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葡萄树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葡萄种植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内容很多,首先是理论与实际中的技术概念的差别,其次是种植种类的不同,再有就是种植葡萄在目的上的区别,还有就是葡萄在种植过程中如何控制种植品种的质量等问题。
一、自然生长周期与种植生产周期
1、葡萄树的种植需要细心的照料和管理,要能够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自然气候下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保护。现在的葡萄种植技术日臻提高,一年中可能收获两季或三季,因此以前单一的以年作为一个种植生产生长周期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种植管理要求。那种计算既不能跟上时代的科技也不能跟上变化发展的市场,因此需要注意的是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区别,前者是以较传统的自然周期作为葡萄树种植生产的周期来进行葡萄树种植生产的讲解;而后者是通过工作积累的经验所进行的生产工艺的提高与完善,它已经改善
了葡萄种植中的诸多条件,从而达到在一个自然年中,促使葡萄结果两次或两次以上。
2、在土地面积不变的前题下,单位面积收获频率的提高,不但增加了葡萄的产量也大大满足的了不断扩大的市场。其中,农业种植与工业生产的区别在于,前者需要土地具有种植的营养和必须的水分,因此,可通过控制土地的使用来限制生产的规模。而在提高单位生产面积内的产量后,为了保证种植质量,必须重新保养已使用土地,恢复被作物汲取的营养和水分,这样就可以在全国或更多区域进行种植生产的更替。
3、不断变换生产基地,一方面可以帮助不同地区增加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刺激人们对土地的使用和开发,比如较贫困地区等。而这又需要继续提高种植生产的技术,以使葡萄能够适应更多的环境和生长条件。
小结:无论是自然生长周期还是种植生产周期,葡萄的成长过程都需要有栽种、扎根、开枝和长叶、开花、结果。而一株葡萄树的存活时间也在60到80年,在此期间,分为萌芽期(前三年)、成熟期(三至二十岁)、盛果期(二十至四十五岁)、退化更新期(四十五岁以后)。
二、葡萄的使用途径和分类
依据食用方式,种植葡萄主要有三大应用途径一是鲜食、二是酿制葡萄酒、三是制作葡萄非酿造制品。
这三大途径所需要的葡萄原料的品种及其种植方法既相差不多,有各自不同:
1、鲜食品种
早熟的品种有潘诺尼亚、凤凰51号、 早生高墨(紫玉) 、乍那等;
中熟的品种有玫瑰香、里扎马特、 黑奥林、 藤稔、瑰香怡、巨峰、葡萄园皇后等;
晚熟的品种有晚红、秋红、秋黑、夕阳红、红意大利、龙眼、新玫瑰等;
无核的品种有布朗无核、无 核 白、金星无核、无核红宝石、大粒红无核、火星无核等。
其种植特点是针对葡萄用于鲜食,所以种植时以高产、绿色、营养均衡、食用方便等为主。
2、酿造葡萄酒的品种及其种植要求
适合酿造红葡萄酒的葡萄品种有几千种,目前国内的主要品种有:
味道广泛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果皮较薄的美乐(MERLOT)、早熟的西拉(Syrah)、成熟一致的蛇龙珠(Carbernet Gernischet)、赤霞珠&蛇龙珠的姊妹品丽珠(Cabernet Franc)、 富有铅笔芯气味的品霞珠(CABERNET FRANC)、脆弱的黑品乐(Pinot Noir) 等品种。
适合酿造白葡萄酒的品种主要有:
适应性强的霞多丽(Chardonnay)、多样的雷司令(Riesling)、具有珍萎倾向的赛美蓉(semillon)、吃苦耐劳的白诗南(Chenin Blanc)、独特芳香气味的长相思(Sauvignon Blanc)、新手期望的格乌兹特勒民
(Gewürztraminer)那等品种。
种植要求
