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里的蔬菜腐烂怎么办
(一)山地气候特点
1、温度
温度的垂直分布是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山地温度还随坡相而异,东坡虽然见光早,增温早,但早晨湿度大,多雾水,午后无直射阳光,故温度较低;西坡于午后接受强烈直射阳光,昼间温度高;而南坡日间日照时间长,其温度也自然高于北坡。
2、水分、
一般山区降雨多,不易出现渍水受涝,但水分供应容易失调。
山区空气湿度大,且多云雾,一些蔬菜易遭受病害。
3、光照
夏季有利于山区蔬菜生长。而不同坡相光照也不同,南坡光照时间长又充足,西坡比东坡光照充足。
此外,高山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成分高,有利于改善蔬菜的品质。
(二)山地蔬菜栽培技术
1、蔬菜种类与品种的选择
首先应选择一些耐贮运的蔬菜,同时应按海拔高度和地形上的温度差异,选择相适应的蔬菜种类。
在品种选择上,除应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外,尤其要考虑七八月间高温干旱和山地土壤瘠薄的特点,选择生长势强,耐热耐旱,抗病,耐贮运的高产品种。
2、高山蔬菜的播种期
高山蔬菜栽培的牡丹在于利用其凉爽的夏季,栽培出平原地区没有生产供应的蔬菜,这就要将一些蔬菜的采收供应期安排在7~9月间,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
3、土壤的选择与改良
首先应选择土层较厚的山地,并要靠近水源或灌溉方便;同时要多施堆厮肥,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力;还应增施石灰,以调节氢离子浓度。
4、高山蔬菜的肥水管理
山地蔬菜最易发生旱害,使蔬菜生长受阻,根叶不茂,,果小,容易因缺水导致畸形果,因水分供应失调导致裂果。
要提高土壤的保水力,最好行地面覆草栽培,,铺草最好在定植后进行,不宜待旱季到来才进行。
5、病虫害的防治
注意选择抗病品种,实施轮作,避免连作,当新引入蔬菜品种时特别应当做好病虫检疫和种子消毒,以防新病虫害的侵入。另外,发病后要及早喷药防治,以免蔓延成灾。
此外,由于山区荒地多,杂草树木多,害虫种类也多,应特别引起重视。
6、采收及采后处理
采收成熟度应根据不同蔬菜种类,不同季节,贮运期长短和贮运条件而定。
采收时间应在上午露水干后,而气温还较低时进行。
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食品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不同类型和数量的微生物污染,当环境条件适宜
时,它们就会迅速生长繁殖,造成食品的腐败与变质,不仅降低了食品的营养和卫生质量,而且还可能危
害人体的健康。因此,控制食品的腐败和食品的保藏,无论在理论上或是在实践中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1.1 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的腐败变质(food spoilage)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
质和感观性状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如鱼肉的腐臭、油脂的酸败、水果、
蔬菜的腐烂和粮食的霉变等,它是由微生物所致蛋白质的变质,称为腐败。
食品的腐败变质原因较多。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性因素。如动、植物食品组织内酶的作用,
昆虫、寄生虫以及微生物的污染等。其中由微生物污染所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是最为重要和普遍的,故本
章只讨论有关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问题。
11.1.1 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基本条件
食品加工前的原料,总是带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在加工过程中及加工后的成品,也不可避免地要接
触环境中的微生物,因而食品中总是存在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然而微生物污染食品后,能否导致食
品的腐败变质,以及变质的程度和性质如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食品发生腐败变质,与食
品本身的性质、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食品所处的环境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它们三者之间是相互
作用、相互影响的。
11.1.1.1 食品的基质特性
(1)食品的营养成分。食品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分等丰富的营养成分,是
微生物的良好培养基。因而微生物污染食品后很容易迅速生长繁殖造成食品的变质。但由于不同的食品,
上述各种成分的比例差异很大,而各种微生物分解各类营养物质的能力不同,这就导致了引起不同食品腐
败的微生物类群也不同。如肉、鱼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容易受到对蛋白质分解能力强的变形杆菌、青霉
等微生物的污染而发生腐败;米饭等含糖类较高的食品,易受到曲霉属、根霉属、乳酸菌、啤酒酵母等对
碳水化合物分解能力强的微生物的污染而变质;脂肪含量较高的食品,易受到黄曲霉和假单胞杆菌等分解
脂肪能力很强的微生物的污染而发生酸败变质。
(2)食品的氢离子浓度。各种食品都具有一定的氢离子浓度。根据食品pH范围的特点,可将食品划分
为两大类:酸性食品和非酸性食品。一般规定pH在4.5以上者,属于非酸性食品;pH在4.5以下者为酸性食
品。例如动物食品的pH一般在5~7之间,蔬菜pH在5~6之间,它们一般为非酸性食品;水果的pH在2~5之
间,一般为酸性食品。
各类微生物都有其最适宜的pH范围。食品中氢离子浓度可影响菌体细胞膜上电荷的性质。当微生物细
