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细菌肥料如何施用?
答:钾细菌肥料又称生物钾肥、硅酸盐菌剂,是由人工选育的高效硅酸盐细菌,经过工业发酵而成的一种生物肥料。该菌剂除了能强烈分解土壤中硅酸盐类的钾外,还能分解土壤中难溶性的磷。不仅可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还能提高作物对养分的利用能力。试验证明,施用钾细菌,对作物具有增产作用。
钾细菌肥料可用作基肥、追肥、拌种或蘸秧根,但在施用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作基肥时,钾细菌肥料最好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因为硅酸盐细菌的生长繁殖同样需要养分,有机质贫乏时不利于其生命的进行。
(2)紫外线对菌剂有杀灭作用。因此,在贮、运、用时应避免阳光直射,拌种时应在避光处进行,待稍晾干后(不能晒干),立即播种、覆土。
(3)钾细菌肥料可与杀虫、杀真菌病害的农药同时配合施用(先拌农药,阴干后拌菌剂),但不能与杀细菌农药接触,苗期细菌病害严重的作物(如棉花),菌剂最好采用底施,以免耽误药剂拌种。
(4)钾细菌适宜生长的pH为5~8,因此,钾细菌肥料一般不能与过酸或过碱的物质混用。
(5)在速效钾严重缺乏的土壤上,单靠钾细菌肥料往往不能满足需求。特别是在早春或冬前低温情况下(钾细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其活力会受到抑制而影响其前期供钾。因此,应考虑配施适量化学钾肥,使二者效能互补。但钾细菌肥料与化学钾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拮抗作用,二者不宜直接混用。
(6)由于钾细菌肥料施入土壤后释放速效钾需要经过一个过程,为保证有充足时间提高解钾、解磷效果,必须注意早施。
氮磷钾三种肥对植物的作用是什么?如何使用?
我国土壤含钾量比较丰富,在目前生产水平条件下,北方大部分土壤供钾量可满足需要,南方土壤缺钾面积比较大。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氮、磷素化肥施用量逐渐增多, 钾素化肥的施用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积极发展钾素化肥的生产和施用,一定会对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钾素化肥的种类不如氮、磷素化肥多,生产量还少。目前生产或副产的钾素化肥品种有硫酸钾、氯化钾、钾镁肥、窑灰钾肥、草木灰,钾钙肥等,常用的主要是硫酸钾和氯化钾等。我国钾肥供应量远不能满足作物的需求,尚难做到与氮、磷肥料的平衡。所以,一方面要增加钾肥肥源,尤其是农家肥;另一方面要合理施用钾肥,要把有限的钾肥用在最需要的作物和土壤上,并在轮作中合理分配。
一,作物缺钾的主要症状
作物缺钾症状一般在生长中后期才逐渐表现出来,最典型的症状是叶尖和叶边缘枯焦,叶中出现褐色的坏死组织斑点。这种症状首先从老叶或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因为钾的再利用程度大,钾不足 时,老组织中的钾可转移到幼嫩组织中去。但如果严重缺钾,嫩叶也会发生此症状。
作物缺钾的症状通常是老叶和叶缘发黄,进而变褐, 焦枯似灼烧状。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或斑块,但叶中部、叶脉和近叶脉处仍为绿色。随着缺钾程度的加剧,整个叶片变为红棕色或干枯状,坏死脱落。
其次是根系发育不良,根细弱,常呈褐色,根系短而少,易早衰严重时腐烂,易倒伏。在氮素充足时,缺钾的双子叶植物 的叶子常卷曲而显皱纹;禾本科作物则茎秆柔软易倒伏,分蘖少,抽 穗不整齐。
二,钾肥的生理功能
1,酶的活化剂。钾在细胞内可作为60多种酶的活化剂,如丙酮酸激酶、果糖激酶、苹果酸脱氢酶、淀粉合成酶、琥珀酰合成酶、谷胱甘肽合成酶等。因此,钾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呼吸作用以及蛋白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2,钾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钾与糖的合成也有关,并能促进糖类向贮藏器官运输。
3,钾是构成细胞渗透势的重要成分,如对气孔的开放有着直接的作用。?
