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怎样进行消毒?
消毒应按正确的消毒程序进行操作,消毒程序应根据自身的生产方式、主要存在的疫病、消毒剂和消毒设备、设施的种类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加以制定。
(1)日常消毒
可参考以下方案进行:猪场场区、生产区每天都要清洁打扫,每半月消毒一次,使用0.3%次氯酸钠喷雾消毒。出入场区,生产区和猪舍等人员、车辆和工具随时进行消毒,根据消毒对象不同,可选用2%火碱、0.1%过氧乙酸进行浸泡、喷雾或熏蒸消毒。猪舍每天清扫,带猪消毒每周1~2次,注意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药。
(2)空舍消毒
当猪舍中的猪全部销售或迁移出去以后,引进新猪之前,空猪舍应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其消毒流程可概括如下:清扫?高压水冲洗?喷洒消毒剂?清洗?熏蒸?干燥(或火焰消毒)?喷洒消毒剂?转进猪群。操作时首先要清除猪舍内的粪尿及垫料,运出作无害化处理,然后用高压水彻底冲洗顶棚、墙壁、门窗、地面及其他一切设施,直至清洁无污物为止。清洗干净的墙壁、地面等用火焰消毒或火碱喷洒消毒,以生石灰粉刷;空气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熏蒸消毒时应先关闭门窗,用甲醛溶液熏蒸消毒12~24小时,然后开窗通风24小时。空舍2~4周后方能再进新猪。
(3)设备、器具的消毒
进入生产区的设备、器具和衣服等,用0.1%过氧乙酸进行室内喷雾或甲醛熏蒸消毒。
(4)猪患病期间的消毒
猪场一旦发现疫情,应立即自动进入紧急消毒状态,每天进行一次消毒。圈舍和空气消毒应根据发病种类,选择对病原体敏感、高效的消毒药物进行消毒。
①出现腹泻类疾病时,应隔离病猪,将发病猪调离原圈,并对该栏圈清扫和冲洗,用碱性消毒药对猪舍、场地、用具、车辆和通道等进行消毒,供选择的药品有3%氢氧化钠溶液、双季铵盐类等。也可采用火焰消毒法。
②出现口蹄溃疡疾病时,舍内走廊用3%氢氧化钠溶液消毒,口腔可用清水、食醋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蹄部可用来苏儿溶液洗涤,乳房可用肥皂或2%~3%硼酸水清洗。圈舍表面用1∶100的双季铵络合碘消毒。
③出现呼吸道疾病时,应清扫、通风、带猪消毒,此时药物浓度是平时带猪消毒浓度的2倍。
④消灭虫卵时,圈舍表面清扫冲洗,用2%氢氧化钠水溶液消毒后再进行火焰消毒。
养猪场要高度重视消毒,养猪技术
消毒工作是每个猪场人人皆知的问题,但是在有很多养殖户对消毒不重视;或不知道怎么去消毒,表面上看着消毒了,事实上没有达到消毒的目的。
(一)人员消毒:
1、错误的消毒法:(1)、用喷雾器往进场人员身上喷洒消毒液。(2)、消毒液倒地上用脚沾一下。(3)、最可怕的当属无任何消毒措施。
2、正确的消毒法:(1)从场外进入生活区:大门口设喷雾消毒室、紫外光消毒室,入场人员先通过内部用铁管围成“弓”字形的喷雾消毒通道,然后进入紫外光消毒室,室内墙壁中部设紫外线灯,下铺麻袋,麻袋用2%火碱液洒湿。在紫外光消毒室内消毒15分钟,紫外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2米,否则无效。买猪人员最好换上场内备用的胶鞋,换上场内备用工作衣服;(2)从生活区进入生产区:①本场员工从生活区进入生产区要经过洗澡、更换衣服、胶鞋,然后通过装有约20-25公分深的消毒液的通道后,方可进入生产区。②非本场人员或本场回场人员要进入生产区之前,至少要在生活区隔离一个晚上,洗澡、更换新的生活衣物,第二天方可通过第①种方式进入生产区。
3、小结:
(1)因细菌和病毒都是动物,药物进入体内需要有一个过程,才能将其杀死.那么你用喷雾器喷一下,瞬间能将其杀死吗?当然是不能的。因此,按照上面的正确消毒法中用紫外线照射15分钟就马上能将全身的细菌杀死; 并且能将脚底的细菌杀死。
(2)有一部分猪场,只消毒别人不消毒自己,以为消毒麻烦是其第一种想法;以为在自己出入的范围内没有什么传染病是其第二种想法。这两种想法都是错误的,细菌是无处不有的且是看不到的,所以千万不能忽视。
