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混养鱼喂食方法

1、以鱼群数量确定投饵机数量和距离

混养鱼喂食方法

之前,我们测算了投料机投料数据,以通威103饲料2.0mm颗粒计算,一次投料1.2kg,约2500颗饲料,那么理论上一台投饵机最多能投喂2万尾鱼,所以应以鱼群数量确定投饵机数量。鱼群超过2万尾时应适当增加投饵机,超过5万尾必须增加一台。例如:有6万尾以上草鱼,那么应使用两台投饵机挨着投喂草鱼料,另一台相距较远的投喂鲫鱼料。投饵机的距离要足够分开两群鱼,但不能相隔太远。

2、根据鱼的品种,确定开机顺序

关于品种方面,首先要确定鱼塘优势鱼群,一般草鲫鱼混养的话草鱼个体较大,投料之初鲫鱼先抢食,然后草鱼慢慢围拢,鲫鱼个体较小被挤到鱼群边缘,此时如开鲫鱼投饵机,鲫鱼便自动至另一边形成优势种群。因此开机顺序是:大颗粒饲料的投饵机先开机,等优势鱼群在抢食后再打开小颗粒饲料的投饵机。

关于鱼习性方面,四川少数地区还采用主养草鱼、套养鲤鱼和鲫鱼的模式,鲤鱼吃食凶猛,且不易受惊吓,所以很难将草鱼、鲤鱼、鲫鱼分成三个鱼群投喂,此时应根据鱼体大小,采用草鲤鱼喂一批、鲫鱼喂一批的投喂方式。

3、坚持持续使用两种不同大小的饲料颗粒

很多分区投喂失败的原因在于两台投饵机颗粒大小一致,这种方法在前半个月可把鱼分开,但半个月后,两种鱼又会混到一起。分析原因:首先养殖户认为已经分开,不需要更换颗粒;其次养殖户以及供料经销商认为同时拉两种饲料麻烦。所以,需要养殖户、经销商及业务人员共同坚持,一定要使用两种不同颗粒料,才能达到长期分区的效果。鱼群分开后尽量使用沉浮料搭配的“1+1”模式,既不坏水,也不浪费饲料。

鱼塘如何种菜

鱼菜共生系统的原理:鱼菜共生实际上有点仿生态的意思,人工的创造一个小环境,是一种复合耕作体系,是在一个循环的环境中,通过鱼进食后排泄,排泄物通过水的带动流到栽培床上,在栽培床上分解成为营养物质供作物吸收,并将水净化然后流回鱼池,这就可以称之为一个鱼菜共生系统。

无土栽培,无土栽培技术,无土栽培设备

鱼菜共生的优势,节省土地,单位产量要高,同样的土地单位要比传统土培产量高,一天不停地供水供肥,并且温室环境人为控制较为适宜作物生长。

节水,较传统土壤栽培灌溉形式相比,能够节约大量的水资源,节水比率达10:1。

品质安全,因为整个环境有鱼在立面生存,依然使用有害药物,环境中的鱼首先就受不了,要么生病要么直接死掉,并且这个鱼菜共生的环境中不需要使用除草剂,因为作物是生长在介质上的,不生长杂草,除虫一般使用物理除虫,不适用杀虫剂。这样一来既节省了成本,有使得作物品质有保障。

在同一个空间收获两种不同类型的产品,既可以收获植物类的产品,又可以收获鱼类获得蛋白质类产品。不过这个系统对电力的稳定性要求比较高,一旦长时间停电,整个系统就可能崩溃。

前期投资较大,需要建设完备的装置之后才能够投入使用运营。

运营前期需要一段时间使整个系统“发酵”让物质转换先形成,才能够投入使用,这段时间几乎没有收入,所以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

通过在鱼塘中设置一种“生物浮床”,能有效减少鱼塘的氮含量超标,降低环境污染,鱼塘的亩产收益有望提高三倍。

在江夏临港村,一群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学生们在养殖户王立斌的鱼塘试验,大大改善鱼塘环境,熔氧量增加、氮含量降低。据称,该项目将在该区水产养殖业进行推广,用于提高渔民收益。

市内散养鱼塘七成以上都采用放养模式,即将鸡粪、猪粪等排泄物作为鱼饲料倒进鱼塘。实际上,这种养殖方式使得池塘水中微生物大量繁殖,氮含量超标,造成环境污染,鱼产量不高。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学生们,经过实地调研及查阅相关资料,研发出一种“水上生物浮床技术”,即在鱼塘水面中设置一层渔网,在网上种植空心菜、茼蒿等蔬菜品种。一方面蔬菜可以产生效益,另一方面蔬菜生长过程中能够净化鱼塘环境。而整个设施的搭建很简单,使用普通竹竿和渔网即可,适合养殖散户。

华中农业大学学生朱招健介绍,采用这种养殖模式后,鱼塘的亩产利润可以提高三倍,蔬菜还能产生效益,可谓一举两得。

学生们将该项目取名为“如渔得水”。据称,该项目还曾获得创行世界杯中国站中西部区域赛第一名,并入选2013康师傅创新挑战赛复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48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