其主要的种植要求是因纬度因素所形成的地理要求,以及为了酿造葡萄酒所需要满足的含糖量与酸度条件等
方面要求的栽培方法。
3、制作葡萄非酿造制品
葡萄非酿造制品范围很广,包括葡萄罐头、葡萄汁、葡萄干、葡萄脯等。
如紫玫康、康拜尔、康 可、玫瑰露适宜制作葡萄汁制品等等。
其种植要求主要在于营养的平衡上。
葡萄属葡萄科植物葡萄的果实,为落叶藤本植物,是世界最古老的植物之一。葡萄原产于欧洲、西亚和北非一带。据考古资料,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区是小亚细亚里海和黑海之间及其南岸地区。大约在7000年以前,南高加索、中亚细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也开始了葡萄的栽培。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波斯(即今日伊朗)是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欧洲最早开始种植葡萄并进行葡萄酒酿造的国家是希腊。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北各地均有产,主要产于新疆、甘肃、山西、河北、山东等地。茎蔓长达10~20米。单叶,互生。花小,黄绿色,组成圆锥花序。浆果圆形或椭圆形,因品种不同,有白、青、红、褐、紫、黑等不同果色。果熟期8~10月,中国栽培葡萄已有2000多年历史,相传为汉代人张骞引入。
葡萄品种很多。全世界约有上千种,总体上可以分为酿酒葡萄和食用葡萄两大类。世界栽培品系有欧洲品系(European grape)及美洲品系(Fox grape)两大系统,根据其原产地不同,分为东方品种群及欧洲品种群。我国栽培历史久远的“无核白”、“牛奶”、“黑鸡心”等均属于东方品种群。“玫瑰香”、“佳丽酿”等属于欧洲品种群。鲜用或阴干备用。 在果品中,葡萄的资历最老,据古生物学家考证,在新生代第三地层内就发现了葡萄叶和种子的化石,证明距今六百五十多万年前就已经有了葡萄。有的学者认为在23000万年前至6700万年前就有类似葡萄的植物。
“提子”即广东语“葡萄”的意思,是商品名称。从广义上讲,红色的葡萄即为红提,黑色的葡萄称黑提,青色的葡萄则叫青提。但是,“提子”的叫法是在近几年引入美国红地球葡萄后才开始在国内流行的。人们只把从美国引进的红地球等葡萄称为“提子”,而对巨峰、玫瑰香等还叫葡萄。
地形条件
1、纬度和海拔: 世界上大部分葡萄园分布在北纬20-52度之间及南纬30-45度之间,绝大部分在北半球。海拔高度一般在400-600米。中国葡萄多在北纬30-43度之间海拔的变化较大,约200-1000米,河北怀来葡萄分布高度达1100米,山西清徐达1200米,西藏山南地区达1500米以上。纬度和海拔是在大范围内影响温度和热量的重要因素。2、坡向和坡度: 在大地形条件相似情况下,不同坡向的小气候有明显差异。通常以南向(包括正南向、西北向和东南向)的坡地受光热较多,平日气温较高。坡地的增温效应与其坡度密切相关。一般坡地向南每倾斜1度,相当于推进1纬度。受热最多的坡地角度约为20-35度(在北纬40-50度范围)。葡萄因较耐干旱和土壤瘠薄,可以在相对不大范围内发育根系,所以比其它果树更适宜在坡地上栽培,然而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因此,在种植葡萄时应优先考虑坡度在20-25度以下的土地。3、水面的影响: 海洋、湖泊、江河、水库等大的水域,由于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多,热容量较大,白天和夏季的温度比陆地低,而夜间和冬季的温度比内陆高。因此,临近水域沿岸的气候比较温和,无霜期较长。临近大水面的葡萄园由于深水反射出大量的蓝紫光和紫外线,浆果着色和品质好,所以选择葡萄园时尽量靠近大的湖泊、河流与海洋的地方。
土壤条件
葡萄可以生长在各种各样的土壤上,如沙荒、河滩、盐碱地、山石坡地等,但是不同的土壤条件对葡萄的生长和结果有不同的影响。
