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楚国的经济

楚人由北而南,后又辟在荆山、睢山一带,故自商、周至春秋初,农业生产仍属刀耕火种,以种粟为主。楚武、文王以后,楚国向南、向东开拓,逐渐占据江汉流域,又向当地居民学会火耕水耨,掌握了植稻的生产技术。《史记·货殖列传》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东汉应劭释:“烧草,下水种稻,草与稻并生,高七八寸,因悉芟去,复下水灌之,草死,独稻长,所谓火耕水耨也。”(见裴骃《史记集解》。)古代先民烧荒,这是很普遍的,故无论种粟植稻,都要先烧草作为肥料。水稻又得“水耨”,除去杂草,沤于水中,既作肥料,又保证水稻生长。江汉平原,古代农业历来先进,屈家岭、石家河文化遗址中,均有稻壳出土。

楚国的经济

春秋时期楚国青铜器冶炼业已很发达,除了制造礼器、兵器和生活用具外,也制造出了不同用途的农业生产工具。见于考古发掘资料,主要生产工具有锛、镰、斧、削、锥等(参见《河南省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襄阳山湾东周墓葬发掘报告》、《南阳市西关出土一批春秋青铜器》、《秭归官庄坪遗址的试掘》等有关发掘报告。)铜镰的出现,说明农作物产量大为提高。当时各国奴隶主贵族由于役使奴隶大众劳动,故制造青铜生产工具较少,楚国亦不例外。

春秋晚期或春秋战国之际,楚国不仅能锻造“熟铁”,而且还能冶铸“生铁”,在冶铸铁器方面,居于领先地位。出土的铁器,计有铁削、剑、凹口锄、鼎等(见于考古发掘资料,计湖南常德德山楚墓出土铁削一件、长沙龙洞坡楚墓出土铁削一件、长沙识字岭楚墓出土铁凹口锄一件、长沙杨家山楚墓出土剑、削、鼎形器各一件、淅川下寺楚墓出土铁剑一件、长沙丝茅冲楚墓出土铁凹口锄一件、长沙窑岭楚墓出土铁鼎一件。)铁器的使用虽然处于初期阶段,迄今为止出土的铁器数量还不多,但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对开垦土地、兴修水利,最终导致新生产关系的产生,都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一般说来,随着铁农具的使用,牛耕这一新的耕作方式,也应该出现了。但楚地还未见有犁出土,故难断定春秋时期,楚国已使用牛耕(犁耕)。不过,楚庄王灭陈为县,申叔时以“蹊田夺牛”予以讽喻”(《左传·宣公十一年》。)、楚康王时有一大夫复姓师祁、名犁(《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的,从当时尚牛尚犁耕看,也不是偶然现象,故楚国与中原各国一样,开始使用牛耕,不是没有可能。

《史记·河渠书》说:“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沟江、淮之间。”楚武、文王以后,南进东拓,在江汉、江淮间,修沟开渠,为楚国水利事业和水路交通,均奠定了基础。

见于史料记载,楚国最早出现的大型水利工程,是楚庄王时期孙叔敖主持兴建的期水陂和芍陂。前者如《淮南子·人间训》说:“孙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庄王知其可以为令尹也。”其灌区在期思、雩娄周围,即今河南固始一带。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后者孙叔敖筑芍陂,王象等撰《皇览》谓战国楚顷襄王时期,楚大夫子思造芍陂。如《后汉书·王景传》、《水经注》载,在今安徽寿县南。

这项工程,楚亡后,历代不断维修利用,成为“淮南田赋之本”(《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一。)《史记·循吏列传》裴骃集解引《皇览》说:“孙叔敖激沮水作云梦大泽之池也。”沮水,即古睢水,与漳水汇合注入长江。这项沮漳水下游的大型水利工程,对包括郢都在内江汉沃野的农业生产,显然是极为有利的。另据《七国考·楚食货》载,孙叔敖还“截汶坟之水,作塘以溉田”。

