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隆阳区的历史沿革

隆阳区系由县级保山市的行政区域改划,因地(区)改市而更名为隆阳区。

隆阳区的历史沿革

隆阳古称永昌,有“永世良久、昌盛繁荣”之义,又名兰城,是云南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历代的边陲重镇,也是我国历史上通往印度、缅甸、伊朗等国的南方丝绸之路必经地。

周朝时期属哀牢国首邑。

隆阳的设治,始自西汉武帝时期,初属益州郡。东汉以后置永昌郡、永昌节度、永昌府。

三国时,永昌郡属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南中大姓雍口等叛蜀,诸葛亮不得不“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叛后,置南七郡,将永昌郡之云南、邪龙、叶榆三县分出,合建宁郡之四县立云南郡。永昌公领五县。

两晋南北朝时期,因中原设置少变,永昌仍称郡。至晋以后,永昌郡只“有名无民、日空荒不立”等于废置。这时南诏部土长趁机崛起,哀牢王自今腾龙移居永昌,后又迁至蒙化,与叶榆部族融合为西南夷民族。

唐初,南诏民族渐强,南诏得唐助。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8年),南诏破施浪诏,余众走永昌,皮罗阁追击之,收永昌地,置拓俞城。那时永昌人户稀少,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阁罗凤强秒二十万户于永昌,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异牟寻又口剑川、野共川、异栋蛮于永昌,见樊绰《云南志》,永昌成为南诏西境重镇,设永昌节度。

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郑氏纂南诏建长和国,后又历赵氏天兴国,杨氏义宁国,凡三十五年,皆领永昌地。至段氏建立大理国(时值两宋时期),改永昌节度为永昌府。永昌设府自此开始。

元初平滇。置大元帅镇大理。分设十九万户府,万户以下,设千户、百户以统率之。至元十一年(1274年),设云南行中书省,改万户、千户为路、府、州、县。永昌千户改州,后又为府,领永平县。

行省所属路、府、州、县为政治组织,另有军事组织,设宣慰、宣抚、安抚等官,初设宣慰司于大理,又设金齿两路宣抚司于建宁(今干崖、镇康)。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将大理金齿宣慰司为都元帅府,设治永昌,管大理、永昌及金齿东西两路、都元帅坐镇永昌,至元末未废,为一方重镇。

明朝废行省制,设布政司、都司、按察司,分管军、民、司法,谓“三司分立。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永昌府隶布政司、金齿卫属都司。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革府。改设金齿军民指挥司,兼理民事,领千户十二、安抚司一(潞江)、县一(永平)、长官司二(施甸、凤溪)。成化12年(公元1476年)置金腾兵备道(为按察司分巡道),以按察司副使领导,督察军民、官吏及土司,道置设永昌。嘉靖三年三月(公元1524年),改二所为保山县,其辖不及金腾军备道,只领州一(腾冲)、县二(保山、永平)、安抚司一(潞江))、长官司二(施甸、凤溪),保山之名称自此始。

清初,沿用明制,设永昌军民府,其辖区包括明时兵摆道所属诸土司在内,且所属州县建置略有变化。即废凤溪、施甸长官司并入保山县。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省去“军民’’二字,称永昌府,管辖区域为领州一、县二及周边各土司。乾隆35年(公元1770年)又分设龙陵厅,“龙陵”之称自此始。嘉庆25年(公元1820年)改腾越州为直隶厅。是时永昌府领-二厅(腾冲、龙陵)、县二(保山、永平),及周边各土司。其土司有:土府一(孟定)、土州二(镇康、湾甸)、宣抚司五(南甸、干崖、盏达、陇川、遮放)、安抚司三(潞江、芒市、勐卯)、长官司二(户撒、拉撒),共计十三个单位。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仍设永昌府,而省保山县。民国二年又裁府复设保山县,府一级设置从此结束。

民国时期,保山县之辖境亦有变迁,民国初,分杉阳归永平。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以卯兴、鲁掌、登埂三土司归泸水设治局。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又划保山之东南境之福东、福西、均谣、三约地及都鲁洼甲、大田坝铁厂、铜厂、思拉宽、锅厂河、竹鲁洼等处,归新设之昌宁县。保山县原有境界、人户先后划归邻县,约六分之一。

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因腾、龙陷于日寇,裁原设于腾龙边区的行监督署,另设第六行政专员公署,先暂设办事处于昆明,后将保山划入第六行政公署,公署设于保山。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公署又设于腾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1950年元月5日,接管旧政权,成立保山县人民政府。保山专员公署驻保山,管辖保山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双江县、镇康县、潞西七县;耿马、泸水二设治局;瑞丽、陇川、莲山、盈江、梁河五个民族行政委员会,共十四个单位,保山辖十个区。1956年,撤销保山专区,成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县属州府所辖。1963年,恢复保山专区(德宏州与保山专区分治),同时将保山西南部太平、由旺、施甸、姚关、酒房等五个区析置施甸县,保山专区仍辖五县。1967年,成立保山县军事管治委员会,各公社均成立军事管治领导小组,属地区军管会管辖。

1968年,成立保山县革命委员会,各公社成立革委会,属保山地区革命委员会管辖。1979年,改保山县革命委员会,为保山县人民政府,各公社革委会改为公社管理委员会,属保山地区行政公署所辖。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保山县为保山市,成立保山市人民政府。1984年初,随着机构改革和体制调整,将二十六个公社、一镇,划为十八个区和一个城关办事处。1987年,又将十八个区与城关办事处、金鸡村等设置成二十个。

2000年12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保山地区和县级保山市,设立地级保山市,保山市设立隆阳区,以原县级保山市的行政区域为隆阳区的行政区域。

2001年6月,保山撤地区设市后,原保山市人民政府更名为保山市隆阳区人民政府,下面仍辖20个乡镇。

2005年11月28日,隆阳区整区内部分乡镇行政区划建置:1、撤销永昌镇,以保岫东西路为界设立兰城、永昌两个街道办事处。2、撤销汶上彝族苗族乡和瓦房彝族乡,设立瓦房彝族苗族乡。3、撤销道街乡和潞江傣族乡,设立潞江镇。4、撤销老营乡和瓦窑白族彝族乡,设立瓦窑镇。5、将原老营乡管辖的西河、阿家、柴河、下付家4个村委会和金鸡乡管辖的罗寨村委会及河图镇管辖的长岭岗、柳上2个村委会建制划归板桥镇管辖。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隆阳区共设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高分急求田地规划

杨群兴,曾土荣

(广东省地质调查院水工环地调所,湛江 524049)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广东重点地区岩溶地下水与环境地质调查”(200410400014)。

作者简介:杨群兴(1968—),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研究工作。

摘要:受地质环境和地域经济等条件的制约,广东在地下河的开发领域还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技术水平和方法仍很落后,开发利用效果也不理想。为此,本文以黎水地下河和龙坪地下河开发为例进行研究和经验总结,旨在为今后岩溶流域地下水的合理开发提供经验参考和技术指引,以更好地利用岩溶水资源、更好地弥补地下河时空分布的差异性、更好地解决岩溶石山地区干旱缺水问题,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经验总结;合理开发;地下水;典型岩溶流域

