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临海蜜橘的栽培技术

一、园地选择与种植。

临海蜜橘的栽培技术

种植的园地应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平地和底山缓坡地,无水、土壤和空气污染;山坡地栽培要修梯田,梯面宽度一般为3—4米。建园时应根据规模大小具体情况,做好规划,设置道路、水利系统等。

涌泉蜜桔栽植时间一般在春季3月份左右为主,定植苗木应选择无病毒良种苗木,以枳壳作砧木,提倡大苗定植。亩栽以70—110株为宜;品种可选择抗性强、易栽、易管优质丰产品种,如温州蜜柑早熟宫川、上野早生以及温州蜜柑特早熟日南1号、大分等品种。

二、合理整形与修剪

柑桔定植后应重视树体管理,做好桔树整形与修剪,培养低干、矮冠、优质、丰产树形,确保树体通风透光,立体结果,每树配置3-4个主枝,每个主枝上配置2—3个副主枝,树高控制在2米以内。柑桔修剪可在春季和生长期二个时期进行

春季修剪:在柑桔萌芽前进行。春剪一般以大枝修剪为主修剪时先锯除树冠内膛多余的直立性主枝、副主枝和过密或交叉重叠枝,然后剪去病虫枝、衰弱枝,并视树体生长、结果情况结合回缩、短截、疏删等方法进行少量修剪。修剪后对大枝锯后的伤口要及时保护,用利刀削平,涂上伤口保护剂,防止积水霉烂,促进愈合。

生长期修剪:即春梢抽生后至采果前的整个生长期间的各项修剪处理,根据树龄、树势和当年果实产量来决定修剪的方式和程度,可疏除树冠过多的春梢或成花母枝,以及部分生长不充实的枝梢和严重的落花落果枝、病虫枝、扰乱枝、交叉枝等,调节春梢和花蕾及幼果的数量比例,促使营养与生殖生长平衡;

三、肥水管理

1、合理施肥

柑桔施肥要根据桔树生长的不同阶段对养分的不同需求,以及品种(品系)、树令、树势、结果量、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不同来考虑;肥料种类选择,要从柑桔无公害栽培和优质果(高糖度果实)栽培考虑,采用有机与无机结合,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的原则,做到合理配方施肥。成年结果树应控制氮肥用量,保持树势中庸,一般年施肥2—3次,全年施肥量N、P、K比例为0.8:0.6:0.8

采用“春看树、夏适施、采后重”的施肥方法。

芽前肥(春肥):在春芽萌发前施入(约2月下旬—3月上旬),施肥量应视树势生长而定,肥料种类以氮为主,配施钾、磷肥,施肥量约占全年15—25%。

壮果肥:在生理落果结束后、秋梢萌发前10—15天施,早熟品种以及结果多而树势衰弱的桔树,可适当提早到6月上中旬施,肥料种类以钾为主,配施氮磷肥,施肥量约占全年30—40%。

采果肥:采果肥占全年总施肥量约35%—45%。早熟品种可在采后施,中晚熟品种可边采边施;肥料种类以有机肥为主,搭配少量氮素和适量的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在冬季遇干旱时,施肥前应浇水或灌水,对结果过多的树,采后结合清园加0.2%—0.3%尿素或稀土微肥等叶面肥喷1—2次,促进树势恢复,减少落叶。

2、科学用水:水对柑桔生长、开花、结果、果实品质及花芽分化有着直接关系和影响。在柑桔春梢萌动及开花期、果实膨大期和采后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水或浇水,在梅雨、台风及多雨季节,平源、海涂低洼桔园应疏通沟渠及时排水,以防涝害。

为生产高糖度的柑橘优质果,在8月下旬开始至果实成熟期进行控水栽培,控水方法可采用地膜覆盖,高畦栽培,保护地(大棚)栽培等,将土壤适度干燥处理,提高柑桔果实糖度。

四、花果管理

1、控梢保果:在柑桔开花至幼果发育期,对少花和春梢抽生多的桔树,抹除树冠中上部所有或大多数春梢营养枝,留下的春梢3-5片叶摘心;

6-7月夏梢抽发时在梢基部留1-2芽,待2叶继续摘心,控制营养生长。对多花或弱树,在花蕾期适当疏去花枝,保持中庸树势。生理落果期结束后疏除一些生长畸形、病虫害明显、过小或发育不良的果实,以减少梢果矛盾,提高座果率和品质。

2、根外追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保果:

从花蕾期开始,每隔10—15天,喷0.3%—0.5%尿素或0.3%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2—3次(视土壤缺素状况添加微量元素),以满足果实发育所需养分,起到保花保果作用。