(3)大部分猪场只重视服务人员不注意猪贩:他们认为服务人员是看病的这个场走走哪个场走走一定带有不少的细菌,其不知猪贩比服务人员更危险,因为服务人员大多是学过传染病的,对细菌病毒有防范意识,而猪贩大多不懂这个专业, 甚至是不以为意。据调查口蹄疫的传播多数主要是通过猪贩而传播。因此应引起猪场的重视。
(4)大部分猪场不注意饮食:饮食主要是指肉食类,把外界的生、熟肉食带入猪场,从而使一些细菌在猪场生长繁殖,侵害猪群。严禁从场外带回猪、牛、羊、狗、猫、马等动物的生、熟肉制品,特别要注意不得购买含有上述肉品的方便面进入生产区当做夜宵。可以购买鸡、鸭、鱼肉食品。
(二)物资消毒
1、车辆
最主要的是售猪和购猪车辆了。一般情况下猪场的烈性传染病,除引种等原因之外,要属售猪和购猪的车辆了。
这其中有两个原因所造成:
(1)运输人员不以为然:以为传染病对他来说没有多大的损失。
(2)猪场的重视不够:
A、职工素质低,或不知消毒的重要性或不以为然。
B、场里的负责人不以为然。
2、食物
食物的消毒:一部分猪场生活区和生产区不分,对蔬菜、肉类等食物也没有消毒措施。
最主要的是猪肉食物:猪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不经过高温消毒的猪肉细菌可以长期存在并且繁殖,然而另一方面:一部分细菌和病毒对人不至致病,而对猪却要发病了,例如:链球菌。再者一部分细菌可以通过人体内部死亡,然后排出体外从而造成污染。
3、药物
药物的消毒可以说是没有一家猪场做得到的。因为人们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药物也是疾病的一个传染源。
为什么说药物也是一个传染源呢?因为经销药物的地方是猪场人员,并且是病猪场人员经常出入的地方,所放的药物也是所有进出的人接触的,所以是有一定量的细菌存在的。一不小心就使病菌随从药物进入猪场。所以,从药店购入的药物要经过消毒后方可进入猪场。
4、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的消毒,有消毒者;有不消毒者。目前,猪场的医疗器械不消毒者大有人在;消毒不合理者更是数不胜数。一部分细菌和病毒经过高温一段时间后才能将其杀死,例如:圆环病毒在70℃的水温中还能存活一段时间。
医疗器械中最常用的是手术刀和注射针头了
(1)针头:
A、错误的使用,一枚针头打一群猪;一枚针头打一圈猪;一枚针头打一窝猪;一枚针头打两头猪。造成这种错误的有不懂者(或者说不知者);有为了节省时间者。岂不知你并没有节省时间反而浪费了时间,甚至种下了祸根。特别是防疫时,这样做,比如:如果你打的第一头猪是猪温时,那么你第一头之后的所有使用过这个针头猪其不是全部种上了猪瘟吗?这就是说你不是在防病,而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在种病。
B、正确的使用应该是一头猪一个针头,在使用的时候不要用手去拿针头的身部,应该用消过毒的镊子夹其基部。
C、错误的消毒:a、酒精或其他消毒液浸泡。酒精只能杀死一部分细菌,因而浸泡时间再长也难以杀死病毒,所以达不到消毒的目的。b、煮沸时间短:煮沸时间短同样难以杀死细菌及病毒。
D、正确的消毒法:应该是先冲洗针头后再煮沸(水沸后)40分钟以上。
(2)手术刀:用于阉割的手术刀不进行消毒,连续应用也是病菌的传播路径,建议多搞些手术刀尽量减少病菌的传播。
5、饲料
饲料也应该进行消毒:饲料销售点,也是养殖户常去地方,所以,也是病菌所存在之处。如果不加以消毒,同样会把病菌带入猪场,一但机遇成熟就开始发病。
6、建筑物及生产用具
一些建筑物和生产用具,在进入生产区之前一定要进行消毒,这些物品也可能携带大量的病菌。 1 搞好卫生
场区的环境卫生搞得好坏,与传染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环境卫生搞不好,就给病菌造就了繁殖、生长、发育良好的环境。因此要经常打扫场区的卫生,减少病菌的生长繁殖的机会。
2 清除杂草
场区的杂草丛生地方,是鼠和蚊蝇的藏身之地,鼠和蚊蝇都是疾病的传播者。例如:乙脑的主要传播者就是蚊子。附红细胞体的传播者一部分就是鼠和蚊蝇了。因此,彻底清理生产场区的杂草,对养殖场防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杜绝蚊蝇和鼠害。