1 前言

广东岩溶地下河主要分布于粤北岩溶石山地区,根据岩溶水系统空间介质具地表和地下双层结构的特点,岩溶流域(岩溶水系统)的结构类型按岩溶地貌组合形态分为峰丛洼(谷)地、岩溶丘陵洼(谷)地、岩溶盆(谷)地、岩溶平原等四大类。岩溶地下河沿NE向和NW向构造活动带发育,其支流和干流总体发育方向与构造带走向基本一致。粤北岩溶石山地区已调查发现的地下河110条,单条地下河枯季流量8.92~760.5L/s,岩溶水天然资源量为56.5亿m3/a,可采资源量为43.8亿m3/a。

各级地方政府及当地老百姓经过长时期的探索和尝试,对如何开发利用地下河水资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据调查,约有75%的地下河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对天然岩溶水主要采用筑坝拦截水、修渠引水、洼地堵漏成库、挖隧道引地下河水、蓄水发电、抽水提水及旅游资源开发等方式,覆盖型和埋藏型岩溶地下水主要通过民井或钻孔采用抽、提方式进行开发利用。

粤北岩溶石山地区尤以峰丛洼(谷)地、岩溶丘陵洼(谷)地等地段最为干旱缺水,本文以峰丛洼(谷)地的黎水地下河和龙坪地下河开发为例进行经验总结,为今后岩溶流域地下水的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2 黎水地下河开发的经验与教训

2.1 区域地质条件

按粤北岩溶石山地区岩溶水系统划分,黎水地下河隶属于连州岩溶山地及谷地四级岩溶水系统(以下简称四级系统),是一个独立的五级岩溶水系统。

四级系统位于南岭山脉中段南侧,黎水地下河以北一带为构造-侵蚀类中高山-中山地形,以南为岩溶低山峰林盆(谷)地和峰丛洼地地貌;系统内主要出露泥盆系(东岗岭组、棋梓桥组、榴江组、融县组、天子岭组)、石炭系(连县组、石磴子组、梓门桥组、壶天群)、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长兴组)和三叠系(大冶组、四望嶂组)等碳酸盐岩类地层,部分以并层形式出露;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四级系统位于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湘南南北向构造带及多期构造的交汇复合部位。

四级系统具温暖、潮湿、多雨、雨季与旱季分季明显等气候特征,多年平均气温18.1~19.8℃,多年平均降雨量1413.1~1747.2mm。

2.2 岩溶发育规律

四级系统岩溶发育处于青年期,以垂向发育为主、横向发育为辅。垂向上岩溶一般分三个带(层)发育,层与层之间常以溶洞或大溶蚀裂隙相连通,水力联系较密切;横向上溶洞及溶蚀裂隙多沿构造发育方向(断层面、褶皱轴向、构造裂隙等)或岩层层面延伸,常发育地下河系统。岩溶地貌形态常表现为峰林、峰丛和洼地,峰丛成簇、洼地成片或呈串珠状发育,与NE、NNE和NW向主要构造发育线基本一致。峰顶呈倒锥状、馒头状,上陡下缓,局部见陡壁,山峰多以基座相连成簇。峰丛洼(谷)地多呈小规模的椭圆状或长条形,常发育落水洞和漏斗,并多以地下溶洞管道相通,是大气降雨及地表水向地下水转化的主要场所;峰丛洼(谷)地地表多干旱缺水,偶见季节性溪流。

岩溶发育主要受岩性、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地貌、新构造运动等因素的控制,在不同的岩溶发育期、不同的构造部位或不同的地貌单元中常有明显的差异。据统计,超过70%的地下河(如黎水和龙坪地下河)、81.9%以上的岩溶大泉主要发育于褶皱轴部、扬起端和倾伏端、断裂带以及构造的转折、交汇部位;岩性及岩组特征是影响岩溶发育的基本因素,层厚质纯灰岩岩溶发育较含杂质多或薄层的灰岩强烈得多;在地形变化较大处或突变部位,由于水力坡度变化及地下水交替循环强烈而岩溶发育强度较大,如山峰与洼(谷)地过渡带、陡崖(坡)脚等地段常常发育地下河或大泉。

2.3 地下河系统特征

黎水地下河出口位于连州市大路边镇山塘村委会黎水村北西侧,流域面积31.96km2(图1)。

地下河处于低山岩溶峰丛地貌边缘,峰顶高程535~665m,坡度10°~20°。流域内出露融县组(D3r)、连县组(C1l)、石磴子组(C1s)、测水组(C1c)、梓门桥组与大埔组并层(C1z?dp)、壶天群(C2h)、栖霞组、孤峰组与童子组并层(P1q?t)等碳酸盐岩地层。

地下河出口发育于核部由D3r灰岩组成的背斜倾伏端,标高340m,溶洞洞口高15m、宽2~10m、朝向145°,呈三角状;主要入口——南门水溶洞位于该背斜北翼,发育于C1s灰岩中,洞口高程447m、宽25m、高15~20m,中央见一宽20~30m天窗。地下河发源于荒塘坪、观头洞、荒塘坪农场、麦田坪及童子岭一带,该地带岩溶下降泉汇成的地表水流自南门水溶洞潜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河自南门水入口往SW沿鹧鸪坪断裂发育,至童子岭北侧洼地后转向NEE沿C1l与D3r接触带顺层发育延伸,最后转向SE直至黎水出口,全程5.2km(图1、图2)。地下河出、入口高差110m,平均水力坡度2.1%,枯季流量151.4L/s。

图1 黎水地下河流域水文地质平面示意图

1—断层;2—地层代号及界线;3—地下分水岭;4—暗河出口,左为编号,右分子为流量(L/s)、分母为测流日期(月:日);5—暗河入口,左为编号,右分子为流量(L/s)、分母为测流日期(月:日);6—推测地下河管道;7—泉及其流量(L/s);8—岩溶洼地;9—落水洞;10—峰顶高程(m)

地下河入口SW 600m发育一洼地,洼地内竖井状落水洞发育。落水洞上覆薄层冲洪积盖层,大雨时洼地常积水成涝;在水压力作用下,落水洞中充填物及上覆盖层容易被水压塌和冲走,使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替的通道得以畅通,地表水直接补给地下水。

地下河流域受SN向临武断裂、NE向鹧鸪坪断裂及NNE向东村江断裂活动的作用,岩溶发育强烈,发育有洼地(漏斗)12个、暗河1条、泉点4个。

图2 黎水地下河纵剖面示意图

1—梓门桥与大埔组并层;2—石磴子组;3—连县组;4—融县组;5—灰岩;6—推测地下河管道;7—左为地下河出、入口编号,右分子为流量(L/s)、分母为测流日期(月:日);8—岩层产状

