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雄安新区安新县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属于:河北省雄安新区安新县
安新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县境东与雄县、任丘相连;南与高阳接壤;西与清苑、徐水交界;北与容城毗邻。总面积738.6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安新镇是安新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北距首都北京市162公里,西距保定市45公里,西南距省会石家庄187公里。
安新县辖9个镇、3个乡:安新镇、大王镇、三台镇、端村镇、赵北口镇、同口镇、刘李庄镇、安州镇、老河头镇、圈头乡、寨里乡、芦庄乡。
早在新石器时代,安新县即有人类生息繁衍。战国时,境内建有葛城(今安州镇政府所在地)、三台城、浑_城(今安新镇政府所在地),地处燕南赵北。安新县建置在沿革上较为复杂,现境的西南部于东汉末年建有依政县,唐置唐兴县,宋建顺安军,金建安州;东北不自金设渥城县,元代改名新安县,明、清因之,道光十二年省新安县入安州,明合实分。民国3年(1914年)取安州、新安二地名各首字称安新县,抗战初期曾划为安新和新安二县,后又曾划为安新、白洋二县。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合为安新县。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安新县政府驻地从安州迁往新安城内。1958年从与徐水、容城合为徐水县,1961年析出复名安新县至今。全县设9镇3乡,共12个乡镇,207个行政村,全县41万人口,有汉、满、蒙、回、壮等15个民族。
历史沿革
安新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县境东与雄县、任丘相连;南与高阳接壤;西与清苑、徐水交界;北与容城毗邻。总面积738.6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安新镇是安新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北距首都北京市162公里,西距保定市45公里,西南距省会石家庄187公里。 早在新石器时代,安新县即有人类生息繁衍。战国时,境内建有葛城(今安州镇政府所在地)、三台城、浑_城(今安新镇政府所在地),地处燕南赵北。安新县建置在沿革上较为复杂,现境的西南部于东汉末年建有依政县,唐置唐兴县,宋建顺安军,金建安州;东北不自金设渥城县,元代改名新安县,明、清因之,道光十二年省新安县入安州,明合实分。
民国3年(1914年)取安州、新安二地名各首字称安新县,抗战初期曾划为安新和新安二县,后又曾划为安新、白洋二县。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合为安新县。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安新县政府驻地从安州迁往新安城内。1958年从与徐水、容城合为徐水县,1961年析出复名安新县至今。全县设9镇3乡,共12个乡镇,207个行政村,全县人口393,113人,有汉、满、蒙、回、壮等15个民族。
自然条件
安新县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2.2度,极端最高气温40.7度,极端最低气温-26.7度,无霜期203天。年平均日 照2578.3小时,太阳辐射量12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529.7毫米,但年际变化较大,年最大降水量941.6毫米(1988年),年最小降水量263.3毫米(1962年)。淀区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761.7毫米,最大值2132.6毫米(1972年),最小值1535毫米(1979年)。白洋淀初冰期在11月末,冰期至翌年3月中旬,冰厚0.19-0.42米。 安新县自然风光秀丽,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
因受历史上冀中拗陷和黄河改道及太行山东麓永定河、滹沱河冲积扇的影响,形成特殊形貌。西南北有冲积洼地平原,东有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淀。白洋淀上承九河,下流人海,由大小不等的143个淀泊组成,百亩以上的大淀99个,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安新境内面积312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85%。淀周边堤埝环绕,东有千里堤,西有四门堤,南有淀南新堤,北有新安北堤,境内堤长169公里,分安新大地为5个封闭区。内有7个较大洼地。总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地势平坦,地面自然坡度为1:2000,西半部最高海拔10米,东半部最低海拔5.5米。地势较高的土壤发育成褐土,地势较洼的土壤发育成潮土。全县耕地面积48万亩,人均耕地1.23亩。
