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钢铁企业盈利不如养猪的;

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瓦房店轴承属于三大轴承供应商,但是盈利点不大;

昆明机床属于大型装备的制造企业,是国家队,而且"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是国家16项科技重大专项之一。规划计划投资高达221亿元,其中中央直接投资100 亿。2009年是重大专项实施的启动年,中央财政拟投入20.39亿元,计划总经费61.36亿元,承担单位自筹及地方配套经费40.97亿元(地方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20%)。由此可见昆明机床大有可为!

合作养猪哪个公司可靠(哪里有合作养猪公司)

2017年上半年过去,牧原生猪出栏295万头,相当于2016年全年的量。

2017年预计在2016年的基础上直接翻一番,将达到600万,甚至800万头。

不得不说,牧原应该是这两年生猪出栏增长最快的企业。

NO3.正大

对于正大,根据静书统计的资料来看,其在中国的生猪产能已经有至少1500万头,包括在建和刚拿下的项目。但是根据今年5月猪易传媒采访正大高层的资料来看,正大目前的生猪出栏仍旧维持在300万头左右。

NO4.雏鹰农牧

对于雏鹰农牧来说,也是公司+农户,但是其加的方式与温氏又不同,雏鹰的农户,养的是母猪。并且,雏鹰农牧作为上市企业第一个上市的养猪企业,如今在养猪上的心思却不那么专一。金融、电竞、电商,食品,雏鹰农牧都有涉猎。

在生猪养殖上,进展缓慢,2017年上半年生猪出栏119万头,同比去年增长了16万头。

NO5.正邦

如果说2017年养猪的口号喊得最响亮的,那自然是正邦。

早在2013年之前,正邦就提出了2016年生猪出栏要达到1000万头的目标,2013年正邦生猪出栏还在114.98万头。

尽管目标没有完成,但是2016年5月的时候,正邦董事长林印孙提出,2020年控制生猪规模要达到5000万头。其中自养1000万,公司+农户1000万,饲料服务3000万头。

但这还不是终极目标,2017年2月,正邦集团总裁林印孙又提出了7000万头生猪战略目标。

这还不算完。

君不见,今年4月份福州的饲料工业展上,正邦又调回到5000万头的目标。

根据数据显示, 2017年上半年生猪出栏96万头,同比去年非但没有增长,还下降了30万头。

NO6.宝迪

对于宝迪,也算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

养猪的时间够久,体量也足够大,但是在养猪的步伐上,却一直停滞不前。 根据最新资料来看,2016年下半年开始,宝迪也加快了猪场项目的建设。

NO7.中粮肉食

如果说集万千宠爱为一身的养猪企业,那必然是中粮肉食。一个是国企的背景,一个是香港的上市企业,可以说占尽了各种资源和优势。

2017年上半年,生猪出栏量101万头,同比增长35.7%。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今年6月,中粮宣布,也要走“公司+农户”的模式。

NO8.扬翔

对于扬翔,2015年生猪出栏80万头,2016年120万头左右。不仅仅增量较快,其成本控制也较低,据了解,目前扬翔的成本在5.5元左右。其高层表示,未来扬翔的目标是4.5元。

NO9.新希望六和

2016年2月份宣布转型养猪的新希望六和,这两年的进展也令人瞩目。特别是其夏津的猪场,psy达到30,料肉比可以做到2.3。

根据了解,2016年新希望六和生猪出栏110万头,但是2017年,也讲翻一倍,达到250万头左右。并且,新希望六和目前已经囤下了足够900万头生猪出栏的土地。

NO10.金锣

在今年一次山东畜牧业协会的会上,金锣的一位代表曾说过,2016年生猪出栏100万头,2017、2018这两年,争取再达到200万头。

并且,按照今年的预计,佳和农牧、铁骑力士、特驱生猪出栏将超过100万头。

文章的最后,我们来看养猪业前二十大排名!

其他基本为年出栏40-80万头的企业,有天邦、新大牧业、新五丰、环山、安佑、大北农。其中,大北农生猪出栏增长也较为迅猛,预计2017年将达到120万头,增长高达300%。

以上排行榜上的企业,除了牧原完全是自繁自养,其余企业多少都涉及了公司+农户的模式。特别是一些缺乏自己种猪场的企业,没有足够的仔猪供应,会抓其他猪场的仔猪来交给农户放养。这种情况,风险很高。在2016年猪价较高的时候,这么操作,多少还是有利可图。而一旦猪价大幅下跌,跌破6.5元,那么很多放合同猪的饲料企业将直接亏损。

新希望六和夏津农牧总经理张涛曾表示:“曾经有竞争对手到这一带来,开出了250-300元的代养费,跟我们争夺农户。但他们的整体效率不如我们,去年猪价高的时候还能撑得住,今年就不能坚持下去了。我们就曾经有几个合作养殖户,去年有段时间曾经被竞争对手开出的高价吸引走,结果到今年又回来找我们,求着要和我们重新合作。”

但是今年猪价来看,跌破13元还仅仅是个开始,下半年生猪行情同样不容乐观。再看2018年,2019年,更是硝烟弥漫。好在,各大企业可以根据对行情的把握,在调整生猪出栏的速度,以防止猪价大跌时候过度的亏损。

表面上看起来,各大巨头养猪,要争抢的是散户退出的市场份额。但是不要忘了,在面对猪周期的时候,不是以规模论英雄,而是成本。

曾建军出生于1976年,计算机专业大专文凭。夫妻二人常年在外打工,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及上学的孩子,2009年,夫妻俩利用打工攒的钱在镇上做小生意,然而生意平平。

2012年,他偶然听说温氏“公司+农户”模式,于是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公司的信誉和经营实力,深思熟虑后,他决定跟公司合作养猪。

温氏家庭农场主曾建军

在公司技术员的指导下,他的养殖场持续迭代升级,设施设备越来越完善,规模从几百头上升到上千头。经过日积月累的锤炼,曾建军也从一个对养猪业一无所知的“小白”成长为经验丰富的养猪“小能手”。

2018年非洲猪瘟爆发以来,

曾建军严格按照公司要求,完善防非硬件设施设备改造安装。他坚信公司的科学管理,对公司的防疫养殖制度执行到位,丝毫不拖延。

饲养期间,曾建军吃住都在家庭农场。他在农场内种植了瓜果蔬菜,满足日常饮食需要。进猪之前,他严格按照公司防疫要求进行物资储备。

正是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加上曾建军对猪群的细心照料,认真执行公司规章制度,

2021年8月,曾建军最近一批猪群上市,结算成绩非常可观

互利共赢,共同富裕

如今,猪价低迷更兼新冠疫情冲击,养猪业普遍亏损。但是曾建军始终坚定与温氏合作。

“不论哪个行业都会有起有落,温氏创业已有三十多年了,以前各种危机都能顺利度过,始终保证合作农户利益,我对温氏有信心”

“既然我选择了养殖这一行,就要把它搞好。如果后面有机会,我还会继续扩大猪舍规模与公司合作。”曾建军时常感叹到,与温氏合作近十年,他不仅能够在家照料老人与小孩,还在老家修建了一栋小洋房,在城里也买了房,

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与温氏合作养猪,是我最正确的选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23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