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梨种植技术怎样种怎样管理
梨树对土壤的适应能力很强,不论山地、丘陵、沙荒、洼地、盐碱地和红壤,都能生长结果。但结出果实的品质稍不同。在一般栽培管理条件下,可获得高产量。
梨树寿命长,经济利用年限久,中国南北各地梨区,100~150年生的大树很多,且枝叶繁茂,结果累累,有的单株产量可达1000~1500公斤以上。 苗木繁殖多用嫁接法,常用的砧木有杜梨、山梨、豆梨、砂梨。梨树的矮化栽培是果树集约化栽培的重要手段,生产上,选用矮化砧较好的是云南榅桲,它具有扦插成活率高,矮化效应强的特点;中国科技工作者选育的K系砧木如:K31.K9.K13.K21.K28均表现出极强的矮化或半矮化特性,与梨的各品种亲和能力强,嫁接愈合好,并具生根能力。
梨树绝大多数品种自花不结实,即使有些品种自花授粉有一定结实能力,但异花授粉可以结实更好,因此,梨园配置良好的授粉组合和足够授粉数量非常必要的。一般按照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3∶1,4∶1的比例为宜。
栽植密度不同,栽植形式不同,所采用的树形,地上、地下管理措施也就不同,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栽培管理制度。最优的栽培管理制 度应当是幼树期叶面积系数迅速增大,进入丰产期之后能维持较高的光合作用有效面积,而且应当方便管理。稀植的梨园,结果晚、见效慢。采用变化密度设计,就是采用永久植株和临时植株同时定植,666.6m 栽植333株或111株比较好。永久行株距2m,行距5m:在永久行中间1m栽植2行临时行,株行距均为1m,这样666.6m 可栽植333株。栽植三年见果,四年很容易超过1500公斤。若小行距2 m,大行距4m,株距2m,666.6m 可栽植111株。栽植密度应考虑地力、品种。一般在土壤深厚肥沃、灌溉方便的平原,树体大,栽植应稀些,行株距2~4米×5~7米,亩栽株数23~66株。山地、沙荒、盐碱地栽植应密些,2~4米×3~5米。矮化密植园1.5米×3米~3×4米,亩栽株数55~148株。
苗木培育
健壮的苗木是早期丰产的基础。梨苗木质量如何直接影响栽植成活率,栽植后根系恢复的快慢,抽枝状况,对结果早晚、树势强弱、产量高低甚至寿命长短都有一定的影响。无论是自育苗木,还是购买苗木,都必须坚持苗木标准。一级梨苗标准:侧根长20厘米以上,根数4条以上,侧根基部粗度0.45厘米以上, 分布均匀,不偏于一 方,舒展,不卷曲,有较多 须根:茎高100厘米以上,接口以上10厘米处的直径l厘米以上,茎已经木质化;健壮芽7个以上:砧桩剪除愈合良好:无机械损伤:无检疫对象美国白蛾;无根头癌肿病和胴痼病。
施肥
梨是春季栽植的果园,要在头年秋季整地。永久植株挖直径1100厘米、深80-100厘米的定植穴。栽植密度较大、株距小的临时植株可以开50-60厘米宽、深60厘米的定植沟。挖穴、沟时不要打乱土层,表土放在一边,心土放在一边, 回填时注意先将肥沃表土填在根际周围。每株需要施15-25千克土杂肥和50-100克氮素化肥。栽树时把表土和有机肥按3:1的比例混匀填在树苗根系附近。挖出的土回填到80%时就灌水沉实,等水渗下以后再整理。秋末冬初,要施好底肥,保障树 体营养供给,确保树体的健壮,为来年丰产增收奠定基础。
加强管理
梨苗木定植后,要加强逐年管理,才能实现早期丰产。各年管理达到的目标是:第一年,苗全苗壮。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备苗时要多余10-15% ,假植到行间或空地。由于人为或其他原因造成缺苗、弱苗,可以在当年秋天或翌年春天补齐。同时,还要做好间作、除草、
生草栽培
根外追肥、防病灭虫和防寒工作。
第二年,促枝扩冠。春季解除防寒物、整形修剪,随之继续做好间作、除草、根外追肥、 防病灭虫、施基肥、拉枝等田问管理。有条件的果园可以进行生草栽培。
第三年,成花见果。在做好整形修剪、追肥灌水、间作、中耕除草、根外追肥和秋施基肥、防病灭虫等综合管理的基础上,好“刻”、“剥”、“拉”、“多”、“扭”促成花芽的措施。
第四年,优质丰产。在综合管理的基础上,着重做好人工授粉、疏花疏果、果实套袋、及时防治病虫等措施。
人工授粉
宜在盛花初期进行,一定要争取在开花3天以内,抓紧时机进行人工授粉。
疏花疏果
花和果实的发育需要消耗大量的有机营养,如果花量过多,消耗大量营养,必然抑制新梢和根系生长,也影响当年的养分积累;如果幼果消耗营养过多,新梢生长将明显下降,也不利于花芽分化。所以疏花疏果,严格控制负载量可以节省养分,并使落花、落果大大减轻,克服大小年,增大果个,提高品质,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果,同时应在花芽分化期促 花分化,均衡果率,控制大小年发生。大小年会使得树体承载失衡,既影响均衡收益,也影响果园树体健康。所以要平衡营养与生殖生长,均衡大小年。
果实套袋
