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山茶科的保护现状

紫茎

山茶科的保护现状

紫茎Stewartia sinensis Rehd. et Wils.渐危种。紫茎星散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生长缓慢。由于植被不断被破坏,天然更新力差,植株已日益减少。

紫茎为我国特有的残遗植物,对研究东亚-北美植物区系有科学意义。木材极坚实耐用,根皮、茎皮入药,种子油可食用或制肥皂及润滑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保护措施:本种分布点的黄山、西天目山、武夷山,庐山、井冈山等已建立自然保护区或风景保护区,并已制订管理条例,严密管护区内的珍稀植物。对保护区外的零星分布的植株,建议当地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加强保护,各地植物园、林场等应积极开展人工繁殖栽培。

栽培要点:从壮健母树上采种,种子采集后用湿沙贮藏,次年春天播种。用2-3年生实生苗造林。造林地宜选择海拔较高的山区,以东北坡为好。

野茶树

稀有种。野茶树(包括栽培型野茶树)又名普洱茶,在云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布。其中云南有树龄达800多年的茶对王,为目前较大的植株,当地虽已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但植株仍在受到人为干扰,如不加强管护,将有被摧残致死的危险。海南随着人口的增加,天然林急剧缩减,同时每年清明节前后上山采野茶叶的人众多,野茶树也日益减少。

价值:野茶树原产我国南部,尤以云南南部有较多的分布。它系新生代古老的植物之一,对研究茶树的起源、进化等有重要意义。云南的普洱茶叶自古以来是著名的饮料,种子富含油脂可作食用油或工业用油。

保护措施:对特大的野茶树植株应加强保护措施,严禁采叶采叶采果,建议将分布集中的云南勐海南糯山划为野茶树保护点,保持必要的生态环境,创造天然繁殖条云南境内尚有大黑山野茶Camellia taheishangensis F.S.Zhang产地和生境与野茶树相同,亦应保护。

栽培要点:用种子繁殖,种子寿命短,宜采后即播。栽培法和茶树相同。

5年龄的大果红花油茶园需要管护3年,前三年管护成本700元到800元之间。

幼林土壤管理主要是中耕除草,解决幼苗与杂草争光、水、肥,每年进行2—3次,避免草比苗高。为了确保幼林的早实丰产,应适当施肥。

但对于种植5年龄的大果红花油茶苗的茶园来说,因为苗高不存在草比苗高的问题,所以第一年开始可以不割草,草的存在有利于水份保持,对提高大果红花油茶苗的成活率有好处。等到夏季干旱结束后割草管护1次,每亩80元;接着两年每年割草管护两次每亩每年160元,肥料和人工150元,所以两年合计为620元。再后面大果红花油茶树冠较大,杂草不容易长起来,且因为已经有收获,管护和肥料成本应计入生产成本,不再作为投入计算。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54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