2.4 岩溶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条件

流域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河为单一的集中排泄口,故地下河的天然资源量近似于50%保证率条件下大气降雨入渗补给量、可采资源量相当于地下河天然排泄量、多年平均可采资源量相当于年平均排泄量。经计算,黎水地下河天然补给量1775.1万m3/a、可采资源量477.5万m3/a(即13081m3/d)、多年平均可采资源量1383.3万m3/a(即37895.7m3/d),多年平均可采资源量是补给量的77.9%,可见地下河的可采资源量是有保证的。

地下河主干河道最大高差110m,水力坡度2.1%,总体地势变化不大;岩溶流域属中低山区的径流排泄带,地下水主要富集于溶洞、构造裂隙及溶蚀裂隙当中,以管状流为主、脉状流及网状流并存,水位埋深大于50m,流域内地下水交替循环强烈程度中等。这些决定了黎水地下河的开发利用条件较为复杂。

2.5 社会需求分析

地下河流域及其附近工农业用水及生活饮用水都依靠岩溶地下水,出口一带现状、近期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情况见表1。

表1中数据对比前述水资源量,地下河水资源量能满足居民生活饮用水、牲畜饮水及农业用水的现状需要和近期内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能满足现有电站装机容量现状需水量的29.2%和近期发展需水量的29.1%。据调查,丰水季流量是枯水季流量的20~40倍,该时段是电站利用水资源发电的高峰期。

表1 水资源社会需求统计表

注:农田日需水量按照200天生长期由年需水量6000m3/hm2算得。

2.6 岩溶水开发利用工程方案

地下河开发利用包括抽水或引水方式供村民生活饮用水、修筑引水渠道供农业灌溉及种养殖业用水、利用隧道及环山渠道引水发电等方式。这里主要论述黎水一级发电站工程(图3)。

根据工程结构特征,本工程由土质重力坝、隧道、环山引水渠、压力管、发电机房等电站建筑及发电设备等五个单项工程组成,总费用224万元。

图3中,土质重力坝近SN向横跨洼地,坝长98m,顶宽1.5m,底宽4.5m,高2m;隧道自地下河洼地西端至奄堂宕南西600m处一沟谷侧坡穿出地表,长1.433km,宽1.0m,高1.2m,全为天然洞壁,隧道入水口装有闸门及监控室;环山引水渠自隧道出口沿山坡蜿蜒修筑至黎水暗河出口NE向的水口岭西侧,长1106m,排水口与压力管间设有压力池,环山引水渠过水断面宽1.6m、深1.5~1.7m、壁厚0.5m,压力池长14m、宽10m、深3.9m、壁厚1m,环山引水渠为石砌结构;压力管采用Φ1000mm钢管,上端与压力池相连,顺山坡铺设至发电机房,长471m,压力水头90m;黎水一级电站位于地下河出口下游50m的左岸,机房、管理办公室及宿舍等汇集在两层框架结构的楼房内,楼房为砖混结构,总建筑面积400m2,机房内安装水轮发电机组2套,装机容量500kW。

2.7 开发后取得的效益

黎水电站于2002年底建成投产,年均发电量904万kW,电费总收入为271.5万元/a,电站的运营不仅带来直接经济收益,也缓解了当地电力不足现象,提高了老百姓生活水平。

黎水村在地下河出口利用抽水、取水方式解决了约560人的饮用及部分生活用水,结束了长期挑水的历史;出口一带还利用水资源灌溉农田约64hm2、种植西洋菜等反季节蔬菜约2.13hm2、养殖鱼塘约0.5hm2,为当地老百姓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据调查,黎水地下河开发利用工程很好地解决了如何充分利用岩溶石山地区时空分布不均的水资源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岩溶水资源的利用价值,产生了明显的生态环境效益。

图3 黎水地下河开发利用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

1—拦水土质坝;2—引水隧洞;3—环山引水渠;4—压力池;5—压力管;6—发电机房;7—抽水泵房;8—地下河出口及其编号;9—地下河入口及其编号;10—推测地下河管道;11—岩溶洼地;12—落水洞;13—地下分水岭;14—峰顶高程(m)

2.8 成功经验与教训

黎水地下河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方案成功经验体现在因地制宜、开发形式多样、一次性投资、见效快及效益高等特点。该方案充分利用了地下河流域的区域地质条件、地下河系统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有的放矢,合理布局,有效地提高地下河流域水资源的利用率,产生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

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对工程初期出现的一些问题应引以为戒。工程初期由于未摸清岩溶洼地的岩溶发育规律,只对洼地西端边缘与坡脚接触处可见的消水洞进行堵塞,而洼地内发育的竖井状落水洞并未处理,因而未能发挥蓄水成库的功能;后经水文地质勘查工作,选择在坡脚外约100m处修筑土坝拦蓄水,避开了落水洞强发育块段,蓄水后未发现较大渗漏现象。但经调查,目前蓄水区域的地下浅层岩溶也较发育,且多数与地表连通,故今后在未对库底实施堵漏前,建议拦水坝不宜超出现有2m的高度,以控制水压力;同时应疏通坡脚附近消水洞,增大消水能力,以保证洪涝期间能迅速排走汇聚在洼地的积水,避免水位过高造成库底塌陷而产生跌窝渗漏。

3 龙坪地下河开发的经验

3.1 区域地质条件

龙坪地下河隶属于连州岩溶山地及谷地四级岩溶水系统,是一个独立的五级岩溶水系统。

岩溶流域地貌类型为峰丛谷(洼)地,峰顶高程550~800m,地面坡度5°~20°;出露石磴子组(C1s)、梓门桥组(C1z)、壶天群(C2h)、栖霞组(P1q)、茅口组(P1m)等碳酸盐岩类地层,岩性为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图4)。

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地下河地处EW向流沙向斜北翼与孔塘背斜北翼接触部位和位于连州流沙旋卷构造北侧及西江旋卷构造北侧的收敛部位,流域汇水范围涉及第一级夷平面(高程150~270m)、第二级夷平面(高程350~450m)、第三级夷平面(高程550~700m)。

3.2 岩溶发育规律

地下河流域地处一级区域构造隆起带,碳酸盐岩组的岩性、岩相特征是影响岩溶发育的基本因素和物质基础,岩溶发育受褶皱及断裂构造的控制。龙坪地下河流域岩溶发育正处于青年期,溶蚀作用强烈,岩溶谷地、洼地、漏斗、落水洞、溶隙及溶洞等形态发育,峰丛洼地、漏斗、落水洞呈串珠状分布,峰丛、槽(谷)地及漏斗的分布以NE、NNE及NNW向为主,与主要断裂构造发育线基本一致。

3.3 流域概况

地下河发源于孔塘、围子村一带的地表水流及岩溶下降泉,水体入渗或流入围子村—孔塘村—黎屋村以西一带(即孔塘背斜轴部及其北翼倾伏部位)的岩溶谷(洼)地、天窗、漏斗和落水洞中,上游在勿村SE见多次岩溶泉呈NE向出露,经短暂地表径流后继续渗至地下,通过地下岩溶管道在龙坪街流出地表,其间穿越地层 →C1c→C1z?dp→C2h→ (图4)。地下河出露水体除被用作饮用、养殖、农业灌溉和蒸发外,又下渗补给地下,成为下游龙塘大泉(图4中6号泉)及龙塘水库的水源。

