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沙棘种子的培育方法(沙棘种子育苗繁殖方法与栽培技术)

种植沙棘树首先就是选苗,选苗的时候要选择比较健壮的幼苗,根系比较发达的。然后就是选择时间种植了,种植的时间最好是在雨季之后,因为它是一种喜欢干旱和炎热的一种植物。种植之前要先处理根部,对它进行修剪和消毒,然后垂直栽种就可以了。

沙棘种子的培育方法(沙棘种子育苗繁殖方法与栽培技术)

一、沙棘育苗技术要点

沙棘栽培技术主要分为三大阶段:播种、植苗以及播条阶段。

1、播种

在播种阶段,海东市主要选择合适的种子生长地区,比如在荒山区域的荒芜地带进行播种,这些地区的沙质土壤比较适合于沙棘种植。

当地一般会选择在4-5月播种,或者选在8月底当地雨季过后进行播种。

当地沙棘的播种密度为2kg/650m2,且要求播种水分灌溉充足。

当地某些林区还采用直接播种方法,例如穴播法,它可挖直径40cm、深度为30cm的浅坑,在每个浅坑中播种6粒种子。当地选择混合种植,即搭配不同沙棘品种,确保日后效果良好。

2、植苗

海东市在干旱荒坡种植沙棘过程中一般选择树龄为1-2年,高度在30-100cm,根部长度在20cm以上时进行大面积植苗。

如此可保证幼苗种植成活率变高,且效果更好。在植苗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幼苗窝根现象,也要注意种子的混合搭配,一般按照7:3的种植比例进行搭配。

3、插条

插条即针对沙棘的扦插阶段,当地选择在春季与秋季进行扦插,一般选在水分比较丰富的区域进行扦插插条。具体做法就是制作10cm左右的插穗,去掉多余叶子(保留4-6片),对插穗位置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将插穗放置于清水中浸泡5天左右即可。

在种植区域内要做好土壤翻晒工作,这有助于减少土壤中的细菌。最后插穗阶段,需要插入土壤25cm左右深度。

海东市选择了正确的栽植技术,基本遵循植苗穴浅、窝根、一穴多株的栽植方法,这些技术方法的合理应用可有效影响沙棘成活率。

在植苗过程中,主要要保证做到苗位正干直且苗根舒展,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虚土覆盖5-10cm左右,做到深栽踩实。

在保证规范沙棘栽植技术的基础之上再采用保水剂、生根粉等措施进行优化,为沙棘创造良好条件,取得显著效果。

二、沙棘栽培管理与技术要点

沙棘管理主要围绕以下两点展开。

①首先要加强幼苗的管护管理环节。当地专业技术人员会对沙棘进行保养维护工作,具体做法包括了封锁、减少人畜活动,避免对幼苗造成伤害。每相隔一段时间对沙棘幼苗进行扩穴除草处理,保证沙棘生存环境良好,为成长提供充足的生长营养空间。

②其次要加强沙棘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沙棘本身拥有良好的病虫害抵抗能力,较少受到病虫害影响。目前沙棘的主要病虫害是立枯病,为有效防治这种病害。

③除上述内容外,沙棘管理还要注重对鼠、兔、虫害的有效防治,并采用松土除草的管理方法对坡地上的沙棘进行空间调整,实施补植。

种植沙棘需要哪些栽培技术?沙棘的生长习性是怎么样的?

1.组织培养技术的介绍:随着沙棘物种的不断开发以及生态建设的需要,如何让快速育苗成了一个关键问题。就目前而言,一般沙棘的育苗主要通过种子和枝条扦插进行繁殖,但是利用种子繁殖难以保持其种性,用枝条扦插则成苗率比较低,且多插几代之后容易受病毒侵害,这些都成为沙棘良种繁育推广的障碍。组织培养是实现苗木规模化生产的高效途径之一,也是开展基因遗传育种,保存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要前提。该技术不受地域和季节限制,能达到快速繁育的目的,这样既可以保持原有种性,同时也可以针对雌雄来定性培养,还可以通过生物技术手段直接获得遗传变异培养出生产中急需的抗寒旱、抗盐碱、抗病虫、抗沙埋的、产量高的各品种系列。

