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在家加工厂致富项目成功案例
农村创业在家加工厂致富项目成功案例
创业是一种需要创业者及其创业搭档组织经营管理、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和判断的行为。接下来由我为大家整理出农村创业在家加工厂致富项目成功案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农产品加工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在农产品深加工上却较落后,农产品深加工占农产品总产量的不到12%。以玉米为例,美国深加工玉米占到玉米加工量的20%以上,品种超过2000个,而我国玉米深加工量不足玉米总产量的9%,品种只有100多种。
以玉米加工举例:目前玉米加工主要是酒精、淀粉、饲料等,现在都处在产能过剩阶段,而且吉林省粮食转化率仅在38%左右,其中玉米转化率在42%左右(不包括饲料加工)。据专家测算,价值1元的初级农产品,经加工转化后,在美国可增值3.72元,日本为2.20元,我国只有0.38元,吉林省为0.5元。
有资料显示:玉米经过二次加工,可增值5—10倍,经过三次加工,可增值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目前,发达国家已有玉米深加工产品近3000种,吉林省不到20种,大部分还只是深加工的初级产品或二级产品。
案例:
1月18日,代县金九州农产品公司员工正为水果玉米检验装箱。代县采取“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套种苦菜、水果玉米、小白菜3000余亩,使1000多农户增收致富。
二、水生花卉的栽培
水生花卉的盆花市场随着人们精神追求的提高正逐渐形成,园林工程的园林造景和水体绿化对水生花卉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所以此项目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另外水生花卉喜光,喜温,耐湿,病虫害少,繁殖系数高,栽培管理粗放,栽培工作量小,生产成本低,管理简单,一次引种当年就能见效,适合女性创业。
案例:
用水生花卉来改善河道水质和美化环境的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抓住这个商机,宝坻区口东镇西李各庄村的`村民孙德鸿靠着种植水生花卉成功致富。
记者一走进孙德鸿的种植园内,就看到大片姹紫嫣红的荷花、千姿百态的千屈菜,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水生花卉品种。孙德鸿告诉记者,他最初是因为特别喜欢荷花才开始种植水生花卉的,平时自己也喜欢研究种植技术培育新品种,这里既是他的种植园也是他的实验室,“业余我也搞点科研,有的东西快濒临灭绝了,像大芦、泽兰等等好多呢,十几个品种,我都把他们保护起来,这样有一百四十多个品种,有销量的有市场需求的是40多个品种吧。”
经过多年种植经验的积累,孙德鸿已经成了水生花卉种植的专家,周边市场也都认可了他种植的花卉,今年市区几个公园就在他这里定了100多万元的水生花卉。虽然市场拓宽了,但是仅靠自己种植根本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因此,孙德鸿又成立了一个水生花卉种植的专业合作社,带着周边村里的村民共同种植水生花卉。
三、编制制品加工厂
利用当地丰富的玉米棒皮、桑柳条等自然资源,组织剩余劳力,编织门帘、坐垫、床垫、茶盘等手工艺品、小生活用品,是国内外市场的抢手货,能够小本换大利。
案例:
“俺在金梅工艺品厂编织纸绳草帽、餐垫等,忙活一天至少能收入40多元,比在家闲着没事干强多了。”红花镇孙塘村计生模范户蒋秀霞如是说。像蒋大姐这样茶余饭后编织草帽创收的中青年妇女,在该村不下60人。编织草帽是孙塘村农村媳妇的拿手绝活,通过镇村计划生育协会组织牵头,这一手绝活成了农家妇女的创收致富“新门路”。
近几年,孙塘村很多的农村家庭丈夫在外地务工,这些“留守家庭”妇女就从事草帽、餐垫等工艺品编织增收致富。过去,该村好多中青年妇女闲来无事,串门子、拉家常,有的甚至染上了打牌赌博的恶习,造成家庭不和。看到这些情况,村计生协会筹资30余万元,创办了“金梅工艺品编织厂”,想办法把村上闲散妇女组织起来做工艺品编织活,自此,“金梅工艺品编织厂”成了该村“留守家庭”妇女致富创收的好去处,家庭主妇周怀凤、谢亚伟、谢春菊等一年编织纸绳草帽、餐垫等工艺品的收入就达1.5万多元,成为村里草帽编织能手、致富女强人。
;麦架镇的花卉产业
在农村想要赚钱并不难,那么农村不起眼的商机有哪些呢,我们可以置办袜厂,风险低对于学历、经验要求不算高,也可以养土鸡、种植有机蔬菜,前景也是非常可观的,也可以结合旅游商业开农家乐餐饮及出售一些当地编制的工艺品,另外培育树、苗花卉、处理农家肥、返鲜花生这些都是可以赚钱的渠道。
农村不起眼的10大商机1、置办袜厂
我们生活中是离不开袜子的,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它总会一直陪伴我们,每年对袜子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根据统计计算平均每人一年的袜子数量在十几双左右,每年袜业产量高达13亿左右,市场前景非常好,而且置办袜厂风险低,对学历要求较低,不挑场地,甚至在家就可以轻松办厂。
2、养土鸡
很是人觉得养殖业不仅累还不挣钱,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对的,有些养殖业还是挣钱的,例如养土鸡,现在人们生活富裕了,对于食物也要讲究营养了,土鸡比普通的营养价值还要高,吃多还不会导致人体肥胖,现在的土鸡市场价在25元一斤,所以前景还是比较可观的。
3、种植有机蔬菜
现在人们都在抵抗变异或者后期施加色素的蔬菜,而且在购买时大都选择绿色有机蔬菜,现在市场上对无农害无添加的有机蔬菜需求量越来越高,我们可以根据这种发展趋势,可以在农村大面积种植蔬菜出售,这样也是一种挣钱的途径。
4、处理农家肥
农村不起眼的商机除了上述几种还有处理农家肥,在城市中粪便无所处理,成了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我们可以将这些粪便收集起来卖给近处的农村或者大型养殖户,顺便收取清理费,这样能挣不少钱。