地下河流域地面高程230~700m,入口高程380m,出口高程240m,出、入口高差140m,流域汇水面积17.63km2。地下河水位埋深在龙坪街—勿村一带为0.0~60.0m,龙坪圩镇附近多小于10.0m,地下河流量1980年11月10日测得47.147L/s、2002年9月30日测得49.88L/s、2004年8月19日测得32.82L/s,水温为18~20℃,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

3.4 补、径、排条件

图4 龙坪地下河流域水文地质平面示意图

1—断层;2—地层代号及界线;3—峰顶高程;4—地表水系;5—地下分水岭;6—推测地下河管道;7—岩溶洼地;8—落水洞;9—地下河入口;10—地下河出口,左为编号,右分子为流量(L/s)、分母为测流日期(月:日);11—下降泉,左为编号,右分子为流量(L/s)、分母为测流日期(月:日);12—龙坪地下河蓄水工程;13—钻孔,左分子为编号、分母为孔深(m),右分子为流量(m3/d)、分母为降深(m)

岩溶水以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为主,谷地边缘下降泉和基岩裂隙水的侧向补给次之。大气降水通过岩溶洼地、漏斗、落水洞、溶蚀裂隙直接补给地下水,丰水期补给最大,平水期补给次之,枯水期以侧向补给为主、该时段地下河主要为排泄过程。据连州站测得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64.8mm,丰水期为每年的4~8月,11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3、9及10月份为平水期,多年平均气温为19.3~20.2℃。

地下径流以管道型、裂隙型为主,具流速快、径流途径较长、地下水交替循环较好等特点。受地下分水岭及地形的控制,围子村—孔塘村—黎屋村以西地带入渗补给的部分水源在勿村SE第二级夷平面台地边缘以多次泉水出露,然后水体流经第一级夷平面的第二级岩溶谷地强岩溶化地段,地表水流全部入渗补给地下河,体现了岩溶山地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的地下径流特点。

地下河与11号钻孔(图4)为同一水源,钻孔的水位随地下河的流量增减而升降;外源水对地下河水量的调剂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地下河水量和钻孔水位随其南围子水库放水24小时后明显增大和上升(图5)。

图5 龙坪地下河流量及11号钻孔水位动态变化曲线

3.5 结构特征

受地质构造活动的影响,地下河流域存在多个源水补给点,主、支管道在平面上的展布为树枝状结构,沿途可见黎屋NW500m地下河入口、岩溶洼地、落水洞、天窗及多个泉水点。其中黎屋村以西洼地见4处NW向展布的落水洞,最大的落水洞呈长轴30m、短轴20m、深20m的平面椭圆状及垂直漏斗形,底部可隐约见到地下延伸管道和听到地下水流声,落水洞延伸方向与地下河入口的方向一致。

地下河流域垂直岩溶发育,据11号钻孔揭露深度9.77~172.16m,均见溶蚀现象,地下溶洞主要发育在9.77~54.55m深度范围内,其中26.0~30.0m见4.0m高溶洞。

地下河出露于 中厚层白云质灰岩中,岩层产状100°∠65°,节理不发育,沿地下河溶洞方向溶蚀裂隙发育。地下河出口位于NNE向东山湾断裂与近EW向的堡坪断裂、大田西帚状断裂的交汇部位,原见三个大小不等的岩溶洞穴(图6),溶洞长约10~15m,水体自SW向NE垂直涌出地表,现出口已被蓄水工程水体及地下河冲积物淹没而不清。

图6 龙坪地下河出口剖面示意图

3.6 岩溶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条件

由于地下河流域地表径流枯水期和大部分平水期基本断流,岩溶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且地下河以集中式单一出口排泄,故岩溶水资源量近似于50%保证率条件下大气降雨入渗补给量,可采资源量基本与地下河的多年天然平均排泄量一致。经计算,龙坪地下河天然资源量为382.73万m3/a、多年平均可采资源量为299.8万m3/a,多年平均可采资源量是天然资源量的78.33%。

地下河主干河道最大高差140m,坡度5°~20°,黎屋村—勿村一带地势变化较大、水力坡度较大,勿村—龙坪街一带地势变化不大、水力坡度较小;流域属岩溶谷地的径流-排泄带,地下水主要富集于地下溶洞及裂隙当中,以管状流为主、脉状流及网状流并存,地下水交替循环强烈程度中等;地下河出口位于龙坪圩镇,人口较密集、土地较多。这些为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充足储备,决定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条件简单及利用率高。

3.7 社会需求分析

地下河水资源主要被用于龙坪圩镇居民及龙坪村村民的生活、畜牧业、渔业养殖及农田灌溉等,龙坪圩镇一带现状、近期及中远期对水资源的需求情况见表2。

表2中数据与前述水资源量对比,现状需求水资源量与多年平均可采资源量的比率为23.1%,近期需求水资源量与多年平均可采资源量的比率为49.2%,中远期需求水资源量与多年平均可采资源量的比率为57.5%,社会需求的水资源量未超出地下河多年平均可采资源量,可见地下河水资源量能够满足水资源利用现状、近期内及中远期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3.8 地下河出口蓄水工程

本工程1994年初建成,工程布局具结构较简单、功能较全面及实用性较强等特点,工程费用33.35万元。

表2 水资源社会需求统计表

蓄水工程布局总体呈南北向,由蓄水与饮用水源区、洗涤与引水灌溉区、养殖与引水灌溉区等三大功能区组成,总占地面积约0.8hm2,每个功能区均为水泥砂浆砌石结构墙分隔。蓄水与饮用水源区位于地下河出口内侧,占地面积约1300m2,蓄水深度0.8m,作用是建立一定规模的地下水库、提供充足优质的生活用水、更好地合理调配地下水资源,附近居(村)民1000多人的生活用水正是从地下河出口处抽取或引用;洗涤与引水灌溉区位于蓄水与饮用水源区北侧,占地面积400m2,蓄水深度0.3m,是居(村)民洗涤、耍水嬉戏及饭后休闲的场所;养殖与引水灌溉区位于蓄水与饮用水源区东侧,占地面积0.6hm2,利用优质流动的岩溶水资源养殖鲩鱼、鳙鱼、鲤鱼等。

蓄水工程在结构上由重力坝、蓄水结构池及排洪沟构成。重力坝修筑在蓄水结构池外侧,坝体呈NE向,长120.0m、高2.5m、底面宽4.0m、顶面宽3.0m,除近圩镇端20.0m为水泥砂浆砌石坝外、其余为均质土坝,坝体具支挡蓄水结构池、引水灌溉及排洪等功能。

