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加工预处理过程中去皮的目的及方法
在果蔬加工预处理过程中,去皮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 提高果蔬品质:果皮是果蔬的一部分,由于其含有某些不良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因此去皮可以降低果蔬中有害物质对人体的损害。
2. 实现食品标准化:去皮可以按照人们的需求,将果蔬加工成特定的大小和形状,从而实现食品的标准化。
3. 方便后续加工:在某些果蔬加工过程中,去皮可以方便后续的切割、钻孔等操作。
在果蔬加工预处理过程中,去皮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手工去皮:用特别的刀、刨等工具人工剥皮,这种方法去皮干净,损失较少,但效率较低。
2. 碱液去皮:利用碱液的腐蚀性来使蔬菜表面中胶层溶解,从而使果皮分离。
3. 热力去皮:果蔬用短时高温处理后,使表皮迅速升温,果皮膨胀破裂,与内部果肉组织分离,然后迅速冷却去皮。
4. 机械去皮:主要用于比较规强的果蔬原料,如旋皮机、擦皮机、专用去皮机械。
5. 冷冻去皮:果蔬与冷冻装置表面接触片刻后离开,外皮冻结在冷冻装置上即被剥离。这种方法效果较好但费用较高。
6. 真空去皮:将水果和蔬菜预热到一定温度放入真空室,果蔬皮下面的组织液温度迅速升高沸腾,促使果蔬皮肉分开,然后从真空室出来的果蔬通过搅动或冲洗即达到去皮的目的。此方法适用于成熟的番茄、桃、洋葱等。
以上就是果蔬加工预处理过程中的去皮目的及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果蔬加工和护绿技术的产品有哪些
蔬菜干制罐藏加工技术 一般情况下,由于滞销、腐烂等原因,蔬菜从生产到销售过程中的损失在30%以上。现在的单项新技术要使蔬菜的产量提高30%十分困难,而通过蔬菜的加工就能够降低损失,从而相对地提高蔬菜数量。 从蔬菜加工的品种来看,我国目前生产出口的主要有保鲜蔬菜、腌制蔬菜、脱水蔬菜、速冻蔬菜、蔬菜罐头等。在这些加工品种中,以保鲜蔬菜、腌制蔬菜、传统技术进行脱水的干制菜等加工品种为主。 干制蔬菜 一、原料要求 绝大多数蔬菜都可以用于干制加工。那些肉质厚、组织致密、粗纤维少的蔬菜,最适合进行干制。例如马铃薯、蘑菇、胡萝卜、青豌豆、四季豆、茄子、辣椒、洋葱、竹笋、甘蓝、黄花菜、百合等。同种蔬菜,有的品种更适宜干制,如鳞茎为白色的洋葱和固形物含量高的绿色甘蓝。少数蔬菜因其特有的化学成分或组织结构而不适合干制。如石刁柏干制后会失去脆嫩品质,组织变得坚韧而不堪食用;黄瓜含水多,脆嫩清香,不宜干制;莴笋干制后口感风味不佳;番茄也因水分含量太高,在加工过程中汁液损失很大,即使用喷雾干燥法制造番茄粉,成品也会因吸湿性强而影响质量。因此,要使干制品品质优良,必须选用适宜的蔬菜种类和品种。 干制蔬菜对原料有一定的要求。现就几种常见干制蔬菜的原料要求及适宜品种介绍如下: 1、黄花菜。原料要求橙**,长约10厘米,花蕾充分发育,花朵未开放时采收,糖分达10%以上。适宜的品种有河南荆州花、茶子花、山西大荔花、江苏大乌嘴。 2、胡萝卜。原料要求表面光滑,须根少,心髓部不明显,干物质大于11%,糖分不低于4%,胡萝卜素含量高。适宜的品种有上海南京红、陕西柿子红。 3、洋葱。原料要求鳞茎大,结构紧密,颈部细小,鳞片全白或淡**,辛辣味要浓,外皮充分干燥时采收。适宜的品种有南京黄皮。 4、甘蓝。原料要求结球大而紧密,心部小,皱叶、干物质和糖分高。适宜的品种有黄绿色的大、小平头品种好。 5、蘑菇。原料要求菇体色白、肉厚,带韧性,菇盖直径3厘米以内,菇盖边缘内卷,略见菌褶或不见菌褶时采收。适宜的品种有白蘑菇。 