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无定河从寸草不生的毛乌素沙漠汩汩而出,在这片硕大的黄土高原上蜿蜒而行,留下了两个美丽的城市——米脂和绥德。
站在这片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之巅,脚下是深达百米的黄土。纵目远望,山荒岭秃,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就像一张饱经风霜的脸……
这里曾经是古时争战的疆场。一曲“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千古名句,至今吟来,仍令人涕泪满襟……
这里是貂蝉和吕布的故乡。对此,这里的人们备感自豪,以致时至今日人们仍将俊俏的女子与剽悍的汉子当成当地的特产,而四处宣扬……
民歌中的米脂婆姨
“想你想你实想你,三天没咽下半粒米;白天想你屹塄上站,半夜想你挑灯花花看;前半夜想你翻不转个身,后半夜想你吹不熄个灯。”
一曲曲火热、率直、纯真的陕北民歌在黄土高原上的沟沟梁梁间回荡,听得让人耳酣心热,犹如畅饮了一杯醇酒,火辣辣地感觉荡气回肠。歌中所吟唱的就是陕北女子的写照。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瓦窑堡的石板清涧的炭。”正是这首流传久远的陕北民谣,将这片黄土坡坡上的人文与特产极简捷地勾勒出来。说起来,以民谣的形式夸赞自己家乡人文、物产特色的全国各地都有,但将男人与女人也作为当地的特产毫无掩饰地道出来的,可能绝无仅有。
陕北出美女,米脂犹最,传说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就出自这里。
米脂县城往西12公里处的杜家石沟乡有一个村庄叫艾好湾村,村北湾内有一奇峰突兀而起,唤做北山。半山腰上有一山洞,据说这便是貂蝉曾经生活过的“貂蝉洞”。
有关四大美女容貌的描述,版本极多。古人曾用八个字来描述: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闭月”指的就是貂蝉。但这些都是出自文人之笔,苍白,无味。
民间还有这样一个版本:吕布在白门楼败给曹操之后,曹操惜才欲留,受刘备挑唆后被杀,貂蝉则被关在静慈庵内,交与刘备处置。刘备既慕其美貌,又恐他人闲言。正在两难之际,关羽看出刘备心迹,怒从心起,一句“大丈夫焉能为女色所困”之后,拎起青龙偃月刀直奔静慈庵而去。到得庵前,一脚将庵门踹开,便要手起刀落直取貂蝉项上人头。
此时恰逢天清月朗之时,貂蝉因吕布不幸殒命,正在院内梨树前伤心落泪。明月与红莲相映,梨花与红颜共衬,犹如梨花带雨,红莲沾露。猛然间身后门响,转身回望,只听得咣当一声,但见庵门洞开,一柄青龙偃月刀横卧于地上……
对于陕北女子的描述,最好的还应在陕北的民歌中:
“一对对毛眼眼撩哥哥,满口口白牙对着哥哥笑。”“长腿腿云彩遮不住天,长头发遮不住毛眼眼。”说的是俊美。
“听见哥哥唱着来,热身子扑在了冷窗台。听见哥哥脚步响,一舌头舔烂了两块窗。狗娃子一咬鞋底子响,毛眼眼等在窗棂上。”写的是清纯。
“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烧酒盅盅舀米也不嫌你穷。”“一碗谷子两碗米,面对面睡觉还想你。”道的是执着。
“拉上手手亲口口,咱俩一起屹崂崂里走。”述的是果敢。
陕北古时属“华夷杂处”之地,匈奴、突厥、鲜卑、蒙古族与中原汉族——其中还有不少发配、充军于此的江南富商大吏的后裔——上千年的时间里在此杂糅相处,繁衍生息, 孕育出了既有内地汉人俊俏秀丽的容貌,又有“胡人”粗犷豪放性格的“边塞”女子。
现在许多人到米脂寻芳,大多失望而返,怎么没见着倩女靓妹呀?其实这是不知道“婆姨”二字含意的缘故。“婆姨”在陕北方言中指的不是姑娘、女孩,而是指媳妇。米脂婆姨的美,不仅美在丰臀细腰,“白格生生”的面容和那一双醉人的“毛眼眼”上,而且美在勤劳、娴淑、聪明、果敢的本性。她们爱能爱得山河为之动,恨能恨得天地为之泣,但更多时,她们则能以坚韧的意志荡涤生活中的一切繁务琐事。
米脂不仅出美女,也出好汉。在北京紫禁城金銮宝座上只坐了一天的大顺皇帝李自成就是米脂人,至今在米脂县城北盘龙山上还有他的行宫。但宫内展室中所陈列的则大多是“米脂婆姨”了。除此之外,西夏国创立者李继迁、开明绅士李鼎铭、抗日民将杜聿明都是米脂人。
米脂县北距榆林,南邻绥德,东北离佳县也很近。开车而行,一进米脂县境,便见道路两旁的电线杆上彩旗猎猎,绵延数里。左边彩旗上书: “闯王故里,八千好汉闯市场。”右边彩旗上书:“貂蝉家乡,两万婆姨闹服装。”好一派豪气!