《庄子·天地》载,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子贡劝其用桔槔提水,那丈人答道:“非吾不知,羞而不为也。”反映了楚国确已普遍凿井灌田,并已使用桔槔这一先进的灌溉工具。

从上述史料可见,春秋时期楚国的水利事业是很发达的,既引水作池(陂塘),蓄、灌并用;又凿井灌田,就地取水。公元前522年(楚平王七年),伍子胥蒙冤出奔,楚平王悬赏捉拿,按“楚国之法,得伍子胥者赏粟五万石,爵执”(《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及至吴后,助吴王阖闾攻楚,公元前506年吴人入郢,“烧高府之粟,破九龙之钟”(《淮南子·泰族训》。其他如《新书·耳痹》、《博物志》等亦有类似记载。)这些记载,都说明楚国粮食充足,有储藏粮食的“廪”、“高府”,动辄赏粮五万石,这在春秋时代各国中是十分罕见的。

据《史记·楚世家》载,公元前519年(楚平王十年),楚、吴还为两国边境民间女(小童)“争桑”而动用军队,相互攻打,足见在江淮一带,楚国的种桑养蚕业,亦得到普遍发展。至于其他农副业,上述《庄子》所记的“圃畦”,就是指的种植蔬菜果木一类的园圃,可见楚国农副业和经济作物,也有很大的发展。 随着农业的发展,楚国手工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体现在青铜器铸造业、冶铁业、丝织业和木漆器业等部门。

楚国青铜业的发展,是随着楚人的南下东进取得的。继熊渠对外扩展后,楚武文成穆庄诸代,南入江汉,北争中原,东拓江淮,师夏师夷越,兼收并蓄。

今湖北大冶的铜绿山,是楚国产铜的主要基地。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和有关专家研究,该铜矿实行地下开采,采取了竖井、斜井、平巷和盲井相结合的方法。为保证安全,矿井中设置了矿井支架,下铺设木制水槽,以防塌崩堵塞和积水带来的危害。采掘工具主要有铜斧和竹、木、石质的生产工具。矿石取出后,即就地筑炉冶炼。炉为竖式,包括炉基、炉缸和炉身三部分。炉渣由于就地处理,故遗留有大量的铜渣。经化验,铜渣含铜量为7%,足见炼铜技术水平是很高的。楚国在这里炼出红铜后,运到郢都等地铸造成不同类型的青铜器。

出土的春秋时期的楚青铜器,数量多,出土地方遍及湖北、河南、湖南等地。在铸造工艺上,楚人已掌握了分铸焊接法、铸镶法和失蜡法。所谓分铸焊接,即把器身和附件分别铸成,然后用铜、锡作焊剂把两者焊接起来。所谓铸镶,即因纹饰复杂,需先修整,置于铜器铸型内,然后合模浇入铜液铸成。所谓失蜡,即先做成蜡模,雕缕纹样或器物形状后,再在蜡模的外表涂以泥浆(土、炭等混合物),硬化后形成铸型,然后加热熔去蜡模,便可铸器。春秋中后期楚国掌握的这些铸造工艺,在当时是很先进的,从世界范围来看,也是第一流的(张正明《楚文化史》。)春秋时期楚国出土的青铜器,主要有礼器、乐器、兵器、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等。和中原各国一样,礼器最多的是鼎。楚国的鼎,由于其形态特殊,考古界学者称之为楚式鼎,有于鼎([鼎于])、“升鼎([鼎升)、罐形鼎([氵俗]兴)等。其他礼器和生活用器有簋、盏、敦、壶、缶等。乐器主要是编钟,包括甬钟、钮钟、钟。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编钟共52件。楚人尚武,故楚青铜兵器数量多,制作亦精,有戈、矛、戟、剑、钺、匕首、镞等。楚国铜器纹饰大致和中原各国相同,但在表现手法上更加细致柔美,具有自己的特点。纹饰主要有蟠螭纹、蟠虺纹、龙凤纹、窃曲纹、兽面纹(饕餮纹)、云雷纹、鸟纹、圆涡纹等。

