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奶果(胡颓子)老桩怎样栽培?该注意什么?
羊奶果是胡颓子的一种地方叫法,在云贵川一带将大叶的胡颓子叫做?牛奶果?。将小叶的胡颓子叫做?羊奶果?。在全国的各种羊奶果的品种中,尤其以福建厦门安溪一代的?小圆叶金芽?的胡颓子(另有名叫?胡秃子?),更加适合做盆景。我就是其中一个胡颓子盆景爱好者。
羊奶果的老桩怎么栽培?
第一,掌握正确的挖桩时间:
胡颓子属于多浆杂木类的植物。在挖取下山桩的时候,通过季节性,辅助以气温挖取下山桩才可最科学的。
1,冬季挖桩:在厦门这个地方,冬季很少出现低温。挖取下山桩的时间,更为灵活。可以在冬季挖桩持续到清明节左右。南方主要掌握气温在15摄氏度以上挖桩。多浆的胡颓子一旦气温高于25摄氏度,非常容易出现失浆严重,影响成活率。
2,春季挖桩:稍微靠近长江以北的地区,在挖取下山桩的时候,主要时间就是在春季。春季气温回升到15到25摄氏度时。可以去挖取下山桩胡颓子。温度低于15摄氏度时挖桩。气温低不能发芽,会降低成活率。
第二,挖桩方法:
胡颓子在挖桩的时候,极少有须根的,全部都是一条或3条左右的强直根,深深的扎进土里。保留直根上的少数须根,能大大的提高成活率。
1,挖桩的时候先清理掉周边的杂草。清理浅表土。然后轻摇胡颓子。预判大根的位置。
2,在靠近基部的位置上20到30公分的半径,挖取一条小沟。挖沟时遇到有横向生长的根系,直接短截。
3,小沟挖的深度大约是,30到40公分(遇到大桩可以加大挖取的半径,加深小沟的深度),然后向中心靠拢,形成一个倒圆锥的土球。最后将扎进地里的强直根断掉。
第三,生桩栽种前的处理:
胡颓子生桩栽种前,需要对根系伤口做一次修整。尽量截根时一步到位。尽量保留须根。根部的大伤口,使用美工刀修整到平滑,无毛边毛口。晾根12小时左右,期间伤口不接触水分。喷雾打湿主干,给主干保湿。(出现大的伤口,可以不使用生根剂)
预判胡颓子的桩材,构想出盆景的轮廓。留取需要造型的枝条。大枝条做重剪。小枝条摘叶并适当缩短。然后将枝条全部去掉。修剪枝条可以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消耗。大伤口涂抹伤口愈合剂。
那么这边有必要和大家说说小桩的处理方法:若是挖取的胡秃子比较小,根部伤口也小的,可以直接浸泡清水6小时。补充冬季降雨少的原因导致的,树体失水情况。
第四,育桩的土壤:
胡颓子的老桩挖取的时候,都会出现大的伤口。在育桩的时候建议大家先使用素土(河沙或者是赤玉土等不带有营养的土)。土壤中的养分和细菌是共生的,在根系出现大伤口极容易,感染细菌,影响成活率。育桩的时候主要以诱根为主。
河沙不含有杂质,干净无菌可以降低细菌感染的几率。河沙疏松透气可以让氧气更充足的进入到植料内部。河沙的昼夜温差比较大,较大的温差有利于诱发新的根系。栽种好的胡颓子可以使用套袋或者是缠绕保鲜膜的形式,给主干保湿保温。
第五,日常的管理:
栽种好的胡颓子建议是先适当的遮荫,养护在有明亮光线的位置,大约2个星期。大约2个星期以后胡颓子就会开始长芽。此时的新芽是在无根支持下,通过消耗树体养分,被迫生长的新芽。新芽出现,要增加光照。光合作用下,可以加快土壤中根部的生长。
1,第一波的芽长到大约2公分的时候,去掉套在主干上的塑料袋。同时去掉遮荫网。春季的气温比较平和,光照也不是很强烈。可以直接让胡秃子以全日照的形式养护。
2,栽种好的胡颓子土壤?四分湿,六分干?。以手捏成团手放即可以松为准则。栽种好以后不浇定根水。每天喷雾打湿主干2到3次,保持土壤微湿。在三天以后在进行一次透水。