蓄水结构池构成蓄水工程的三大功能区,由呈网格状的七个结构池组成,池底为厚0.2m的混凝土铺设,外墙和分隔墙为水泥砂浆砌石结构及墙壁均抹水泥砂浆并用水泥浆光面,墙体宽60cm、高1.3m。其中洗涤与引水灌溉区又被墙体分隔成12格,呈网格状,墙体宽1.0m、高0.5m,养殖与引水灌溉区由五个结构池组成、结构池间设有引水沟,地下河出口两侧及洗涤区均铺设石砌阶梯,以方便村民取水及洗涤。

排洪沟设在蓄水工程东侧紧挨丘陵山脚延伸,由白云质灰岩铺砌,沟长150.0m、宽3.0m、深2.0m,主要是将勿村—龙坪一带的地表水流导走,保护蓄水工程。

3.9 钻孔取水工程

11号钻孔原为水文地质普查钻孔,后经龙坪镇投入6.89万元建为水源地。钻孔成井口径φ150mm,静水位2.94m,涌水量10.71L/s时的水位降深为2.36m(抽水试验影响半径为102.16m);钻井的下泵深度为28.0m,深井泵流量30m3/h、功率7.5kW,水源供给龙坪镇政府的办公场所、圩镇中心的居(村)民,受益人员5500多人。

3.10 取得的效益及经验总结

10年来,龙坪地下河开发利用已取得很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10年间共向6500多人、大牲畜约300头供水290万m3,较好地保证了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利用水资源进行农田灌溉、种植果树与无公害蔬菜和利用优质流动的水资源进行渔业养殖,直接受益的农田达46.7hm2(全部用岩溶水灌溉有10hm2),年产稻谷约120t和年供肉质鲜美的鱼类产品1500kg,对提高当地的生活水平起了较好的促进作用;蓄水工程有效地了保护水源及水质,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环境效益。

实践证明,龙坪地下河开发利用是成功的。因地制宜,选择有利地形修建蓄水工程,有效地控制工程规模和工程量,用较低成本便能合理地调节岩溶水资源,较好地解决了干旱缺水问题,使之切实符合民生的利益;充分利用国家资金投入完成的勘探试验孔,以较低成本的投入较好地解决了附近居(村)民的生活用水问题,其探采结合取水方式为干旱缺水地区的地学研究和找水提供了正确指引;蓄水工程布局合理性、功能和取水方式的多样性,使地下河始终保持天然排泄状态,满足了多方面的社会需要,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

4 结语

地下河开发利用具一次性投资、短期见效、功能多、长期实用等优点,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开发地下河对于解决干旱缺水、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等具有积极意义;在开发的同时应不断改善地下河流域生态环境,增强水土涵养功能,加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调蓄能力,增大天然资源量,更好地弥补地下河时空分布的差异性,以充分发挥岩溶水资源的效用。

本文在编写过程中,魏凤英、林琼珍等同志做了图件清绘等工作,在此致谢!

你那里的?

1 要适合当地种植才可以。

2 由一定的市场预期收益。

3.当地气候 土地酸碱性 年降雨量 田地性质是高产还是中低产。

4.是设备收割还是人工采摘。

当地的劳动力怎么样?

5,政策补贴情况。

请参考:

会泽县乐业镇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规划设计

1基本情况

乐业镇位于会泽县境东北部,镇人民政府驻地罗布古,处于东经1030281、北纬200281的座标点上,海拔2000m,距会泽县城60km,东与火红乡相连,南与者海镇、,西与五星乡、大桥乡、相邻,北交迤车镇、马路乡。

乐业镇地势南高北低,最高点二尖山,海拔2587m,最低点黑山,海拔2020m。

是全县以辣椒、烤烟等产业为主的特色农业镇,是中国辣椒第一镇。

乐业镇国土总面积348.99 km2。

辖大麦冲、曾家村、长岭、鲁珠、碑木、梭落、六合、半山、乐业、耳落、鲁贝、务嘎、团坡、啊布卡、丫口、马厂、二顺、科作落、清水、射落、横山、罗布、双沟、拖落、黑山等25个村民委员会, 284个村民小组,291个自然村。

据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全镇总人口18339户68344人,其中:农业人口17636户66809人,户均人口3.78人,非农业人口703户1535人,流动人口6810人;镇内居住着6种民族,其中 少数民族 人口6605人。

2008年末有耕地3.13万亩,其中水田6200亩,旱地25135亩;人均耕地0.46亩。

主要种植作物有稻谷、辣椒、玉米、烤烟、蔬菜。

主要畜产品有猪、牛、羊、骡马等。

森林覆盖率达33%。

粮食总产量2.27万吨,人均有粮340kg,农业总产值29869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8869万元,农民人均2394元;农村经济纯收入1390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94元。

全镇的耕地面积和人口主要集中在罗布古坝子和乐业槽子,罗布古坝子面积55.6km2,具有高原岩溶地貌特征,坝区海拔2160m,年平均气温12.6℃,年均降雨量约847.1mm,无霜期202天。

项目区群众种烟积极性、水平较高,年均种植2000亩以上,但由于地形复杂,水利设施滞后,农民都是靠到几公里之外取水,人工挑灌保苗,摊消费高,作物产出低,制约了烤烟效益的发挥。

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工程建设可改善项目区灌溉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确保烟田增产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为项目区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2.2.1水源条件

项目区地形复杂,烟田面积多分布在山坡或半山坡上,项目区枯季水源流量56 L/S,水源点可实现项目区全部自流灌溉,整个项目区通过两条50×50的三面光引水渠及管网配套进入灌区后实现自流灌溉,每条三面光引水渠长6.5km,水源水量可保证项目区需水要求。

2.2.2地形土壤条件

项目区海拔为1844米--2235米,地形起伏,分布在两面山坡上,烟田分布在大麦冲村委会、阿布卡村委会和务嘎三个村委会,项目区气侯条件好,年平均气温14.1℃,平均降雨量860mm,年均日照时数1986?,无霜期202天左右,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地表层均属强风化性沙土,土壤为适宜种植烤烟肥力中等的砂壤土或壤质土,结构疏松,有机质含量2.0—4.0%,PH值5.5—7.0,但保水性较差,渗水严重,水利设施滞后,大面积的土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2.2.3施工条件

项目区地处投塘——岔河的公路边,交通便利。

沙石料、水泥从会泽县采购,运距38公里,砂石料二次搬运平均运距2Km;施工用水可就地取用,施工用电可从项目区村子里搭接。

该项目区地形有利于工程的布置和地块的灌溉,交通方便,有很好的施工条件。

3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3.1工程布置

本工程水源位置高,可实现自流灌溉、烟田地形相对平缓,水流进入项目区水压标高较均匀,宜以采用灌桩灌溉工程措施来解决烟(农)田抗旱问题,以达到减轻烟农的劳动强度。

工程布置流程为:取水坝—三面光沟渠—输水管道—调节池—配水管网—地边水窖)。

规划面积13500亩,曾家村6500亩,务嘎、阿布卡7000亩,2010年实施务嘎、阿布卡村项目,2013年实施曾家村项目。

具体位置见平面布置图。

(1)大麦冲灌溉区面积6500亩,50×50的三面光沟渠13km,主引水管长13Km,支管39 km,新建100 m3水池5个,60 m3水池4个, 5 m3水池500个。

