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古马镇兴隆庄兴四村历史材料

古马镇人民政府驻古马村。全镇总面积69.3平方公里,有9369户,33065人,人口以汉族为主,另有满、壮、布依、苗等10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14%。辖29个村委会:古马、潘庄、港北、傅庄、塘坨、店坨、兴隆庄一、兴隆庄二、兴隆庄三、兴隆庄四、大霍庄子、小霍庄子、曹北店子、东老里庄、西老里庄、小老里庄、腰老里庄、小赵庄子、南新立庄、南张庄子、小宋庄、南王庄、小门庄、大门庄、克家庄、鲁各庄、柴各庄、张边庄、包麻子。

古马镇兴隆庄兴四村历史材料

古马镇位于滦县东南部,东邻响堂镇,南与滦南县接壤,西部毗连小马庄镇, 北与滦州镇搭界。2002年1月机构改革,原古马乡、兴隆庄乡撤销合并组建古马镇,镇政府驻地古马村,距县城12公里。全镇总面积69.3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有9369户,33065人,人口以汉族为主,另有满、壮、布依、苗等10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14%。有耕地86244亩。

综述

经济以农业为主,为全县花生重点产区,农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建设成效突出。1986、1996和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含兴隆庄乡)分别为1390万元、1.39亿元和2.92亿元;社会总产值分别为2200万元、1.7亿元和4.67亿元;国民收入分别为2017万元、1.36亿元和3.09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85元、2815元和3450元。1996年实现小康。

农业

2003年,全镇粮、油、瓜菜、果品种植面积比为12:10:4:1。随着水利设施的完备和生产条件的提高,粮食作物复种指数提高,单产也不断增加。1986年粮食作物占27535亩,2003年29000亩,亩产由1986年的308.6公斤提高到607公斤,增长了96.7%,粮食总产由1986年的8496.4吨增加到17600吨,翻了一番;花生生产自1993年实行覆膜精种,到2003年,单产、总产分别比1986年增长了1.5倍和1.7倍。

2003年干鲜果品种植4198亩,比1986年的1851亩增长了1.3倍,总产5000吨,比1986年的755吨增长了5.6倍。大棚瓜菜自1990年起得到推广,1996年大棚面积达到1000亩, 20 03年全镇大棚瓜菜和裸地瓜菜播种面积17100亩,比1986年的794亩增长20倍,总产58926吨,比1986年增长41倍。

养殖业

养殖业以猪、牛、羊和家禽为主,以家庭庭院养殖为基础,全镇建成肉、奶牛养殖小区15个,养猪小区10个,禽类养殖场18个。2003年,出栏牛、猪、羊和家禽9000头、35000头、7400只和66.7万只,分别比1986年增长8900头、21312头、5623只和60万只。2003年产禽蛋1500吨,比1986年增长7倍。1999年该镇确立了“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建设奶牛强镇”的发展战略,积极扶持奶牛产业,从初期的500头奶牛发展到2003年的1.3万头。建设存栏超千头的专业村3个,分别是傅庄、店坨和大霍庄,户均一头奶牛的重点村15个,培育奶牛养殖大户120户,建设奶牛养殖小区15个。发展牧草种植600亩。2003年,全镇牛奶产量27000吨。建成挤奶大厅6个,初步形成了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的产业化格局。

林业

林业不断发展。2002和2003两年,全镇退耕还林2288亩,林地面积达到14400亩,比1986年的3535亩增长了3倍。

2003年,全镇实现不变价农业产值1.12亿元,比1986年的1240万元增长了8倍。其中种植业4889万元,占总产值的43.7%,比1986年的940万元增长了4倍;林业19万元,占0.2%;牧业6124万元,占54.8%,比1986年的275万元增长了21倍;渔业90万元,占0.8%,比1986年的6万元增长了14倍;服务业61万元,占0.5%。

乡镇企业

2003年,全镇各种所有制企业929个。其中私营企业23个,个体户906个。企业总体较为薄弱,缺乏支柱产业。2003年底,企业总收入1.41亿元,增加值3480万元,利润1157万元。私营企业中工业企业12家,主要有滦县胜翔精密铸造材料厂和宏源精铸砂厂,产值近400万元,其余涉及食品、饮料、镀锌、塑料颗粒等企业,产值均在百万元以下;商业企业11家,涉及农资销售、加油站和鲜奶收购。个体中工业个体337户,建筑业35家,机动车运输200户,商业295户,饮食业9户,服务业48户。

全镇设有综合集贸市场5个,古马、兴隆庄集市较大,港北、店坨、柴各庄三处次之。经营粮食、布匹、食品、水果、服装、床上用品、日用百货以及牲畜交易、花生米交易,年交易额4000万元。

