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岿美山镇的辖区行政村

羊陂村 三亨村 寨头村 板埠村 西尾村 古坑村 左拔村 丰背村 古地村 定南岿美山镇辖区行政村介绍

岿美山镇的辖区行政村

1、板埠村

板埠村位于定南县岿美山镇西南部,东与左拔村及溪尾村的古坑相邻,南与溪尾村相邻,西与龙南县武当镇毗邻,我村上迳村民小组距龙南105国道仅2公里,北与三亨村相邻,国土面积人3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0亩, 2006年度末人口为1723,现通村道路全面硬化,有18个村民小组。现有果业面积2200亩,其中我村特色产品“定南蜜梨”曾享有盛名,现我村已成立了养猪协会和果业协会,脐橙开发面积已达10000亩以上,其中,黄竹坑脐橙开发原面积超过200多亩,村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和睦相处。

板埠村山清水秀,林业资源丰富,还有丰富的稀土,特别是水资源充足,有许多地方可开发利用,板埠村党支部村委会竭诚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到我村投资开发。您的到来将会是我村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党支部书记 刘志成

村主任 刘海桥

2、丰背村

丰背村地处岿美山镇南部与广东交界处,有自然村数3个现有户籍人口218户、907人,其中农业农业人口432人,全村劳动力总数273人,其中男劳动力152人,女劳力121人。村域面积7.64平方公里,全村总土地面积424亩,其中耕地面积55亩。

丰背村土地面积多,山场大,主导产业以林业毛竹和生姜种植为主体,个人以运输竹、木为主,剩余人口以农业为主。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起模范带头作用。按照村规民约,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村民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关照,有着良好的乡邻关系,共求发展经济事业。

村支部书记 叶含芬

村长:缪汉华

3、三亨村

三亨村地处亨有“世界钨都”美誉的“岿美山”脚下,离县城37公里,与高速公路和省级公路接通,人口2812人,村内拥有丰富的矿产,水利林业资源,拥有“岿美山钨矿”、“三将军石”、“石林寨”等美丽景观。村内主要道路水泥硬化,交通便利,村民朴实,热情好客,真诚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开发这方热土垒得“双赢”和共同官程的良好成效,确定产业培训计划及具体方案。

村支部书记 陈康文

村主任 黄志芳

4、羊陂村

羊陂村位于岿美山镇东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良好,面积16.9平方公里,有13个村民小组,1318人,耕地面积575亩,农作物以水稻种植为主,主导产业是蜜梨和脐橙,现有蜜梨面积2000多亩,脐橙面积500多亩,建立了果业协会,大大提高了产业的规模化程度,促进了农民增收。

自2006年以来,该村紧紧围绕“五新一好”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自称,以“三清三改”为重点,在大路坪自然村示范建设,以此带动全村的新农村全村的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村容村貌,农民的主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改观。

支部书记 叶章元

村长:黄卫平

5、溪尾村

溪尾村位于岿美山镇西南部,东与丰背村相邻,南与广东省和平县交界,西与龙南县武当镇毗邻,北与板埠村接壤,国土面积3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17.28亩,林地面积超过6万亩,果业面积近1000亩,2006年度末1396人口,现有两条公路通入村内,有18个村民小组,分为溪尾、古坑两个主要居民区,境内林业资源丰富,是全县林业资源第一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大连杨立君先生,投资400万元,成立了“定南富洋森林发展有限公司”,村民自觉成立了村林木协会,脐橙开发面积近500亩,其中,黄泥坑脐橙开发区连片面积超过260亩,村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和睦相处。

溪尾村境内山水秀丽,还有丰富的稀土、铅锌矿资源,可供开发,欢迎社会各界人土来我村投资兴业。村党支部、村委会竭诚为您服务,您的到来将会是我村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党支部书记 赖智奇

村主任  刘月升

6、寨头村

寨头村地处定南与龙南南坑村交界,毗邻105国道,现有农户400多户,森林资源丰富,有可供用于开发2万多亩,交通完善,通村公路于2007年底竣工,通组公路已全面完工。农田基础设施良好,现有小型水库一个,能储水5万立方米,可供生态养殖。村庄已全面规划,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全村生机勃勃,发展势头迅猛,现已形成蜜梨、脐橙产业300多亩,产量达4万吨。组织成立林场,已改造森林3000多亩,引进外商兴办一家牙签竹器厂,产业初具规模。欢迎各界人士前来参观投资洽谈。

村支部书记、村长:张三秀

7、左拔村

左拔村地处岿美山镇南部与广东上陵岑江交界,南于丰背村相邻,西于板埠村相邻,北于三亨村相邻,有2个自然村,现有户籍人口308户、1100人,全村有劳动力570人,其中男劳动力350人,女劳力220人。村域面积36平方公里,全村总土地面积420亩。

左拔村土地面积多,有山场8000多亩,主要生产竹木用材林,村民主要种植脐橙和“王老吉”药材为主体,剩余劳力以种植农业为主;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陶瓷、铁矿砂、石灰石、稀土和煤等。还有丰富的水资源。

两委班子成员都遵照党章,模范带头团结一致,为民办实事,村民遵纪守法,破除封建迷信,相信科学,相互学习,相互关爱,有一个良好和谐的村容村貌。以共同发展村级经济出谋献策。