(2)务嘎、阿布卡村灌溉区面积7000亩,三面光沟渠13km,主引水管16km, 支管47km,新建100 m3水池15个,60 m3水池11个,5 m3水池890个。

因项目区范围大,供水管线长,且项目区新建水窖较多,为保证管网在烤烟移栽季节适时保证移栽,在移栽季节来临前装满已建水窖可以有效的调节用水高峰,辅助调节池供水。

为保证大麦冲6500亩烟田内水量和水压均衡,整个项目区分为4个灌片,从三面光沟渠用19条引水管道共进入项目区,新建100m3水池5个,60m3水池4个进行调节。

调节池以下采用树枝状布置支管和水窖,覆盖6500亩烟田。

3.2工程设计

3.2.1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①《曲靖市基本烟(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总体规划编制 提纲 》、《曲靖市基本烟(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规划工作大纲》

②《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报告编制规程》(SL207-98)。

③《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91)。

④《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⑤中国农村给水工程设计手册,及本次烟水工程相关文件。

3.2.2主要建筑物设计

1.水量计算

①最高日需水量计算

V1最高日= 2000×0.6/(3×0.9)=444.44(m3/d)

V2最高日= 1000×0.6/(3×0.9)=222.22(m3/d)

V3最高日= 400×0.6/(3×0.9)=88.89(m3/d)

V4最高日= 600×0.6/(3×0.9)=133.33(m3/d)

②总引水流量计算

Q1引=444.44×1000/(24×3600)=5.14(L/s)

Q2引=222.22×1000/(24×3600)=2.57(L/s)

Q3引=88.89×1000/(24×3600)=1.03(L/s)

Q4引=133.33×1000/(24×3600)=1.54(L/s)

③总供水流量计算

Q1供=444.44×1000/(8×3600)=15.43(L/s)

Q2供=222.22×1000/(8×3600)=7.71(L/s)

Q3供=88.89×1000/(8×3600)=3.08(L/s)

Q4供=133.33×1000/(8×3600)=4.63(L/s)

2.管道设计

管道设计是各灌区需解决的面积、需水量、地形情况,由水源取水点建一取水坝,用三面光沟渠引入调节池,再由调节池用主管引入各灌区。

①引水管管径计算

根据每条管道的灌溉面积、长度、高差、灌水定额、时变化系数逐一计算,按下式计算:

Q=K

管道水头损失:

沿程水头损失hf=λ

局部水头损失

按沿程水头损失的10%计。

输水管管径的选择是在供水流量一定的情况下,通过管道水力计算,使所选管径能满足供水压力要求。

压力流输配水水管管径按下式计算:

D=

得各灌区管径。

主管Ⅰ:大麦冲灌溉面积6500亩,从水源到分水池管道长5800km,水头42m,灌溉水利用系数0.9。

Q=(2000×6×1000/(30×24×3600))/0.9=5.14L/S

K===190.37查《水力学》管道的流量模数K值,选用Φ75PE管过流可达5.14 L/S,满足过水要求。

②配水管网设计

整个灌区由2条干管和19条支管布置成树枝状管网,选择3 号水池1管段为例作水力计算:

最大流量计算:

1#管段灌溉烤烟100亩,灌水定额6m3/亩。

Qmax=100×6×1000/(30×8×60×60)=0.69(L/s),

把灌溉水利用系数0.9考虑进去得, Qmax =0.77(L/s)。

供水面积:A=100亩

单位面积的比流量: qA=Q/A=0.77/100=0.0077(L/S*亩)

各管段的配水流量:qL= qAA

∑qL:交汇于该节点的各管段配水(沿线)流量的总和(升/秒)某管段的计算流量:Qx-y=∑qj

配水(沿线)流量表

管段号 a-b b-c c-d d-e e-f f-g

计算面积(亩) 100 50 50 30 30 40

配水(沿线)流量(升/秒) 0.77 0.39 0.39 0.23 0.23 0.31

按照各管段的计算流量,选用PE管,参照《中国农村给水工程规划设计守册》表17-14中所列经济流速范围,查相应的水力计算表确定管径、流速和单位管长的沿程水头损失。

单位管长的沿程水头损失乘以本管段长度,再乘以1.1的系数,则为该管段的全部水头损失。

各段水头损失之总和为总水头损失。

各管段水力计算表

管段编号 计算流量(升/秒) 设计管径(毫米) 管内流速(米/秒) 管道长度(米) 单位管长水头损失 (米/1000米) 沿程水头损失(米) 管段全部水头损失(米)

a-b 0.77 50 0.32 50 2.62 0.1708 0.1879

b-c 0.39 32 0.39 50 6.69 0.0428 0.0471

c-d 0.39 32 0.39 50 6.69 0.0428 0.0471

d-e 0.23 25 0.40 50 8.16 0.017 0.0187

e-f 0.23 25 0.40 50 8.16 0.017 0.0187

f-g 0.31 25 0.51 50 11.28 0.0274 0.0301

总计 0.3496

注:管道全部水头损失=1.1×沿程水头损失

计算各节点水压线标高与自由水头,其结果见下表:

各节点自由水头与水压线标高

节点号 a b c d e f g

自由水头(米) 0 21.17 22.265 25.185 26.28 28.835 31.025

地形标高(米) 2140 2125 2110 2100 2080 2060 2050

水压线标高(米) 2140 2144.17 2132.265 2125.185 2106.28 2088.835 2081.025

同理可得其它管道水力数据:

编号 管径mm 长度(m) 灌溉面积(亩) 灌溉水利用系数 过流量(L/S) 农管长度(m) 备注

主管Ⅰ 75 11000 2000 0.9 5.14

主管Ⅱ 50 1200 1000 0.9 2.57

主管Ⅲ 50 1500 400 0.9 1.03

主管Ⅳ 50 3100 600 0.9 1.54

1#支管 50 1400 100 0.9 0.77 3500

2#支管 50 1160 150 0.9 1.16 3900

3#支管 50 2000 150 0.9 1.16 3300

4#支管 50 1600 150 0.9 1.16 4100

5#支管 50 1490 100 0.9 0.77 1500

6#支管 50 1700 150 0.9 1.16 4000

7#支管 50 1080 150 0.9 1.16 4200

8#支管 50 1120 150 0.9 1.16 3700

9#支管 50 550 150 0.9 1.16 3700

10#支管 50 580 150 0.9 1.16 3800

11#支管 50 930 150 0.9 1.16 3800

12#支管 50 1800 150 0.9 1.16 3600

13#支管 50 1100 150 0.9 1.16 3900

14#支管 50 900 150 0.9 1.16 4100

15#支管 50 2670 500 0.9 1.29 5100

16#支管 50 2870 500 0.9 1.28 5500

17#支管 50 2300 400 0.9 1.03 5000

18#支管 50 1600 300 0.9 0.77 5500

19#支管 50 2150 300 0.9 0.77 5100

3.水池设计

①取水池设计

项目区计划建设10m3取水池共4个,采用C15钢混浇筑,拟建尺寸为:半径1.25m,深2.0m。

(详见取水池结构图)