5、苗木培育
城市的污染物很多,所以在街道会种植大量的树木,甚至每家每户都会种植一些盆栽,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还有观赏价值,所以我们可以在农村培育一些苗木,农村的环境空气好、场地大,更有利于幼苗成活,而且培养幼苗的成本比较低,市场前景也很好。
6、种植花卉
现在鲜花工艺品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将花卉进行修剪加工装扮放在花店出售,一株的价格高达20左右,我们可以大面积种植花卉,出售给花店老板,也是一种赚钱的方法。
7、农家乐餐饮
近年来旅游行业迅速发展,人们向往农村的恬淡舒适的环境,我们可以与之结合开一家餐饮,利用当地的有机蔬菜和特色食物进行出售,这样既能让顾客体会到当地的风情还能降低消费成本,所以农家乐餐饮的前景还是非常可观的。
8、编制工艺品
人们对工艺品的审美也在不断提高,更讲究的是保留最原本的形态,在农村可以利用一些柳枝编制一些工艺品,加入当地的民族的特色出售,现在网络也很发达,我们利用网络渠道销售。
9、银杏树授粉服务上门
想要投资风险低就能挣钱,银杏树授粉服务上门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大多数农村都会有栽种银杏树的技巧,我们可以利用这种优势可以上门传授授粉养殖技巧,每年累计,顾客也会越来越多,也是一门可观的收入。
10、返鲜花生
最近几年花生的销售量不断提高,想要随时随地吃到新鲜的花生就有些困难了,但是利用返鲜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了,可以自己种植加工包装制成零食、主食、小吃都深受人们喜爱,所以市场前景还是非常可观的。
结语: 经过上述介绍,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农村的商机有哪些了,并且这些风险还比较低,可以适当考虑一下。
白云区麦架镇以花卉产业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引进花卉企业的同时,在区、乡分别成立了花卉协会,不定期举办种植培训,从种植理论上、技术上给予群众“智力”支援。麦架镇现有花卉大棚965个,花卉种植面积近300亩,150多户农户成了名副其实的“花农”,花卉成品不仅占据了贵阳大部份市场,还远销四川、广州、湖南等地,是远近闻名的养花专业镇。
为进一步提高“花农”的种植技术水平,麦架镇组织了全镇43名“花农”前往昆明“取经”,对当地的著名花卉企业进行考察,学习花卉种植技术、花卉成品包装以及病虫害防治等。
麦架镇高坡村月季切花种植面积达450亩,2006年全村月季鲜切花产量预计将达800万支,07年将突破1000万支。所产月季鲜切花除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外,另有2/3的产品通过海宇花卉有限公司和今年4月成立的麦架镇高坡村花卉协会销往北京、广州、沈阳、上海等地,并且还有一部分切花出口到澳大利亚。
2001年第十一届中国兰花博览会在白云区成功举办后,区委、区政府把发展花卉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来培育。经过发展,07年底,全区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到1.05万亩,产值超过1.1亿元,成为全省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区。其中玫瑰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800多亩,种植玫瑰200多万株,高坡村也被誉为全国“玫瑰第一村”。
为了发展好这一高投入、高产出的设施农业项目,白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更高标准,更高速度发展花卉产业”的战略要求和安排部署,与国内玫瑰生产知名企业昆明海宇公司合作,引进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按照“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实行统一供水、统一供肥、统一管理技术的管理模式。还采取多用腐殖质土以增厚肥力,加入珍珠岩以疏松土壤,安装滴箭设施以统一灌溉,推广了压枝技术以增加光合作用、控制开花期等技术,增加种植的科技含量。为了更好的储存鲜切花,该区建有4个冷库,可同时储存玫瑰20多万枝。
基地不仅注重硬件设施建设,更注意农户技术培训。为加强基地建设管理,昆明海宇公司随时派驻科技人员进行技术跟踪服务,手把手向农户传授技术,还至少每月一次对农户进行培训;同时基地还时常派出人员赴云南等地接受技术培训,仅7月份派出的一批培训人员就有30多人,使科技种植和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科学种植玫瑰再麻烦农户也不怕,怕的是种出的玫瑰卖不出去。基地在建立之初就未雨绸缪,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了稳定的销售途径。按照合同,海宇公司会收购40%左右,同时花卉协会和在基层涌现的5名乡村经纪人也保障了销售的通畅。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昆明等大城市,订单源源不断。
基地建成之初,大多数农户持观望态度,积极性不高,第一期报名租赁承包的仅7户。而现在玫瑰种植的高效益极大的触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大家争先恐后的报名租赁连栋棚,或者在棚内打工,当起了产业工人。玫瑰基地带动农户300多户,创收近600万元。农户秦红兵承包了40多个大棚,仅07年一年收入就达到了20多万。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58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