随着治铜技术的提高,春秋中晚期,楚国也掌握了冶铁技术。见于考古发掘资料,湖北、湖南、河南等地都出土了铁器,所见数量不多。1976年,长沙杨家山楚墓出土的钢剑,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一件的钢制武器,其含碳量为0.56%(《长沙新发现春秋晚期的钢剑和铁器》(《文物》,1978年第10期)。

春秋时期楚国的丝织业也有很大的发展,如《国语·楚语》中有关于“玉帛之类”的记载,《史记·滑稽列传》则说楚庄王爱马,曾“衣以文绣”。《史记·楚世家》等记楚、吴边邑小童争桑而引起两国交兵,更直接说明楚、吴两国对种桑养蚕缫丝的重视。湖南衡东霞流市出土的蚕桑纹尊(青铜器)(周世荣《蚕桑纹尊与武士靴形钺》(《考古》,1979年第6期)),是植桑养蚕的生动例证。

楚国漆器出土数量多,制作精。根据滕壬生研究统计,春秋时期出土的漆器有6件,包括漆瑟、耳杯、卮、豆,以及用黑漆镶嵌的铜鼎等。其他出土的漆器,有的器形不详,有的保存不好,难以断定(腾壬生《楚漆器研究》(香港两木出版社出版,1991年第1版)、张正明主编《楚文化史》第四章《漆器》。)漆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楚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楚人生活水平的状况。

楚国建筑技术有重大的发展。入春秋后,楚国为了北上争霸,顺伏牛山,连结所经各水堤坝,南北连绵数百里,号称楚之长城“方城”。公元前656年(楚成王十六年),齐桓公率中原八国军队南下攻楚,楚成王亦率军北上,屈完声称“楚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逼迫齐桓公与楚签订召陵之盟,可见在此之前已开始建筑方城。方城的建筑,注重以地制宜,一方面顺山形筑城,另一方面又沿诸水河岸筑堤为城,无疑是军事建筑一大创造,在古代战争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郢都(纪南城)顺丘陵地势而建,北有纪山,西有八岭山,东北与雨台山相邻,东临诸湖(庙湖、海子湖、长湖),气候宜人,既无水患可虑,又可引水入城,便于漕运与交通。市区内布局也很恰当,王城、贵族府第居东,西南部则为冶炼作坊区。城门有三门道,中门宽,边门窄,人车分流,交通秩序井然。为引水入城,还建筑了水门,宽度达3米以上,便于行舟,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水上城门建筑工程。城墙高宽相等,坚固稳定。城垣建筑采用夯筑方式,每夯层厚度仅10厘米左右,坚实牢靠。宫室建筑既多又精。

楚王室除建有王宫外,还有众多的离宫,如渚宫、章华宫(台)、荆台、匏居台等。楚灵王所修建的章华宫(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离宫。其遗址在今湖北潜江龙湾(关于章华宫(台)遗址所在,历来说法不一。除了今潜江龙湾外,还有说在今监利天竺山、沙市今章华寺、河南商城古汝阳城内、安徽亳县古城父境内等地。楚人有新迁居一地,仍袭其旧名的习俗,故作为楚君(王)的离宫,章华宫亦有多处,上述各说,当是有可能成立的),此经八十年代多次调查试掘,出土文物甚丰,是迄今所见楚宫室最完整的建筑群。其中放鹰台出土了筒瓦、板瓦残片及长方形等形状的红砖,可见楚灵王时期已掌握了烧制砖瓦技术,砖、瓦已用作建筑材料。还出土了一件青铜门环,青铜当亦已用作建筑材料。台基系夯土结构,台柱有方有圆,比一般房柱粗大。廊檐下面是用贝壳铺成的路面,结实美观(陈跃钧《湖北省潜江龙湾章华台遗址的调查与试掘》(湖北省考古学会编《楚章华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88年5月)。从此足以说明春秋中晚期,楚国宫室建筑,无论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都达到了先进水平,“是我国古代第一座层台累榭”,“作为游宫建筑群和园林建筑群的鼻祖,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有并非无足轻重的地位”(张正明《章华台遗址琐议》(湖北省考古学会编《章华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88年5月)。