村支部书记:廖金华

村主任: 黄家德

春荣,因旧时此地有名迕逭庙故名迕逭,清代始有今名。另有一说,传说在清朝前期,人们在此地的罗沟建立集市,但被5条大汉强赶过来,立集于此地,人们便称“五汉”。1936年,在成立联保时,当政者命名“春荣”。 张志强,男,汉族,现年39岁,大专文化程度,中共党员,现任白公村党支部书记,庆阳第二届人大代表。

张志强原是养猪能手,依靠科学养猪致富后,群众看他有程度、能谋划,于二00三年初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自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他抓班子、带队伍、谋发展、上项目,仅五年时间便是白公村旧貌换新颜。生猪远销省外、企业蓬勃发展、道路平坦宽阔、村容干净整洁、群众安居乐业,所有这些巨大变化,全都归功于年轻的党支部书记张志强带领“两委’’一班人,为全村办了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 白公村是黄土高原上一无资源,二无矿产的普通村庄,要致富的门路在那里?他根据自己的发展经验认为,对农民来说养猪是一项既能赚钱又能肥地的保本生意。于是他成立了养猪协会,并担任会长职务,对本村和邻村群众进行暖棚养猪知识讲座,利用身兼信用社站干的条件,帮助贫困家庭购买仔猪,协调兰州正大公司在本村设立饲料销售点,无偿为养猪户诊病送药,并联系宁夏、兰州、陕北、河南等地客商到村上来收购生猪。在他的积极扶持和带动下,全村养猪业很快成了气候,单就常年存栏百头以上的养猪大户就达1 0户,年收入达6 0余万元。特别是2 0 07年、2 0 08年,两年全村有1 2户养殖户净收入就在1 5万元以上。

养猪的收入,又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他所领导的村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大做文章,07至09年连续三年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均在2 0 O 0亩以上,市、县领导多次观摩。带领群众新栽苹果树1 3 O 0多亩,全村新购农业机械5 0多台,生活用车1 5辆,汽车运输户5户,家用电器基本普及,年轻人都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 具有超前意识的张志强敏锐的认识到:发展要持续,人才是第一,教育要先行。他把目光盯在了破旧不堪的旧校舍改造上。白公小学原校舍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早就睛不遮风,阴不遮雨,被教育局多次鉴定为D级危房,而历届村班子都没有魄力来解决这个大难题。

张志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多次跑市、县,入农户,争取资金,发动捐款。2004年初,终于争取到了国家危房改造项目3 3.8万元,发动群众捐款8万元,协调扩大校址34 0 0平方米,于2 0 05年5月在原校址的基础上建成了一所占地64 0 0平方米,全乡一流的花园式学校。与此同时,他从全村群众的利益出发,从自身做起,带头砍伐占地栽植的树木,拆除违章建筑物,拓宽村庄道路6.3公里,投入1 0万元进行了砂石罩面,受到了本村群众和外来客商的一致好评。 群众的物质生活富裕了,精神文明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顺应民心的要求,2 0 05年,村上投资9万元,建成了白公剧场。农闲时节,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促进物质交流和乡邻往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群众看病难,是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村卫生所成了上级无力管,村上又不管的个体诊所。疾病预防,疫苗接种成了纸上谈兵。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使张志强在村上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他毅然利用建村部的机会,把村上医疗站纳入规划之中,在全乡率先建成了有住院部、诊疗室的村级卫生所,使全村卫生工作迈上了正规化、科学化的轨道。患一般疾病的群众完全可以不出村,流行病的预防和儿童疫苗接种工作也打开了新的局面。 白公村靠养猪致富了,也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这一矛盾无法回避。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张志强想到了沼气。他跑到县农牧局,软磨硬泡,终于使白公成为全县沼气改造试点村。这既解决了环境污染,又为村民提供了新的能源。全村3 O 0户沼气改造项目已全部完成,并顺利通过了省上的验收。这项惠民工程已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

为了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整体要求,张志强组织干部群众在全村安装了自来水。在移民搬迁项目的支持下,他计划投资5 00万元建成5 5户农村住宅点和占地1 0亩的村文化广场,在紧张的建设之中。如今的白公空气清新,绿树掩映,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友好的景象。 张志强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但为个人树立了威信,为干部作出了榜样,也为全村风气转变起到了表率作用。他坚持村民议事制度,所有工程和重大决策在积极吸纳干部意见的同时,全部交由村民大会表决。群众心气顺,干劲高,效果好。

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把全村四十多名党员,按照个人特长,分户联系群众,为他们送去科技信息,传授致富经验,讲解党的政策,调解邻里纠纷,并按时向支部反馈有关的问题。这些举措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全村群众崇尚科学,遵纪守法蔚然成风。村风民俗也正在悄然起着变化。封建迷信,违法乱纪几近绝迹,刑事案件无一例发生。

执着的追求,辛勤的付出,改变了白公的面貌,赢来了群众的口碑,得到了上级的肯定。二零零四年,白公村党支部被评为“甘肃省1 0 0个优秀村支部’’。二零零五年,被评为县级文明村、县级优秀村支部。二零零六年被评为庆阳市优秀村党支部。该村连续七年在全县综合考核中均名列前三名,二零零四年、二零零五年和二零零八年分别被中共宁县县委授予“农业产业带头人”,“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优秀党支部书记’’,全县“三帮、三联、三增”先进个人称号并多次受到春荣乡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

在成绩面前从不自满,不甘落于人后的张志强,正在为白公更加美好的明天而思考着,奋斗着……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35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