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病毒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病毒病是蔬菜常见病害,有瓜类、茄果类发病,也有十字花科得病毒病,病症多种多样,一般多为花叶、小叶、厥叶、条斑、果实凹凸不平。叶子为顶部嫩叶发病。病毒病中有种子带菌、蚜虫传毒、田间抽烟引起发病等。但防治中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如用病毒灵、病毒a,因此近年防治病毒试验了配方治疗和新型药剂。
其一治疗剂:绿叶神,为复方的中草药。一瓶200克配2喷雾器水。发病后喷用,7天后见效。同时此药还是一种好的调节剂,可以解药害。
另一个防治配方是:0.5%氨基寡糖素600-800倍液,起免疫调节剂作用,配合病毒药,分别在苗期、结果前和果期使用3次。
第三个配方是:2桶水,芸薹素4克十尿素20克十病毒立克20克十安泰生25克,用2-3次。
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最正确的防治措施,如何科学正确的进行?
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方法可归纳为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利用和改进耕作栽培技术,调节病原物、害虫与寄主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的方法,主要有以下措施:选育和利用抗病、抗虫品种,使用无病种苗,改变耕作制度,改进栽培方法,施用生物菌有机肥,加强栽培管理和保持田园卫生等。
(2)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指通过利用物理方法清除、抑制或杀死病原菌和害虫来控制病虫害发生的方法。主要有热处理、诱杀、阻隔、低温处理等。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有机体或者它的代谢产物来控制病原菌和害虫,使其不能造成损失的方法。防治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主要有:利用天敌防治、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利用其他有益动物防治、利用昆虫激素防治以及利用害虫的不育性防治等。在防治病害方面,生物防治的措施较少,主要是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杀灭、抑制病原物的发生和发展。
(4)生态防治
利用改变大棚内的温湿度,使之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虫害的生长繁育。例如白天番茄棚温提高至28~33℃,黄瓜棚温提高至28~35℃,茄子棚温提高至30~34℃,清晨、夜晚加强通气降低棚内湿度,可有效预防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疫病和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生。
(5)化学防治
利用化学药剂控制植物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方法,也称为农药防治。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的活性杀灭或减少病原菌和害虫,或驱避害虫。但使用不当会杀伤有益生物,导致病原物和害虫产生抗药性,造成环境污染,引起人、畜中毒等不良现象发生。因此,应用化学农药时,应考虑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注意选用对病虫害高效、低毒、对人、畜、禽及周围环境无害、不损伤天敌的无污染、无公害药剂。
在种植设施蔬菜的过程中对于病虫害的预防除了物理、生物防治,最有效的防治措施为化学防治。不过我们农民应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蔬菜在质量上的安全化。对症用药,做到农药应用过程中的适时化及适量化用药,注重交替用药。
在熟练掌握对症下药方法的前提下,要做到对病虫害的准确识别,尽量选择合适的药剂,当多种病虫同时出现的时候,可以进行混合用药,不仅能够降低化学性农药的实际用量,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杀虫谱,特别是与一些击倒力相对较强的农药进行混用,有助于延长其持效期。
要注意药物的混配禁忌,混用时不应让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影响其有效成分分解。多数杀菌剂和杀虫剂是不能添加叶面肥的,因为叶面肥中的金属元素往往与农药发生反应,只要混加后出现浑浊、沉淀、变清、不溶解,轻则农药失效,重则作物受害。
设施生产当中的防治病虫害方法比较常见的是喷雾方法,不过该方法的应用会对温室内部的湿度产生严重影响,提升室内湿度,尤其是阴雨天时,会使病虫害不断蔓延。
因此,流芳建议在实际防治过程中,可以应用新型的喷雾及时,积极倡导静电喷雾器的有效应用,采用低容量或者是超低容量的专业化喷雾技术来进行药物使用。
在封闭设施内部代替喷雾法,既能够减少用药量及最终的施药次数,使农药残留得到进一步降低,进而延缓病虫害的抗药性,还可最大限度地节省成本,扩大灭杀害虫病菌的范围。
总之,农作物病害从病源防起,打破病害生存空间,阻断病害传播途径,是预防病害的最有效的方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36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