②调节池设计

考虑项目区集中灌溉时间为3天,每天灌溉8小时,30天灌溉10次,主要供水以管道为主,调节水池只是在供水间隙起辅助作用,共灌溉6500亩,计划建设C20钢混调节水池9个,共蓄水740m3。

其中5个100m3,拟建尺寸为:直径6.5m,高3m,壁厚25cm,底厚35 cm;4个60m3,拟建尺寸为:直径5.04m,高3m,壁厚25cm,底厚35 cm。

均采用梁板式顶板,板厚10 cm。

(详见调节池结构图)

以1#水池计算为例

1#水池的灌溉面积是100亩,管道设计流量0.77L/S,每天灌溉8个小时,则流量 L=0.0077×8×60×60=221.8m3,水池蓄水量按日最高水量的2/3取值为147.8m3,蓄水池设计为200 m3。

其他水池方量及位置见平面布置图。

4.水窖设计

根据水源条件,地形高差在适当位置布设水池,拟建尺寸为:直径1.6 m, 高1.6m,壁厚25cm,安装出水管,用分管分布到各地块,连接到新建水窖。

(详见水窖分布图)

3.3工程规模及工程量

3.3.1工程规模

铺设PEΦ75、PEΦ50、PEΦ32、PEΦ25、DN80、DN40、DN32、DN25管道共100600m。

灌桩250个,新建50 m3水池1个,100m3水池6个,200m3水池12个进行调节,10m3取水池4个。

灌溉面积为6000亩。

3.3.2工程量

乐业镇工程量清单

编号 工程名称 单位 工程数量 单价(元) 合价(元) 备注

一 取水池部分

1 土方开挖 m3 60.27 10m3水池4个,

2 石方开挖 m3 40.18

3 C15砼 m3 12.71

4 M50砂浆粉面 m2 65.40

5 M50浆砌块石 m3 30.15

6 钢筋 ㎏ 260.00

二 管道部分

1 土方开挖 m3 19300.40

2 石方开挖 m3 12866.92

3 土方回填 m3 24612.00

4 M5.0浆砌支墩 m3 100.00

5 Φ75PE管安装 km 17.50

6 DN63管安装 km 1.70

7 Φ50PE管安装 km 26.50

8 Φ32PE管安装 km 21.90

9 Φ25PE管安装 km 22.00

10 DN40管安装 km 2.00

11 DN32管安装 km 6.00

12 DN25管安装 km 3.00

13 DN80闸阀 个 42

14 DN100排泥阀 个 21

15 DN50闸阀 个 63

16 DN40闸阀 个 42

17 DN25排气阀 个 21

三 调节水池部分

1 石方开挖 m3 5788.10 200m3水池12个, 100m3水池6个, 50m3水池1个,

2 土方开挖 m3 1941.40

3 土方回填 m3 3170.00

4 C20砼 m3 777.90

5 C15砼 m3 125.10

6 M10砂浆粉面(3cm) m2 3111.29

7 DN80排泥阀 个 5.00

8 DN75闸阀 个 19

9 DN80排气阀 个 21

10 DN50闸阀 个 46

11 DN32闸阀 个 46

12 钢筋 ㎏ 54154.00

四 灌桩部分

1 灌桩 个 250

2 土方开挖 m3 15

3 石方开挖 m3 10

3.4 施工组织设计

3.4.1施工条件

乐业镇中底产田改造项目建设可充分利用已有的交通体系和水资源,施工取水方便、交通便利,砂石料在项目区不远处都有料场,水泥从会泽县城采购,运距近,所以项目的建设经济可行。

3.4.2施工方法工艺

乐业镇中低产田改造工程主要建筑物为取水池、输水管道、调节池,配水管网、地边水窖。

每个单项工程工程规模及工程量都较小,为小二型水利工程,无须大型施工机械设备。

土方开挖有条件的地方克采用小型挖土机开挖,但大部份要人工开挖。

取水池较小,以小型机械拌合胶凝材料,人工砌筑为主。

调节池为钢筋砼结构,地基开挖达到设计高程后,先打垫层,砼终凝后进行水池结构尺寸施线立模,砼采用机械拌合,机械振动器振捣。

管道安装人工二次搬运到安装地点,管槽内先铺细土垫层,才能安放管道,管道经充水打压合格后回填。

该项工程的建设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乐业镇政府为业主,对项目的筹资建设、施工组织实施、资金管理全面负责。

①严格按照招投标制度进行施工队伍的选择,选择有资质、信誉好、实力较为雄厚、注重施工质量的施工企业来承担工程的建设任务。

②进行工程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合同管理,协调建设各方关系,严格抓好工程质量关,确保工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③资金管理严格按照“三专一单列”办法管理。

3.4.3工期

工程建设项目本着投入早、见效快的原则,工程拟定2010年3月前完成实施方案后即可进入施工筹备期。

并组建工程建设管理处完成工程招投标及施工方签订合同。

计划于2010年4月1日主体工程开工,2010年12月1日竣工,总工期240天。

4工程投资概算

4.1工程基本情况

项目区地处乐业西北部,平均海拔为1972米,距会泽县城67公里。

主要建设规模:铺设PEΦ75、PEΦ50、PEΦ32、PEΦ25、DN63、DN40、DN32、DN25管道共m。

水窖500个,新建60 m3水池4个,100m3水池5个进行调节,10m3取水池4个。

灌溉面积为6500亩。

沙石料从丫口村委会沙石料场采运,运距5.7公里;水泥从会泽采购,运距67公里,主材二次搬运平均运距2Km;施工用水可就地取用,施工用电可从项目区村子里搭接。

该项目区地形有利于工程的布置和地块的灌溉,交通方便,有很好的施工条件。

4.2编制依据及费率标准

4.2.1编制依据

根据曲靖市基本烟(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总体规划编制提纲的要求,《曲靖市2005年度基本烟(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临时工程费、其他费用、预备费”计算的通知,结合实际按云南省二OO八年的物价水平,会泽县城价格水平来编制的概算。

4.2.1.1建筑工程及非管道安装工程:

(1)曲靖市计划委员会、曲靖市水利水电局文件曲计农经字(2000)第41号、曲水规计字(2000)第24号关于试行《曲靖市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的通知。

(2)水利电力部(86)水电基字第81号颁发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3)水利部水建(1994)243号文颁发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补充预算定额》。

(4)水利部水建(1993)63号文颁发的《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预算定额》。

(5)云南省计划委员会、云南省水利水电厅云水建字(2000)5号《云南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

(6)云南省水利水电建设经济定额站云水定字(1996) 第3号《关于调整云南省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建筑安装工程次要材料预算价格的通知》。

4.2.1.2管道安装工程:

按云建标(2003)668号《云南省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云南省施工机械台班费用计价办法》执行。