青史里的绥德汉
素有“秦汉名邦”、“天下名州”之称的绥德,古称上郡、绥州。地处陕北交通要冲,东邻黄河与晋通,南接八百里秦川,北经米脂、榆林通达内蒙古,历来为兵家征战、商贾辐辏之地。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经上郡北巡,曾命大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驻守于此,曝师于外十余年,北击匈奴,南修驰道,并修筑了至今犹存的秦长城。由此拉开了华夏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千年碰撞的序幕。
无定河,一条今天已鲜为人知的河流,至今仍静静流淌着,从绥德境内逶迤而过,经东南汇入黄河。然而,一千多年前它却是一条桀骜不驯、激流飞湍、卷石含砂、河床无定的险河、害河,同时也一直被作为战争之河、伤心之河写入史册。千百年来南北两大民族在此征战厮杀,无定河边血流成河,尸骨遍野,千万将士命丧尘沙。
晚唐诗人陈陶的《陇西行》,再现了无定河边那段悲壮而凄凉的历史画面:“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代诗人贾岛则在他的诗作《送陈判官赴绥德》中描述了当年绥德边镇的悲凉:“将军邀入幕,束带便离家。身暖蕉衣窄,天寒碛日斜。火烧冈断苇,风卷雪平沙。丝竹丰州有,春来只欠花。”
千百年来在无定河边因征战而死的何止千万,而蒙冤屈死者亦有人在,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就是其中的两个。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在南巡途中,而后丞相李斯与中车府令赵高下伪诏逼令太子扶苏与大将军蒙恬自刭。扶苏死后葬于城内疏属山巅。城南卢家湾有一泉,相传就是扶苏屈死之处。传说扶苏被逼自杀死后,将士哭声震天,山河同悲,那泉水也呜咽起来,故名“呜咽泉”。迄今泉水涵滴,如泣如诉。泉旁石刻壁立,其间唐代诗人胡曾的《杀子谷》最为感人:“举国贤良尽泪垂,扶苏屈死戍边时;至今谷口泉呜咽,犹是当年恨李斯。”
蒙恬死后,葬于绥德城西的等子坪(现在绥德县一中内),与扶苏墓遥相对望。墓冢于平地突兀而起,巍然高耸,相传是秦军三十万将士怀愤含泪用战袍衣襟与头盔兜来黄土堆集而成。
在这里,千百年南北民族的冲撞、糅合,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根深蒂固的黄河传统文明,养育和锻造出了一批体魄健壮、潇洒英俊、粗犷豪放、纯朴耿直、能耕能牧、能商能文的绥德汉。
除了东汉一代枭雄吕布外,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也诞生于此。
在南宋能与岳飞相颉颃的抗金将领,可能只有韩世忠了。韩世忠,少时家贫,能挽硬弓,驯烈马,豪气盖世。曾亲率50骑在滹沱河风驰电掣追杀金军2000余骑。黄天荡一仗,以8000水军大败金军10万之众,金军统领兀术望风而逃险些被擒,博得了“中兴武功第一”的赞誉。韩世忠一生战功赫赫,全身刀痕箭疤累累,双手仅余4指,却又生性耿直。岳飞蒙冤之时,满朝文武噤若寒蝉,只有韩世忠挺身而出,面责秦桧。他的妻子梁红玉,也是一位女中豪杰。黄天荡之战,她身披盔甲亲执桴鼓助战。兀术逃脱,她又上疏陈言世忠失机纵敌,乞加罪责,举朝为之动色。
作为绥德汉的杰出代表,人们在韩世忠的出生地城南关砭上村建了一座蕲王庙,县城内塑了一座雕像,以示纪念。
绥德旧时为宁、蒙、晋、陕四省通衢之地。绥德人赶马帮,拉驼队,南来北往,贩运经商。不仅活跃了经济,同时还创造出了无数中华民歌中的瑰宝。
绥德是信天游的故乡,无数民歌在这里诞生,又跟随着走西口(宁夏一带)、跑三边 (定边、靖边、安边)、下南路(陕北以南一带)赶牲灵人的加工传唱,唱遍了黄土高原的每一道峁峁梁梁。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拉着你那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路口。哥哥你出村口,小妹妹我有句话儿留,走路你要走大路,人马多来解忧愁……”这首传唱了几代人的《走西口》,不知唱得多少离家汉子一步三回头。
“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四妹子爱上个三哥哥,他是我的知心人……”谁又曾想到,一件以发生在绥德县真人真事创作的歌曲,竟会成为中华民歌中的经典之作,至今广为传唱。
绥德,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似乎在它的每一道沟沟梁梁中都蕴含着许许多多的故事,它既养育出过无数的枭雄豪杰,同时又孕育出了多少执手相送的妹子;它粗犷豪放,却又温柔委婉;就像脚下的黄土一般,深不可测……