2.沙棘的育种和取材:外植体的选取,不同时间取材对外植体的诱导效果不同,一般以3月前后接种外植体成活率较高,这一期间的接种后发芽率高达95%或100%,5月取材接种后污染率比较高,玻璃化苗多,7—9取材接种后褐化现象较为严重,9—12月以及1—2月取材接种后极易受污染,由于生长环境等的影响,不同的取材时间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但从各种研究中可以看出,沙棘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取材时间最好选择在萌动和发育早期为好。同时,适宜的外植体对物种的组织培养极为重要,不同的外植体诱导效果不同,发育阶段、生理状态、外植体的类型、大小和幼嫩程度及其在树体和枝条上的位置等均会影响外植体细胞全能性和组织器官再生性的表达。总之,要在适当的时期选择适当的外植体,只有把时间和取材阶段都弄好了才有可能培养出更好的幼苗,从而更好的进行繁育和开发。

3、培养技巧和疾病预防:

(1)、技巧。首先,在进行组织培养时,必须把握好时机,万物都有一个复苏和生长的阶段,在进行培育时要对物种的生活环境进行实地考察,从而来把握好培育的最佳时机;其次,选择优质的外植体,要确保育种的质量,外植体对整个组织培养过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再次,就是培养基的选择。沙棘组织培养使用最广泛的培养基为MS培养基和B5培养基,相关研究表明,适当降低培养基中大量元素的含量对沙棘器官分化有利,另外,诱导和扩增最适当的培养基为木本植物培养基(WPM)。由于外植体的诱导目的不同,培养基会使诱导效果产生差异,因此,较低盐浓度的培养基适用于沙棘的组织培养。

(2)、疾病预防。首先,褐变的预防,褐变是植物组织培养的普遍现象,而在沙棘的外植体培养中尤为严重,预防方法为:

a、选择适宜的外植体。外植体有较强的分生能力,处于旺盛的生长阶段,可大大减轻褐变;

b、降低矿物质盐的浓度。培养基中无机盐浓度过高会致使酚类物质的大量产生,从而导致细胞褐变;

c、低温暗处理可减缓植物的代谢速度,从而减少醌类物质的形成;

d、在培养基中加入抗氧化剂或活性炭,或用抗氧化剂进行制料的预处理或预培养,这样可以抑制褐化的发生;

e、采用无菌苗各器官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无褐变现象;

f、连续转移外植体。

对于褐变的材料,接种后转瓶时间长,伤口周围积累醌物质增多,褐变加重,而缩短转瓶周期可以大大减轻褐变。

1 沙棘特性

沙棘又称醋柳、酸刺、黑刺等,为多用途树种,其果实、叶、根,枝干都可开发利用。沙棘适应性强,枝繁叶茂,枯落物丰富,根系发达且有根瘤菌,是良好的防护林树种,可用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良土壤

2 主要种类和优良品种

2.1 主要种类

沙棘是胡颓子科沙棘属(Hippophae) 树种的总称,全世界共有5 种。我国有4个亚种。这4个亚种为: 中国沙棘、蒙古沙棘、中亚沙棘、云南沙棘。其中又以中国沙棘亚种分布最为广泛、数量最多,常生长于海拔800~3 60m 的向阳山脊、谷地和干涸河床或山坡多砾石及砂壤土上,在黄土高原极为普遍,野生类型很多。

2.2 优良品种

我国沙棘品种有3 个来源,一是引进品种,主要是从俄罗斯、蒙古等国引进。二是从引进品种中选育的。三是由我国天然沙棘林中选育。由于沙棘用途多,可将沙棘品种按用途分为果用型、牧用型(饲料林)、观赏型、生态型(防护木)、能源型(薪炭林) 以及各种兼用型。

2.2.1 果用型品种

乌兰沙林 树体为灌丛型,树高1.5~2.0m,无刺或基本无刺。浆果长圆形或椭圆形,鲜果重55~68g/ 100 粒,适用于果用经济林沙棘园栽培立地条件要求较高,集约栽培条件下鲜果产量可达15.0~22.5t/hm2病虫害较少,适于北纬38°以北或纬度稍低但海拔较高地区栽培。

2.2.2 牧用型品种

(1) 草新1号灌丛型,主体为无刺型中国沙棘雄株,生长旺盛,适口性好。该品种适应性强,耐瘩薄,适于黄河流域栽培。

(2) 草新2 号灌丛型,无刺或少刺,以雄袜为主,生长旺盛,萌蘖力强,牲畜啃食后,可再发多数新梢,很快恢复树势。可在北纬40以北,或纬度稍低但海拔较高的地区栽培。