独特的土质构造和适宜的气候,为丰富的物产资源提供了产生和繁衍的有利条件。白洋淀水域广阔,河流中的大量有机质与营养盐类随水人淀,淀水肥腴,含氧量高,底泥松软肥厚,加之适宜的光照条件,成为水生生物理想的生长和繁育场所,水生生物种类繁多,数量颇丰。白洋淀水生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和水生植物。其中浮游藻类92属,底栖动物35种,水生束管植物16科34种,鱼类17科54种。同时有鸟类19科26种,形成了良好的食物链结构,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水产品基地。白洋淀盛产鱼、虾、蟹、贝、芦苇、莲藕、芡实、菱角等,1955年淀水产鱼8850吨,居全国大型湖泊亩产量之首。1996年淀区养鱼有很大发展,产鱼、虾13,401吨;全县苇田12万亩,产芦苇7.5万吨,产值约7500万元。
旅游风景
近两年,安新县加大“旅游兴县”战略的实施,为全面展现白洋淀秀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民俗、源远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投入巨资相继修建了旅游专用码头、专线公路、明珠游乐广场、荷花大观园等游乐场所和设施,极大地丰富了白洋淀风景游、生态游、民俗游和文化游的硬件档次及内涵。2001年安新县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景区。2003年孙犁纪念馆开馆,第十七届全国荷展在安新白洋淀荷花大观园举行,同时,安新县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的安新人民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历尽沧桑,奋斗不止,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的领导下,安新儿女必将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安新县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2.2度,极端最高气温40.7度,极端最低气温-26.7度,无霜期203天。年平均日照2578.3小时,太阳辐射量12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529.7毫米,但年际变化较大,年最大降水量941.6毫米(1988年),年最小降水量263.3毫米(1962年)。淀区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761.7毫米,最大值2132.6毫米(1972年),最小值1535毫米(1979年)。白洋淀初冰期在11月末,冰期至翌年3月中旬,冰厚0.19-0.42米。
安新县自然风光秀丽,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因受历史上冀中拗陷和黄河改道及太行山东麓永定河、滹沱河冲积扇的影响,形成特殊形貌。西南北有冲积洼地平原,东有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淀。白洋淀上承九河,下流人海,由大小不等的143个淀泊组成,百亩以上的大淀99个,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安新境内面积312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85%。淀周边堤埝环绕,东有千里堤,西有四门堤,南有淀南新堤,北有新安北堤,境内堤长169公里,分安新大地为5个封闭区。内有7个较大洼地。总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地势平坦,地面自然坡度为1:2000,西半部最高海拔10米,东半部最低海拔5.5米。地势较高的土壤发育成褐土,地势较洼的土壤发育成潮土。全县耕地面积48万亩,人均耕地1.23亩。独特的土质构造和适宜的气候,为丰富的物产资源提供了产生和繁衍的有利条件。白洋淀水域广阔,河流中的大量有机质与营养盐类随水人淀,淀水肥腴,含氧量高,底泥松软肥厚,加之适宜的光照条件,成为水生生物理想的生长和繁育场所,水生生物种类繁多,数量颇丰。白洋淀水生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和水生植物。其中浮游藻类92属,底栖动物35种,水生束管植物16科34种,鱼类17科54种。同时有鸟类19科26种,形成了良好的食物链结构,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水产品基地。白洋淀盛产鱼、虾、蟹、贝、芦苇、莲藕、芡实、菱角等,1955年淀水产鱼8850吨,居全国大型湖泊亩产量之首。1996年淀区养鱼有很大发展,产鱼、虾13,401吨;全县苇田12万亩,产芦苇7.5万吨,产值约7500万元。
