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地理学科中的种植方式是什么?

耕作制度又称农业经营制度、农作制度。它是耕作制度为农作物种植制度及有关技术措施的总称。是指以土壤耕作为中心,包括施肥、灌溉、除草、水土保持、轮作倒茬等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在内的农作体系。从广义来说,指农业熟制,作物布局。复种指数与耕作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改革耕作制度,在单位面积耕地上将原来一年只播种一季农作物的耕地,重复播种一季或两季,变一年一熟的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或三熟,从而增加复种指数。

地理学科中的种植方式是什么?

水田

城、镇、村庄、独立工矿区内筑有田埂(坎),可以经常蓄水,用于种植水稻等水生作物的土地。水田按水源情况分为灌溉水田和望天田两类。灌溉水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望天田指无灌溉工程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以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无灌溉设施的水旱轮作地。

旱田

①土地表面不蓄水的的田地,如种小麦、杂粮、棉花、花生等的田地。 ②浇不上水的耕地。 ③在相对气候干旱并缺少人工水源达到地区,多采取这种因地制宜的耕作模式。 ④在我国,多在北方地区。如东北三省,黄土高原,青海西藏地区。

水田和旱地的区别:年降水量>=500毫米的为水田,年降水量<500毫米的为旱地

新开稻田的灌溉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对于水田改旱田种植其它作物的,提醒您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防止涝害。水田改成旱田的地块,一般都比较低洼,应注意防止发生涝害。建议选择地势相对较高,排水好的地块改种,且要高起垄种植作物,在水田上水时要注意围堵,防止水灌田间,雨季要疏通排水沟,及时排水。

二是防止药害。应注意水田前期是否使用过残留期比较长的除草剂,如甲磺隆等磺酰脲类长残效除草剂对后茬作物易产生药害,不易改种其他作物。

玉米是一种高产耐肥作物,施肥的增产效果远优于其它作物,相应增加肥料投入就能发挥它的高产潜力。玉米施肥必须做到氮磷钾全面均衡供应,当然也要考虑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对一些富钾地区而言,应重点增施氮磷肥。肥料施用一般可采取“一底一追”方式,追肥时间以叶龄指数35%(6—7片叶)为宜。采用两次施肥的,以前重后轻分配较好。在亩产350—450kg地力水平下,每亩适宜的施肥量为氮6.8—17.3kg,磷12.6—13.8kg,土壤速钾含量低于1mg/kg的,要注意增施钾肥。无论是液态或固态的氮肥,均以深施到湿土层为宜,特别是挥发性强的氨水和碳铵。

水改旱玉米品种的选择

水田改种玉米其品种选择是取得丰产丰收的首要技术环节。水改旱玉米品种的选择主要是针对其产量高,收益丰厚为首要条件。但首先要做好的是技术环节:1;土嚷,水改旱的土壤较普通旱田板结、通透性差、温度低、缺乏旱田作物的有利微生物,不利于玉米生长。首先是不利于玉米的种子发芽和正常出苗,常出现大面积缺苗断条和三类苗,最终导致严重减产;2,生长环境:是不利于玉米幼苗的生长发育,不良的土壤条件常常使玉米的生理代谢失调,田间生长不均(所谓的云彩苗),有些品种还会大量出现紫苗、黄苗,生长缓慢,特别是遇到春季低温天气时更为严重。因此,水田改种旱田,一,要选择苗期耐低温、芽鞘硬、拱土能力强、幼苗生长快、根系发达的品种;二是,要选择种子成熟度好、无冻伤、发芽率高、芽势强的种子,为水改旱玉米苗齐、苗全、苗匀、苗壮打下基础;三是,要选择生育期适宜的品种,由于水田土壤温度低、升温慢,土壤板结不利于玉米前期发育,使生育期延长,要特别注意不能选择熟期太长的品种, 。四是,选择抗性好、活杆成熟、不早衰、抗倒伏的品种。水田土壤含水量较高,前期蹲不住苗,往往造成植株偏高,切忌种植易倒伏、易早衰品种。在购买种子时首先看看经销种子单位有否该品种的审定号或正式文件的介绍,否则不要轻易购买。充分考虑当地的栽培水平和投入水平,根据当地的不同地力的地块,以及不同施肥水平,选用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品种,进行合理搭配种植。对于外来品种,要慎重选择,盲目引种可能会给生产带来损失。

栽培注意事项精细整地为了克服水田土壤的缺点,要精细整地、疏松土壤,提高土壤温度和通气性,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创造良好土壤条件。保证田间出苗率高,苗齐、苗足,苗匀、苗壮。增施农家肥由于水田长时间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水分、养分流失严重,土壤板结,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贫瘠化严重。重施农家有机肥,配合磷肥和少量氮素化肥作底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水土保持和玉米对养分的吸收。种子精选和包衣购买的种子,去除坏粒和瘪粒,播种前进行晾晒,选择合适的种衣剂将种子包衣,这样既可增强田间出苗率又可防治地下害虫、老鼠和病害。适时播种水田土壤地表温度上升比较慢,因此播种不能太早,.排水防涝玉米喜肥水但并不耐涝,玉米的生长过程中水分过多会引起涝害。田间持水量超过80%时,应及时排水。水田改成旱田的地块,一般都比较低洼,更应注意防止发生涝害。玉米出苗至七叶易受涝害。当土壤水分过多或积水,使根部受害,甚至死亡,当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的90%形成苗期涝害。田间持水量90%以上持续3d,玉米3叶期表现红、细、瘦弱,生长停止。连续降雨大于5d 苗弱黄或死亡。玉米在中后期耐涝性较强,地面淹水深度10cm,持续3d只要叶片露出水面都不会死亡,但产量受到很大影响。在8叶期以前因生长点还未露出地面,此时受涝减产最严重,甚至绝收。若出现大于10d的连阴雨天气,玉米光合作用减弱,植株瘦弱常出现空秆。大嗽叭期以后玉米的耐涝性逐渐提高,但花期阴雨7月下旬至8月中旬雨量之和大于200mm或8月上旬的雨量大于100mm,就会影响玉米的正常开花授粉,造成大量秃项和空粒。

水稻土在季节性淹水、干湿交替情况下,经过长期的耕作、施肥等各种栽培措施,形成了特有的剖面性质。稻田土的层次可分为耕作层、犁底层、渗育层、潴育层、潜育层、母质层等。它和通气良好的旱田土壤不同,一般在淹水后耕层为水分所饱和,空气被排除,呈还原状态。而当秋冬排水落干后充满空气时,又呈氧化状态。这样湿湿干干,氧化还原交替,反复循环,形成一种特殊的物理、化学、生物学过程,它使物质的转化和移动、养分的保持与释放以及水分的流动等,都与旱田土壤不同。新开稻田的灌溉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采用浅、湿、干间歇灌溉方式。新开水田由于稻田特有的剖面土层尚未形成,渗漏现象严重。因此,非盐碱地新开稻田应采用浅、湿交替灌溉方式,以节省用水量。对盐碱地新稻区则应采用洗盐和深水灌溉方式。其次,新开水田在泡田前应将耕地整平,泡田后切忌断水。在排水方式上,最好是实行渗排或采取明排与渗透相结合。第三,对低洼易涝新开水田,要控制水稻生育后期的水层,采用干干湿湿方式,以提高地温,促进早熟。对一般旱改水田可采用湿润灌溉技术,以节省用水。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59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