三,钾肥的合理施用
我国大部分土壤钾素含量比较丰富,供钾能力比氮、磷要强。但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氮、 磷化肥施用量的大幅度增加,土壤中和农家肥中的钾素就不能满足作物持续高产的需要。如:北方的山东、河北等地,作物不断出现缺钾症状,南方各地土壤缺钾面积达30~60%。各地在缺钾土壤上施用钾肥,肥效越来越显著,一般在施用有机肥的氮、磷化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可增产10%以上。
钾肥肥效受一定条件的限制,要合理施用钾肥,充分发挥钾肥的增产效益,必须了解有效施用钾肥的有利条件和合理 施用技术。
(一)有效施用钾肥的条件?
1.土壤供钾水平:土壤速效钾丰缺程度,是决定钾肥肥效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
土壤质地不同,士壤速效钾含量不一样,施钾肥肥效不同。各地试验表明,质地粗的沙性土壤施用钾肥的效果比粘土 高,所以钾肥最好优先用在缺钾的沙性土壤上。
2.钾肥应优先用在喜钾作物上:一般在缺钾土壤上,钾肥对各种作物均有良好的效果。但在含钾量中等或较丰富的土 壤上,只有喜钾作物肥效较好。因此,一般应把钾肥优先施在含糖、淀粉、脂肪、纤维较多的?喜钾作物?上,如甜菜、烟草、甘 薯、西瓜、苹果、麻类等作物上施钾肥效果较好。
其次,棉花、油 料、玉米、小麦、水稻等施用钾肥也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
3.钾肥与氮、磷肥配合施用;在氮、磷、钾都缺的土壤上,应在施用氮、肥的基础上配合施用钾肥,才能充分发挥钾肥的肥效。
(二)钾肥施用技术?
钾肥施用要因地制宜,因作物、因土采用经济有效的施用技术。钾肥的施用也具有?报酬递减?现象,用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好。 用量过高,每千克钾肥增产效益低,纯收益不高;用量过低,虽然每千克钾肥增产效果好,但产量和质量上不去,纯收益低。目前在钾肥资源比较少的情况下,一般还做不到完全满足作物的需求,要因土壤和作物进行合理分配。
1,基肥
钾肥主要应作基肥施用钾肥用作基肥要适当深施在根系密集的范围内,以利于根系对钾素的吸收,钾肥要早施,在缺钾地块上,作物一旦进入生长旺盛阶段,速效钾消耗很快,如果不施用钾肥,要影响作物正常生长。施用氯化钾作基肥,宜早不宜迟,早施有利于氯离子淋洗,以避免土壤氯离子浓度局部过高,影响作物生长。?
钾肥作基肥施用方法主要有:北方旱作田,耕地前撤施或耕地时撒施在犁沟内,翻压作基肥。也可以结合播种条施或坑?施。水稻田和本田可撒在表面上,经粑拖平后插秧。?
