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土质怎么化分
土质分类;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
Ⅰ.耕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植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它树木的土地;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1.0m,北方宽<2.0m的沟渠、路、田埂。
11.灌溉水田,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以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
12.望田地,无灌溉工程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水,用以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无灌溉设施的水旱轮作地。
13.水浇地,指水田、菜地以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
14.旱地,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生长作物的耕地,包括无固定灌溉设施,仅靠引洪灌溉的耕地。
15.菜地,种植蔬菜为主的耕地,包括温室、塑料大棚用地。
Ⅱ.园地,种植以采集果、汁、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括果树苗圃等用地。
21.果园,种植果树的园地。
22.桑园,种植桑树的园地。
23.茶园,种植茶树的园地。
24.橡胶园,种植橡胶树的园地。
25.其它园地,种植可可、咖啡、油棕、胡椒等其它多年生作物的园地。
Ⅲ.林地,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等林木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林。
31.有林地,树木郁闭度>30%的天然、人工林。
32.灌木林,覆盖度大于40%的灌木林地。
33.疏林地,树木郁闭度10~30%的疏林地。
34.未成林造林地,指造林成活率大于或等于合理造林株数的41%,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新造林地(一般指造林后不满3—5年或飞机播种后不满5—7年的造林地)。
35.迹地,森林采伐、火烧后,五年内未更新的林地。
36.苗圃,固定的林木育苗地。
Ⅳ.牧草地,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
41.天然草地,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未经改良,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包括以牧为主的疏林、灌木草地。
42.改良草地,采取灌溉、排水、施肥、松耙、补植等措施进行改良的草地。
43.人工草地,人工种植牧草的草地,包括人工培植用于牧业的灌木。
Ⅴ.居民地及工矿用地,指城乡居民点、独立居民点以及居民点以外工矿、国防、名胜古迹等企事业单位用地、包括其内部交通、绿化用地。
51.城镇、市镇建制的居民点,不包括市镇范围内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用地。
52.农村居民点,镇以下的居民点用地。
53.独立工矿用地,居民点以外独立的各种工矿企业、采石场、砖瓦窑、仓库以及其它企事业单位的建设用地,不包括附属于工矿、企事业单位农副业生产基地。
54.盐田,以经营盐业为目的、包括盐场及附属设施用地。
55.特殊用地,指居民点以外的国防、名胜古迹、风景旅游、墓地、陵园等用地。
Ⅵ.交通用地,居民点以外的各种道路及其附属设施和民用机场用地,包括护路林。
61.铁路,铁路路线及站场用地,包括路堤、路堑、道沟、取土坑和护路林。
62.公路,指国家和地方公路,包括路堤、路堑、道沟和护路林。
63.农村道路,指农村南方宽≥1m,北方宽≥2m的道路。
64.民用机场,民用机场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65.港口、码头,专供客、货运船舶停靠的场所,包括海运、河运及其附属建筑物,不包括常年水位以下部分。
Ⅶ.水域,指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不包括滞洪区和垦殖三年以上的滩地、海涂中的耕地、林地、居民点、道路等。
71.河流水面,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河流常年水位线以下的面积。
72.湖泊水面,天然形成的积水区常年水位线以下的面积。
73.水库面积,人工修建总库容≥10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岸线以下的面积。
74.坑塘水面,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蓄水量<10万立方米正常水位岸线以下的蓄水面积。
75.苇地,生长芦苇的土地,包括滩涂上的苇地。
76.滩涂,包括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最大洪水位间的面积。常年水位线一般按地形图水线求得,或另行调绘。
77.沟渠,人工修建,用于排灌的沟渠,包括渠槽、渠堤、取土坑、护堤林。指南方宽≥1m,北方宽≥2m的沟渠。
78.人工建筑物,人工修建,用于除害兴利的闸、坝、堤、水电厂房、扬水站等常年水位线以上的建筑物。
79.冰川及永久积雪,表层被冰雪常年覆盖的土地。
Ⅷ.未利用土地,目前还未被利用的土地,包括难利用的土地。
81.荒草地,树木郁闭度<10%,表层为土质,生长杂草,不包括盐碱地、沼泽地和裸露地。
82.盐碱地,表面盐碱聚集,只生长天然耐盐植物的土地。
83.沼泽地,经常积水或渍水,一般生长湿生植物的土地。
84.沙地,表层为沙覆盖,基本为无植被的土地,包括沙漠,不包括水系中的沙漠。
85.裸土地,表层为土质,基本无植被覆盖的土地。