近两年,安新县加大“旅游兴县”战略的实施,为全面展现白洋淀秀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民俗、源远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投入巨资相继修建了旅游专用码头、专线公路、明珠游乐广场、荷花大观园等游乐场所和设施,极大地丰富了白洋淀风景游、生态游、民俗游和文化游的硬件档次及内涵。2001年安新县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景区。2003年孙犁纪念馆开馆,第十七届全国荷展在安新白洋淀荷花大观园举行,同时,安新县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的安新人民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历尽沧桑,奋斗不止,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的领导下,安新儿女必将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文化遗址
从白洋淀畔梁庄、留村等遗址出土的新石器和各种动物化石便可以知道,早在距今7000多年前,白洋淀境域的先民们已经在此地生活和繁衍,原始的农业、渔猎已经出现。并普遍饲养着家畜,人们开始过定居生活,且建有村落。
古白洋淀境域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发源于西部太行山的河流和古黄河萦绕穿插,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是人类生息的理想场所。古黄河故道和大小湖泊的岸边是先民的居住点,他们多建立在河流岸边的高地上,有利于发展农业和渔猎。这些遗址多呈“台型”,地势较高,既可降潮除湿,又可抵御洪水泛滥的侵袭,适于居住。他们凭着勤劳的双手和简陋的工具,垦田渔猎,前赴后继,为日后白洋淀的兴起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梁庄遗址
梁庄遗址是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安新县城东南14公里的梁庄村南百余米处。地势低洼,平时有水,水位低时辟为耕地,多年生长芦苇。遗址东西长40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8万平方米。遗址保存状况基本完好。梁庄遗址发现于1986年4月,当时曾收集骨化石100余件,泥质陶片、夹砂褐陶片50余片和石斧两件。同年9月,保定地区文物管理所、河北大学历史系和安新县文化局联合对此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7.5平方米。梁庄遗址的地层上文化层的土质为灰黄土,黏性较大,内含夹砂夹蚌褐陶、泥质纤陶、泥质灰陶陶片和红烧土块、兽骨等遗物。下文化层的上质为深灰黄土,含沙质,较松软,内含带乳钉纹的夹砂红陶片、夹蚌砂褐陶片和泥质红砂陶片等。根据出土的器物分析,梁庄上层大致处于仰韶文化早期。该遗址于1982年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留村遗址
留村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位于安新县城西1.5公里留村北300米处,南距白洋淀新安北堤
1.5公里。遗址平面呈长方形,长250米,宽200米,面积5万平方米。地势原略高于四周,被当地群众称为“疙瘩顶”。此遗址发现于50年代,后被列为河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保存状况良好。遗址地表散存的文化遗物包括较多的陶片及石器、鹿角、兽骨、蚌壳等。1986年,保定地区文物管理所和安新县文化局对留村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从文化层堆积和出土的文化遗物来看,第一层为上文化层,出土了大量陶片,器形有折沿罐、敛口罐、红顶碗、壶、盘、钵、陶匕、陶支脚及鼎足等。第二层为下文化层,出土陶片数量少于上层,主要器形与上层基本相同,出土有陶罐、盆、釜、石磨盘、石磨棒、支架等。从发掘资料分析,留村遗址为一处仰韶文化晚期遗址,并含有龙山文化的成分。该遗址于1982年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两处遗址的发现,为本地区新石器时-古学年代序列的确立,为进一步探讨中原和北方地区远古时期文化的交流,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实物资料,同时对研究白洋淀的古环境、古地理及历史变迁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2020年6月,安新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晋察冀片区)。
2020年4月28日,安新县上榜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4年1月27日,农业部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确定安新县为第二批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