2.追肥
钾肥做追肥也应早施。因作物缺钾症状较氮、磷表现迟,如在外表上出现缺钾症状时再追施钾肥,则为时已晚,必然会导致产量和品质降低。因此,追施钾肥宜早不宜迟, 面且后期追施钾肥效果较差。旱作地追施钾肥可在苗期条施或坑施,水稻追施钾肥可结合稻田第一次中耕撒施或把钾肥与氮、磷肥制成球肥塞施。
3.钾肥用量
钾肥施用量应根据土壤速效钾丰缺状况、作物需钾多少及各营养元素的适宜配合比例而定。对喜钾作物如烟草、甜菜等,应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施用量。
四,钾肥的施用方法
我国土壤普遍缺氮,大部分缺磷,所以钾肥在缺钾土壤上必须配合氮肥或氮磷肥施用,才能有较好的增产效果。钾肥主要施用方法
1,水稻秧田肥
钾肥用于秧田面要比本田面施用量多,秧田肥 。施肥前先把秧板做好,将钾肥直接撒在秧板上,耙入泥浆中,整平即可播种。
草木灰可结合盖秧施用,应与湿土混合,防止被风吹散。如果钾肥用于秧田追肥,宜早追,一般在秧苗3片叶以前追施。追施前应与 细干土或细土粪拌和,也可以在没有露水时直接撒施。
2,水稻本田肥
钾肥易溶于水,易渗漏,施用时本田中的水不宜过多,应将多余的水排走,然后撒施钾肥,再耙匀拖平、插秧。施肥后3~5天内不要排水,同时尽量避免串灌和干湿交替排灌,减少土壤中钾素的淋失和固定。钾肥用于水稻本田基肥的施用方法与氮、 磷肥类似。?
3,旱地作物基肥
钾肥往往与氮磷一起作基肥,采用撒施、沟施或穴施等方法,不同作物的施用方法与氮、磷肥一样。钾肥不能表 施,否则作物根系很难吸收,也易引起钾的固定或淋失。碱性较强的草木灰、窑灰钾肥呈粉末状,应多作基肥,少作追肥,以免因黏附面烧伤幼苗。
4,根外喷肥
作物生长期间表现缺钾时,尤其对于密植作物, 可进行根外喷肥,作为根际施肥的补充。
氯化钾和硫酸钾的施用方法一样。除烟草等忌氯作物和低注盐碱地不宜施用外,氯化钾与等养分硫酸钾的肥效一样,都能改善作物 品质,合理施用对土壤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
总之,氮,磷,钾,钙,镁,硫等化学肥料,各有不同的功能,也各有不同的特性,要充分认识和了解其特性,科学合理地施肥,同时还要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钾肥,气候条件对钾肥肥效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土壤干湿冻融、通气等条件的改变而表现出来的。如土壤通过冻融,可以促进土壤中含钾矿物质的风化,增加土壤速效性钾的含量提高对作物的供钾能力。在作物生长期间,若土壤水分不足,会使土壤中钾离子活度下降,减弱钾离子的扩散,影响作物对钾的吸收。当土壤水分过多时,则土壤通气性差, 作物吸收钾的能力受到抑制,而易出现缺钾现象。另外,土温偏高或偏低也影响作物对钾的吸收,如早稻前期温度低时,会影响各种养分的吸收,特别是磷钾等养分,所以此时施用磷肥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1、氮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当氮素充足时,植物可合成较多的蛋白质,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增长,因此植物叶面积增长快,能有更多的叶面积用来进行光合作用。
2、磷在植物体内参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能量储存和传递、细胞分裂、细胞增大和其他一些过程。磷能促进早期根系的形成和生长,提高植物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能力,有助于植物耐过冬天的严寒。
3、钾能够促进光合作用,缺钾使光合作用减弱。钾能明显地提高植物对氮的吸收和利用,并很快转化为蛋白质。钾还能促进植物经济用水。由于钾离子能较多地累积在作物细胞之中,因此使细胞渗透压增加并使水分从低浓度的土壤溶液中向高浓度的根细胞中移动。
水稻、麦类等禾本科作物可用2%一3%的浓度,油菜、蔬菜可用1%的浓度。也可使用磷酸二氢钾0.25%的浓度,在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或傍晚未上露水前喷施,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扩展资料:
钾肥可用作基肥,也可用作追肥,部分品种还可以作为叶面肥,但作基肥和叶面肥施用效果为好。将钾肥用作基肥,可满足农作物全生育期对钾元素的需求,对生长期短的作物和明显缺钾的土壤尤为重要。
对生长期长的作物如棉花可采用基施和叶面喷施相结合。对沙质土壤可采用基施和追施相结合。钾在土壤中的移动性介于氮、磷之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氮磷钾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17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