3 清理垃圾和杂物
垃圾和杂物的堆积也是有利于蚊蝇和鼠害存在。一些猪场建筑完工后不及时清理杂物;或平时的垃圾及杂物堆积如山,从而给蚊和老鼠提供了生长繁殖的有利条件。
因此,要及时清理垃圾和杂物,更不能把粪便堆积在生产场区。
4 场区的消毒
生产场区要定期消毒杀死周围环境的细菌及病毒,一般情况下生产场区每周应该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选用2%的火碱溶液进行喷雾消毒。用一段时间后改用碘制剂;再用一段时间改用0.05%的过氧乙酸。
总之,选几种消毒药物后,轮换着使用,但是不能今天用火碱明天应用过氧乙酸后天应用碘类消毒液。如果这样用起来细菌和病毒对所有的消毒液都产生了耐药性。结果还是达不到消毒的目的。应该是一种药物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换其他药物。 猪舍的消毒与外界的消毒有所不同,因为场区没有粪便而猪舍有大量的粪尿急胎衣等残留物。并且粪便是不断排出的不能间断,所以彻底消毒猪舍是一件难事,除非把猪转出猪舍
猪舍消毒一般情况下每周一到两次。但是至少一次。
关于消毒液的使用,有些人认为浓度越大越好,所以在实际工作中 ,部分人配比的浓度,超出说明的比例;或有些人为了节约,配比的浓度小于说明书上的浓度,这些都是错误的,我们大家都知道酒精在70-75%时的才有强力的杀菌效力,反而浓度过高和过低,杀菌力低,或失去杀菌作用,因此使用某种消毒药物度必须按照其说明的使用浓度去使用。 器械的消毒一般情况下是指医疗器械。医疗器械的消毒,在消毒前要对医疗器械进行彻底的冲刷,冲洗干净后再进行消毒。
使用过的注射针头要用注射器把针头内的药物、猪肉、疫苗等遗留的堵塞物冲出去;注射器要松动螺旋,取出玻璃套管、皮垫。冲刷好玻璃套管、皮垫,如果不取出皮垫则会造成皮垫的老化。手术刀、手术剪、手术钳等要用酒精擦去上面的血迹。然后把所有医疗器械再放入高压灭菌锅内进行消毒。
医疗器械最好用高压灭菌法灭菌。另外值得提出的是许多人消毒后,用手直接接触消过毒的医疗器械,这是极大的错误。应该带上医用手套拿起消毒过的钳子进行安装注射器,取出针头,放在备好的效果毒的器械盘中。 其实搞好自身消毒,在猪场保证猪群健康及个人健康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多数人员不注意个人的消毒,工作之后不进行消毒,就去餐厅就餐。
工作服应定期进行消毒。保证工作服勤洗常换,保证自身健康。
近几年,猪病泛滥,导致了猪只大量发病和死亡,给养殖户和规模猪场造成了重大损失。
这也暴露出了我国现行的养猪疫病防控体系存在有不足和漏洞,其中对消毒防疫的认识尤其不够,消毒意识模糊,方法多有不当。
为此,笔者在此提醒广大养猪场要高度重视消毒,以期能够引起养殖户对消毒技术的重视,减少养猪场的损失。
猪场门卫消毒
猪场门卫消毒指由门卫完成的猪场外围环境消毒,包括大门消毒、脚手消毒、车辆消毒等。
猪舍大消毒
猪舍大消毒是指全进全出的猪舍消毒。
产房、保育舍、育肥舍等每批猪调出后,要求猪舍内的猪只必须全部出清,-头不留,对猪舍进行彻底的消毒。
可选用过氧乙酸(l%)、氢氧化钠(2%)、次氯酸钠(5%)等。
消毒后需空栏5~7天才能进猪。
消毒程序为:彻底清扫猪舍内外的粪便、污物、疏通沟渠取出舍内可移动的部件,如饲槽、垫板、电热板、保温箱、料车、粪车等,洗净、凉干或置阳光下暴晒舍内的地面、走道、墙壁等处用自来水或高压泵冲洗,栏栅、笼具进行洗刷和抹擦闲置-天自然干燥后才能喷雾消毒(用高压喷雾器),消毒剂的用量为l升/平方米要求喷雾均匀,不留死角最后用清水清洗消毒机器,以防腐蚀机器。
产房要严格消毒,母猪进入产房前进行体表清洗和消毒,母猪用0.l%高锰酸钾溶液对外阴和乳房擦洗消毒。
仔猪断脐要用5%碘酊严格消毒。
环境消毒
猪场道路和环境要保持清洁卫生,每天坚持打扫猪舍卫生,保持料槽、水槽、用具干净,地面清洁,选用高效、低毒、广谱的消毒药品,定期消毒。
注意事项
应用两种以上的消毒剂交替使用。
每次消毒时,应先将粪尿打扫干净,用消毒剂(稀释后)进行喷雾带猪消毒。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60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