给梨果套袋可减少病虫危害,减少农药污染,改善果实外观质量,果面细嫩光洁、肉细汁多,生产出来的果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套袋应在落花后15~45天 、疏果后至果点锈斑出现前进行。所使用的纸袋经透光度测定,大部分透光率均在1%以下,在幼果期过早套袋会影响果粒的发育,过晚套袋则果皮转色较晚,外观色泽较差,气孔变成果点,角质层表面易发生龟裂。尤其是青皮梨,当大小果分明、疏果完成后就应着手套袋。过晚,果点变大,果实颜色变深。对一些易生锈斑的品种,为减轻锈斑的发生,在幼果期增加一次小果套袋,一般在着果后可分辨果实形状时开始疏果,待确定留果数,即使用单果小套袋,最晚套小袋时间应在谢花后20天完成,否则失去意义。套小袋后20天左右就应加套大袋,气温高且烈日无风天气,套袋时间应提早,否则袋内温度过高,可能使果皮变色甚至日灼或裂果,气温低且经常有微风的天气或海拔较高的冷凉地区,适当推迟套袋时间影响不大。
及时防治病虫害
为害梨的主要病害有梨黑星病、梨腐烂病、梨锈病、梨疫病、梨褐斑病、梨黄叶病等:主要害虫有食心虫、食叶性害虫、枝干害虫,还有梨木虱、红蜘蛛、金龟子等。应根据发生的实际情况,做好预测预报,及时防治。虫害可使树体 衰弱、抗病能力差、病毒易侵染,要根据植保措施喷洒药剂灭虫,并结合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
整形修剪
因梨树栽培地理环境不同和栽植方式不同而确定不同的树形。
集约栽培用矮干整形,房前屋后庭园经济则可稍高定干。中国内地一般用疏散分层式,而福建、浙江及沿海一带,有些地方台风为害严重则采用棚架式,土质好的地区修剪不宜过重,山地 丘陵则修剪要适当加重,同时在修剪口涂抹愈伤防腐膜,保护伤口愈合。
梨树多用疏散分层式和多主枝自然形两种。梨树极性强,分枝力弱,不一定按照人们的愿望形成理想 的树形,只能因树造形,不能强求一致。否则,反而影响产量。
梨树干性强,要求有中央 领导干。还要在中央领导千周围配备主枝,主枝上配备侧枝。中央领导干比主枝强,主枝比侧枝强,侧枝比生长在侧枝上的二级侧枝强,生长枝比结果枝强。各主枝均匀分布在主干四周,主枝之间生长要平衡。有两层主枝的,第二层与第一层的层间要有一定距离。第二层的两个主枝要安排在不影响第一层主枝光照的方向。
梨树直立性强,容易形成一把伞,影响通风和光照。梨树分枝力弱,又往往容易造成局部空虚。对空缺部位要用拉枝、侧芽分枝、刻伤等措施来弥补。对过密的枝叶要用开“窗户”的方法去解决。梨树对光照的要求较高,中国的砀山梨的品质,在甘肃比其原产地安徽的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西北地区的光照条件比安徽强。为解决光照问题,要求梨树下大上小,上 不打伞,下不着地,上空下不空的疏散分层式。
梨树栽植
1.栽植时期
栽植时期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而定。秋冬气候温暖、土壤湿润地区,秋栽或春栽均可,但秋栽苗木伤口愈合快,当年还能长出部分新根,成活率高,翌年春季开始生长早,缓苗时间短,长势旺。上海地区从苗木落叶后即可种植,要求春节前种植完毕,最迟不超过2月下旬,早种比迟种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北方地区由于冬季严寒、干旱和风大,秋栽苗木易冻死或抽条,宜春栽,栽植时间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
2.种植密度
为使新建果园尽快投产,可考虑先密后疏,行株距4m×3m,55株/667m2; 4m×2m,83株/667m2;3m×2m,111株/667m2为宜。投产后可根据树势、封行状况、结果多少进行疏伐。同时搭配授粉树种,一般主栽品种3~4行配置1行授粉品种,或在主栽品种结果前的适宜位置嫁接授粉品种,也可以自制或购买花粉进行人工授粉。
梨是许多人喜欢吃的一种水果。梨也有许多不同的品种,在我国都有一定的种植面积。现在有很多人想开始大规模种植梨,但是他们没有成熟的种植技术。首先,种植梨要求我们做好果园管理,那么如何管理呢?下面的小编给我们带来了梨树的果园管理。过来看看。
1、肥水管理
梨树对肥料和水的需求相对较大。在种植过程中,我们应该改善果园的灌溉和排水措施,并根据梨树的生长情况适当灌溉。为了防止干旱,导致梨树因缺水引发落叶,这对它们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它可以用作果园中部的低秆作物,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防止水土流失,还可以起到保温作用。梨树旺盛生长期至少喷施三次叶面肥,可以促进叶片生长,增加树体内的养分积累,并根据梨树的生长情况适当追肥,以满足梨树生长对养分的需求。
2、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改善果园渗透性和增强光照的重要手段。修剪工作需要从小就开始。我们应该防止梨树过度生长。如果梨树没有及时修剪,梨树的枝叶会茁壮成长,互相阻碍,导致梨树内腔的树枝根本无法接受光线。开花结果受阻,产量下降。因此,我们应该及时切断过长和过密的树枝、病虫害、生长缓慢等,以提高果树的渗透性,然后控制树木中的花和果实数量,防止它们超过果树的负载,促进果树的生长,促进其生长发育。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24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