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都江堰提出的三条申遗理由

申请理由如下:

都江堰提出的三条申遗理由

1、都江堰作为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地,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首个拥有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独特资源。

2、都江堰是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不仅改变了“蜀人几为鱼”这样严重的水涝灾害局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3、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然根植人心,它集经济、社会、文化多元价值于一身,是都江堰、成都乃至中国的历史人文地标。

都江堰申遗

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经两次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都江堰水利工程和青城山景区联手申遗,当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作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一部分,都江堰—青城山风景名胜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这次增加的“世遗”牌子——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被称为“灌溉工程界的诺贝尔奖”。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世界上最大的灌溉排水非政府组织——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评选并授予的荣誉称号,每年审定一次,迄今已经评审至第五届。都江堰再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3个世界遗产的城市。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的岷江上,开始修建于于秦昭王末年(公元前256年 前251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承担修建的大型分洪、灌溉水利工程,由分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使用年代最久,世界上唯一达到两千多年一直在使用,没有拦水坝而引水这一个奇特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勤劳的结晶。由于都江堰的灌溉,成都平原由干旱的荒野之地,变成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受都江堰灌溉的土已达30多个县市,面积达数千万亩。

都江堰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 旅游 风景名胜区。

都江堰景区外,蒲阳河大桥一一南桥。

蒲阳河是经都江堰分鱼嘴分流出来的河,也称内河。用来灌溉成都平原。

都江堰景区大门。

堰功道。2000年当地政府修建的都江堰景观大道。

卧铁,即喷泉下的四根铁棒。当年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时,曾制定了治水之法:“深淘滩,低作堰”。

都江堰每年到了枯水期季节,河工都要对都江堰河道进行清淤,将都江堰水域的河底淤泥进行清理,使河道排水通畅。但凡事都要有一个标准,泥沙清理该挖多深?李冰父子用石头雕刻了石马,放到水下,使河床达到石马的深度即停止清理。后人为了省事,用铁铸造了“卧铁”,来充当李冰父子当年的石马功用,至今。

张松银杏树。在都江堰堰功道旁,有一株银杏树,村龄已有1700多年了。据说是三国时蜀王刘璋的大臣一一张松(三国演义献地图者)亲自所栽植。又说是86版《西游记》中猪八戒偷吃人参果的“人参果树”原型,就是取自该树。

都江堰示意图,以下按工程段落介绍。

左边小字:“宝瓶口”,右边字:“离堆”。

李冰开凿都江堰第一个工程:将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米,高40米,长80米的山口,取名“宝瓶口”,即内江。把开凿玉垒山分离出来的石堆叫“离堆”。岷江开始有了分水入成都的水道。

远观分水鱼嘴和飞沙堰。

分水鱼嘴。为了使岷江水能顺畅东流入宝瓶口,发挥宝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李冰在开凿完宝瓶口以后,又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因其似鱼头,曰分水鱼嘴。分鱼嘴将岷江分为两支:一支外江顺江而下,叫金马河;另一支内江流入宝瓶口,叫蒲阳河。

飞沙堰。之后李冰又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以确保内江安全。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和泥沙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堵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安澜桥。

安澜桥,分水鱼嘴通往二王庙的桥。

二王庙。李冰父子被四川人尊称为“二王”,并尊为四川主。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是国家重点风景区,是国家5A景区。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36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