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月季园几点关门
寿光月季园晚上六点关门。月季园不是二十四小时开放的。月季园的开放时间是早上七点到晚上六点。所以寿光月季园晚上六点关门。寿光月季园位于弥河东岸,总占地25公顷,共栽植6大系列,近20万株,品种达200多种。园内搭配种植多种乔灌木、水生湿生植物及宿根花卉,营造了主次鲜明、色彩绚丽、空间丰富的园林景观。
缨翅目昆虫通称为蓟马,全世界已知约6000种,中国已知约600种,主要有蓟马科和管蓟马科。在瓜果、蔬菜上发生为害的主要种类有瓜蓟马、葱蓟马等,此外还有稻蓟马、西花蓟马等。以下介绍几种常见蓟马: 瓜蓟马又称棕榈蓟马、棕黄蓟马,主要危害节瓜、冬瓜、西瓜、苦瓜、番茄、茄子及豆类蔬菜。成虫、若虫以锉吸式口器取食心叶、嫩芽、花器和幼果汁液,嫩叶嫩梢受害,组织变硬缩小,茸毛变灰褐或黑褐色,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幼瓜受害,果实硬化,瓜毛变黑,造成落瓜。
瓜蓟马在广西一年发生17~18代,世代重叠,终年繁殖,3~10月为害瓜类和茄子,冬季取食马铃薯等作物,每年有3个为害高峰期,即5月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以及9月,尤以秋季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瓜蓟马成虫活跃、善飞、怕光,多在节瓜嫩梢或幼瓜的毛丛中取食,少数在叶背为害。雌成虫主要行孤雌生殖,也偶有两性生殖;卵散产于叶肉组织内,每雌产卵22~35粒,若虫也怕光,到3龄末期停止取食,坠落在表土。 葱蓟马又称烟蓟马、棉蓟马,体型较大,体长约1.2~1.4毫米,体色自浅**至深褐色不等。年发生8~10代,世代重叠。葱蓟马寄主范围广泛,达30种以上,主要受害的作物有葱、洋葱、大蒜等百合科蔬菜和葫芦科、茄科蔬菜及棉花等。保护地栽培环境条件有利于蓟马的发生,由于其繁殖速度快,若不及时防治,会造成灾害性危害,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及果实的品质。
葱蓟马为不完全变态昆虫,若虫有4龄,后2龄处于不取食状态,常被称为“前蛹”及“蛹”,其实为3龄、4龄若虫。成虫较活跃,能飞能跳。怕阳光,白天多在叶荫或叶腋处为害,阴天和夜间才到叶面上活动为害。雌虫以产卵器刺入叶内产卵,1次产1粒,每头雌虫1生可产卵数十粒到近百粒。此外,雌虫还可孤雌生殖。5-6月间卵期6-7天,初孵幼虫群集为害,以后即分散。3-4龄为前蛹,前蛹期1-2天,蛹期4-7天,整个蛹期在土中度过。温度适宜,完成一个世代约需20多天。葱蓟马在温暖、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发生严重。在葱上发生的最适条件是气温23-28℃,相对湿度40%-70%。雨季到来,虫口减少。 稻蓟马寄主有稻、麦、游草、稗、看麦娘等,稻蓟马除上述寄主外,还可在玉米、高粱、甘蔗、烟草、豆类上寄生。稻蓟马成、若虫锉吸叶片,吸取汁液,轻者出现花白斑,重者使叶尖卷褶枯黄,受害严重者秧苗返青慢,萎缩不发。稻管蓟马主要危害穗粒和花器,引起籽粒不实。若危害心叶,常引起叶片扭曲,叶鞘不能伸展,还破坏颖壳,形成空粒。
稻蓟马在我国南方可终年繁殖为害,江淮稻区一年发生10~14代,以成虫在看麦娘、李氏禾、芒草、麦类及稻桩上越冬。3月中旬,成虫开始活动,先在麦类及禾本科杂草上取食、繁殖,4月下旬水稻秧苗露青后,成虫大量迁往稻秧上,在水稻秧田及分蘖期稻田为害、繁殖,至7月中旬后,气温升高,水稻圆杆拔节后,虫口数量急剧下降,大都转移到晚稻秧田为害,以后再转移到麦苗和禾本科杂草的心叶或叶鞘间生活,11月底成虫进入越冬。成虫性活泼,迁移扩散能力强,水稻出苗后就侵入秧田。天气晴朗时,成虫白天多栖息于心叶及卷叶内,早晨和傍晚常在叶面爬动。雄虫罕见,主要营孤雌生殖。卵散产于叶面正面脉间的表皮下组织内,对着光可见产卵处为针尖大小的透明小点。秧苗4~5叶期卵量最多,多产于水稻分蘖期,圆杆拔节后卵量减少。初孵若虫多潜入未展开的心叶、叶鞘或卷叶内取食。自第2龄起大部分群集在叶尖上为害,使叶尖纵卷枯黄。3、4龄隐藏在卷缩枯黄的叶缘和叶尖内,不再取食,也不大活动,直至羽化。