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的主要职责
1、行业管理 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水平。 推广经营管理经验,扩大交流合作,
促进企业良性循环。 促进国内外厂商的沟通,避免行业不正当竞争,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作为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传达政府
相关法规、政策,及时向政府反映企业提出的实际问题。
2、信息交流 搜集、整理、统计、分析动物保健品行业基本情况、市场开发动态。
编印《中国动物保健》等刊物、书籍资料,力求全面、快速、准确地为会员单位介绍各种与动物保健品行业有关的信息。
介绍先进技术, 促进新产品、新技术及优质产品的推广、使用。
3、业务培训 开展企业GMP达标及动物药品检验、畜禽疾病诊断与治疗等技术培训、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策略培训。
4、专业展览 举办行业展览,促进生产、销售、使用领域的相互了解。举办国内、国际动物保健品经济技术交易会、学术研讨会。
5、国际合作 开展国内外经贸技术交流考察合作,促进国外政府部门、企业、科研单位对中国的了解,推动国际间动物保健品的贸
易与技术合作。
6、咨询服务: 为动物保健品生产企业提供产品进出口注册登记、供求信息及销售咨询。 协助企业策划举办新产品推广、讲座
等相关会议和广告宣传活动。 利用专业检索系统,参考世界权威商务和科技信息资源及大量国外著名市场研究机构的报告,
搜索知识产权、政府和法律法规、科学技术、专业情报等信息,向不同层次用户提供行业信息咨询服务。兽药GMP改造工程、
技术文件咨询、服务。
为什么疾控发布狂犬病
物资产管理制度第一节生物资产概述第一条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第二条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第二节生物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第三条生物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企业
法律依据:
《兽药协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固定资产的保管及使用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此固定资产指社团所拥有的除资金以外的一切能够使用五年及五年以上且单价在5元以上的物品,特殊物品除外(例如单价低于5元,但可重复使用很多年的物品)
第三条社团固定资产是指除耗材外,以社团经费购买或一社团名义取得的能长期存在,给社团发展提供便利的形态稳定的财产。(包括协会实验室所有协会物品)
2020年初以来,“某某地狂犬疫苗严重缺货”屡上热搜,健康时报记者调查发现,这并不是供给侧出现重创引起的产能不足,而是我国的人用狂犬疫苗需求量,高得有点儿离谱。
多地狂犬疫苗一针难求:跑好几家医院均已断货
11月6日,健康时报记者摸排全国多省市发现,河北、安徽、云南等多地仍有狂犬疫苗短缺的情况。
山西省太原市读者刘先生向健康时报记者反映,自己几个月前买了一只小狗,自己在相处的过程中不小心被咬伤,想去打狂犬疫苗,但去了几个社区服务中心都没有打成功。
太原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确实出现狂犬疫苗短缺情况,什么时候恢复供应不确定,但已经逐步协调。
在云南丽江,同样也出现了狂犬疫苗短缺的状况。“急死人了,为什么整个丽江连狂犬疫苗都没有?跑了好几家医院都说断供了。”云南省丽江市巨甸古镇的李先生反映,他在一星期前不慎被小狗咬伤后,陆续去了当地市医院、中医院、县医院询问接种人用狂犬疫苗,但均被告知断货。
丽江市人民医院预防接种科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医院的狂犬疫苗已经缺货很久了,“四五月份的时候就不断有患者打电话来咨询,我们让他们关注一下社区接种门诊,可能有存货,后来整个丽江都没了。”
