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梅花的水肥管理技术

榆叶梅的浇水技巧

梅花的水肥管理技术

梅花喜欢潮湿的环境,但也能忍受干旱。种植时,第一年要特别注意水分管理,夏季要及时给植株供应充足的水分,防止梅花因缺水而死亡。进入正常的管理养护后,要注意浇灌三水,三水指的是早春的绿水、仲春的生长水和初冬的冻水。其中,早春的绿化用水对梅花的开花质量和全年生长影响较大。这个时候浇水,既能防止早春冻害,又能及时为植物生长供水。所以早春浇水宜早不宜迟,一般在3月初进行。如果太晚,就起不到防寒防冻的作用。浇水的时候要注意浇透。4月下旬再浇一次,因为春天多风多雨,这个浇水可以弥补植物的生长需要。

榆叶梅的施肥技巧

梅叶喜欢肥料,种植时可以用几铲腐熟的牛马粪做基肥。正常管理的第二年,可在春季花期后,夏季花芽分化时,冬季前,每年施一次。过了早春的花期,梅花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此时追肥对植株的生长非常有利,可以使植株长势旺盛,枝繁叶茂。6-9月是梅花的花芽分化期。此时应适当施些磷钾肥,有利于当年新枝的花芽分化和充分木质化。入冬前追肥要结合冻水。施用一些环肥可以有效地提高地温,增强土壤的通透性,也有利于次年早春梅花花期提供充足的养分。所以这个施肥要浅而不深。施肥后要及时浇水,可采用环施肥。

黄芪种植过程中,水肥该如何管理?

1、改善多肉栽培条件。不同多肉的光照、湿度要求是不同的,需要结合不同多肉品种把握好环境的湿度、温度、光照以及水肥,让他们能够健康生长。此外,闷养、温室效应、大温差、高氮肥会促进植物生长,植株体积会变大,这都是由于这些栽培条件会激发植物细胞产生对生长素的响应,从而促进细胞的延长。

2、养好多肉植物根系,多肉根系只有毛细根是吸水的,始终能够维持毛细根的活性,是长大个的基础条件。多肉尽量少移栽,每次移栽都会损伤一次毛细根。对多肉成株来说,一次性配土定植以后,除非植物胀满盆子或体型受挤压,否则就不要移栽。

3、有机结合徒长和控型,这样才能够获得大型多肉。在春节前后,可以给多肉花卉多浇水,且适当遮下阴,这样有助于内侧叶子的徒长拉松多肉植物的紧凑度,这样到了生长期再给予强光或者适合的温差,新叶就可以开出,且能迅速挤压住周围微徒长的叶子,从而使株型变得紧凑,这样在无形当中拉大了多肉花卉的体型。

黄芪幼苗生长缓慢,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弱,不宜过早在直播田播种。一般在苗高6 ~ 10 cm,出现5片复叶后,进行间苗。苗高15cm时,按株距10 ~ 20 cm固定,每穴留1 ~ 2株。如果幼苗过多,建议及时补种。疏松除草黄芪苗将首次放苗。此时苗木的小根较浅,应以浅移为主,不宜过深,尤其是整地质量较差的地块。除草过深会使土壤通风干燥,容易导致幼苗死亡。一般一个生长季节除草3 ~ 4次比较好。

水肥管理黄芪栽培生产应在定苗后追施化肥。一般5 ~ 10公斤/亩硫酸铵和5公斤/亩过磷酸钙可促长增产。尤其是花期追施5公斤/亩过磷酸钙对提高种子饱满度有很好的效果。黄芪在苗期和再生期需要更多的水分。有条件的地区可在播种后或再生前灌水,生长期注意排水,防止根腐病。打顶可在6月底至7月中旬进行,以控制黄芪的生长高度,减少地上养分消耗,增加根系养分存量,提高产量。移植膜黄芪时覆膜时,在田埂边开一条浅沟,选择一层结实的超薄薄膜紧贴田埂,拉紧,铺好盖紧,睡在田埂边的田埂沟里,封紧用细土压实,覆膜后清理田埂沟。覆膜后破膜接苗,用细土封住裂口,避免高温烧苗。

第一次追肥结合第二次中耕除草,每亩施人畜粪1000公斤,即15公斤硫酸铵。第二次结合中耕除草第三次进行,每亩浇水15公斤尿素,或1500公斤堆肥与50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硫酸铵混合均匀,然后开沟行间施入,再覆土。第三次在花期每亩施5~10公斤过磷酸钙和7~10公斤氮肥,促进结石和催熟。第四次,冬季死苗后,每亩施粪肥2000公斤,加过磷酸钙50公斤,饼肥150公斤,拌匀后开沟行间施,施后养土防冻。

在土壤肥沃的地区,尽量少施化肥,以磷钾肥为主。黄芪“喜水怕水”。种子萌发期、开花结荚期和绿化期有3个需水量高峰,苗期需少量灌溉,开花结荚期和绿化期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溉或浇水,保持畦面湿润,利于植物生长。其他时间无特殊干旱,一般不浇水。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30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