花生营销

自1983年开始,张边庄村民发挥花生资源及交通优势,有10余户到滦南、乐亭各地收购花生,进行脱壳并分等加工。到2003年,营销花生米的户已发展到100多户,拥有 电动剥壳机200多台,电动筛80多台、大小机动车280多辆,年加工营销总量达300万公斤。业户遍布唐山各县,还辐射到河南、山东等地。花生营销已成为张边庄村的主要经营产业。

钢铁营销

自1982年起,大门庄村人利用沿路交通优势,贩运废旧钢材。至1995年达到高潮,从业户由10户发展到80多户,从业人员100多人。拥有机动车85辆,包揽了唐钢、鞍钢等各大钢厂不规格的角钢、管钢、螺纹钢,经整理、打捆、加工后销往各地,吸引了各地用户。1999年2月,建成鑫欣、立新两家防锈加工厂,进一步扩大了营销规模,大门庄的钢材营销至京、津、江、浙、内蒙古及东北三省,年吞吐量达10500吨,收入110多万元,成为较有规模的废旧钢铁集散地。

胡各庄镇的经济概况

梁各庄村

梁各庄村现有人口1188人,320户,耕地面积3632亩,2010年底人均纯收入为7048元。

新农村建设以来,全村累计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完成了村民中心建设:图书室内置图书两万册;新建高标准村址8间;修建广场1000平方米;安装体育健身器材6组;修建东西向主街道一条600米,南北向主胡同两条各350米,通村公路两条共计900米,均为水泥硬面路;主街道已实现树木、花草绿化、环境美化,主街道安装路灯19盏,栽植龙爪槐300株,冬青树1万余棵;43条副街道全长12000米全部钢渣硬化;新建沼气池92个,改厕302个。

产业结构调整亮点突出:一是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几年来,新上变压器9台,电力增容600KVA,打机井25眼,洗修旧井13眼,架线5500多延长米,安装节水管道800多亩,新增水浇地面积2500亩,结束了靠天吃饭的耕种历史,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引导规模养殖。在村南规划出养猪小区40亩,引导群众进入小区进行规模养殖,养殖规模达13500余头。建设滦南县新田奶牛养殖场1个,该场于自身养殖与托牛为一体,奶牛存栏达800头,可带动本村及周边奶牛养殖户100多户。三是根据本村泥瓦匠手艺人数众多的特点,大力组织劳务输出,外输劳动力300人左右,年实现工资性收入240余万元。四是利用村内现有的废弃坑塘发展淡水养殖,开发鱼塘500亩,并全部实现精养。

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该村还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重点来抓,十星级文明户达到70%;全村制定了《村民行为规范》,并印发宣传单到各户,培养群众讲究卫生、互助互爱、讲究文明的良好习惯,群众整体素质明显增强。

目前,梁各庄的两委班子对村庄发展充满憧憬,他们满怀信心,力争早日把梁各庄建设成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庄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梁各庄村附近有潘家戴庄惨案纪念馆、成兆才墓、成兆才评剧传承基地、滦南北河公园、北河大桥等旅游景点,有柏各庄大米、滦南大米、滦南海蟹、滦南墨鱼、滦南毛虾等特产。

胡各庄镇党委、政府托地理之优,依人杰之灵,以市场为先导,以科技为基础,培植优质行业,耐病虫大萝卜、达赛莱克特草莓、金塔椒等定单农业落户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千亩。传统行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奶牛、商品猪养殖小区面积达650亩。

作为国家省、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镇党委、政府本着“传统企业提升规模,朝阳企业做大做强,新建企业高起点突破”的原则,全镇拥有各类企业1800家,造纸厂、大米加工等传统行业在质与量的拓展上得到了较大发展,以新型滤纸厂为代表的高科技行业,从无到在,逐步扩大,基本形成了以资源家副产品加工为基础,以新型科技行业为先导的多层次、多方位的产业格局。

胡各庄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耕地面积67399.2亩,以水稻种植为主,实行种植结构调整以来,棉花、花生等发展迅速,棚菜种植更是异军突起,东、西庄店两村设施西红柿生产已初具规模,亩均收入万元以上。尝到实惠的菜农对蔬菜生产充满了信心,西庄店村计划年内新增大棚29个,实现户均一棚。大棚桃也在西庄店村安了家,2005年张志国三个鲜桃棚纯收入3万元,东、西庄店村逢勃发展的棚菜种植带动了周围村庄棚菜的发展。东胡村麻会宝一次性投资16万元兴建了10个温室,他要在棚菜发展中大显伸手;刘营村的棚菜“甘蓝尖椒栽培”为菜农带来了切身的利益,种菜积极性更加高涨;北圈村的大蒜种植历史已久,1500元左右的亩效益使菜农尝到了甜头。天津三缨椒也在胡各庄镇十几个村落户,并迅速发展。

