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养鸡的技术要点是什么呢?
美味鲜嫩富有价值的柴鸡,近几年被广泛饲养,而林下散养是饲养柴鸡最适宜的养殖模式之一,经过生态养殖模式饲养的柴鸡,能够更好的保障柴鸡的纯正,而为了保障柴鸡养殖能有好的效益,掌握柴鸡生态养殖技术知识是必要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柴鸡;林下生态养殖的要点。
林下生态养殖的要点是什么?
1.场地选择:场址一般选择在远离公路的山坡、丘陵及地势高燥、通风透光性良好的林下,尤其具有丰富嫩草、昆虫众多的广阔林地为最佳。这样的环境既为鸡提供广泛的食物来源,又扩大了鸡的运动范围,能较好地提高鸡肉的适口性或鸡蛋的品质。
2.建造禽舍,准备养殖器械和饲料:依据林地面积设计能够承载的养殖量,根据饲养量在树林边缘干燥、排水良好处建造禽舍或遮雨棚,做到放养与舍饲相结合。在进栏前准备好充足的优质饲料与饲养器械。
3.雏鸡的选购:选择具有地方特点、毛色与本地品种相似、生长较快、饲料转化率高、适宜放养的地方品种,如信阳芦花鸡、铁脚麻鸡、福建的闽中麻鸡。购买雏鸡时,应采取“一看二听三摸”的方法,选择叫声洪亮、体格健壮的优质雏鸡。另外,要尽量选择在本地种禽场孵化的无疫病雏鸡,可以减少运输距离,减少运输途中的应激。
4.放养期的管理
(1)做好放养前的准备工作:育雏期间每次在喂食开始时,可以用吹哨子等方法训练鸡的喂食条件反射,以便于在放养期间利用条件反射来进行饲养管理。
(2)做好预防自然灾害和天敌等安全防范工作:及时了解天气变化,在暴风雨、雪或冰雹等自然天气灾害来临前,应及时把鸡圈入鸡舍。还要防止天敌侵害,养殖场地及周边要杜绝蛇、黄鼠狼、狐狸等存在,尤其要注意黄鼠狼对鸡的危害,所以,可以在饲养场地饲养家犬,用来驱赶鸡的天敌。
(3)抓好消毒和疾病预防工作:由于放养鸡直接接触外界环境,随时都有可能感染疾病,为防患于未然,一要定期在饲料或饮水当中加入抗菌素和抗寄生虫药物,防止细菌疾病和寄生虫疾病的发生。二要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三要做好环境消毒工作,场地要每周消毒 1 次,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存在。
(4)合理补饲:可在早、中、晚各补饲一次,早晨、中午少喂点,晚上回来多喂点,这样更利于鸡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经济效益;饮水要保持清洁卫生, 每天至少更换一次饮水,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更要勤换饮水。
5.育雏:雏鸡在幼龄期,体温调节系统发育不全,应尽可能使鸡在育雏脱温后进行放养。育雏方式可采用立式笼养或网上平养,密度为20~25只/m2。最佳温度为1周龄的30~35℃,以后每周降低2~3℃,直至降到22~24 ℃。相对湿度为60%~65%。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3~5W日光灯为宜,光照时数为1日龄为24h/d,2~5日龄为23h/d,以后每周减少光照1~2h,直到自然光照为止。
温馨提示:春季家禽呼吸道病多发且难以治愈,现有一成熟治疗方案,经过数万养户验证!轻则3天,重则4天即可治愈
林园生态养鸡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鸡粪作为果树的有机肥料,既解决了粪便污染,又减少了化肥用量;第二,鸡粪中含有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可作为林园中蚯蚓、昆虫等动物的食物,从而为鸡提供丰富的蛋白质饲料;第三,鸡在林园中捕虫食草,替代化学除草、除虫,减少了农药用量;第四,林园养殖的鸡质优无公害,风味独特,经济效益较高。
总之,林园生态养鸡更大程度上挖掘了立体种养生产潜能,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饲料资源和肥源,减少了污染,实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生态养殖的最佳模式之一。
一、生态园区的选择与栽树
园区应选择地势高燥、平坦开阔、水质良好、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无污染的地方,要求3公里内无化工厂,距交通主干道1公里以上。应根据本地特点,选择适合本地区栽种的树苗,根据树种的特征,合理确定行、株距。例如:银杏树苗应选择生长良好、较粗直的树苗,嫁接高度在1.5米左右,行、株距分别为8米和12米,每667平方米(1亩)栽植银杏树以8~12棵为宜。银杏树栽植后一般8~10年开始挂果,正常挂果后,每667平方米效益在1500元左右,并且随着银杏树的不断生长,以后每年银杏果产量会逐年增加,效益也会不断增加。银杏树挂果前,可在银杏树中间插栽梨树或桃树,每667平方米可栽8~10棵,这样在银杏树挂果前,就可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按每667平方米林园1年养鸡2批计算,可饲养鸡400只,每只鸡比普通饲养的鸡多增效2~3元,养鸡每667平方米可多增效益1000元左右。
二、林鸡结合的饲养模式
