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鱼为什么有腥味?

腥味主要还是和鱼自身有关,我们都知道鱼的味道本来是非常鲜美的,而这种鲜味主要来源于鱼体中所含有的氧化三甲胺。但是,这种氧化三甲胺很不稳定,特别容易还原成具有腥味的三甲胺。从鱼的生理变化来看,鱼的生命活动停止后,体内的氧化三甲胺就会不断地还原成三甲胺,从而使鱼产生腥味。随着鱼的新鲜程度不断降低,体内的三甲胺成分也随之增加,鱼的腥味也就十分突出了。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当我们杀鱼时,鱼会十分腥臭了。

鱼为什么有腥味?

鱼腥味形成的原因既有其自身的因素,也受环境的影响。例如淡水鱼一般生长在池塘、河川、湖泊里,而这些地方腐殖质较多,适合微生物繁殖生长。含有土腥味的细菌附着在硅藻、蓝藻等浮游生物以及一些水草上,淡水鱼通过食物链摄入这些物质,随之进入肌肉、血液和组织细胞,从而产生了我们嗅到的土腥味。

当然,储存不当也是导致鱼产生腥臭味的另一因素,当我们对失去活性的鱼储存不当时,鱼在腐败变质的过程中便会产生脂肪的氧化和氨基酸的降解,从而增加鱼的腥味。常见的腥味物质主要来自醛类,此外还有醇、酮和呋喃类等物质,例如鱼表面黏液中的氨基戊酸、氨基戊醛和六氢吡啶,水体中的土臭素、2-甲基异莰醇,鱼体腐败降解产物二甲胺、三甲胺等物质。

那么在烹饪中,我们该如何去除鱼的腥味呢?其实只要在烹煮鱼的时候,放入少量的酒、醋和生姜即可。因为酒有促使蛋白质凝固的作用,蛋白质不分解,就不会形成三甲胺。加醋能够将三甲胺变成无臭的盐类;至于生姜,它是醇和酮的合成体,这两种物质都具有比较强的清除腥味的能力。因此,在生活中,要想去除鱼的腥味,可以巧妙地运用厨房里的酒、醋和生姜,这样就可以减少鱼身上那令人不适的腥味了。

鱼身上的腥味物质特征成分是存在于鱼皮粘液中的三甲胺,“德尔塔”-氨基戊醛(酸),和六氢吡啶类化合物共同形成的。

形成过程:

“德尔塔”-氨基戊醛(酸)是由碱性氨基酸赖氨酸(Lys)经过三个酶系-脱氨酶,脱羧酶,氧化酶的作用产生的。

按照脱氨酶-脱羧酶-氧化酶的顺序进行生成“德尔塔”-氨基戊酸;

按照脱氨酶-脱羧酶的顺序进行生成“德尔塔”-氨基戊醛;

按照脱羧酶-脱氨酶的顺序进行则经过中间体-尸胺-过渡到六氢吡啶。

三甲胺是由于鱼的体内有大量的氧化三甲胺,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形成的。其中二十二碳六烯酸这个高度不饱和的化合物充当还原剂。这种物质被氧化的产物羧酸类等本身也参与腥味的贡献!!

三甲胺在很新鲜的鱼身上并不存在!而新鲜度更低的臭鱼的成分主要是硫化氢,氨气,甲硫醇,腐肉胺,尸胺,吲哚,四氢吡咯,六氢吡啶等。

顺便说明:鱼的脂肪能够降血压的原因,就是它的脂肪的不饱和程度比较高(还有花生油也是这样的),其中鱼的身体含有大量“DHA”,学名叫二十二碳六烯酸,这种物质天性活泼,特别容易被氧化,从而产生强烈腥臭味的胺类物质鱼腥味。DHA也存在于大脑皮层,视网膜等组织,是大脑功能(包括智力)及视觉发育的重要结构物质,所以人们说吃鱼比较聪明。此外,“月经血”等也有鱼腥味,主要腥味物质有二甲胺,三甲胺;矽藻类也会产生鱼腥味物质,这一类的物质应该是醛类、酮类或脂肪酸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46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