在计划经济时期,绥德为南北物资的储备、调配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特别是2000年以来,绥德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建设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历史机遇,深入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山川秀美建设、扶贫开发步伐,确立了“工业强县”的奋斗目标,改革和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使经济社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2005年,全县实现GDP8.28亿元,是2000年的2.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亿元,是2000年的2.5倍;财政总收入是2000年的2.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000年的2.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00年的1.9倍。今年1-9月份,全县实现GDP6.2亿元,同比增长19%;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31%。
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近年来,绥德县委、县政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使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近几年以来,绥德县结合自然条件和农民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引导群众按照“近抓羊草、远抓枣桑、常抓劳务”的战略思路,重点发展劳务输出、红枣、畜牧三大主导产业,在以黄河沿岸枣林坪、河底两个乡镇为中心的黄土丘陵土石山区发展红枣加工企业150多户,年加工红枣3000多吨;在薛家河、吉镇、赵家砭等丘陵沟壑区重点发展种草养畜、种桑养蚕业,目前已建成以薛家河镇为中心的舍饲养羊示范基地,舍饲养羊近17万只,桑树种植面积20万亩,养蚕近100张;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2005年共输出剩余劳动力5.9万人,其中有序输出2.9万人,直接经济收入2亿多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
生态建设以小流域治理为基础,相继建成了辛店乡龙湾、义合镇和合峁、中角流域等八大综合治理区,治理区内林草覆盖率由原来的21.2%提高到45%,综合治理程度达到68%,每年减少入黄泥沙量236万吨,生态体系正趋向良性循环。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水、电、路、讯等为重点,通过实施水窖、水井建设以及防氟改水工程和城乡电网改造等项目,有效解决了广大城乡居民的饮水用电问题。全县农村公路在榆林市南六县率先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的战略目标,成为全市第三个实现乡乡通油路的县区。
(二)城市经济建设
200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结合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和绥德优越的地理位置,大力实施城镇带动战略,把城市当作国有资产来经营管理,建立健全市场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探索出了穷县财政不拿钱搞建设的路子,2002年8月被省科技厅列为“陕西省城镇化建设科技示范县”。绥德县先后投入5亿多元,对县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建设,建成了7段总长为7650米的防洪河堤和集防洪、交通、商贸、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的滨河、神龙、学子、永乐四条大道;完成了白家湾小区开发建设工程、体育场和旧城改造工程,以及五一小区的大部分建设工程,扩大了学子小区和雕阴小区的建设规模,启动了永乐小区建设工程,并对部分社区居委会的公共设施进行了维修、疏通和硬化,增添和改良了部分市政设施。
与此同时,绥德县坚持以项目建设为龙头,把抓项目作为抓绥德经济的重头戏,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招商局,指定一名分管副县长专门负责项目工作,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支持力度。针对不同的项目,制定出了不同的优惠政策,确定了100万吨纯碱、20万吨电石、5万吨氯酸钠“一大两小”项目为近期主攻目标,完成了5万吨氯酸钠的项目申请报告、20万吨电石项目的申请报告和盐化工园区总体规划,包装了一批较有前景的项目。绥德县先后签订大小项目25个,引进了华龙洗煤厂、鸿武洗煤厂、恒源洗煤厂、能源洗煤厂、天和长大酒店、心康酒店、富源汽车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远大商贸服务公司等18个项目,到位资金2亿多元。
(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形成了以县城教育为中心、以高中教育为龙头、以乡镇中心学校为骨干、以中心村小学为网点的教育新格局,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连年来,全县高考及名牌大学录取率始终位居全市前列;文化事业以建设文化大县为目标,挖掘整理了大量民间艺术资源;计划生育建成自治示范村70多个,正向综合示范县的目标迈进;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就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村卫生室覆盖率达到88%;广播电视网络改造工程全面完成,节目传输质量进一步提高,电视普及率达到95%;“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工作进一步加强,城市低保对象达9018人,农村27185个低保对象也落实了低保措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正逐步得以落实。