河北省168个县市区面积排行榜
地名:白龙镇隶属:肥东县
行政代码:340122109000代码前6位:340122
长途区号:0551邮政编码:231600
车牌代码:皖A行政级别:镇
人口密度:395人/km2
辖区面积:96.3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3.8万人
地名由来:一说:传说,古时天降白龙,降龙处后为皇家牧马场,因名白龙厂,简称白龙。二说:据传说,远在明朝之前,此地地势空旷,土地肥沃,明开国皇帝朱元章北上时,即在此地屯重兵,养军马。马场中一匹白龙马极有灵性,为朱元章坐骑,曾多次救其于险地,立下赫赫战功,白龙马死后安葬于此,朱元章甚痛,因命此地为“白龙”。
2022年9月,白龙镇被授予第六届合肥市文明村镇称号。
2020年12月,白龙镇入选2020年度安徽省森林城镇。
白龙镇地处江淮分水岭,是肥东县西北地区经济、文化、商贸重镇。全镇总面积96.3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人,耕地面积5.4万亩,辖20个村(居)。中心镇区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1.2万人。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4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7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超过2150元。
白龙镇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合徐高速、合白路、长白路、店白路等国道、省道、县道穿境而过。合徐高速公路下道口就设在该镇。距省会合肥及县城店埠均在半个小时左右的路程。正在建设中的范同路,不仅同合蚌路相连,还通向我县的国际旅游度假村-风景秀丽的岱山湖。
白龙镇为肥东地区西北边陲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定远、长丰等地的杂货也经常在此经销。市场商品丰足,尤以水产、家禽交易较大。形成了水产、家禽、家畜、竹木、建材、家具、农副产品、日用百货等八大市场。
大棚养鸡是近年来白龙镇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主导产业。成立了养鸡协会,建立示范基地,推广科学养殖,使该项产业得到蓬勃发展。目前,全镇共建养鸡大棚500多个,养鸡专户300多户,所产优质鸡大量销往合肥、马鞍山、蚌埠、山东等地,去年“方圩青麻鸡”还首次打入上海市场。
近年来,白龙镇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实行“双百”帮扶工程,建立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服务联系点。2003年新发放个体工商户131户,注册资金96万元,从业人员180人。
褚老圩新四军东进抗日纪念馆
肥东县白龙镇河塘村褚老圩,距合肥市约40公里。合肥地区唯一的一座抗日纪念馆——合肥市青龙厂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馆(以下简称新四军抗日纪念馆)便坐落在该圩境内。抗战时期,褚老圩是新四军四
合肥市青龙厂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馆
合肥市青龙厂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馆位于肥东县白龙镇青龙场社区褚老圩,这里原是淮军将领褚老泰于清同治年间(1862)年建造的庄园,1940年房屋等被日伪军烧毁,现圩内占地30多亩。目前建
青龙厂红绿生态枣庄
一、总体概况该企业位于新四军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园附近,是由合肥市新四军研究会与白龙镇共同引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旨在“弘扬红色文化,发展绿色生态,富裕老区人民,共建和谐社会”。二、发展
沁园春农家乐
沁园春农家乐项目位于肥东县白龙镇,合白路34公里处,距合徐高速公路出口处仅1公里,交通便利。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现已建成垂钓中心等基本娱乐设施,餐饮中心可供500余人同时就餐,客房部建有
历史沿革:
1956年12月龙店、快乐、共和三乡并为白龙乡。
1958年8月建白龙公社。
1964年称白龙长公社。
1968年后恢复原称。
1969年4月与元疃公社并为向阳公社。
1983年4月改置乡,为白龙乡。
1992年2月改建镇,称白龙镇至今。
白龙社区
白龙社区:位于白龙镇中心区域,是白龙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白龙社区办公楼建在店白路东边。境内设有派出所、中学、小学、幼儿园、交管所、银行、医院、中国电信、…[详细]
