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渔业管理条例(2018修正)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渔业资源的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维护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渔业生产安全和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和管理的毗邻海域内,从事渔业生产及与渔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从事远洋渔业生产或者到周边国家协定水域从事渔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的相关规定。第三条 市渔业主管部门主管全市的渔业工作。有农业的区渔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渔业工作;其中沿海区的渔业主管部门管理海洋两米等深线以内非机动渔船、定置网具的渔业生产作业和浅海、滩涂的增殖、养殖。
海洋、海事、公安、水务、卫生健康、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工作。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渔业生产的发展。渔业主管部门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帮助渔业生产者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提供科技、信息和咨询等方面的服务。第二章 养殖生产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第五条 市和区渔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和本市渔业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区水域、滩涂、荒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和资源状况、养殖容量,制订养殖发展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第六条 单位和个人使用规划确定用于养殖业的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的,使用者应当向所在区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区人民政府核发养殖证,许可其使用该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
集体所有或者全民所有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水域、滩涂,可以由个人或者集体承包,从事养殖生产。承包人依据承包合同向所在区人民政府领取养殖证。
利用跨区行政区域的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的,须向市渔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市渔业主管部门审核,对符合规定的,市渔业主管部门报请市人民政府核发养殖证。
养殖证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核发。对不予核发的,应当书面答复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第七条 核发养殖证应当符合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和区域养殖规划,对危害水域环境的养殖品种和生产方式不得核发养殖证。禁止在港口水域内从事养殖生产。第八条 依法取得养殖证的水域、滩涂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禁止偷捕、哄抢他人养殖的水产品,禁止破坏他人的养殖水体和养殖设施。第九条 从事养殖生产应当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施肥、使用药物,不得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渔用饵料、饲料、饲料添加剂,不得利用污水进行养殖生产,不得污染水域环境。第十条 渔业主管部门应当有计划地组织有关单位选育、培育、引进、推广水产优良新品种;鼓励和支持因地制宜采用先进的、科学的养殖方式从事养殖生产。第十一条 生产水产苗种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所在区渔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市渔业主管部门批准并发给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后准予生产。但是,渔业生产者自育、自用水产苗种的除外。
取得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苗种生产用水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
(二)具备相应的生产场所和其他必要设施;
(三)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苗种生产品种符合国家或者本市规定。
市渔业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许可的决定。对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答复并说明理由。第十二条 水产苗种在出售、投放前必须经过检验、检疫。出售水产苗种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的质量标准。
禁止向养殖水域和自然水域投放有害的水生动植物苗种。第十三条 渔业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有关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和其他规定,组织实施对水生动物及其产品实施防疫、检疫工作;并加强对养殖生产的技术指导,定期进行病原监测和调查,发现重大疫情及时向当地政府及上一级渔业主管部门报告并通报有关部门。
从事养殖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渔业主管部门做好疫情流行情况调查、测报等工作。
水生动物及其产品运输、销售前必须进行产地检疫,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
天津: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 取消生猪和奶牛养殖辅助设施用地15
地理位置优越,河道众多,市政府扶持。
1、地理位置优越,天津地处于黄海和渤海之间,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黄海和渤海是中国最大的渔业区之一,这两个海域丰富的营养物质为虾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2、天津河道众多,天津市区内有海河、大沽河等,这些河流的水域也为虾类提供了繁殖的理想环境。
3、天津市政府一直致力于海洋渔业的发展和水产养殖的推广,在天津沿海地区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水产养殖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养殖环境和技术支持,为虾类的繁殖和养殖创造了条件。
日前,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会同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设施农业用地的类型和适用范围,同时,简化备案程序,由原来的区级备案调整为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备案。
《通知》规定了生产设施和辅助设施的具体用地规模。明确对于地面沉降严重区,可定向增添集雨、水处理设施及节水灌溉设施等辅助设施用地比例,但最多不超过项目用地面积的12%。同时,为了支持天津的生猪生产和奶业振兴,废除其辅助设施用地15亩上限规定。养殖设施允许建设多层建造。
《通知》提出,设施农业属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可以使用普通耕地,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不需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设施农业用地按农用地管理。种植设施不破坏耕地耕作层的,可以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不需要补划;破坏耕地耕作层,由于位置关系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在补划同等数量、质量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允许使用永久基本农田。畜禽养殖设施原则上不得使用永久基本农田,涉及少量永久基本农田的确难以避让的,允许使用但必须补划。水产养殖设施不得使用永久基本农田。
《通知》请求,简化备案程序,由原来的区级备案调整为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备案。对于仅生产设施、辅助设施用地发生调整的,在符合设施农业用地管理请求的情况下,可对原有备案情况进行变更。对于生产经营者或设施农业用途发生变幻的,应当重新签订用地协议、重新备案。设施农业用地不再使用的,应当及时清理备案情况。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64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