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我国西洋参分几大种植区?各区的环境、气候等有何特性?

我国地势总的说来是西北高,东南低,东临太平洋,西为欧亚大陆腹地。我国山脉多为东西走向。我国气候为东亚季风大陆性气候。夏季东南风,温暖湿润;冬季西北风,寒冷干燥。由于地形的特点,夏季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及冬季西伯利亚的干冷气团都受到重重阻隔,所以使气温随纬度的增高,明显地递减。年降雨量从东南向西北,明显地递减。

我国西洋参分几大种植区?各区的环境、气候等有何特性?

我国与西洋参原产地北美洲同纬度地区相比,1月份平均气温低10~15℃,7月份平均气温相近或高2~3℃,年降水量低100~400毫米。我国西洋参四大栽培区情况大致如下:

(1)东北产区

包括吉林省集安、通化、长白、靖宇、抚松、辉南、梅河口、永吉、桦甸、蛟河、磐石、敦化、安图等县(市);黑龙江省穆棱、宁安、五常、尚志等县;辽宁省恒仁、本溪、宽甸、新宾、清源等县。本产区位于北纬40~45°,海拔200~800米,属中温带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2~8℃,年降水量600~900毫米,无霜期110~150天,土壤为森林棕壤,pH5.5~7.0。主要利用林地腐殖土栽参,大部分地区采用单透光的一面坡棚、弓形棚、拱形棚,及双透大棚(平棚),土地利用率一般为44%~50%。

(2)华北栽培区

包括北京、河北涿州、定州、行唐,山东的莱州、胶州、栖霞、掖县、文登、牟平、烟台市福山、蓬莱、荣成,山西孝义等地。本产区位于北纬35°~40°,海拔200米以下,属暖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8~12℃,年降水量600~800毫米,无霜期150~210天,土壤为棕壤,多为砂质壤土,pH5~7.8。主要利用农田土栽参,大部分地区用双透高棚和双透矮棚栽培,土地利用率在70%以上。

(3)华中栽培区

包括陕西省留坝县、陇县、南郑县、宁强县及河南省西峡县等地。本产区位于北纬32°~35°,海拔660~1800米,属北亚热带湿润大区秦巴区气候。年平均气温10~14℃,年降雨量600~1500毫米,无霜期180~205天,土壤为棕壤,多为砂质壤土,pH5.5~6.5。利用山地农田土栽培,并少量加入山皮土,采用双透大棚遮荫,雨季加防雨膜,土地利用率60%。

(4)低纬度高海拔山区

包括福建大田、德化县的戴云山区、云南丽江、贵州贵阳、遵义、西藏林芝八一地区、江西庐山、浙江省嵊州、天台、安徽省金寨等地。位于北纬25°~29°,海拔1000~3000米,属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8.8~15.3℃,年降水量650~1699毫米,无霜期160~260天。土壤为山地棕壤、山地黄壤,采用北高南低的斜面全荫高棚,单透棚或双透棚。

以上4个栽培区,与原产地美国和加拿大比较,东北产区纬度与原产地相近,但原产地为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东北产区为大陆性气候,1月份平均气温偏低,年降水量偏少,栽培上主要要防止冻害。华北产区也是大陆性气候,冬季冷,夏季热,降水量偏少。另外,农田土较贫瘠,要注意施肥改土,夏季雨水多时注意防治病虫害。本产区的山东半岛属海洋性气候,较适宜西洋参生长。华中产区在秦巴山区,纬度比原产地低,但海拔高,其低、中山区的气候是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空气湿润,适宜西洋参生长。在低纬度中亚热带地区,西洋参只限于在高海拔山区种植,要求冬季低温能满足种子生理后熟对低温的要求,7月平均气温不能高于25℃,海拔高处阳光辐射强,西洋参怕强光直射,应注意参棚的棚向、大小、高低及张口对植株生长的影响,注意防治病虫害。

西洋参怎样种?西洋参种植时间及栽培技术

西洋参又叫花旗参、洋参、美国人参等,为多年生直立草本,原产于加拿大和美国的北部地区。文登地区的西洋参已有三十多年的种植史。威海文登所处的地理位置,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无霜期较其他西洋参产地长,所生产的西洋参品质优良。文登西洋参是地理标志农产品,是中国西洋参基地的代表。