3 生物学特征

3.1 生长结果习性

沙棘根系发达,须根多。根幅可达10m。垂直根深度50~60cm。最深可达2m,80%的根系分布在地表25em的土层中。根系具有根瘤,是非豆科固氦树种,其根瘤还能把土壤中的矿质、有机质、难溶性无机化合物等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成分。

3.2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沙棘耐寒能力极强,可耐-500 的极端最低气温。也可忍受500 度的最高气温,分布区年平均气温3.6~10.3℃。最适栽培区4~8℃。沙棘属喜光树种,喜光照。年日照时数为1500~3 300h。但幼苗期忌高温和曝晒。

4 栽培管理技术

4.1 育苗建园

4.1.1 苗木培育

沙棘育苗主要采用活种育苗和扦插育苗2种,扦插育苗又分硬枝扦捕和嫩枝扦插。用于一般荒山绿化的苗木可采用播种育苗; 培育良种苗本、建立沙棘经济林园,必须采用杆插育苗。另外也可采用组培育苗。

4.1.2 播种育苗

①种子处理 果实采收后揉搓或捣烂,浸泡1昼夜,搓去果肉,漂洗干净后晾干。沙棘种子相对容易发芽,用40~60℃温水漫泡1~2天,在2~4℃下层积15~30天,当种子露白时播种。

②播种 育苗地应选择有灌溉条件的轻质土壤,育苗前要施足底肥,细翻碎土,灌足底水春秋皆可播种,以春播为佳,当4 月中旬前后,土层5cm深处温度达10C 左右时播种。采用条播法,行距20~30cm,覆土厚度2~3cm,播种量70~90kg/hm2。

③苗期管理 幼苗出土后应间首2 次,第一次在第一对真叶出现时,保留株距3cm; 第二次是在第四对真叶出现时,保留株距8cm。并及时灌水以防高温日灼,一般1年生幼苗应灌水4~5次,在6~7 月份追施速效氮肥1次,施肥量100~150kg/ hm2。

4.1.3 硬枝扦插育苗

①采条和剪穗 采条时间为2~3 月份,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芽密集饱满的2~3年生、直径1~2cm的枝条为种条。要按品种和雕雄株分开采集。剪去种条上的细枝和枝刺,有选择地截成15m左右的插穗,然后每100根扎成1拥,放在客内,用湿沙埋藏,湿沙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

②扦插技术 扦插最好在塑料大棚或小拱棚中进行。并插前细致整地,施足底肥。农家肥30/hm2。扦插时间以地表以下10cm 处的地温达10℃以上时为佳,约在4 月中间。扦插前插穗用流水浸泡24h,然后用浓度为150~200mg/kg的ABT 生根粉或吲哚丁酸处理2h。株行距一般为10cmX20cm,用锹开维或打孔扦插,上露1~2 个芽,踩实后浇透水。

③扦插后管理 设施育苗杆插后进行遮荫,无须过多浇水,保持地面湿润即可,当发出枝叶后逐渐减少遮荫,并减 少 消水 量。露地育苗在扦插后10天内灌大水2 次,以后不旱不灌水,加强松上除草即可。

4.2 主要病虫害防治

4.2.1 腐朽病和干枯病

主要症状是枝干腐朽干枯,有些地区危害相当严重,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通常除加强管理外,遇到病株及时清除、销毁。

4.2.2 蛀干害虫

主要是木蠹蛾类和天牛类,尤其是红缘天牛,有些地区危害率达70%以被害植株死亡率90%以上。

防治方法: 主要是加强土肥水管理,发现虫害时可在5~6 月树冠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消灭成虫,也可在5 月上旬前,在树干或虫洞注射50% 对硫磷杀灭幼虫。其他危害较严重的病虫害还有毛毡病、沙棘锈病、沙棘实蝇、沙棘豆象以及日本菟丝子等,可根据各自的发生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

4.2.3 果实采收

多数沙棘类型具枝刺,果实小面软,果柄短且不易脱落,难于采收。过去群众多连同枝条剪下采收,造成钞棘资源的破坏。现在提倡冻果采收法,即在冬季气温下降到15C以下,果实冻结在枝条上时,在树下铺以布单或容器,将枝条拉低,用棍子敲打或摩擦枝条,使果实掉落其中。对于果大、柄长、无刺的优良品种,也可以在其未熟透前或冻结后手工采摘。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68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