今年以来,陆续有多地狂犬疫苗供应告急。4月24日,南充市疾控中心曾表示,受部分生产企业生产设备升级改造、停产整改和中检院批签发速度减慢等因素影响,全国、全省狂犬疫苗供应紧张,该市出现库存严重短缺。
6月5日,河北省石家庄市疾控中心发布提示,石家庄市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多个县(市、区)先后出现人用狂犬疫苗供应紧张和断供现象,短期内仍不能有效缓解。
健康时报记者检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生物制品批签发信息公示表发现,2014~2018年,中国狂犬病疫苗批签发数量始终维持在6000~8000万支左右,其中2019年中国批签发狂犬疫苗5883.22万。今年1~4月则签发了1775万支,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
如此高的疫苗使用量,也存在着疫苗滥用的情况。中日医院一位儿科主任医师告诉健康时报记者:“被犬、猫等动物咬、抓伤后,在不确定动物健康的情况下,应该及时注射疫苗,就诊时,患者应将被咬伤的情况如实向医生说明。若确定致伤动物已经打过疫苗,可以一边接种一边观察,若狗10日内都无事,可以不用再打,以免浪费疫苗。但若患者担心,也可以选择打完全部针次。”
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十日观察法”:如果伤人动物在10日观察期内保持健康,或经可靠的实验室使用恰当诊断技术证明该动物未患狂犬病,可以终止免疫接种。不过这个方法仅适用于有过2次有效疫苗接种的家养动物,被流浪狗咬伤则必须完成全部针次接种。
记者致电多家北京市疫苗接种门诊询问,工作人员均表示,即使动物有过疫苗接种史,为了以防万一,依然建议患者不要终止接种。“狂犬病发病后死亡率接近百分百,所以慎重起见,我们和患者都倾向于打完全部针次。”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当代养狗人图鉴:动物致伤率高,但兽用狂犬疫苗接种率低
被猫狗咬伤或抓伤,在许多人看来是稀松平常的事,而且是“不要紧”的事。
从疫苗签发数量推算,我国每年至少有1500万人注射了狂犬疫苗(根据疫苗种类不同,狂犬疫苗接种全流程一般需要3~5针次),而根据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发布的《中国动物致伤诊治规范》,中国每年约有4000万人被猫狗咬伤。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来看,我国狂犬病例呈现“三多”的特征:农村地区病例较多,农民一般占病例总数的65%以上;男性病例
数约为女性的2倍;15岁以下儿童和50岁以上人群发病较多。其中,约90%的病例由犬伤所致,约占90%左右;其次为猫,占5%左右;约50%伤人动物为家养,流浪动物约占伤人动物总数的25%,绝大多数家养动物未接种动物狂犬病疫苗。
记者查阅知网文章《农村居民养狗现状调查与健康教育应对策略》一文,团队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浙江省开化县音坑乡的农村社区居民养狗情况,发现乡域养狗密度为4.28只/100人,多数散养且未接种犬狂犬病疫苗。
健康时报记者随机询问多位农村养狗者,大部分表示从不考虑给狗打疫苗。“狗常年拴在院子里,看家用的,又不出去跑,花那冤枉钱干啥?”多位村民信誓旦旦地表示,平日里他们都会将狗拴好,而且家中都是熟人往来,不可能发生狗咬人事件。
健康时报记者摸排发现,多数城市近些年来都陆续发布了养犬管理条例,对许多养犬行为做出了规范,大型犬、烈性犬不能在市区养,犬只进行户外活动时,应当由成年人牵领,为犬只携带号牌、束犬链等,也明确了宠物伤人的责任归属。
但实际上,这些规定主要靠宣传和养犬人自觉执行,缺乏强制性,管理规定存在执法难的情况,对狗的不文明行为例如随地大小便、噪音等,没有办法尽快追溯到责任人进行处罚,居民常常因为宠物卫生与噪音问题纠纷不断,但执法部门无计可施,只能进行规劝和口头警告。
宠物疫苗接种计划表,狂犬疫苗需一年接种一次。王振雅摄
此外,在城市,为宠物办证和接种疫苗等基本流于形式,尤其是饲养小型宠物狗的居民,难以引起注意力也很少会被举报。