楚国还有地下宫室建筑。据《左传·成公十二年》载,公元前579年(楚共王十二年),“晋郤至如楚聘,且涖盟。楚子享之,子反相,为地室而悬焉。郤至将登,金奏作于下,惊而走出”。楚国在宫中作地下室,把钟鼓悬挂在那里奏乐,无论是宫室建筑,或是钟鼓演奏的音乐效果,都是一个创造。另据《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载,公元前552年(楚康王八年)夏,楚令尹子庚卒,楚康王要子冯任令尹。子冯担心国家政局不稳,就装病住在地下室,“下冰而床”,“重茧,衣裘”,寒气裘人。可见王室与贵族府第,因楚地夏天酷热,建筑了地下室以避暑。

此外,楚国由于对外作战需要,已能制造车、船。据《左传·宣公十五年》和《左传·成公十六年》所载的“楼车”和“巢车”,说明楚庄、共王时期,楚国已普遍使用战车。《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楚子为舟师以伐吴。”春秋中后期,楚国已大量制造战船,训练水军,与吴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据《墨子》有关篇章记载,鲁班曾至楚,为楚国制造“舟船之器”和攻城的“云梯”,说明楚国车船制造业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 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春秋时期楚国商业和城市也开始繁荣起来。

楚地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是促使楚国商业发展的基本条件。《禹贡》载:“荆及衡阳惟荆州。……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木屯]、[十/早|人/十] 、[木舌]、柏,砺、砥、[奴/石]、丹,惟菌[竹/路]、[木苦],三国底贡厥名。包匦菁茅,厥篚玄[纟熏]玑组。九江纳赐大龟。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史记·夏本纪》、《汉书·地理志》记载与此基本相同。)可见商、周以后,楚地丰富的物产就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原。春秋后,楚国与中原各国经济交往更加活跃。晋公子重耳(晋文公)流亡在楚国,曾对楚成王说:“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甲,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皆君之余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管子·轻重戊》载:“桓公即为百里之城,使人之楚买生鹿。楚生鹿当一而八万,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田鹿。”可见楚与晋、齐等当时所谓中原“上国”的经济交往是很密切的。郑、陈是楚北上与齐、晋争霸的中间地带,同时也是楚、夏经济交流的枢纽。《史记·货殖列传》说:“陈在楚夏之交,通鱼盐之货,其民多贾。”故楚国与中原各国的货物交换,也得力于郑、陈等国商人的南贩北运。

楚国商业的发展,与实行重商政策是分不开的。据《史记·循吏列传》载,楚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结果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向令尹孙叔敖作了反映,孙叔敖立即下令恢复旧币,然后对楚庄王说:“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安’。臣请遂令复如故。”楚庄王同意,“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楚国北上争霸,既是军事扩张,也同时是师夏之长,着力与先进国家扩大经济文化交流,建成强国。公元前579年(楚共王十二年),晋、楚达成的宋西门之盟,其内容就是:“交贽往来,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左传·成公十二年》。)充分反映了楚国对经济交流的重视,努力保护商业贸易活动的正常进行。楚国对他国商人也是给予优厚待遇的,如《佐传·成公三年》载,原被楚所俘的晋人知罃,郑国商人曾策划助之逃跑,后晋、楚互相交换俘虏,知罃被释放回国了。郑国商人在楚国既能设法帮助晋国俘虏逃跑,说明楚国对他国商人实行保护政策,外国商人来楚国经商比较自由。公元前506年吴人入郢、国难当头时,开“屠羊之肆”的屠羊说挺身而出,保护楚昭王出逃。后来楚昭王复国了,要奖赏他,他不受,又去开他的卖羊肉铺子了。可见楚国重商尊商,使商人能安心自己的职业。 随着商业的发展,货币也出现了,“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史记·平准书》。)春秋时期楚国使用的主要是海贝,如浙川下寺楚墓中就出土了大量海贝。这些海贝当是从沿海各地进入楚国市场的。据《史记·越世家》载,楚国有“三钱”之币,即金属货币。铜币主要是铜贝,椭圆形,背面平,正面凸起,有文字,字形像蚂蚁,两口像鼻孔,故称蚁鼻钱。又因它取象于贝,似古文“贝”字,像一人面,故又称“龟脸钱”。上面提到的楚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引起市场混乱,不得不取消更币令,此钱币当是铜贝。

