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界牌镇的产业经济

截止2005年底,该镇内有各类工业企业14个,2006年,该镇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27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3625万元,经营收入达2.22亿元。其中,规模企业3个,总产值达2185万元。赛尔阀门有限公司生产的精密阀门,质量优,信誉好,已远销国外,成为出口创汇企业。

界牌镇的产业经济

截止2005年底,该镇蔬菜种植面积达18600亩,其中,大棚蔬菜达13000亩,实现产值6500万元。农民对柠檬种植、管理技术日臻熟练,该镇种植柠檬达1200亩,2004年已产成果80吨,实现产值160万元。该镇养猪和养蚕历史悠久,是农民创收的传统产业项目,2004年至2006年,在该镇党委、政府的引导、扶持下,这些传统产业项目得到了长足发展。2006年,该镇出栏肥猪34000头,实现产值2750万元,养蚕60张,实现产值45.8万元。水产养殖规模日趋扩大,已成为界牌农业产业化又一亮点。2006年出产水产品达840吨,产值达630万元,其中连片的渔塘达150亩。

2007年,该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稳定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几大产业项目初具规模。在花荷、田坝、市郊、柏杨、响锣等村,蔬菜种植蔚然成风,带动了全镇蔬菜种植业的发展。

偏远乡村主要有四个缺点:

(1)交通条件较差

这是偏远乡村最突出的问题。因为交通制约,运输成本比较高,相同的产品能够获得的效益就很少。比如,城郊农民生产的白萝卜可以卖到城市的菜场,一亩地一季白萝卜可以卖到10000元左右,而偏远乡村的白萝卜只能够自己用作养殖业的饲料,无法卖,只能够以后用养殖业的肉产品挣钱。那样一是周期很长,远水不解近渴,二是效益无法统计,说不清楚。

(2)经济条件比较差,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偏远乡村对外交流困难,很多出产于当地的土特产品都难以进入市场。有的即使能够进入市场,也难以得到比较理想的售价。所以,偏远乡村即使能够有一些出产,但真实的利润往往都是被中间商拿走了,生产者难以获利,挣的只是一点汗水钱。

(3)信息比较闭塞

虽然经过国家对乡村的多年投入和建设,偏远乡村的各项硬件都有很大提高,但还是落后于城郊等交通便利的地方。很多时候,偏远乡村获得的信息都是已经过时了的信息,而用这种过时的信息作为创业依据也是很有风险的。

(4)科技教育落后,人才缺乏

由于地处偏远,教育不发达,很多科技知识掌握比较差。正是因为教育上的差距,人才培养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有的即使能够培养出来,也多是在他乡,留下的比较少。

针对偏远乡村的不足,创业者应该在如下方面做文章:

一是尽量避免生产低值产品,注意发展高值的产品。像白萝卜之类的常规大宗蔬菜,就不能和城郊的农民竞争。因为不管偏远乡村的生产者怎样竞争,消费者是不可能为你的运输成本买单的,你的价格比不过城郊农民。但是,你如果采用生产自己特点的蔬菜,比如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或有机食品,这就是城郊无法比的,因为城郊的环境比不过乡村。

二是可以改变经营思路。如通过努力,将乡村的环境建设好一些,多种些树木、花草,再建一些农家乐,可以将一些城里人吸引到乡村旅游,再出售一些当地特色农产品,把运费转嫁给旅游者。也可以将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增值,组织一些能工巧匠,改良传统工艺,使传统农产品焕发出青春。

实例1:柏杨豆干的生产

柏杨豆干的产地——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坝乡,位于湖北省西南边陲的齐岳山下,与重庆市的奉节县相邻。该地距利川城26千米,距州府恩施126千米,距武汉约730千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如果赶长途公交车从柏杨镇到武汉,至少要赶三天,交通十分不便。经过多年建设,现在交通车比较方便了,但是交通对当地经济发展一直存在较大的影响。勤劳的当地人并没有被困难限制,还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经济。柏杨坝村有一股很好的泉水,人们长期用这个泉水加上传统工艺制造出来的豆腐干很有特色,在当地很受欢迎,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后,当地的艺人在政府的支持下,大胆创新,在原有基础上形成了多种独具风格的特色产品,成为当地推向外地市场的代表产品之一。2011年1月16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将柏杨豆干工艺列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柏杨豆干传统手工艺进行保护。2012年4月26日,新华网以“柏杨豆干:不用卤水点豆腐”为题进行了报道。在当地柏杨豆干的第五代传人沈金忠的带领下,柏杨坝镇现在仍有100多户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豆干,每户光豆干制作就有两三万元的收入,豆干制作中产生的豆渣用于养猪。现在的柏杨豆干已经远销到武汉、广州等大城市,成了外地人走进恩施,认识“土家”的一个名片(图45、图46)。

图45 柏杨豆干传承人沈金忠在筛选黄豆

图46 柏杨豆干传承人沈金忠

实例2:土家女歌星住洞里养牛

在湖北省鹤峰县燕子乡朝阳村海拔1400米的高寒山区,有一位养牛的土家妹子许群群在从事着自己的养牛事业。许群群是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鹤峰县人,曾就学于武汉音乐学院,在国外工作过。2012年她回到家乡,在家人的支持下开始了养牛事业。她组织起了养牛合作社,联合当地的农户一起养西门达尔肉牛,将当地丰富的草山草场资源转化为优质畜产品。西门塔尔牛原产于瑞士,是乳肉兼用品种。但由于西门塔尔牛产乳量高,产肉性能、役用性能也很好,是乳、肉、役兼用的大型品种。此品种肉牛杂交一代的生产性能一般都能提高30%以上,被畜牧界称为全能牛。许群群充分开发利用草山草场资源,还把当地的一个大山洞用作牛圈。

由于所选项目与当地草山草场资源十分对路,养牛事业发展得十分顺利。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她的养牛合作社已经改为天牧牧业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个人出栏肉牛200多头,养殖面积500多亩,2014年个人销售额400多万元。但她还是不满足,她把眼光放到更远的舞台。利用在新加坡工作的人缘,联系到新加坡的一家贸易公司,这家公司在深圳有屠宰加工厂,经过2014年试销,已经与许群群签订了2015年超过1000万元的合作意向书。2015年3月17日,中央电视台7频道的致富经栏目播出了“土家女歌星住洞里养牛”节目,专门报道了她的创业事迹(图47、图48)。

图47 许群群在放牛

图48 许群群接受采访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48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