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尾鮰分池养殖方法
1、池塘选择
养殖斑点叉尾鮰商品鱼池塘一般面积为2~10亩,要求水质好,能加注新水。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进行常规清塘,杀灭野杂鱼、病菌、寄生虫等敌害生物。
2、养殖方式
池塘养殖分为主养和混养。主养池塘亩放大规格斑点叉尾鮰鱼种600~800尾,搭配鲢、鳙鱼种200~300尾,但不宜搭配鲤、鲫鱼,因斑点叉尾鮰与它们的食性基本相同,容易发生争食。草鱼的抢食能力强,也不宜搭配。通过试验,美国的科研人员认为在斑点叉尾鮰主养池塘混养罗非鱼效果很好。奥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以单养方式养殖斑点叉尾鮰每公顷可放养4400尾而收成鱼1400千克,如果混养罗非鱼每公顷1240尾,则每公顷可收斑点叉尾鮰1568千克,罗非鱼266千克,使总产量达每公顷1834千克,比单养增产27.3%。混养池塘每亩放鲢、鳙鱼种300~350尾,鳊鱼100~150尾,斑点叉尾鮰300~400尾。放养斑点叉尾鮰的规格要求10厘米以上,鲢、鳙鱼及鳊鱼的规格在50克/尾左右,放养时间一般在12月至次年1月,或在秋季将斑点叉尾鮰从大规格鱼种培育池直接转入商品鱼饲养池塘。
3、饲料配方
斑点叉尾鮰商品鱼一般采用含蛋白质25%~36%的配合饲料饲养。动物蛋白可从鱼粉、肉骨粉、蚕蛹中任选一种,比例约占饲料原料的10%~20%。植物蛋白可根据各地饲料来源从豆饼、麻饼、菜饼、花生饼中选取1~2种,比例约占60%~70%。其他能量饲料可从米糠、小麦、大麦、玉米中选取1~2种,比例约占10%~20%。美国养殖斑点叉尾鮰的饲料中一般还添加2%~2.5%的动物脂肪以及维生素及矿吻质混合物。美国饲养斑点叉尾鮰的两个配方如下:
1、阿肯色州斯图加特养鱼试验场配方:鲱鱼粉10%,大豆粉(49%蛋白质)20%,干燥蒸馏可溶性物质8%,米糠25%,米粉尘10%,棉籽粉10%,血粉(或羽粉)10%,混合维生素0.5%。
2、奥本大学配方:鲱鱼粉10%,大豆粉(44%蛋白质)51.2%,黄玉米粉22.7%,干燥蒸馏可溶性物质7.5%,小麦5%,动物脂肪2%,无钙磷酸盐1%,混合维生素0.5%,混合微量无机质0.08%。
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经常投喂一些新鲜的螺蚌肉,加速斑点叉尾鮰生长。投饲量根据水温情况确定;
5~9月占鱼体重的4%~7%;
4月、10~11月占鱼体重的2%~3%。
高温季节应经常加注新水,改善水质环境,增加水体溶氧量,提高叉尾鮰摄食率,促进快速生长。
斑点叉尾鮰商品鱼经10~12个月饲养,主养池塘净产量650余千克,斑点叉尾鮰净产可达450余千克;混养池塘亩净产700余千克,其中斑点叉尾鮰产量200~250千克。主养池塘的饲料系数为1.57~1.73,混养池塘的饲料系数1.8~2。
1.
饲料选择和投喂
饲料选择。培育过程浮性饲料和沉性饲料均可以投喂,沉性饲料单价经济便宜,浮性饲料便于观察鱼种的摄食情况,浪费少。通常选用斑点叉尾种配合饲料专用料或精养鱼配合饲料适口小粒径的浮性颗粒料。
质量和粒径要求。要确保饲料质量,投喂饲料应无变质、新鲜。由于所放养的苗种已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破碎料,培育以投喂人工配合饵料为主,兼施少量有机肥。要按照苗种的不同培育时期、不同生长规格,选择投喂不同粒径的配合饲料。
2.
保持良好的水质水质好坏是确保鱼种生长的重要条件。池塘中每天投饲量大,排泄物较多,池水也容易过肥,调节好水质是鱼种培养过程中提高鱼种成活率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阶段的池水溶氧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如果池水溶氧在3毫克/升以下将会大大影响生长,同时也会影响到食欲和降低鱼的免疫抵抗力。一般15~20天要加注一次新水,以调控池塘水质,池塘注水不但可以为逐渐长大的鱼种增加活动空间,增加池水营养元素,刺激饵料生物的繁殖,还可以促进鱼体生长。同时进一步改善养殖池的溶氧状况,且可一直保持良好的水质,防止缺氧泛池。
3.
日常管理工作日常管理工作是饲养的重要环节,这项工作不容忽视。在整个鱼种饲养过程中,池塘日常管理是一项多方面且要认真细致对待的工作,它将直接影响到鱼种的生长速度和质量,是提高鱼种成活率,使其达到大规格、高产量的关键。
叉尾鮰是一种适合分池养殖的鱼类。首先,选择适宜的池塘或鱼缸,确保水质清洁、温度适宜。然后,将叉尾鮰分成适量的群体放入不同的池塘或鱼缸中,避免过度拥挤。提供充足的饲料,包括鱼粮、浮游生物等,保证其营养需求。
定期检查水质,保持适宜的pH值和氧气含量。定期清理池塘或鱼缸,防止污染和疾病传播。注意观察鱼群的行为和健康状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养殖,可以提高叉尾鮰的生长和繁殖效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17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