金银币是否在春秋时期出现,学术界意见不一,此可存疑楚金银币何时产生,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归结起来,是产生于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两种说法。至于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具体年限,又有不同说法。如持春秋时期说的,舒之梅就认为“楚国金币在春秋即铸行”(《楚国经济发展脉络》,《江汉论坛》1984年第4期)。朱活认为“把楚国开始铸行爰金系于春秋晚期,确实比较近情”(《古钱新探》,齐鲁书社1984年第1版)。黄德馨亦持此说,以为“爰金经过春秋中期的酝酿孕育后,于春秋晚期正式产生”(《楚爰金研究》,光明日报社1991年第1版)。持战国说的,则以公元前278年东迁陈郢为界,有东迁前、后出现爰金的不同意见。王国维在其《观堂集林·别集·印子金跋》中指出:“其文云郢爰、陈爰。郢、陈皆楚之故都,殆楚徙寿春后,仍然以金作币郢。”认为东迁后才有金币。彭信威则进一步认为在楚考烈王迁都寿春以后才铸有金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2版)。张正明《楚文化史》说:“已知的先秦金银币都是楚国的,然而,现有的先秦金银币的铸造年代可能都属于战国晚期,至少我们没有充足的理由说其中有属于战国中期以前的。

1.瓜洲风景区

京口指今江苏镇江。

在镇江的泾县山西北,有一座雄伟的顾北。在古代,它的后峰一直延伸到河里。顾北山的后峰、中峰、前峰起伏,前峰被一片开阔的高平地块所环绕。古人称前峰周围地区为北京,取《尔雅》的意思为最高的山是最高的山,河口是指顾北山下的河口。东汉末年,孙权称霸江东。公元209年,他将苏州的根据地迁到京口,在北固山前修建铁瓮城,史称北京。

镇江是历史文化名城,有五A级三山景区(金山、焦山、北固山)、西津渡景区等众多景点,还有镇江三大怪(醋还不错,面锅盖头煮,菜不当)。好客的镇江人民欢迎您来做客!

当前位置扬州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它正是杨柳依依的季节,三月的扬州下雨了。如果是游客,可以买联票,两天游览扬州五个景点,瘦西湖、大明寺、河源、葛源、古城上游。

瘦西湖不用说,月色皎洁,流氓扬州。吴婷大桥、小金山大桥、二十四桥、钓鱼台,像风景一样,有着浓浓的春天气息。

游览完瘦西湖后,你可以去大明寺,平善堂,大明寺最著名的人物是游历日本的鉴真和尚。

花园位于东关街,有江南园林之美,徽派建筑之内敛,值得一去。

东关街又是一条古街,在街上吃小吃很舒服。

何园,又名山庄,是晚清第一座园林,典型的江南园林。美食方面,扬州属于淮扬菜,狮子头,扬州干丝等等。去了扬州之后,也可以从扬州坐火车,或者长途去南京。南京比扬州更大气,更热闹s安静甜美,南京玩转人文。