1.园区草品种的选择与种植。园区内应选种适宜于鸡食用的牧草品种,可选用黑麦草、菊苣和紫花苜蓿,既有一年生牧草,又有多年生牧草;既有禾本科、叶菜类牧草,又有豆科牧草;这些牧草既可净化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又可作为鸡的饲料。牧草一般选择秋播,果树落叶后会增加光照,来年气温升高后牧草会迅速生长。这样会使牧草有一个较长的生长期,同时又控制了杂草的生长。
2.鸡的品种选择。鸡的品种选择应根据鸡对林园的适应性和市场需求来确定。一般选择适应性、抗病力、觅食能力强的地方良种鸡,并且要考虑市场需求,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最好选择正规单位培育的优良草鸡品种。
3.围栏的搭建。林园养鸡管理至关重要,其中值得重视的是防止鸡外逃。围栏可用绳网或篱笆栏,高度一般在1.5~2米左右,围栏要注意网孔的密度和篱笆栏的厚度,既不能让鸡逃跑,又要防止老鼠、黄鼠狼等野兽的侵袭。围栏一般以0.67公顷(10亩)左右为一单元。
4.育雏与避雨棚设置。林园养鸡一般数量较多,育雏房必不可少。育雏房应建在避风向阳、地域开阔、平坦干燥、水源充足、交通方便、靠近林园的地方。育雏房的面积根据饲养量来确定,一般以每平方米30只雏鸡计算。育雏房的消毒和温度、湿度的控制与正常养鸡方法相同。根据鸡的多少、园林地形和面积,在靠近园林的地方搭建避雨棚,不仅可以防止鸡群被雨淋打、烈日暴晒、意外惊动,而且有利于鸡群防疫注射操作。
5.放养密度与规模。林园养鸡应掌握合适的放养密度。密度过大,往往会造成饲料不足,鸡群觅食范围广,易逃跑,难管理,而且人工喂料过多,既增加养殖成本,又影响肉质风味;密度过小,会造成饲料利用不充分,浪费资源,效益也较低。因此放养密度一般以每667平方米200只左右较适宜。放养规模根据园地范围和地形确定,一般以1500~2000只为一群,放养规模过大也会造成管理上的不便。林园养鸡往往采用“全进全出制”,一批鸡上市后,对林园全面清理消毒,最好将园内土壤新翻一次,这样有利于防疫和肥土,对果树和下批鸡养殖有益。
6.日常管理。林园养鸡,由于鸡的活动范围广,管理不太方便,因此,调教工作一定要做好。雏鸡1~3周龄应在育雏室饲养,3周龄后开始逐渐进入室外饲养。鸡苗放入林中后,起初应特别注意气温的变化,室内外温差太大时不宜放养。特别在春秋季节,鸡苗放养应待露水干燥、太阳出来后,一般在早上10点到下午2点放养,初期放养的时间控制在2~4小时。如风较大时最好不放养或缩短放养时间,待鸡逐渐长大后,逐步增加放养时间。放养的初期用敲料盆或吹哨子等方法进行归牧调教,使之形成条件反射。每天定时补料,日补料2~3次。补料自3周龄后逐渐改喂谷物杂粮,5周龄后全部改喂谷物杂粮。鸡群放养时应实行轮牧制,这样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放养时间应在120~250天之间,从而确保鸡的肉质,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7.疾病的预防与轮牧。林园养鸡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以保障鸡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防疫上按照免疫程序逐一进行防疫注射,主要应做好马立克、新城疫、法氏囊等传染病的免疫。同时要做好定期消毒、闲置消毒、进场消毒,发现病鸡应立即隔离治疗,必要时可实施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治疗鸡病时优先选择中药及生物制品,只有在不能有效治疗时方可用抗生素及化学合成药物,禁止使用违禁药物、激素类药物。使用化学药物应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对病死鸡要采取无害化处理。鸡在放养时还要防止老鹰、黄鼠狼等兽害。出于卫生原因,在两批鸡饲养之间,饲养棚舍、育雏室、围栏等必须彻底清理。棚舍和设施必须在此期间进行清洁和消毒。每批鸡饲养后,自由活动场地应有一段时间的休息期,因此,林园养鸡应实行轮牧。
8.建立林园合理生态食物链。林园生态养鸡主要通过“果树—昆虫、草—鸡—鸡粪肥土、植树长果—果树避雨、挡风遮阳”的良性循环,从而有效解决并利用鸡粪,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减少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药物残留,保持林园良好的生态环境,生产优质果品和优良家禽等无公害农产品。为了丰富林园食物链,还可在园林行间铺草覆盖,每667平方米用草1000公斤以上,这样既可增加土层蓄水量,抑制杂草生长,又可提高土壤肥力。林园中再饲养适量蚯蚓,以促进土壤有机物的腐化分解,加速有效养分的释放,提高土壤肥力,又可作为鸡的活性饲料。通过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牧地系统组合,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请百度小房珍禽养殖场,小房山鸡种苗场,业界知名种苗场,提供种苗,养殖技术指导,技术培训,行情报价.........................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41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