二、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一是交通区位优势。“十一五”时期,GZ35高速公路、太中铁路将全线贯通,榆绥高速公路、西包铁路复线开工并建成,区域铁路网络绥德枢纽站将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编组站,绥德县的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绥德县将充分利用“井”字形交通优势,发挥绥德作为呼、包、银、榆经济带向东向南最近出海通道的优势,加大物流资源整合力度,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物流企业。
二是资源优势。在盐岩资源方面,据地质资料表明,绥德县位于陕北石盐矿床的中心地带,氯化钠含量最高达99.8%,其他有害元素含量甚微;在天然气资源方面,通过实地勘探证明,绥德县境内储藏着天然气资源;在焦煤资源方面,根据府谷、吴堡石炭——二叠纪煤资源勘查成果,结合东部山西省河东煤田的地质特征和该区地震勘查解释成果,在收集并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聚煤规律的基础上,测算出绥德河底和佳县螅镇一带预测资源量为21.57亿吨,可初步证明该区域有焦煤资源。因此,绥德县将以盐岩、天然气、焦煤开发转化为突破口,努力建设榆林的盐化工中心,形成框架牢固、技术先进、规模较大、在省内外有重要位置的新型现代化盐化工及载能工业基地,力争上马120万吨真空制盐、100万吨纯碱以及配套30万吨合成氨、60万吨电石、5万吨氯酸钠、2万吨金属钠、100万吨煤焦化厂等产业项目,加快石油、天然气、焦煤勘探开采步伐,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三是人文优势。绥德是陕北地区惟一的全国文化先进县,是民歌《三十里铺》的故乡,不仅有被称之为“三大宝”的扶苏墓、蒙恬墓和汉画群,而且有居陕北馆藏文物之最的商周青铜器。同时,陕北民歌、唢呐、剪纸、刺绣、石雕等民间文化艺术也极为丰富,“黄土地艺术团”、“绥德汉唢呐团”多次在海内外巡回演出,使陕北的民间艺术得到了广泛传播。绥德县把人文资源作为一项产业来进行开发和利用,建设黄土文化传承传播基地。一方面做好红色旅游等三项规划,强化“黄土地艺术团”、“陕北民歌演唱团”和“绥德汉唢呐团”三个团体,建设“三十里铺”民俗生态文化村、陕北石雕文化专业市场、龙湾生态示范建设等三个工程;另一方面,继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绥德中学和绥德一中创建成全国和全省示范高中。同时在学子小区新建绥德县职教中心,使其成为榆林南部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的教育基地。
三、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
未来的几年,是绥德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此,绥德县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大交通带动大流通、工业化促进城镇化为发展总思路,着力加强陕北的物流中心,盐化工中心,南部县区教育中心和区域中心,以及黄土文化的传承、传播基地、陕北轻工、化工、农副产品的加工基地等“四大中心两大基地”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
一是加大物流资源整合力度,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物流企业,在县城北部地区尽快规划建设现代物流配套设施,逐步形成与国内各大物流区紧密衔接的物流体系,使绥德成为陕北地区的物流中心。
二是以盐岩、天然气、焦煤开发转化为突破口,努力建设榆林的盐化工中心,形成框架牢固、技术先进、规模较大,在省内外有重要位置的新型现代化盐化工及载能工业基地。
三是把人文资源作为一项产业来开发和利用,做好旅游景点、文艺团体、民俗生态文化村、陕北石雕文化专业市场等文化工程的规划建设。同时,继续整合教育资源,逐步把绥德打造成以高中教育为旗帜、职业教育为品牌的陕北教育名城。
四是以发展特色农业、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为战略思路,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建设特产之县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的西部强县。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69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