西洋参,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木植物,别名花旗参、洋参、西洋人参,原具有滋补强身、养阴补气、生津止渴、补肺降火等功效。

有着不错的种植效益,那么西洋参怎样种植?西洋参栽培技术。

西洋参栽培技术

一、栽培技术

1.种子处理

西洋参的种子属胚后熟类型,具有长期休眠的特征,因此,必须通过种子处理,使其完成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

西洋参种子的形态后熟适温度为10℃-15℃。

将种子拌清洁的细沙储藏,保持7%的湿度,置于地下室内,在10℃-15℃温度下处理60d后,其裂口率可达80%以上,胚长达4.25mm以上。

在完成形态后熟阶段之后,还须在0℃-5℃的低温下处理120d,才能通过生理后熟阶段而发芽,其发芽率达85%左右即可播种。

[4]

2.西洋参种植时间

采用点播。

宜在春季2、3月进行,或在秋末冬初。

株行距5cm×10cm,每穴播入种子2粒,播后覆土3cm,上盖腐熟落叶或稻草等10cm,浇水保持湿润。

每667_播种量为5-6kg.

二、栽培管理

1.选地

在我国低纬度地区,宜选择海拔高度800-1100m的山地阔叶林地带或肥沃的园田。

此处土壤呈微酸性,富含腐殖质,土层较厚,且易于排水,气候凉爽而湿润。

以周围有灌溉条件的休闲地或生疏地为好。

2.整地

选好的参地,应在播种前1年的春、夏进行深耕,深度30cm左右,休闲1年,使土壤暴晒风化,每平方米分别拌50%多菌灵8g,进行土壤消毒。

再施入2-3kg腐熟厩肥、1kg骨粉或过磷酸钙,与畦土混匀,整平耙细,筑成宽1.2m、深2.5cm的高畦,作业道宽70-80cm,以利排水、空气流通和接受散射光。

3.移栽

参苗经培育2年后,按株行距12.5cm×25cm进行移栽。

栽植时期以秋季10月底地上部枯萎后进行为好,也可春栽。

按大、中、小分级栽培。

多采用斜栽法,栽植沟与地面保持40°-45°的斜角,栽时根部朝下,芽向上,沟内撒施一些骨粉,然后覆土厚约5cm,然后畦面覆4-5cm树叶或麦草短节,或再加盖3cm的锯木屑,以保持幼苗安全越冬和防止杂草滋生。

三、田间管理

1.减薄盖草,参园消毒

在3月中旬,西洋参种子或参根越冬芽萌动前,应将畦面防寒保墒盖草减薄,提升土温。

出苗后将盖草全部去掉,运出参园集中烧毁,进行清园,并及时用1%硫酸铜或多菌灵500倍液等药剂进行1-2次参园消毒,药剂喷洒除参床外还应喷洒作业道、地坎、参园四周、竹篱,减少和消灭越冬菌源。

结合春季松土,覆盖新的盖草,以防寒保墒,防止土壤板结,夏季降低地温抑制杂草生长等。

2.加减棚帘调光温

西洋参在春、夏、秋三季节对透光度和温度有不同的要求,应根据其需光、需温特点,因时而宜,在参棚上加盖树枝、竹梢,挂帘等进行光照和温度调节,以促进参苗健壮生长,提高结实率。

3.水份调控

依据西洋参的需水规律,充分利用活动式防雨棚和参园排水系统,在连阴雨、暴雨时及时防雨排水,雨后若土壤湿度过大应及时卷膜,去掉围帘通风散湿。

春旱、伏旱要在早晚及时补水或淋小雨,也可在畦面加盖碎草1-2厘米厚,以保墒防旱等。

同时,还应及时检查修补防雨棚,防止雨水漏入参畦,形成局部渍水造成湿害并因湿害引发病害的流行。

4.拔草扶苗

参园杂草应坚持拔早、拔小、拔了,保持无兔丝子等杂草的危害,三、四年参畦边植株易被挤倒,应在床边打木桩、绑竹棍培土扶苗。

5.追肥

西洋参生长周期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重叠期长,对营养需求量大,易出现脱肥、缺肥现象,应及时进行追肥,满足西洋参对肥料的要求。