2.瓜洲的景点有哪些

玉林洞

地址:酒泉市瓜州县锁阳镇玉林石窟简介。榆林石窟是敦煌石窟的组成部分,开凿于隋唐以前。现存唐、五代、宋、西夏、元洞窟43处,分布在榆林东西两侧的山崖上。东崖32处,西崖11处,壁画4200平方米,彩塑259件,约占莫高窟壁画总面积的九分之一。榆林石窟与莫高窟在内容、艺术风格、绘画形式上同源,是姊妹石窟。玉林石窟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精美的壁画上,如精美的佛菩萨画像、气势磅礴的佛教故事画、各种花草动物、极其精美的装饰图案等。壁画多为唐代至元代800年间的作品,有些图像是其他地区石窟从未见过的,如曹石家画像(第19窟)、画院画师画像、沙洲工匠画院包包画像、画师吴画像、西夏时期党项武官画像、唐僧图佛经。其中,第25窟的唐代壁画是世界罕见的珍品。

玉林石窟Warren27推荐理由:去敦煌莫高窟之前特意去一趟玉林石窟,被证明是明智的选择。首先,我在瓜州呆了一个晚上。这里物价便宜,住宿条件很好。我应该怀念的是那碗羊肉汤。晚上吃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又吃了一碗。让让我们来谈谈榆林石窟。一路风景都很美。最后,你可以看到许多树林,道路很容易打开。玉林石窟的游客很少。门票40元,讲解员非常专业细致。石窟门票从100,150,200不等,不同时间开放。那天我们看到的是第三号洞穴。解释的年轻人非常专业。他还发表了一篇介绍孙悟空是谁的专业论文。就在山洞里,有最早的《西游记》地图,据说比那早400年,而且很清楚。由于玉林石窟并非旅游专用,其接待能力也是有限的。根据我和他们接待领导的聊天,最大接待量是每天600-800人。好在去的人不算太多,比莫高窟少很多。它来到这里,和解说员好好谈谈,真的很有收获。喜欢的人可以考虑一下!

锁阳城

地址:酒泉市瓜州县子乔乡南坝村锁阳城简介。锁阳城曾是明安县,汉代的敦煌县,西晋的金昌县,隋代的昌乐县,唐代的瓜州县。战后,明皇室撤退后被抛弃。锁阳城的名字是因为清代的民间,因为城的周围有很多好吃又甜的锁阳,后人因物而得名锁阳城。锁城的造型保留了典型的唐代古城风格。城东北有一座大庙,是元代建筑。塔高14.5米,数千座小塔整齐排列成一条线。锁城曾是丝绸之路咽喉上的重镇,在古代河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古代,锁阳城附近有一大片开阔的绿洲,是酒泉县与西域的联系纽带。周围有数十座古城、古墓、石窟、寺庙,保存规模最大的是锁阳城。锁城拥有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和古代灌溉系统。分为两个城市,总面积80万平方米的外城和总面积28万平方米的内城。西北角墩高18米,有敌塔、平台等古代军事设施。在索阳城东约1公里处,有一个土塔林,叫Ta当地人称为尔寺。尔寺有大小佛塔十一座。庙中央有一座大型的建庙平台,北面有一座14.5米高的塔,塔身用土坯砌成,粉刷一新。塔顶为碗盖结构,塔形庄严宏伟。

推荐锁阳城理由:当地指南江南游子:锁阳城考古遗址是甘肃省唯一入选第一批全国考古遗址公园名单的遗址,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汉唐古城之一,是集古城遗址、古河道、古寺、古墓葬、古垦区为一体的古代文物遗址。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中国22条丝绸之路首批跨国世界遗产申请名单,锁阳城遗址成为我省五大入选文化遗址之一沉寂了数百年的锁阳古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座锁城始建于公元前88年,是明朝的所在地西汉敦煌郡安县。东晋(公元317年)改金昌郡,隋朝(公元581年)为昌乐郡,附近有玉门。金昌郡金昌郡,唐代复置,公元622年在此设瓜州,设总政府,督苏、瓜、沙。在理想的城市里,有人们的痕迹s生活在历史的不同时空。如果你建立了一个历史部分,你会

