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石城县的经济

生产概况 2010年石城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3030万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4.3%;其中,农业产值64653万元,同比增长3.9%,林业产值11779万元,同比增长7.0%,牧业产值33289万元,同比增长8.1%,渔业产值41209万元,同比增长4.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100万元,同比增长5.7%。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4966万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6.9%。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6.08万亩,总产量9.45万吨,同比下降2.4%;烤烟种植面积3.28万亩,总产量5197吨,同比增长14.9%;白莲种植面积4.38万亩,总产量3159吨,同比增长9.2%;新开发种植油茶2.4万亩、香料原料林1万亩。生猪规模养殖户增多,存栏500头以上48户、3000头以上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65个;培训农民1.2万人次;石城县被评为“全省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先进县”。

石城县的经济

2010年,石城县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84100万元,同比增长1.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4.2%,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 。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12年末,石城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5.24万千瓦,同比增长9.3%。全年实际机耕面积12955公顷,同比增长3.0%。年末耕地面积中有效灌溉面积11820公顷,旱涝保收面积9810公顷,所占比重分别为89.5%和74.3%。全年农村用电量2605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2.1%。水利建设力度加大,实施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39座,新修、维修“七小”水利工程300座次,完成烟水配套工程建设17个。 2010年,石城县三次产业结构为36.5:27.6:35.9。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历年来首次接近36%,标志着石城县第三产业正在迈向中级(36%-50%)发展阶段。这一显著变化是2010年石城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快速推进旅游景点综合开发、隆重举办生态旅游文化节、高品位高标准推进城市化建设的重大成果。石城县荣获“中国最佳休闲度假旅游县”、“中国最佳温泉度假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2010全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增长79.7%,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231人次,增长84%;实现旅游总收入1.5亿元,增长20.2%;旅游外汇收入16万美元,增长19.3%。

2010年,石城县第三产业增加值82666万元,增长18.8%,比上年同期加快5.7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0.0%,拉动GDP增长6.5个百分点 。 消费 2010年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5448万元,同比增长18.2%,增速同比提高6.2个百分点。分地域看,县城和县以下零售额分别为27038万元和1841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9.2%和16.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8386万元,同比增长19.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851万元,同比增长13.1%;其它行业实现零售额211万元,同比增长5.8%。 对外贸易 2010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76.4万美元,同比减少24.4%,其中出口29.6万美元,同比减少70.7%。 招商引资 2010年全年签约内资6.2亿元,实际进资5.3亿元;签约外资1070万美元,实际引进外资1360万美元。 通信事业 2010年末固定电话27302部,比2009年减少5280部,电话普及率达到31.2部/百户。手机用户78600户,比2009年增加15000户。宽带用户4328户,比2009年增加516户。 旅游业 石城县着力打造了赣江源、通天寨、九寨温泉,石城阻击战纪念园、宋塔宝福园、桂花屋和大畲荷花园等旅游项目,特别是推出了“亚洲第一漂”——赣江源漂流。2010年7月,隆重举办了“赣州市第四届旅游文化节暨赣江源·江西石城第一届旅游文化节”。2011年,将举办第二届旅游文化节。通天寨被省国土资源厅授予“江西省省级地质公园”。大畲村和九寨温泉被列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石城县被联合国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旅游业联合会等六个单位或组织联合授予“中国最佳休闲度假旅游县”、“中国最佳温泉度假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

石城镇的农业

石城白莲简介

和广昌县一样,石城也有莲乡之称,其白莲以色白、去皮、通心、营养丰富而驰名。

白莲是石城县的引进农作物产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从广昌县引进优质白莲品种在石城开始试种。到2006年,面积已经发展到6.2万亩,产量也由起初的亩产30公斤到2000年的40公斤、2006年85

公斤。拥有500多个经营户,到2008年12月中旬,全县销售白莲5800多吨,每公斤单价由前年的22元上升到27元。仅此一项,石城县莲农共增收2700多万元,人均180多元。石城白莲以色白去皮、通心、营养丰富、药用广泛而驰名,成为畅销的特色产品。1996年,国务院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命名石城为“中国白莲之乡”。