稻蓟马不耐高温,最适宜温度为15~25℃,18℃时产卵最多,超过28℃时,生长和繁殖即受抑制。所以在长江流域6、7月份间发生多,为害重,尤以此2月气温偏低的年份易大发生。 西花蓟马是一种世界著名的危险性害虫,原产于北美洲,1955年首先在夏威夷考艾岛发现,1980年前主要分布于美国北达科塔州与德克萨斯州以西,以及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曾是美国加州最常见的一种蓟马。但自1980年以后,该害虫适应性显著增强,不再局限于原先的生存环境,相继扩散到荷兰、丹麦、法国、芬兰、日本等地,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害虫。
该虫取食植株的茎、叶、花、果,导致植株枯萎,同时还传播包括臭名昭著的番茄斑萎病毒在内的多种病毒。其寄主范围广,食性杂,寄主植物多达500余种,包括多种蔬菜、花卉、棉花等重要经济作物,而且在其扩散过程中,其寄主植物种类一直在持续增加,呈现明显的寄主谱扩张现象。远距离扩散主要依靠人为因素如种苗、花卉调运以及人工携带等,在运销途中即使遭遇不适的温度、湿度等劣境,到埠后仍能存活并保持相当的活力,经过短暂的潜伏期后,就能在入侵地迅速适应成为当地的重大害虫,造成农作物严重损失。我国南方各省和北方温室的气候条件均适合其发生危害,因此该害虫存在着在我国更大范围迅速扩散危害的可能。 常规使用吡虫啉、啶虫脒等常规药剂,防效逐步降低;目前国际上比较推广以下防治方法:
1)水稻苗期蓟马、飞虱:推荐用噻虫嗪类品种,进口品种锐胜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国内试验品种百瑞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
2)蔬菜:茄果、瓜类、豆类使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灌根,减少病毒病的发生,同时减少地下害虫危害,进口品种阿克泰,国内知名品种大功牛;
3)果树:芒果等蓟马危害较重作物,可以使用25%噻虫嗪大功牛喷雾,但要提高使用量,如800倍喷雾,同时可以微乳剂类的阿维菌素桶混使用。
4)烟草:移栽前灌根或者定植时喷根,可以使用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25%吡虫啉1000倍、25%噻虫嗪大功牛3000-5000倍。
5)高抗性蓟马,如:2014年广西地区、寿光地区等豆角、茄类、辣椒等作物上的蓟马,种类繁杂,抗性奇强,常规噻虫嗪、吡虫啉等成分很难做出防治效果,寿光目前有一款郑州沙隆达的沙蓟马表现非常优秀,触杀仅10分钟就能击毙,24小时正打反死率能做到90%以上,表现非常优秀! 1、根据蓟马昼伏夜出的特性,建议在下午用药。2、蓟马隐蔽性强,药剂需要选择内吸性的或者添加有机硅助剂,而且尽量选择持效期长的药剂。3、如果条件允许,建议药剂熏棚和叶面喷雾相结合的方法。4、提前预防,不要等到泛滥了再用药。在高温期间种植蔬菜,如果没有覆盖地膜,药剂最好同时喷雾植株中下部和地面,因为这些地方是蓟马若虫栖息地
5、蓟马施药小技巧:蓟马的活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叶蓟马,(在南方称头蓟马)在叶上或者生长点上活动,一种是花蓟马,在花里活动,如果是叶蓟马,观察活动规律,看什么时间段多就什么时间打药,如果是花蓟马,一定要早起9点前施药,因为早起花是张开的,打药的时候用喷雾器托着向上打,效果是最好的,如果下午打花蓟马,花朵已经闭合,效果没有早起打好,如果是早起打的话,当天下午看就会死虫70%以上,第二天下午看的话基本死完,药有两种杀虫方式,一种是触杀,一种是胃毒,行业行业规矩是能触杀不胃毒,也就是尽量做触杀,触杀不到的才靠胃毒,目前郑州沙隆达的沙蓟马,触杀只需要10分钟,正打反死最好是今天早上施药,明天下午去看,杀的干干净净!特别声明:晴天效果最好!最好晴天施药!。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31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