地址:酒泉市瓜州县子乔乡南35公里峡谷两侧东千佛洞简介。东千佛洞是敦煌石窟之一,位于瓜州县子乔乡南35公里峡谷两侧。现存洞窟23个,其中有壁画和造像的洞窟8个,东延洞窟3个,西延洞窟5个,多为单间洞窟。它有一个长方形的中央柱洞,一个圆形圆顶洞和一个方形平顶洞。第二、四、五、七窟均为长方形中柱洞窟,仍有部分佛菩萨塑像,但多为清代重修。只有第四个洞穴,穿着普通衣服的西夏和尚雕像保存完好。壁画分布在四面墙上,内容可分为五类:经典绘画、密宗图像、雕像绘画、装饰图案和赞助人画像。玄奘藏经图在东方千佛洞是非常著名的,可以说是最早的西游记原型。在所有的石窟中,玄奘佛经被放在隐藏的观音女神的重要位置的变化画面,还有大梵天王的凌空护卫,让玄奘佛经成为变化、统一、和谐画面的中心。密宗曼陀罗壁画《菩萨s的服装特别现代,穿t恤,超短裙,丝袜,就像一个年轻的摩登女郎。千佛洞的西夏壁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佛教他对佛教世界的追求实际上是对人类社会的再现和升华。壁画中的僧人、行者、官员、宫女、艺妓音乐,包括他们的服饰、仪式、舞蹈、乐器、装饰图案,可以说是西夏社会生活的再现。

东千佛洞推荐理由:3004214747:门票380元。我今天一个人开车去的。看完2号洞,我没有我一点也不为380元感到难过。绝对的艺术瑰宝,尤其是那两个充满现代气息的菩萨,可以我不禁大吃一惊!问导游为什么门票价格这么贵,说是为了限制游客的到达。东千佛洞的壁画没有保护,也没有玻璃屏风。人太多,二氧化碳过多,会加速壁画的脱落,所以!壁画的颜色很鲜艳,我很想摸摸,但是我忍住了!呵呵呵!

破城子遗址

地址:酒泉市瓜州县实用乡破城子村二队

破城遗址简介破城遗址位于瓜州县锁阳镇长乐村西部。当地人一直称之为破城和长乐市。破城遗址的城墙是夯土造的,有一个北门,外面有一座城。东、南、西墙保存完好,北墙发掘垫在60年代损毁严重。东北角墩测绘坐标。城内叠置两层文化层,有倒塌房屋的土块、花纹砖、红色、石膏陶片、黄釉瓷片、开元鲍彤钱;它是一种中层水沉积物;为下层汉文化层,含红陶带砂、绳纹、水波纹、帷幔纹,另有叠置的灰陶片、砖、兽骨、炭块、焖土等。从文化层与水沙沉积层的重叠关系、出土器物的形制来看,上层为唐文化层,下层为汉文化层:1968年至1970年,当地群众在东墙外挖防空洞,发现砖室墓,出土绳纹陶罐、水波纹陶罐、陶瓶、背壶、陶炉、陶纺车、五铢币、青铜箭等。

破城网站推荐理由:深蓝队,当地一名导游:破城古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安溪县袁泉镇东南25公里舒针乡破城村西。城墙遗迹南北长257m,东西宽148m,面积36,000m2,城墙遗迹高6.5m。它是由夯土制成的。汉代属广智县,唐代属昌乐县。现在的城址建于唐朝。

桥湾城

地址:瓜日以东85公里312国道南侧

嘉峪关机场距瓜州县城约220公里,每天都有航班飞往兰州等地。一般飞机票最低打7折,但两个机场到瓜州县必须有车接送或打车。

3.瓜州景点门票

瓜州隶属江苏省扬州市。

瓜州,历史文化名镇,位于长江北岸,古运河入海口,是连接长江南北的咽喉要冲。属于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瓜州古都建了一个沉箱亭纪念杜十娘宝箱的愤怒沉没。沉箱亭的八根柱子支撑着一个八角形的飞檐圆顶,亭内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沉箱亭写在上面。石碑的背面描述了杜十娘的故事他在河里淹死了。

