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在消毒时,都有哪些误区需要避开?
一些养殖户认为消毒不能直接见效,所以不消毒。有些养殖场不消毒,生病,消毒,最后干脆不消毒。这些养殖户养殖主要是碰碰运气。
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杀死感染源,阻断释放到环境中的病原体及传播途径,保护脆弱动物。传染病的发生有三个基本环节:感染源、传播途径、脆弱动物,没有任何部分,就会发生传染病,不会流行。在畜禽繁殖中,有时不会发生传染病,但外部环境有传染源,传染源将通过病原体、病原体、空气、饲料、饮用水、昆虫、车辆、动物和其他途径侵犯脆弱的牲畜和家禽。如果不及时消毒和净化环境,环境的病原体积累就会增加。因此,未发生传染病地区的养殖户要做好消毒工作,防患于未然。
冬天内外温差大,通风不好,家里很潮湿,很多养殖场冬天只有肺脏,没有消毒,冬天养殖场的病可能会更多,变得更加复杂。正确的方法是坚持消毒。具体方法是适当提高消毒剂使用浓度,减少单位面积使用剂量。要坚持通风。最好在坛顶通风24小时。这样不仅能及时排放尾气,净化空气,还能降低家里湿度,保障动物的安全和健康(温度重要,通风比温度重要)。
很多人认为夏天不用消毒。事实上,夏天是我们净化养殖场疾病的最好时机。只有在夏天做好消毒工作,冬天封场的时候,猪群才能健康。特别是链球菌、支原体、大肠杆菌等疾病只能在夏天净化,因此,为了保护猪群冬季的平安,夏天消毒是关键。夏季消毒时要注意,牲畜屋内温度高,太干燥时,为了保证消毒效果,可以适当降低消毒溶液浓度,增加每平方米的喷雾量,以确保消毒效果。
很多养殖场对饮用水消毒重视不足,饮用水消毒是对畜禽日常饮用水的有效消毒,消毒的目的是杀死饮用水的微生物,达到国家规定的畜禽饮水标准。可以去除水的气味;水管可以防止被藻类堵塞(管道清洁)。饮用水消毒时必须按照指示使用剂量,盲目增加剂量会伤害牲畜和家禽的消化道黏膜,反而会影响牲畜的健康。,要区分饮用水消毒和清管。在选择饮用水消毒剂时,尽可能选择二氧化氯制剂,二氧化氯制剂是氧化剂,因此反应结束后没有残留,没有污染,氯酸钠是氯制剂,生成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对胃肠的刺激很大。
(1)保持猪舍的清洁
夏季是蚊蝇出没旺季,不仅造成猪场生产环境恶劣,更重要的是给猪场防病带来了困难。所以,要定期对猪舍内外环境,包括栏舍、场地和用具、器械,以及排水道、空气以及母猪全身体表等方面的消毒,还应注意一些卫生死角的消毒。
同时,必须重视空栏消毒工作,做到彻底空栏,坚持“全进全出”原则。使用对环境适应范围广的消毒剂品种,如氯制剂等;夏季阳光充足,能使有些消毒剂迅速分解而失效,如聚维酮碘、络合碘等不宜在室外使用。
(2)科学饲喂,合理搭配饲料,保证饲料新鲜
夏季应多喂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青绿饲料和果皮如西瓜皮等清凉饲料;在混合料中适当添加咸味、鲜味或香味等调味剂,以提高饲料适口性,增加猪的采食量,禁止饲喂发霉饲料。
夏季喂猪可一日喂4次,为减少猪在最热时段的活动量,可于4:00、10:00、16:00、21:00各喂一次。要保持食槽内有充足的清凉饮水。每天还要给猪饮1次0.5%的淡盐水以调节体温。
(3)植物绿化,改善场区小气候
猪场内减少水泥地面所占比例以降低地面温度。增加猪场地面绿化面积,可降低猪舍环境温度3~4℃,减轻热辐射80%。但高大树木不宜多种,影响通风,也能招来野鸟对防疫不利。
(4)盛夏一定不要采用往猪身上泼冷水的方法给猪降温
如果天气炎热,可以在猪圈一角挖坑,坑内放足凉水供猪洗浴。
(5)积极做好疫病防治工作
除按照免疫程序做好免疫注射外,针对高温季节多发病,如母猪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征、仔猪黄白痢、球虫病、弓形虫病、附红细胞体病、衣原体等病,也要做好防治工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49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