3,后期浇水的时候,依据花土的干湿状态,做到?不干不浇浇则浇透?。每天可以持续给主干叶片喷雾2到3次。大约1个月以后新芽无回芽干枯。可以视为栽种胡颓子成活。
4,胡颓子的萌发力比较强,在主干和基部位置,甚至是露出土壤的根部位置,都可能长出新芽。刚栽种好的胡颓子,先要依靠新芽的微弱的光合作用来辅助根部的生长。不要太着急抹芽。在胡颓子大约成活50天左右,再去抹除不定芽。
总结:胡颓子的栽种要注意,挖桩时间的掌握,注意河沙诱根,注意水分的补充,注意养护的环境。才能提高胡颓子的成活率。在胡颓子栽种大约50天左右,可以施用稀薄的有机肥水,以薄肥勤施的方式,每半个月一次。出现了芽点不到位的时候,可以在抹芽以后使用?赤霉酸?兑水1000倍左右,使用毛刷擦拭该出芽的皮层。
我国栽培的椰子品种有哪些类型?
椰子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椰子种植的栽培技术具体是怎样的呢?
(1)椰子种植的宜林地选择
椰子喜高温,多雨特性。因此,制定椰子生产发展规划时和宜林地选择时,必须充分考虑有关生态条件。即年均温度必须在23℃以上,常年出现日均温13-15℃的时期不宜过长,年降雨量要达1600毫米以上,分布均匀。如果地下水位高,年降雨量少些也能适应。土地贫瘠、干旱、自然条件差的地方,不宜作为椰子商业性生产。总的来讲,海南农民利用林边、路边、河边、田边、沟边局部条件较好地方种植椰子,长年不管也有一定产量。大面积栽培,一要选好地;二要求栽培技术措施配套,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椰子育苗种果采收和选择
①高产种群选择椰子栽培有很长历史,在长期生产实践中,认为由高产单株选择种果来提高产量幅度不大;由高产群选择的种果,其后代能明显提高产量。国外椰子生产国均选出不少高产种群做为采种园。海南文昌烟墩至琼海长坡一带,有不少小圆果(摘带仔)高产种群,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②种果采收椰果发芽率、椰苗粗壮度、出园率和种果采收有密切相关。椰子从开花授粉到果实充分成熟要12个月,当果色由青绿变黄褐色,果皮饱满不发皱,摇动有清脆响水声,才能作为种果用,育出健壮苗。如果不成熟,育苗时椰果易腐烂、不发芽、出弱苗、死苗。果实采收后,一般在通风良好地方放置———段时间,让其自然晾干,后熟,不能暴晒。然后进行播种摧芽,减少种果腐烂。放置时间,根据椰子品种特性而定。一般高种椰子放置20-30天,矮种和杂交种椰子放置1-2周。
③种果选择在不具备高产种群选择条件,而在商品性收购站果堆中进行单果选择,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办法是根据文昌椰农长期生产实践经验提出的“密、重、熟”三个指标进行选择。“密”是结果多,密度大,产量高。主要标志是果蒂果肩上有2-3个压痕。“重”是果实大而重,椰肉厚,椰干含量多,比重也大。“熟”是果实充分成熟,摇动有响水声,果皮光滑,不发皱。根据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热作系椰子研究小组,1975年在文昌县东郊镇椰果收购站的果堆中进行大量选果催芽、育苗试验的结果表明:经选果的发芽率达73%;不选果的发芽率仅达54%。
④穗造在海南特定条件下,穗造对种果发芽率和壮苗率有一定影响。因&株树上不同时期形成的果穗,其经历季节气候不同。有的果穗在上半年形成,低温和寒潮处于果实成熟的晚期,影响不大,而有的果穗在9-10月才授粉,果实形成初期就遇到低温、寒潮,因此果实发育受到较大影响。作为种果用一般应选中部果穗为好。收果期一般7-9份。