展叶初期,是西洋参追肥的个重要时期,此期追肥对茎叶生长、开花结果特别重要,追肥办法:即在出苗后半月结合松土除草(一年生苗及移栽苗外),沟施有机复合肥料,每平方米施腐熟过筛饼肥或圈肥0.5公斤,盖土、灌水、盖草。

三、四年生留种田的蕾期、开花期各喷施一次0.01%硼酸,以促进授粉和提高结实率。

6.疏花疏果

对二年生和非留种田的三、四年生参园,在花梗长到1-2cm时选晴天摘除花果、花蕾,以免消耗植株的营养,保证根部营养的吸收。

三、四年留种田摘除花序中部小花,进行疏花,以集中营养,促进结实率,提高种子千粒重,培育优质种子。

疏花疏果后应及时喷洒农药,防止病从“口”入。

疏下的花蕾果实干后作茶饮用,有较高的滋补作用。

7.防洪排涝

雨季到来之前应整修人字形排洪沟,清理排水畦沟,保证参园能及时行洪、排水、降低参园湿度。

8.及时采摘种子

西洋参果实油绿色转为紫色,再转为鲜红色时,即可采收留种。

采种应成熟一批,采收一批,以保证种子质量。

海拔过高,种子成熟较晚的,不宜留作种用。

9.种子处理

采收后的种子根据不同播种时间安排,采取相应的种子处理方法。

主要方法是:

沙藏变温处理:在种源缺乏时采用,现基本不用这种方法,故省略介绍。

自然催芽处理:自然催芽处理在生产上较沙藏变温处理推迟一年,但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后熟程度一致,出苗整齐。

具体方法是:将收获的种子在脱净果肉后,用500倍代森锰锌或100-200ppm多抗霉素处理2小时后捞出沥水,与河沙混合(一份种子,三份湿河沙),装入编织袋中,并在房前屋后向阳利水地中挖一土坑,将参种袋埋入土壤中,上盖草防晒保湿,且每10-15天挖出检查一次,直至种胚完全成熟,取出播种。

此种方法一是要防止鼠害,二是每袋装种不宜过多,否则易造成损失。

直播处理:此种方法与自然处理原理相同,在生产上仍然推迟一年,其具体方法是:将采摘的参种(带果肉)按其播种规格直接播入参畦里,覆盖2-3cm药剂处理后的麦秸或茅草,让其在地里自然催芽处理。

此种方法要求:(1)必须提前准备好参畦。

(2)播种后要经常检查参畦水份,过干要及时补水以免种子失水时间长而造成损失。

(3)因种子在参地保留时间过长,要注意鸟、鼠危害。

四、越冬期管理

冬季西洋参枯萎倒苗后,及时畦面的茎叶和病残组织,并喷洒农药,消灭减少越冬病原菌。

上冻前收膜下帘,将备好的防寒物盖畦,防寒保墒。

寒冷地区应增加防寒物厚度或利用旧农膜覆盖,防止冻害。

五、收获加工

适时采挖

西洋参四年后易染病,所以大都确定在四年期收挖。

于寒露节前后(9月底至10月初),当参园有半数叶片变黄时及时采挖。

采挖过迟,参根呼吸作用使参根变轻,加工折干率低。

采挖时用钉耙细心进行,勿伤芽苞及参根,并抖净泥土,随即分等。

烘干加工

采挖后的鲜参应及时加工,先冲洗干净参根上带的泥土。

要用水轻微冲洗保持自然色泽和横纹,凉2-3天,当参根由脆变软,表皮浮水干后,送入烘房。

烘房装置加温通风设备,高45-50℃,低常温30℃,相对湿度60%左右,温度由低到高,后由高到低反复进行烘干,烘至七八成干时,堆积盖物发汗1-2天,使参根中心部位水分慢慢达于表层,这时参根又由硬变软,再送进40℃条件下烘干24小时后,升至45℃,直至全干。

温度不能过高,湿度不能过大,以免参根断面变褐、抽勾走油、糖心。

温度也不能过低,否则不易干燥,断面变为青色,达不到优质参的标准。

温度适中参根收缩不多,色泽鲜亮,为天然土**,有西洋参的清香气味。

想必大家对西洋参怎样种植,西洋参栽培技术都有进一步的认识,希望这些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46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