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宋元时期,农耕文化对游牧文化的影响有哪些

宋元时期游牧文化的特点:半农半耕,

宋元时期,农耕文化对游牧文化的影响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直到明朝时期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以长城为界,有着明显的分界线,长城以南是农耕文化,长城以北是游牧文化.中原适宜的气候和稳定的农业生产刺激了人口增长,迅速增长起来的人口又因其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问题而不得不四处迁移.

中国历史上的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就是一个证明.

而他们的迁徙在北方又遇到了游牧文化的抵御.由此,在历史上留下了南北对峙、互相攻讦的记载,同时也留下了你来我往、北上南下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交往的历史.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这种长期碰撞、角力的结果,中原农耕文化最终还是冲破了草原游牧文化圈的堤坝,冲向草原并淹没了草原游牧文化.中原农耕人四处扩散的过程中,把中原农耕文化也带到了各地,开始影响其周围邻近地区的各少数民族及其文化,使游牧民族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最后彻底融入到了中原农耕文化体系中.

这样变迁的结果,游牧人变成了农民,昔日之牧场变成了今天的农田和沙漠.因此,中原农耕文化扩散的过程也就是其周围地区其他民族文化的萎缩甚至是消失的过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原周围地区的其他民族文化类型比中原农耕文化落后因而理应被淘汰,而只能说明这样一种事实:中原周围地区的其他民族文化类型作为少数人的文化无法得到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中原农耕人的认可和接受,也无法抵御中原农耕文化的扩散和流入.(来自作业帮)

望采纳。

到宋元时期,增加了饼肥。一些无机肥料如石灰、石膏、硫磺等也开始在农业生产上应用。据有人统计,宋元时期的肥料有粪肥6种、饼肥2种、泥土肥5种、灰肥3种、泥肥3种、绿肥5种,稿秸肥3种、渣肥2种、无机肥料5种、杂肥12种,共计约45种。(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编《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史简编》135页)其中饼肥和无机肥的使用,是这一时期的新发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67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