(3)椰子的种果催芽
椰子种果催芽方法很多,但一般分为人工播种催芽和自然催芽两类:
整地催芽场地要求清除杂草,疏松土壤、平整土地,并按规格长10米、宽1.2米的要求筑好催芽床,床间留行人道60厘米,每床开4条沟,沟深宽各15-20厘米,这样每床播220个种果,每公顷播112500-120000种果。
病虫害防治
椰子叶斑病:该病害一般为害幼苗和幼龄树,侵害较嫩叶片,最初在其上分散微暗绿色细小斑点,后期病斑可汇合呈大的病斑,最后可导致叶片干枯。
(1)加强果园管理,增施钾、磷肥,合理灌水,增强树体抗病力;科学修剪,剪除病残枝及茂密枝,调节通风透光,注意果园排水措施,结合修剪,清理果园,将枯死和严重感病叶片烧毁,减少病原。
(2)因地制宜的选择较抗病品种。
(3)化学防治 在发病初期可用0.1%克菌丹、0.28%代森锰、0.1%王铜、0.36%百菌清、0.3%敌菌丹等喷射。或用1%波尔多液或25%可湿性多菌灵粉剂200倍液均可,每隔10-15天1次即可。
椰子心腐病:大王椰子心腐病主要危害树冠中央最嫩的叶片和心叶,危害后幼嫩心叶基部腐烂。叶呈灰绿色下塌。稍用力即可将心叶拔出,解剖基部生长点甚至整株心部有糊状分泌物,具恶臭味,病部组织可长出白色霉状物。病菌好水性强,喜冷凉气候,在20-25℃的气温下最适合生长。因此在每年的春末夏初、阴雨绵绵、或台风雨后,此病害危害最重,干旱季节较少发生。
防治方法
(1)加强苗圃管理,科学施肥灌水,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注意果园排水措施,保持果园适当的温湿度,清理果园,减少病源。
(2)因地制宜的选择较抗病品种。
(3)选择晴天,铲除病株,在病株周围撒施石灰消毒。
(4)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即3-6月用70%敌克松700-1000倍液,或用40%乙磷铝粉剂400倍液喷洒防治。
(5)用阴阳灰撒施生长点,一周后用营养液喷射,促使恢复生长。
我国椰子品种可大致分为高种、矮种和杂交种及少量新类型。
1.高种类型
目前高种椰子大部分为海南本地高种。该类型品种植株高大,茎干粗壮,抗风性好,椰衣厚,椰果较大,椰干质量好,含油量高,经济寿命长达70~80年,但非生产期长,植后7~8年才开花结果,产果数量相对较少。
高种椰子按果实和叶片颜色又可划分为红椰和绿椰(青椰)二大类型。其中绿椰数量大,占已种植高种椰子的90%以上,主要用于椰子产品加工之用;红椰数量较少,但较受人喜爱,主要用于鲜果销售,椰水具有健康保健功能,椰根可入药,相关医学功能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高种椰子按果实大小划分为大圆果、中圆果、小圆果三个类型。
(1)大圆果:主要特征是果实较大,果实围径70cm以上,果重2.5~4.0kg,椰肉重0.4~0.7kg,椰皮重1.2~1.5kg,椰水重0.5~0.7kg,果实有圆形、椭圆形。但其产量低,在高种椰子中所占比例较小。
(2)中圆果:主要特点是椰果大小中等,果实围径60~70cm,果实重1.5~2.0kg,椰肉重0.35~0.45kg,椰水重0.25kg,椰果多为圆形或椭圆形,产量较高,在高种椰子中数量最多,栽培面积最大。
(3)小圆果:是海南高种椰子中高产、稳产、优异的种质,又称“摘蒂仔”。其特征是树干较细,围径70~80cm,树冠圆形,叶片密集,果实较小,果肩有许多压痕,果实围径50~60cm,果实1.5kg左右,椰肉0.25~0.3kg,椰水重0.25kg左右,脂肪含量65.1%,蛋白质含量7.7%,碳水化合物12.4%,果实为圆形、椭圆形,抗风、抗寒力强。