3、合理疏果:

疏果时间在第一次生理落果后,即柑桔果实大小分明时,先疏去小果、病虫果、畸形果、密弱果;第二次疏果在定果后,约7月下旬至8月间进行,早熟温州蜜柑按叶果比25—30:1,中晚熟温州蜜柑按叶果比20—25:1进行,弱树叶果比适度加大。

五、病虫优化防治

常见主要病虫害有红蜘蛛、蚧壳虫、粉虱、蚜虫、天牛及疮痂病、黑点病和黄龙病等。

防治要从桔园生态系统出发,以保健栽培为基础,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病虫害主要发生季节,检查田间虫情,重点加强对影响果实外观的病虫害的防治。

防治药剂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或生物农药,采用“抓二头重中间”的方法,在每年春季和采后选用石硫合剂、松碱合剂、机油乳剂等药剂及时清园,并清除桔园内的枯枝残叶,集中烧毁;5-6月为黑点病、疮痂病、蚧壳虫、红蜘蛛等多种病虫并发时期,特别柑桔黑点病、疮痂病等对柑桔果面影响特别明显,可在入梅至出梅时,选用进口代森锰锌类,如猛杀生、大生等药剂,视病虫发生情况可加杀虫、杀螨等药剂进行综合防治。

果实转色期喷1-2次石硫合剂,以提高桔果品质和减轻病虫危害及桔果浮皮等。

六、采收及产后商品化处理

1、适熟采收:为保证桔果上市品质,实现产后增值,采收时期应按柑桔销售方式不同做到适熟采收,同一棵树可分期分批选果采摘,先采树冠上、外部果,后采树冠内膛果。设施栽培的早熟宫川温州蜜柑采收时间可延期到次年1至2月采收。

2、产后商品化处理:柑桔采后应注重质量,品牌化经营,提高果品附加值。对采后的桔果应进行挑选、清洗、分级、包装;先剔除不合格果,然后进行分级、将分级后的果实,贴上商标然后装箱,包装和外标签按国家柑桔标准规定执行,应注明商标、品种、等级、装箱重、产地、产品标准号、还应以条形码等方式标志生产地和生产者,包装箱上和图标标志符合国家柑桔包装标准之规定要求。

温州蜜橘的栽培要点?

1、筑墩栽培使根系域常处于干燥状态以提高果实糖度。苗定植前筑圆锥形或圆柱形土墩,平地桔园先要挖沟作畦后,再筑墩,墩高45~50cm,下垫防根下行的塑料薄板。在秋季雨水异常多的年份,筑墩栽培虽有良好的排水作用,但仍达不到增糖目的。

2、地膜覆盖栽培9月上旬在天晴3~5d后覆盖地膜,阻止雨水进入园土,覆盖时要求膜与膜之间以及膜与树干之间用胶带密封,并用土块或石头压实。地势平坦的桔园水分易渗入土中,故应在覆膜前挖沟作畦,下雨后雨水能及时顺畦沟排出园外。以上两种方法都是通过控制土壤的含水量,使根系因水分胁迫而生长受阻,提高果实中糖分的积累。采用这类方法的基础是土壤经过改良,疏松透气,又有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则桔树毛细根多而密,经得起干燥土壤的环境,其关键是掌握控水的程度。