1、成土母岩及土心 :在石灰岩生成的土壤或心土富含石灰质的土壤上,葡萄根系发育强大,糖分积累和芳香物质发育较多,土壤的钙质对葡萄酒的品质有良好的影响。世界上著名的酿酒产区正是在这种土壤上,如香槟地区和夏朗得—科涅克地区等。但土层较薄且其下常有成片得砾石层,容易造成漏水漏肥。
2、土层厚度和机械组成 :葡萄园的土层厚度一般以80-100㎝以上为宜。沙质土壤的通透性强,夏季辐射强,土壤温差大,葡萄的含糖量高,风味好,但土壤有机质缺乏,保水保肥力差。粘土的通透性差,易板结,葡萄根系浅,生产弱,结果差,有时产量虽大但质量差,一般应避免在重粘土上种植葡萄。在砾石土壤上可以种植优质的葡萄,如新疆土鲁番盆地的砾质戈壁土(石砾和沙子达80%以上),经过改良后,葡萄生长很好。
3、地下水位:在湿润的土壤上葡萄生长和结果良好。地下水位高低对土壤湿度有影响,地下水位很低的土壤蓄水能力较差;地下水位高、离地面很近的土壤,不适合种植葡萄。比较适合的地下水位应在1.5-2米以下。在排水良好的情况下,在地下水位离地面0.7-1米的土壤上,葡萄也能良好生长和结果。
4、土壤化学成分:对葡萄植株营养有很大意义。一般在PH为6—6.5的微酸性环境中,葡萄的生长结果较好。在酸性过大(pH接近4)的土壤中,生长显著不良,在比较强的碱性土壤(pH为8.3-8.7)上,开始出现黄叶病。因此酸度过大或过小的土壤需要改良后才能种植葡萄。此外,葡萄在果树中,是属于较抗盐的植物,在苹果、梨等果树不能生长的地方,葡萄能生长的很好。
气候因素
是葡萄品种区域化的主要指标。法国人认为,只有在某种特定的土壤中栽培的葡萄,才能酿造出具有特殊风味的世界名酒。但对世界广阔的葡萄产区来讲,这种以土壤进行葡萄区划的情况、不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影响葡萄品质和葡萄酒质量的因素是综合性的.仅在多数情况下,往往是气候对葡萄的生长、结果和葡萄酒的优劣起主导作用,气候因素已成为诸多因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光照、量度、降水等天气条件都是葡萄生长和结果所必需的,特别是夏秋季的天气状况。
1、光照: 太阳能是葡萄进行光合作用唯一的能源.是葡萄进行能量和物质循环的动力,葡萄产量和品质的90%—95%来源于光合作用。真正消耗于光合作用的太阳能在许多情况下,还没有达到太阳总能量的1%。在我国一般葡萄园太阳能的利用率仅为0.5%左右。 葡萄是喜光作物,几千年来人们为它搭架和整形修剪,以便使它获得更充足和合理的光照。
2、温度:温度(热量)是影响葡萄生长和结果最重要的气象因素。葡萄属暖温带植物,要求相当多的热量。葡萄生长期 (从明芽至桨果成熟)需要的月平均气温在10度以上的活动积温、因品种不同而存在差异。温度对葡萄生长、结果的进程也产生重要影响。高温能对葡萄造成危害,但程度远远不如低温,低温对葡萄的伤害是世界葡萄栽培中常遇到的问题、低温限制了葡萄的栽培区域。葡萄一般栽培在北半球北纬20—51℃之间。欧洲葡萄品种的栽培北限是德国的莱茵河流域,栽培的南界伸展到了印度。在南半球、葡萄主要栽培于南纬20—40℃之间。欧洲葡萄的种植范围朝赤道方向扩展的限制因素是高温、病害和缺乏足够的低温诱发葡萄的休眠。欧洲葡萄向两极方向扩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生长季节短、不足以保证果实和枝蔓成熟以及抵御冬季低温。
3、降水:降水的多寡和季节分配,强烈地影响着葡萄的生长和发育,影响着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在某些地区,对某些栽培品种、降水量季节性的变化是葡萄品种区域化的最重要的气候因素之一。降水量季节性的变化,因世界不同的气候类型.而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地中海气候的降水量季节分配的特点是:夏秋干旱.冬春多雨。而我国主要葡萄栽培区的气候为季风气候(除新疆外),夏季高温多雨,南方春季阴雨天气更加重了葡萄栽培的难度。除新疆外,对葡萄不利,水分胁迫现象对葡萄表现十分显著。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42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