2.矮种类型
这是海南省近年来从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引进的优良品种。该种椰子植株矮小,茎干较细,抗风、抗寒力较弱,果实较小,椰干质量差,含油率低。经济寿命约25年。但其结果早,植后3~4年开花结果,产量高,椰肉软,椰水较甜,果形美观,较受旅游者欢迎。另外,其树形优美,可作为庭园绿化和旅游观赏。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其具有产量高、种质纯的特点,可作为椰子杂交亲本(多为母本)材料培育杂交种。
矮种椰子按果实和叶片颜色又可分为红矮、黄矮、绿矮三个类型。
(1)红矮:其特征是叶柄、花苞和嫩果呈橙红色,成熟果呈球状、红色,树干细、笔直,粗细几乎一样,平均围径约60cm,植株较矮小,开花早,植后3~4年开花结果,叶长3.0~3.5m,椰肉薄(约0.8~1.0cm),椰水甜。椰果颜色优美、鲜艳,有观赏价值。椰子嫩果可加工成椰青。但其椰干质量差,含油率低,经济寿命短,不宜用于深加工。
(2)黄矮:其特征是果实和叶片呈**或黄绿色,树干细、笔直,粗细一致,平均茎围约60cm,叶长3~4m,开花结果早,约3年开花结果,单株产量高,果实中等,椰肉较厚、较软、味甜。椰果颜色鲜艳,有观赏价值,通常作为杂交亲本(多为母本)材料。其缺点与红矮相同。
(3)绿矮:其特征是果实和叶片呈深绿色,开花早,植后3年左右开花结果,茎干较小,茎围约50cm,树冠密集,叶长约2.8m,果实小,产量高,椰肉薄(约0.8~1.0cm)。其中香水椰子(Aromatic.Coconut)属绿矮珍贵品种,由于其椰水具有特殊香味,可做水果用,也可做杂交亲本和园林绿化树种。
3.杂交种类型
通常是由矮种为母本、高种为父本杂交而得的F1,其主要特点是树干大小中等,介于高种和矮种之间,生长快,早熟,植后3~4年开花结果,果实中等,产量较高,椰干质量好,含油率高,抗风、抗寒性与父本抗性有关。目前海南主要有马哇和文椰78F1两个杂交种。
(1)马哇(MaWa):马来西亚农业发展所(MARDI)利用马矮×西非高种椰子的F1杂交种。其树干大小中等,介于高种和矮种之间。生势旺盛,叶片细长柔软,生长速度快,植后3~4年开花结果,产量高(单株产果100~120个),椰干质量好。但其果实较小,果形不规则,抗风、抗寒能力较差,在国外已逐步淘汰。
(2)文椰78F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利用马来亚矮×海南本地高种椰子,培育出的海南第一个椰子杂交新品种。其特征是树干粗壮、生长快、早熟,植后3~4年后开花结果,果实较大,产量较高(单株产果100多个),椰干质量好,含油率高,较抗风、抗寒,比较适宜海南栽种,经农业部鉴定认为是一个新的优良椰子品种,生产潜力大,可大面积推广。但其后代不能留种,杂交制种成本较高。
4.新类型
海南一些地区发现特殊椰子种质类型,如雄性树、雌性树、双层花苞椰子、早熟椰子、多层花苞椰子、高产椰子、抗风椰子、抗寒椰子等。此外从国外引进的品种还有西非高种、斐济高种、牙买加高种、墨西哥高种等,但其数量极少,目前仅作为种质研究之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64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