4.2.2基础单价

4.2.2.1人工工资

建筑工程及非管道安装工程,根据曲计农经字(2000)第41号文规定,人工工资标准采用14.66元/工日。

管道安装工程按云建标(2003)668号执行,人工工资标准采用27.72元/工日。

4.2.2.2施工电价

施工用电由会泽县供电责任有限公司电网供给,电价为0.8元/kw.h。

4.2.2.3施工用水

水价2.00元/m3 。

4.2.2.4主材

砂石料、水泥、炸药按市场价格加运杂费计算。

砂石料能就地取材的就地取材,水泥采用沾益水泥厂水泥,钢筋及木材等均从沾益购进,炸药从会泽县城购进。

4.2.3施工机械台班费

执行水利部、能源部(1991)1272号文颁发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将第一类费用的小计乘以1.40调整系数,第三类费用按云水规联(1994)率25号文规定执行。

安装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按云建标(2003)668号《云南省施工机械台班费用计价办法》执行。

4.2.4费率标准

现场经费按计费直接费的7.5%计取;其他直接费按计费直接的2%计取;间接费按计费直接费、其它直接费、现场经费之和的4%计取;税金3.22%;计划利润5%,安装工程管理费按直接工程费中的人工费的20%计算。

基本预备费5%。

4.3编制方法

4.3.1工程投资按预算编制

4.3.2临时工程费按一至三部分建安费的3%计列。

4.3.3其他费用中,建设管理费(主要为工程监理费和项目建设管理费)按一至四部分建安费的4%计列,勘测设计按一至四部分投资的5%计列,其他(主要为工程质量监督费等)按一至四部分建安费的0.35%计列。

4.3.4基本预备费按一至五部分投资的5%计列。

4.4投资概算

烟水配套工程总投资468.22万元,其中土建部分209.1万元,管道安装部分187.81万元,临时工程11.91万元,其他费用37.11万元,预备费22.29万元。

<,/DIV>

(1)总概算表

(2)建筑工程概算表

(3)安装工程计价表

(4)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单价汇总表

(5)安装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

(6)其他费用表

(7)主要材料价格汇总表

乐业镇工程量清单

编号 工程名称 单位 工程数量 单价(元) 合价(元) 备注

一 取水池部分

1 土方开挖 m3 60.27 10 602.7 10m3水池4个,

2 石方开挖 m3 40.18 50 2009

3 C15砼 m3 12.71 300 3813

4 M50砂浆粉面 m2 65.40 15 981

5 M50浆砌块石 m3 30.15 280 8442

6 钢筋 ㎏ 2260.00 7.00 15820

二 管道部分

1 土方开挖 m3 19300.40 10 193000.4

2 石方开挖 m3 12866.92 50 643346

3 土方回填 m3 24612.00 5 123060

4 M5.0浆砌支墩 m3 100.00 280 28000

5 Φ75PE管安装 km 17.50 21400 374500

6 DN63管安装 km 1.70 16460 27882

7 Φ50PE管安装 km 26.50 11280 298920

8 Φ32PE管安装 km 21.90 6200 135780

9 Φ25PE管安装 km 22.00 3800 83600

10 DN40管安装 km 2.00 62000 124000

11 DN32管安装 km 6.00 36000 216000

12 DN25管安装 km 3.00 20000 60000

13 DN80闸阀 个 42 250 10500

14 DN100排泥阀 个 21 350 7350

15 DN50闸阀 个 63 120 7560

16 DN40闸阀 个 42 80 3360

17 DN25排气阀 个 21 60 1260

三 调节水池部分

1 石方开挖 m3 5788.10 50 289405 200m3水池12个, 100m3水池6个, 50m3水池1个,

2 土方开挖 m3 1941.40 10 19414

3 土方回填 m3 3170.00 5 15850

4 C20砼 m3 977.90 550 427845

5 C15砼 m3 125.10 420 52542

6 M10砂浆粉面(3cm) m2 3111.29 15 46669.35

7 DN80排泥阀 个 5.00 250 1250

8 DN75闸阀 个 19 250 4750

9 DN80排气阀 个 21 250 5250

10 DN50闸阀 个 46 120 5520

11 DN32闸阀 个 46 60 2760

12 钢筋 ㎏ 94154.00 7.00 407078

四 灌桩部分

1 灌桩 个 250 120 30000

2 土方开挖 m3 15 10 150

3 石方开挖 m3 10 50 500

合计 3449409.45

4.5资金筹措

按省、市、县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的原则分担工程投资。

4.6供水成本分析

4.6.1计算取值

成本分析管理人员为4人,水资源费暂不计,综合拆旧率取4%,固定资产净残值取10%,维修费取建安投资的1%,管理费取总投资的1%。

4.6.2供水成本计算

①电费

本工程为自流引水工程,生产运行无需用电力,电费不计。

②工资福利费

本工程管理人员4人,每人每年工资福利费按0.6万计,合计2.4万元。

③水资源费

水资源费暂不计。

④折旧费

工程总投资468.22万元,综合拆旧率取4%,固定资产净残值取总投资的10%,折旧费=468.22×4%×(1-10%)=16.86元。

⑤维修费

按建安投资的1%计,则维修费为3.97万元。

⑥管理费

按总投资的1%计,则为4.68万元。

⑦财务费用

本工程不存在借款利息。

⑧总成本

总成本=(①+②+③+④+⑤+⑥+⑦)=27.91万元。

其中经营成本=(①+②+③+⑤)=6.37万元。

工程设计供水成本计算成本表

工程名称 工程总投资 (万元) 折旧费 (万元) 维修费和管 理费(万元) 供水规模 (m3/亩) 年供水量 (m3) 供水成本 (m3/元)

乐业 468.22 16.86 8.65 6 24000 2.65

5效益分析

5.1经济效益

项目区共有7000亩烤烟,工程建成后每亩可增产15公斤,共可增产105000万公斤,每公斤按10元计算,烤烟每年可增加经济105万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5.2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增加了农民收入,增强了烟农的种烟积极性,有利于我县的烟草事业发展,为我县的两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当地群众可以参加工程的建设,可获得一定的劳务报酬,解决了当地群众的短期就业困难,增加了经济收入。

6工程建后管理

对竣工项目全面建立档案库和信息管理系统,项目档案内容包括: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业主姓名、建设规格、工程造价、补贴金额、施工单位、开工时间、竣工时间、受益面积、项目地址、项目点GPS信息、对应基本烟田编号、竣工项目数码等。

建成项目明晰产权,明确运行管护主体。

建设在烟农责任田内的项目原则上产权归属烟农,烟农负责维护并承诺用于烤烟生产。

其余项目产权归属村民委员会或村组,集体所有、统一管理。

项目产权所有者要切实承担责任,做好建成项目的维护工作,确保长期发挥效益。

为保证工程长期正常运行,建成后必须明确管理机构,加强工程的检查维修,做到经常检查,清理障碍和淤积物,并及时修理破坏部分。

制定水费标准,合理征收水费,是搞好田间用水管理,实行节约用水的重要措施。

收费标准应力求合理,核算灌水成本,制定水费标准,报计划局和物价局审批后执行。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40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