胡各庄镇抓住时机,积极引导,总体规划,提出了突出小区建设,提升产业规模;突出科研转化,加强对外链接等指导方针,和多家科研单位合作,引进了达赛莱克特草莓,澳地亚葡萄等12个品种,示范面积2889亩;与唐山海源水产有限公司等多个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三缨椒、黄金梨等5个品种实现基地种植;金塔椒、日本耐病总太萝卜、达赛莱克特草莓实现了订单农业。

2010年1—6月份,全镇固定资产投资298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完成农业总产值1.1亿元、工业总产值4.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和10%;实现财政收入117万元,占全年任务的57.3%,其中国税76万元,地税41万元。—— 项目建设实现突破。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意识,按照“挖掘内力,借助外力,加快项目建设,增强发展活力”的总体思路,积极落实县项目建设攻坚行动部署要求,加大项目跑办力度。上半年着重谋划了两个超亿元项目。一个是唐山企创机械有限公司二三期工程项目。该公司除生产热处理设备外,还主要从事真空冶炼及航空、航天、军工等部件的精密加工。项目与奥地利ALD公司联合注资,其中企创公司投资3400万元人民币,外方投资500万美元,二期工程预计7月份完工。再一个是昌隆重工(滦南)有限公司”项目。该项目由秦皇岛昌隆船务有限公司注资,计划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300亩,主要经营中小型船舶(5000吨以下)建造及国内外大中小型各类船舶的维护、修理等业务。项目计划分两期完工,建成投产后,可吸纳300多人就业,年实现利税2000万元以上。至目前,双方已就实质性问题多次进行深入洽谈。 ——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是设施果菜稳步发展。全镇去冬今春新增大棚220个,并连接成片形成棚菜种植区,棚菜面积达到3800亩。其中东庄店和西庄店两村棚菜生产逐步走向产业化经营,品种也由原来单一的“大路菜”向精细类方面发展,“井丰”葱、“顺欣”桃等特色农产品初具影响。二是养殖业发展形势喜人。围绕“打造全县第一养鸡大镇”为重点,全力提速养殖业发展,年内建成出栏肉鸡5万只以上的小区4个,肉鸡养殖规模不断壮大,饲养总量显著提升,上半年已出栏肉鸡98万只;另外,生猪养殖稳步发展,建有存栏百头以上的养猪场186家,上半年出栏生猪6.3万头;狐、貉、貂等珍稀皮毛动物饲养仍呈良好势头,存栏保持16万多。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巩固“鑫华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南唐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同时,今年又成立了“井丰葱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正在酝酿组建草制品加工等专业合作组织,以有效解决农民信息闭塞、销售门路窄、标准化程度低等难题。—— 民营经济稳步发展。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提速富民强镇进程的重点,努力优化发展环境,千方百计激活发展主体,民营经济工作取得新突破。通过完善镇区设施建设,增强聚集功能,促进了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个体经济的规模化发展,并且形成了农机制造、稻谷加工、建材批发等极具产业特色的私营经济小区。今年上半年,全镇个体户已达到592个,民营企业达到16家,从业人数达到3663人,民营经济实现产值7.4亿元。—— 劳务经济增收显著。以镇劳动保障站为依托,以村劳动服务站为基础,以县就业局和信息网站为渠道,以劳务能人带动为辅助,广泛采集用工信息,并有序组织剩余劳力输出。上半年,全镇有1.1万余名剩余劳力“轻装”转移到外地或在当地就业,仅参与曹妃甸建设的本镇农民就达3000多人,已实现劳务收入5500多万元,劳务经济已成为我镇农民收入的主渠道之一。—— 城乡统筹工作取得进展。按照县里工作部署,重点抓了两方面工作。一是本着尊重民意、着眼长远的原则,对中心镇、中心村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进行了科学规划,现已完成镇区总体规划,镇村建设规划正在设计中。二是扎实开展了农村垃圾清运突击月活动,全镇累计投资120万元,出动各种车辆3900多辆次,人力16600人次,清理、清运垃圾15436立方米,按时保质完成了垃圾清运任务。镇村还相继建立垃圾清运长效机制,配备村级33个日常保洁队伍。—— 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以“三学三争”为引擎,强力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同时,以争创“一好双强”农村党组织为载体,先进支部抓巩固,中间支部抓提高,后进支部抓转化,在全镇造就出了一大批“党建示范村”和一大批“一好双强支书”。注重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落实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使广大党员找到了发挥作用的平台,提升了党员队伍的整体形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80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