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防治猪病免疫的措施是什么?
免疫措施主要还是疫苗的接种。
一、整体思路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
二、具体做法就是:普查全群存栏数做到心中有数,之后按程序免疫、定期监测各种重点动物疫病抗体水平,以监测促进免疫、定期消毒切断传播途径、病死动物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危害猪场健康猪只、定期进行灭鼠等各项综合性防控措施。
三、在免疫实施过程中注意的几方面:
1. 免疫剂量要足量,免疫时疫苗会粘在疫苗瓶上、注射器壁上,注射器排空气时会排出一些,造成免疫剂量不足,这时吸入注射器的疫苗剂量要比要求注射剂量多一点,以抵消免疫时的损耗。注射后要仔细观察,有的猪皮肤松弛,疫苗会从针孔中流出,这时要及时补针,有的猪因注射方式不当,皮下有硬的节结,这时要避开这些地方注射,防止注射后不吸收。
2. 疫苗使用前要放置到室温再注射,防止疫苗过凉出现应激反应。
3.出现免疫应激反应时应 注射肾上腺素
4.严格做到一猪一针头,针头经严格消毒后使用,防止交叉感染
5.使用后的疫苗应无害化处理,防止活苗中细菌、病毒扩散。
三、免疫程序
1.母猪免疫程序
分别是日龄 疫苗品种 接种方法 免疫剂量
配种前30天 猪伪狂犬 肌注1头份
配种前25天 口蹄疫肌注 2毫升
配种前20天 猪瘟、丹毒、肺疫 肌注各2头份
配种前15天 猪细小病毒(三胎以上可停免)肌注 1头份
配种前10天 高热病 肌注 4毫升
临产前40天 仔猪腹泻基因工程k88/k99肌注 1头份
临产前30天 猪伪狂犬可加强一次 肌注 2头份
临产前25天 猪传染性胃肠炎 流行性腹泻二联苗后海穴注射 4毫升
临产前15天 仔猪腹泻基因工程k88/k99 肌注 1头份
猪乙型脑炎疫苗在每年蚊子大量繁殖前(3~5月份)免疫1头份,间隔一个月加免一次.
2.商品猪的免疫程序
日龄 疫苗品种 接种方法 免疫剂量
20日龄 猪瘟(脾淋苗) 肌注1头份
21~25日龄高热病 肌注 2毫升
30日龄 副伤寒 肌注1头份
35日龄 口蹄疫(o型亚I型) 肌注 1毫升
46日龄 高热病 肌注 2毫升
60日龄 猪瘟、丹毒、肺疫肌注 各2头份
70日龄 口蹄疫(o型亚I型)肌注1毫升
口蹄疫猪瘟(脾淋苗) 高热病疫苗以后每隔4个月加免一次,或根据抗体监测水平免疫.
如果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再hi我吧。
最后祝你赚钱多多!!
夏季猪病除了-些传统的传染病(如猪瘟,猪流感,仔猪副伤寒等)外,近几年来,随着养猪户的扩大和-些不正确的饲养技术,使得夏季猪病急剧增多,最为明显的就是猪的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和弓形体病等,使夏季猪病产生了-些新的流行特点和变化,为广大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为兽医人员对猪病的诊断,防治添加了-些困难,在治疗上时应加以区分与注意。
下面我们来分别介绍这三种病,希望能给广大养猪户带来-些启示和帮助。
-、猪链球菌病
l.链球菌病是由多种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包括猪败血性链球菌病和猪淋巴结脓肿。
本病急性常发生于出血性败血症和脑炎。
慢性以关节炎,心内膜炎,化脓性淋巴结炎及组织化脓等为特征。
2.病原体:为链球菌属中的致病性链球菌。
此菌不形成芽孢,无鞭毛,不运动,革兰氏阳性。
对培养条件较严格,为兼性厌氧菌。
-般分为三群,分别为溶血性链球菌,致病性强。
草绿色链球菌,致病カ弱。
不溶血性链球菌,-般不致病,无致病性。
3.流行特点:链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各种年龄的猪只均可发病,但败血症型及脑膜脑炎型多见于仔猪,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多见于中型大小的猪只。
病猪和带菌猪为主要的传染源。
伤□为重要的传播途径。
-年四季均可发病,春秋多发,呈地方流行性。
4.临床症状:
(l)败血症型:最急性型-般无任何症状即死亡。
稍微晚-点的可见体温升高4l.5~42摄氏度以上,精神萎缩,呼吸困难。
便秘,粪干燥。
结膜发绀,突然倒地,可见从鼻腔中流出淡红色末样液体。
(2)脑膜脑炎型:多见于哺乳仔猪和断奶后的小猪,除具有-般症状外,还可见神经症状,如运动失调,转圈,空嚼,磨牙等。
病猪常倒卧于地,四肢做游泳动作。
(3)关节炎型:-般由前两型转来,或从发病起就呈关节炎症状,表现-肢或两肢肿胀,疼痛,有跛行,病程较长,约2~3周。
(4)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多见于颌下淋巴结炎。受害淋巴结触诊坚硬,发炎脓肿,有热有痛,可影响采食,咀嚼,重者甚至吞咽困难。
5.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败血症和浆膜炎,血液凝固不良,胸腹下及四肢皮肤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脾脏肿大为正常的3倍左右,呈暗红色或蓝紫色。肺脏肿大,出血。慢性伴有关节肿胀,表现为关节炎。
6.治疗方案
(l)青霉素8O~l8O万国际单位,并配合链霉素混合肌肉注射,连用3天。
(2)复方磺胺~5~甲氧嘧啶5~2Oml,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
(3)庆大霉素可按l~2mg/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
7.防止措施
(l)加强管理,注意平时的卫生消毒。
(2)给予全价饲料,防止饲喂霉败变质的饲料。
(3)发现病猪立即隔离并封锁,对于淘汰病猪圈应严格消毒。
ニ、猪的附红细胞体病
l.附红细胞体病简称附红体病,是多种动物共患的-种散发的热性,溶血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呈现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全身皮肤发红,故ㄡ称红皮病。病猪感染后可大批死亡,因此给养猪业造成极大的危害。
2.病原体:为立克次氏体目中的猪附红细胞体,常寄生于红细胞中。附红体对干燥和化学药品的抵抗カ很低,-般浓度的消毒药可将其杀死,但耐低温。
3.流行特点:不同年龄和品质的猪均有易感性,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病死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也可垂直传播。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夏,秋季多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29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