正式批准“石城白莲”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公告之日起实施保护。至此,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石城实现了零的突破。据了解, 《公告》将全县1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列为石城白莲保护范围,将专用标志使用做了进一步明确,石城白莲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县质监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江西省质监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予以公告后方可使用

为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以特色增强产品竞争力,以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目前已从水产养殖一枝独秀,发展到水果、泡桐、肉鸭、牲猪、马铃薯、楠竹等产业的满园春色,形成了水产、水果、泡桐、肉鸭、马铃薯等五大产业集群。全镇农业总产值1.96亿元,农村人平纯收入4295元。泡桐 发展泡桐产业2.8万亩,使石城镇成为华中地区泡桐第一镇,鹏程公司在虎爪、长坪、桂口、白骡、方山等村已发展2万亩,瑞丰公司在西庄、杨林、方一、石壁等村已发展8000亩。马铃薯 走“专、精、新、特”发展之路,做强马铃薯产业。使马铃薯从汉兴村的200亩发展成为2500亩,八一村2000亩,石下村500亩。从八一村一个村发展到荻洲、石下、汉兴等村。亩产达到1500公斤以上,产值375万元。2009年5月11日全市马铃薯机械收获现场会就在石城召开,受到了领导的好评。目前,2500亩马铃薯出苗正常,长势喜人,丰收在望。优质稻 做强优质稻产业。优质稻是石城一个传统产业,也是一个优势产业,为进一步做强做大,2009年10月份引进湖北成祥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在汉兴、八一、白骡、虎爪、荻洲等村租水田4500亩种植优质稻,并发展优质稻订单产业,带领全镇群众种植优质稻达4万亩。肉鸭 做强肉鸭养殖产业。08年4月初请专家培训养鸭大户70多名,并带领大户到白霓养鸭基地现场参观学习。目前,石门村杨和南投资40万元,已建好鸭棚10个;西庄村何国良投资30多万元,建好鸭棚10个;八一村彭光文投资65万元,建鸭棚20个,已在推土落脚施工;汉兴村杨春宏、李红卫各建鸭棚10个,也在紧张施工。茶 境内茶叶丰富,占全县总产量的47%,清道光末年至同治元年(1850—1862)先后有英、俄和国内晋、粤商人来境内开发茶庄。本镇生产的“剑春”、“龙井”、“毛尖”和龙珠茶畅销省内外,其中“剑春”茶1994年获湖北省茶叶特等奖,1996年荣获中国“陆羽杯”金奖;尤其是鸡鸣峰茶场年产茶150吨,产值1600万元,面积1500亩。故有“饮鸡鸣峰茶,游鸡鸣峰寺,沾山水之灵气,赏茶中之极品”之说。赶龙村刘茂斋1972年以“挂壁茶园创高产”得到了国务院的嘉奖,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鱼 石城镇是水产大镇,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四大养殖小区”之一,属优质水产养殖小区,现有养殖水面16036亩,多数属高山养殖,是利用山冲叉尾筑坝而成,主要分布在虎爪、白骡、黄龙、石壁、方一、方山、石下等村,其中仅虎爪一个村的可养水面就达2465亩,全镇养殖水面以每年1000亩的速度递增。并引进了特种养殖技术,黄龙村的魏光明养扬州湖虾、大闸蟹40亩,花园村引进武汉张怡汉养龙虾150亩,引进方山村的陈光绪养龙虾80亩,桂口村张谷云养黄鳝50亩。全镇年产各种鲜鱼3136吨,年产值259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3.4%,鲜鱼产量占全县产量的70%。鲜鱼畅销通城、平江、修水,其中通城市场上95%的鱼是石城的。竹 竹资源有雷竹和楠竹。全镇雷竹共6000亩,主要分布在汉兴、荻洲、桂口、花园等村,楠竹积蓄量6000万根,主要分布在双港山区的新桥、塔坳、石门、宝林、虎爪、神口、长坪等村。2010年镇楠竹小区在方山、宝林、新桥等村,新造楠竹2000亩,抚育楠竹2000亩,使我镇楠竹面积达到18000亩。按每亩雷竹年均纯收入可1000元,每亩楠竹年均纯收入500元的保守估算,我镇竹产业一年可实现产值1500万。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48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