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农业大国变为农业强国
我国现在还是农业大国。
广义农业是指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包括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
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农业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它是通过培育动植物产品从而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生产的部门是种植业, 利用土地上水域空间进行水产养殖的是水产业,又叫渔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采伐林木的部门,是林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或者直接利用草地发展畜牧的是畜牧业。对这些产品进行小规模加工或者制作的是副业。它们都是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这些景观或者所在地域资源进行开发并展示的是观光农业,又称休闲农业。这是新时期随着人们的业余时间富余而产生的新型农业形式。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农业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
农业分布范围十分辽阔。地球表面除两极和沙漠外,几乎都可用于农业生产。在近1.31亿平方公里的实际陆地面积中,约11%是可耕地和多年生作物地,24%是草原和牧场,31%是森林和林地。海洋和内陆水域则是水产业生产的场所。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布很不平衡。可耕地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北美、欧洲和大洋洲的经济发达国家为0.56公顷,而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仅为0.22公顷,其中亚洲仅0.16公顷(1984年)。森林以欧洲和拉丁美洲的分布面积较大;草原面积则非洲居首位,亚洲其次;其中不同国家、地区之间也有很大差异。当代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征是高度的商业化、资本化、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工厂化、知识化、社会化、国际化交织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日前,在山东东营区黄河路街道渔民新村,村民张立滨指着海参高兴地说:“这高附加值品种就是好,6月份投放时只有2厘米长,现在已长到7厘米多了,因为营养丰富,市场价可卖到每公斤110元左右,比老品种价格高出5倍左右”。这是东营区不断优化渔业结构,千方百计助农民增收的又一实例。
东营区有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滩涂6.3万亩。近年来,东营区为使这一宝贵的资源得到综合开发利用,他们提出了“开发滩涂资源,用活养殖水面,培育服务实体,兴建交易市场,以渔为媒,引导农民靠水产养殖脱贫致富”的发展思路,并强力实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开发”的战略。
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技术推广是普及新品种、新技术的重要载体。今年年初,东营区多方联系,与中国海洋大学、四川水产养殖研究所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成立了鱼病防治中心、水产研究所、鱼苗孵化基地等社会化服务体系。该区上半年引进了优质高产高效的海参等10个名贵品种,全面推广了自动增氧、自动投饵、灯光照塘、立体养殖、鱼鸭混养、鱼藕共养等新技术,使科学养鱼成为广大养殖户的自觉行动,全区渔业生产初步形成了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新格局。该区水产品还远销新疆、西安、东北、浙江等地。
为扩大产品购销,东营区先后建起了十多个规模较大的水产品市场,较好地解决了农村个体经营与市场流通的对接问题。为搞活流通、规范市场,该区投资1500万元建起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拥有摊位192余个的西苑水产品批发市场。同时,还于近期开工建设了投资1.2亿元、占地8万平方米的广利港大型海鲜城,其内将建设占地6.2万平方米的水产品批发零售市场和海鲜一条街,扩建占地0.38万平方米的中丹冷藏厂。海鲜城建成后将会形成以广利港为中心的渔业经济辐射网络,对东营区乃至全市、全省的海洋捕捞、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对挖掘、宣传海洋文化,打造渔港特色品牌,引领城市特色消费新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东营区已发展黑泥洼、东六户、田家庄园等15个水产品养殖基地,水产养殖总面积达29.3万余亩,水产品总产量达3.2万吨,实现渔业产值1.8亿元,一跃成为以渔业为主,集养殖、垂钓、观光、休闲、餐饮为一体的高效农业综合开发区。?水产养殖目前已成为该区农业支柱产业之一,?3000余户农民正满怀喜悦唱着“渔歌”奔向富裕路。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78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