86.裸岩、石砾地,表层为岩石或石砾,其覆盖面积>50%的土地。
87.田坎,主要指耕地中南方宽≥1m,北方宽≥2m的地坎或堤坝。
88.其它,指其它未利用土地,包括高寒荒漠,苔原等 地层(stratum[ 'streit?0?5m ])
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成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岩浆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地层是指在某一地质年代因岩浆活动形成的岩体及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层的总称。(所谓的地层是指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和非成层岩石的总称。从岩性上讲,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时间的概念。)地壳中具一定层位的一层或一组岩石。地层可以是固结的岩石,也可以是没有固结的堆积物,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在正常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层与层之间的界面可以是明显的层面或沉积间断面,也可以是由于岩性、所含化石、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的变化导致层面不十分明显。
[编辑本段]地层系统的单位是如何划分
我国地层委员会采用宇、界、系、统、阶、亚阶等六个地层单位术语。
[编辑本段]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是地球演化过程中某一时间阶段的划分方法。
地质年代的单位的划分
地球的历史按等级划分为:宙、代、纪、世、期、亚期等六个地质年代单位。
地质年代共分五个代,为:
1)太古代
2)元古代
3)古生代
4)中生代
5)新生代
其中,古生代共分六个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分为三个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新生代分为三个纪,分别是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相对地质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指地层的生成顺序和相对的新老关系。它只表示地质历史的相对顺序和发展阶段,不表示各个地质时代单位的长短。
绝对地质年代
绝对地质年代是指通过对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含量的测定,根据其衰变规律而计算出该岩石的年龄。
[编辑本段]地层和地质年代的关系
每个地层代表着它形成时相应的地质年代。
农村常年种植蔬菜的土地,为何在土地征收里算作旱地?
通过耕地质量的等级调查与评定工作,我国的耕地被评为15个质量等级,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而且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根据耕地性质,我国耕地总资源也被划分为常用耕地面积和临时性耕地这两类。
一、耕地分级
1、通过耕地质量的等级调查与评定工作,全国耕地被评为15个质量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全国耕地基本上是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 。耕地质量是指耕地质量内容包括耕地用于一定农作物栽培时,耕地对农作物的适宜性、生物生产力的大小、耕地利用后经济效益的多少和耕地是否被污染这四个方面。
2、根据耕地性质,我国耕地总资源可分为常用耕地面积和临时性耕地两类。根据耕地可利用情况分为当年实际利用耕地和当年闲置、弃耕耕地。根据耕地水利条件,可以分为水田和旱地两类。
3、其实我国大部分耕地分布不均匀,综合气候、生物、土壤、地形和水文等几项因素,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区域:东南部湿润区、半湿润季风区、西北部半干旱区、干旱内陆区、青藏高原区。
二、五种耕地类型
1、灌溉水田:灌溉水田主要是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可以正常灌溉,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主要有灌的水旱轮作地。
2、望天田:望天田是指无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比如有无灌溉设施的水旱轮作地。
3、水浇地:水浇地是指除水田、菜地以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的田地,水浇地在一般年景都可以正常灌溉。
4、旱地:旱地是指没有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水种植旱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5、菜地:菜地通常是指常年种植绿色蔬菜为主的耕地,比如大棚用地也属于这一类。
关于菜地和旱地。从最新的《全国土地现状分类标准》了解到旱地和菜地的定义:
1、旱地是指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种植旱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2、菜地是指常年种植蔬菜为主的耕地,包括大棚用地。
智土地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到你。。。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17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