“农村的家养狗,确实是狂犬病疫苗接种的‘盲区’。”一位在畜牧局工作多年的科员于飞(化名)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但是农村人防疫意识往往比较薄弱,极少主动给狗打疫苗。“我们曾经和公安部门联合起来,到乡村去处理流浪狗,并做好宣传工作,鼓动老百姓给狗打疫苗,在这样的主动出击之下,农村的狗患有了明显好转。”
消灭狂犬病,关键是把针打到狗身上而不是人身上
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披露的数据,2019年中国狂犬病发病数量为290例,死亡人数为276人,而2020年1~9月中国狂犬病发病数量仅有152例,死亡人数为114人。
这个成绩看似良好,但中国依然被世卫组织划入狂犬病疫区。因为早在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确认,西欧、加拿大、美国、日本、马来西亚等43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无狂犬病。
当前人狂犬病流行国家均为欠发达的贫穷国家,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有财力、有技术、有产品,但人狂犬病仍在流行的国家。
6000万支人用狂犬疫苗实则是亡羊补牢,或者是扬汤止沸,狂犬疫苗的真正目标,不应该是“人”。
“中国狂犬病疫苗大量用于人而不用于狗,这是对狂犬病疫苗的最大滥用。付出的代价是疫苗投入世界第一,防疫效果却是世界倒数第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基因工程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严家新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重人轻犬,防治工作本末倒置。”中国兽药协会会长才学鹏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也点出了我国狂犬病防治的最大问题:人被动物伤后打狂犬疫苗,是被动免疫,应该把狂犬病防疫的重头放在动物上,给狗接种疫苗,但目前这块工作做得不够,相关方面认识不到位。
今年9月,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发布《聚焦犬只——2030年消除狂犬病的解决方案》报告,报告里明确提到,在狂犬病高发地区,常用暴露后免疫和扑杀犬只来预防、控制疫情,不仅昂贵,且在单独使用时对消除狂犬病无效。全球范围内,治疗被犬只咬伤者的平均费用是108美元,是为犬只免疫平均费用(4美元)的27倍。
“将消除狂犬病的全球战略转向犬只免疫和科学管理,不仅更具成本效益,还将更加有效。”报告直接点明,要实现在2030年前实现犬传人狂犬病病例为零的全球目标,必须将策略转向犬只,首先需要为犬群中70%的犬只进行大规模免疫,以防止狂犬病病毒传播。
全国政协委员岳秉飞在2019年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便提到,他的提案之一便是呼吁加强养犬管理,给狗打疫苗。
“从国外情况来看,几乎不给人打疫苗,是给狗打疫苗,因为狂犬病的源头是狗,对狗进行免疫覆盖后,它就不携带狂犬病毒了,即使咬了人也不具有威胁性。”岳秉飞表示,对所有养犬进行狂犬疫苗免疫,提高疫苗注射覆盖率,人就不存在这方面安全隐患。
健康时报记者查阅动物防疫站、社区卫生院等公开数据发现,根据四联、六联、八联种类或生产厂家不同,兽用狂犬疫苗单价在20~300元不等。于飞表示,兽用狂犬疫苗的价格只有人用疫苗的五分之一,多地政府为了鼓励居民主动为狗接种疫苗,还会给予一定的补贴,因此给狗注射疫苗的自费成本已经非常低廉。
在北京,宠物接种狂犬疫苗后会佩戴免疫牌。王振雅摄
健康时报记者查询发现,近年来,青岛市、宁波市、南充市等多地社区或畜牧兽医中心都开展了为宠物免费打狂犬疫苗的活动。深圳、上海等地也实施了犬只强制免疫工作,实施犬类电子标识信息化管理。2017年,上海市犬只免疫覆盖率已超过70%。
当然,根据解决方案,70%犬类免疫只是开端,依然需要有效的人道犬只数量管理,包括推广责任养犬行为、普及基本兽医护理、引入社区参与的宣传教育活动等。
人用狂犬疫苗使用量大幅下跌的那天,或许才是中国狂犬病防治拐点真正到来的时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78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