温州蜜柑又称无核蜜桔,因皮薄易剥、甜酸适口、食用方便及具有抗癌活性成分——玉米黄质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生产中存在栽植过密、疏于整枝、滥施化肥等粗放管理导致果实淡而无味品质变劣的现象,不能发挥品种本身的优势,市场竞争力下降。高糖是温州蜜柑品质的中心环节,我们在近几年开展温州蜜柑的高糖栽培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有关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1果实中糖积累的生理基础叶片光合产物的输入是果实糖分积累的基础。 叶片以其气孔吸收的二氧化碳和从根部运来的水为原料通过光合作用的途径,最终合成淀粉。光合作用在30~33℃时最强,而净光合产物在27~28℃时最多。为了生产高糖度的蜜柑果实,要求树上叶多而健壮,叶片受光条件好,有较强的光合效率。 叶中生成的淀粉先分解成蔗糖,蔗糖经过韧皮部的筛管向其它部位运输,但各处的运输分配并非均匀一致,在果实、粗枝、根、主干等处积结多,再转化成淀粉贮存起来。蔗糖在运输过程中是与磷酸结合的,果实中的磷酸比其它器官中的要多,如果缺磷,糖的移动性差,就难以生产高糖果实。但是树体内的含糖量低,即使施用大量的磷肥,也不能生产高糖果。且磷过量,易导致缺铜症。 调控糖向果实中积聚的物质是生长素。种子中的胚受精后开始细胞分裂时大量合成生长素,另外生长点含有较高的生长素,种子生长发育时叶中合成的生长素向种子中积累,促进胚的分化、生长和果实的膨大,使得糖向果实中运输积聚。温州蜜柑果实没有种子但生长素含量高。另据研究表明,是土壤干燥使根的生长受抑制,叶片合成的糖向根的输送减少,而向地上部更近的贮存场所——果实中移动的糖分增多。因此果实品质形成期土壤干燥树体处于轻度的水分胁迫,果实的含糖量高。 2生产高糖温州蜜柑的条件及树体情况 经观察比较分析,我们总结了生产高糖温州蜜柑的环境条件及树体形态等基本情况。 3温州蜜柑高糖栽培方法 3.1筑墩栽培 使根系域常处于干燥状态以提高果实糖度。苗定植前筑圆锥形或圆柱形土墩,平地桔园先要挖沟作畦后,再筑墩,墩高45~50cm,下垫防根下行的塑料薄板。在秋季雨水异常多的年份,筑墩栽培虽有良好的排水作用,但仍达不到增糖目的。 3.2地膜覆盖栽培 9月上旬在天晴3~5d后覆盖地膜,阻止雨水进入园土,覆盖时要求膜与膜之间以及膜与树干之间用胶带密封,并用土块或石头压实。地势平坦的桔园水分易渗入土中,故应在覆膜前挖沟作畦,下雨后雨水能及时顺畦沟排出园外。 以上两种方法都是通过控制土壤的含水量,使根系因水分胁迫而生长受阻,提高果实中糖分的积累。采用这类方法的基础是土壤经过改良,疏松透气,又有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则桔树毛细根多而密,经得起干燥土壤的环境,其关键是掌握控水的程度。若控水不足,土壤中含水量过多达不到增加果实中糖分的目的;过于干燥,造成树势过衰甚至死亡,事与愿违。其干燥程度以叶片略有卷曲但第二天早晨能恢复平展为适当,若不能恢复且有落叶,说明已过于干燥,应及时适量灌溉,选择早晨或傍晚气温低时叶面喷水雾(叶色偏黄有缺肥症状可喷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缓解树体水分胁迫程度,以恢复树势。 3、3套袋完熟栽培 将果实套上纸袋挂树越冬达到充分成熟时再采收。品种以宫川温州蜜柑为宜,套袋对象为着生在内膛的果径小于55㎜的小果,这类果实在正常采收期(10月上中旬)果面青、含酸量高,套袋后不易浮皮且果面转为桔红色,含糖量明显提高。每株的套袋果数应控制在挂果量的30%以下。采收期在12月底至1月下旬。 4温州蜜柑高糖栽培技术管理要点 4.1选择适宜的品种,在冬季无冻害(最低气温在-5℃以上)、年积温高的地区选用青岛、大津四号等高糖系品种,其它地区选用宫川、兴津、龟井等早熟品种。 4.2要求栽植密度合适,山地桔园为每666.7m2栽55~73株,平地桔园每666.7m2栽41~55株。栽植过密,则相邻的枝条容易交叉,引起树冠郁闭。合理整形修剪,留3~4个主枝,副主枝与水平线呈15~20?的夹角,使树冠下大上小,树高2~2.5m,采用大枝修剪法疏去或短截扰乱树形的大枝,形成良好的通风透光树形。 4、3高糖栽培前经过深翻改土,使土质结构良好。高糖栽培的施肥须控氮增磷多钾以菜籽饼、堆肥、栏肥等有机肥为主体,促发大量的毛细根,叶片多而健壮。 4、4适量结果,每666.7m2年产量以2000~2500㎏为宜,大小年结果幅度控制在10%以内。 4、5防止极端干燥、少肥、过量施肥、过度修剪。尤其不能施用太多的尿素、碳铵等氮肥和猪栏肥等含氮较多的肥料,否则高糖栽培技术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5高糖温州蜜柑果实的挑选方法 糖度高风味好的温州蜜柑的外观特征为:果形扁平、果梗细、皮薄、果面光滑、皮上的油胞小而密、果皮着色均匀为橙**或桔红色、大小中等、弹性好、有蜜桔特有的香气,入口柔软化渣、味甜多汁、芳香可口。主要是察形观色闻香和触摸。高腰果味酸;果实横径大于65mm超大果、果梗粗及皮厚而粗糙的果,淡而无味,且果汁少;软乎乎的果风味不正。另外,普通栽培的过小果风味酸。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78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