤变、蛋白过量,粗纤维过低等,使胃肠正常菌群失调,造成肠道内魏氏梭菌迅速繁殖,产生毒素

发病特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呈散发或在某几个养殖场中流行;发病率(1 0%~30%)和致死率(90%~1 00 %)都很高

症状:最急性病例,不见任何症状或仅排少量糊状黑粪突然死亡

急性病例,采食减少;精神萎顿,蜷缩于笼内不动;腹部膨胀有腹水;尿色暗呈茶色;

拉稀便,初为灰黄,后为灰绿,最后为煤焦油色糊状脱水,在2~3天内死亡

个别的可拖延一周左右。

治疗:发现本病后,立即查明是否是变质的或不洁的饲料引起的本病,不准随意改变饲料配比和突然更换饲料。对轻症病例可用庆大霉素、恩诺沙星等肌注射,每1~2次/天,连用3-5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17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