同心社区
同心社区:位于镇政府南约9公里处,西邻元疃镇,东与长王社区接壤,全村占地面积10.25平方公里,总人口3225人。…[详细]
双庙社区
双庙社区:位于镇政府南约7公里处,西邻长王社区,东与杨店乡接壤,全村占地面积9.97平方公里,总人口4710人。…[详细]
肖凤社区
肖凤村地处白龙镇北部,与长丰县造甲乡接壤,全村共有村民组33个,总人口3700人,耕地5800亩,长白路穿村而过。目前共有村村通水泥路4公里,砂石路6…[详细]
镇南社区
镇南社区:位于镇政府南约9公里处,北邻双庙社区,南与牌坊乡接壤,全村占地面积7.03平方公里,总人口3347人。…[详细]
费集社区
费集社区:位于店费路(022县道),京台高速穿城而过,交通极为方便。地处肥东县西北部,合肥市东北郊,距肥东县城23公里,距市中心22公里,北与定远县接…[详细]
青龙厂社区
青龙厂社区:位于白龙镇西北,距离镇政府6公里,东与洪桥村相邻,南与明教社区交界,西与长丰县下塘镇接壤,北与板桥社区隔河相望。社区总面积6008亩,总人…[详细]
长王社区
长王社区:位于镇政府南约9公里处,西邻同心社区,东与双庙社区接壤,全村占地面积7.18平方公里,总人口3217人。…[详细]
孙岗社区
孙岗村位于白龙镇北部,土地面积10平方公里,34个村民组,土地6954亩,人口3749人,是典型的农业村,主产小麦、水稻、油菜,合青高速纵贯该村,村内…[详细]
板桥社区
板桥社区:位于镇政府北8公里处,北邻肖凤社区,南与青龙厂社区隔河相望,全村占地面积10.84平方公里,总人口3672人…[详细]
向东社区
向东村位于白龙镇东北边,与长丰县、定远县交界,环境优良,交通便利。土地面积9平方公里,全村管辖24个村民组,人口2932人,土地5800亩。是典型的农…[详细]
镇北社区
镇北社区:位于白龙镇最北端,距离镇政府18公里,东北与定远县蒋集镇秦集村接壤,西北与长丰县造甲乡马塘村毗连,西南与肖凤社区相邻,东南与向东社区为伴。俞…[详细]
三河社区
三河社区:位于白龙镇东北部,东接肥东县八斗镇宁岗村、花张村,北与定远县蒋集镇谢集村接壤,西同费集社区、快乐村、清水社区相连,南与宁庙社区毗邻。全村面积…[详细]
快乐社区
快乐村位于白龙镇北部,土地面积8平方公里,38个村民组,土地4588亩,人口3158人,是典型的农业村,主产小麦、水稻、油菜,合徐高速和费白公路纵贯该…[详细]
广场社区
广场村:位于白龙镇北7公里处。…[详细]
镇东社区
镇东社区:由原宁庙社区和团结村合并而来。…[详细]
宁庙村
团结村
洪桥社区
洪桥村:位于白龙镇西北4公里处。…[详细]
还有2个地名与白龙镇同名:
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白龙镇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白龙镇
以下地名与白龙镇面积相当: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官场乡
河北省雄安新区雄县龙湾镇
重庆市涪陵区大木乡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化起镇
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宜东镇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土地坳镇
到白龙镇必去著名景点
褚老圩新四军东进抗日纪念馆
合肥市青龙厂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馆
青龙厂红绿生态枣庄
沁园春农家乐
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岱山湖
白龙镇相关名人
包拯 (999~1062) 中国古代十大忠臣,南粤先贤
朱景昭 (1823~1878) 晚清“庐州三怪”
卫立煌 (1897~1960) 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
郑亨 (1356~1434) 明朝初期将领
沈荣骏 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管理学部
余阙 (1303~1358)
白龙镇特产与美食
封缸陈酒
韭菜春卷
公和堂狮子头
石塘驴巴
梁园小鳖
毛刀鱼
白龙镇民俗文化
肥东洋蛇灯
庐州大鼓(合肥市肥东县)
牛门洪拳
相关资讯
合肥市蜀山区与肥西县部分行政区划实施调整
合肥部分区划调整 小庙镇划归蜀山区
从江南省到安徽省
安徽的省会变迁记
合肥向1500万人口特大城市迈进
白龙镇相关
第六届合肥市文明村镇
2020年度安徽省森林城镇
肥东县各乡镇地名由来
肥东县行政区划:
店埠镇
撮镇镇
梁园镇
桥头集镇
长临河镇
石塘镇
古城镇
八斗镇
元疃镇
白龙镇
包公镇
陈集镇
众兴乡
张集乡
马湖乡
响导乡
杨店乡
牌坊回族满族乡
经济开发区
循环经济示范园
白龙镇导航
肥东县旅游
肥东县特产
肥东县名人
合肥品牌网
合肥旅游
合肥特产
合肥名人
安徽品牌网
安徽旅游
安徽特产
安徽名人
旅游搜索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66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