此外,瓜州还有一座皇家碑亭,四面石墙无柱,只有三面有门。还有朱元璋亭子里的御碑,上面刻着《周颠仙人传》和《四仙诗》他自己写的。在御碑亭的正门外,有一幅对联,上面刻着如果你在这里寻找痕迹,谁会告诉你和平。

4.瓜州县旅游

古瓜州就是现在甘肃酒泉的瓜州县。瓜州县,原名安溪县。瓜州县因历史上独特的蜜瓜生产,春秋时称为瓜州。唐初,瓜州正式作为行政建制名称。到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瓜州被废。安溪的名字始于康熙年间,康熙帝打败了3000多名格尔丹的下属在安溪的布隆吉。它叫做安溪首先,取稳定西部地区并寄希望于平定西域之乱。清雍正元年设安溪直隶厅,后改为安溪府、安溪直隶府。至民国二年(1913年),安溪直隶州改为安溪县,名称延至2006年初。

当前位置扬州周边自驾游有很多景点。主要是:一、仪征石柱山地质公园,位于仪征市东北部,沿文昌路西行约20公里。二是仪征天乐湖公园,沿文昌路西行约30公里。三、仪征市枣林湾牡丹园。第四个是仪征市世博会。是邗江区瓜洲镇的古渡公园。是柳江区的北湖湿地公园。这是凤凰岛公园在泰綦陵区安镇。是高邮市的驿站,抗战最后一战纪念馆,秦关等。这是九游市马蓬镇的一个湿地公园。是石宝营县周恩来读书处、二姐民兵班纪念馆。

5.瓜洲的景点

有趣

润扬湿地森林公园位于扬州市邗江区瓜洲镇润扬南路S243路瓜洲国际露营地。

润扬湿地森林公园占地广阔,靠近周边多处水域,湿地生态良好。这里森林覆盖率100%,环境幽静。有可供住宿的森林小屋。景区休闲设施齐全,也适合多种户外休闲活动。是休闲度假的观光地。

6.瓜州风景区

瓜州的意思是: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也就是今天扬州南部的长江上,京杭运河在这里分支入河。来源:王松安石《泊船瓜洲》钟山京口瓜州水域之间,隔着几座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可是,天上的月亮,你什么时候能带我回家?白话解读:京口与瓜州仅一河之隔,中山仅隔几座青山。温和的春风又把大江南岸吹绿了。天上的明月,你什么时候才能依我回家?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第一句通过写京口和瓜州之间的短距离以及船的速度,透露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第二句,诗人回头看中山,那里

文章赏析: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绿。春风吹绿是真的,但不是吗政治改革措施的实际效果如何?但是官场是危险的。诗人望着瓜洲渡口和中山的明月,感叹道:明月几时归我?诗人想尽快离开黑白分明的官场和丑恶颓废的地方,这反映了作者他渴望回到没有利益纠纷的家乡。它回味无穷。这首诗不仅情景抒情,而且情感饱满,境界宽广,风格清新。说的最多的就是修辞的锤炼。其中,单词绿色能被诗人感动的单词,而单词吹已更改为绿色为了生动。在此之前,王安石也多次推敲过这个词,尝试过这个词完整和过度,但最后还是把这个词改成了绿色。写作背景:《泊船瓜洲》为王安石后期所作,但具体写作时间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议。主要有三种意见:宋神宗熙宁元年,王安石从江宁府被召入京为翰林学士,途经瓜州后撰;神宗熙宁七年,王安石第一次从北京打到金陵,途经瓜州。宗熙宁八年,王安石从江宁进京途经瓜州时,第二次到此观。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64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