胞膜上的电荷性质受到食品氢离子浓度的影响而改变后,微生物对某些物质的吸收机制会发生改变,从而
影响细胞正常物质代谢活动和酶的作用,因此食品pH高低是制约微生物生长、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重要因
素之一。
大多数细菌最适生长的pH是7.0左右,酵母菌和霉菌生长的pH范围较宽,因而非酸性食品适合于大多
数细菌及酵母菌、霉菌的生长;细菌生长下限一般在4.5左右,pH3.3~4.0以下时只有个别耐酸细菌,如
乳杆菌属尚能生长,故酸性食品的腐败变质主要是酵母和霉菌的生长。
另外,食品的pH也会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发生改变。当微生物生长在含糖与蛋白质的食品基质中,
微生物首先分解糖产酸使食品的pH下降;当糖不足时,蛋白质被分解,pH又回升。
由于微生物的活动,使食品基质的pH发生很大变化。当酸或碱积累到一定量时,反过来又会抑制微生
物的继续活动。
(3)食品的水分。水分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微生物细胞组成不可缺少水,细胞内所进行的
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均以水分为溶媒。在缺水的环境中,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发生障碍,甚至死亡。但各类
微生物生长繁殖所要求的水分含量不同。因此,食品中的水分含量决定了生长的微生物种类。一般来说,
含水分较多的食品,细菌容易繁殖;含水分少的食品,霉菌和酵母菌则容易繁殖。
食品中水分以游离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微生物在食品上生长繁殖,能利用的水是游离水,因而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所需水不是取决于总含水量(%),而是取决于水分活度(Aw,也称水活性)。因
为一部分水是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一些可溶性物质,如氨基酸、糖、盐等结合,这种结合水对微生物
是无用的。因而通常使用水分活度来表示食品中可被微生物利用的水。
水分活度(Aw)是指食品在密闭容器内的水蒸气压(P)与纯水蒸气压(Po)之比,即Aw=P/Po。纯水的Aw=1
;无水食品的Aw=0。由此可见,食品的Aw值在0~1之间。表ll-l给出了不同类群微生物生长的最低Aw值范
围。从表中可以看出,食品的Aw值在0.60以下,则认为微生物不能生长。一般认为食品Aw值在,0.64以下
,是食品安全贮藏的防霉含水量。
新鲜的食品原料,例如鱼、肉、水果、蔬菜等含有较多的水分,Aw值一般在0.98~0.99,适合多数微
生物的生长,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很容易发生腐败变质。为了防止食品变质,最常用的办法,就是降低
食品的含水量,使Aw值降低至0.70以下,这样可以较长期地进行保存。许多研究报道,Aw值在0.80~0.85
之间的食品,一般只能保存几天;Aw值在0.72左右的食品,可以保存2~3个月;如果Aw在0.65以下,则可
保存l~3年。
在实际中,为了方便也常用含水量百分率来表示食品的含水量,并以此作为控制微生物生长的一项衡
量指标。例如为了达到保藏目的,奶粉含水量应在8%以下,大米含水量应在13%左右,豆类在15%以下
,脱水蔬菜在14%~20%之间。这些物质含水量百分率虽然不同,但其Aw值约在0.70以下。
(4)食品的渗透压。渗透压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一定的关系。如将微生物置于低渗溶液中,菌体吸
收水分发生膨胀,甚至破裂;若置于高渗溶液中,菌体则发生脱水,甚至死亡。一般来讲,微生物在低渗
透压的食品中有一定的抵抗力,较易生长,而在高渗食品中,微生物常因脱水而死亡。当然不同微生物种
类对渗透压的耐受能力大不相同。
绝大多数细菌不能在较高渗透压的食品中生长,只有少数种能在高渗环境中生长。如盐杆菌属
(Halobacterium)中的一些种,在20%~30%的食盐浓度的食品中能够生活;肠膜明串珠菌能耐高浓度糖
。而酵母菌和霉菌一般能耐受较高的渗透压。如异常汉逊氏酵母(Hansenula anomala)、鲁氏酵母
(Saccharomyces rouscii)、膜毕赤氏酵母(Pichia membranafaciens)等能耐受高糖,常引起糖浆、果酱
、果汁等高糖食品的变质。霉菌中比较突出的代表是灰绿曲霉(Aspergillus glaucus)、青霉属、芽枝霉
属等。
食盐和糖是形成不同渗透压的主要物质。在食品中加入不同量的糖或盐,可以形成不同的渗透压。所
加的糖或盐越多,则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食品的Aw值就越小。通常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常用盐腌
和糖渍方法来较长时间地保存食品。
(5)食品的存在状态。完好无损的食品,一般不易发生腐败。如无破碎和伤口的马铃薯、苹果等,可
以放置较长时间。如果食品组织溃破或细胞膜碎裂,则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而发生腐败变质。
11.1.1.2 微生物
在食品发生腐败变质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微生物。如果某一食品经过彻底灭菌或过滤除菌,则
食品长期贮藏也不会发生腐败。反之,如果某一食品污染了微生物,一旦条件适宜,就会引起该食品腐败
变质。所以说,微生物的污染是导致食品发生腐败变质的根源。
能引起食品发生腐败变质的微生物种类很多,主要有细菌、酵母和霉菌。一般情况下细菌常比酵母菌
占优势。在这些微生物中,有病原菌和非病原菌,有芽孢和非芽孢菌,有嗜热性、嗜温性和嗜冷性菌,有
好气或厌气菌,有分解蛋白质、糖类、脂肪能力强的菌。现将容易引起不同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概括为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56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