6、刀豆。原料要求青绿色、鲜嫩、肉质肥厚无筋,荚内种子尚未形成或仅现雏形。适宜的品种有白花白籽、红花黑籽。 7、竹笋。原料要求色泽洁白,肉质柔软、肥厚、无显著苦涩味,竹尖外露地面17厘米左右时采收。适宜的品种有毛竹笋。 二、工艺流程 1、原料选择。蔬菜干制对原料的要求是干物质含量高,粗纤维和废弃物少,可食率高,成熟度适宜,新鲜,风味好,无腐烂和严重损伤等。 2、清洗。用人工清洗或机械清洗,清除原料表面附着的泥沙、杂质、农药和微生物,使原料基本达到脱水加工的要求,保证产品的卫生。 3、整理。除去皮、根、老叶等不可食部分和不合格部分,并适当切分。去除原料的外皮可提高产品的食用品质,又有利于脱水干燥。切分采用机械或人工作业,将原料切分成一定大小和形状,以便水分蒸发。常切成片、条、粒和丝等状,其形状、大小和厚度应根据不同种类与出口的规格要求。对某些蔬菜,如葱、蒜等在切片过程中还需用水不断冲洗所流出的胶质汁液,直至把胶质液漂洗干净为止,以利于干燥脱水和使产品色泽更加美观。 4、护色。脱水蔬菜以烫漂处理护色。有些原料还在烫漂后或在干燥后再用硫处理护色。 5、干燥。最佳干燥方法有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及微波干燥。但综合考虑成本、经济效益等因素,目前蔬菜干燥使用最多的是风干燥设备。当然也可采用自然干燥方法。 6、后处理。蔬菜原料完成干燥后,有些可以在冷却后直接包装,有些则需要经过回软、挑选和压块等处理才能包装。 回软也称均湿,由于干燥过程热风分布不均匀或原料切分、铺料不均匀,往往使产品的含水量略有差异。所以待产品稍稍冷却后,立即装入有盖密闭的马口铁桶或套有塑料袋的箱中,保持一定距离,便于制品的水分平衡,质地柔软,方便包装和储运。 挑选即在回软后或回软前剔除产品中的碎粒、杂质等,然后倒入拣台上,拣除不合格产品,挑选操作要迅速,以防产品吸潮和水分回升。挑选后的成品还需进行品质和水分检验,不合格者需进行复烘。 压块主要是针对脱水菜。叶菜类脱水后呈蓬松状,体积大,不利于包装运输,所以有的需经过压缩。一般在蔬菜干燥刚结束时趁热压块。 在包装储藏的工作方面,一般采用瓦楞纸箱包装,箱内套衬防潮铝箔袋和塑料袋密封,对于易氧化褐变的产品,需用复合塑料袋加铝箔袋包装,零售包装以100克、250克等包装,再用纸箱外包装,每箱净重20公斤或25公斤。产品包装好后最好保存在10℃左右的冷库中。储藏库必须干燥、凉爽、无异味、无虫害。储藏期间要定期检查成品含水量及虫害情况。 罐藏蔬菜 一、原料要求 大部分蔬菜原料虽然都可以加工,但加工适应性差别很大,原料选择不当,会使产品质量受到影响。选择罐藏蔬菜原料时,应从产量、供应期、储藏期、可食部分的比例、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及感官质量等方面来考虑。 罐藏用的蔬菜要求肉质丰富,质地柔嫩而细致、粗纤维少、可食部分多及色泽良好的种类和品种。以下介绍几种罐藏蔬菜对品质方面的要求。 1、刀豆。原料新鲜饱满,绿色或浅绿色,豆荚圆棍形、不弯曲,成熟适度(乳熟期),无病虫害及机械伤.不得使用扁形、畸形、锈斑、霉烂、带有粗筋、开红花及豆粒突出的豆荚。 2、青豌豆。豆荚新鲜饱满,呈青绿色,成熟适度(即青荚饱满),无病虫害及机械伤,豆荚青绿柔嫩,含糖多,含淀粉少。使用白花种,不用红花种。每荚含豆仁5粒以上,原料从采收至生产不得超过24小时。 3、蘑菇。苗体新鲜、菇色洁白,无机械伤和病虫害,允许伞略带小斑点、小畸形和轻微薄菇,无开伞,无异味,菌柄切口平整、无太空心、不带泥根,长度不超过1.5厘米。 4、番茄。果实新鲜饱满,无病虫害及机械伤,无严重畸形霉烂变质现象,果肉厚、种子少,组织坚实,可溶性固形物在4%以上的鲜红番茄。整番茄用果横径在30- 50毫米,番茄酱用果横径35毫米以上。 5、竹笋。冬笋新鲜脆嫩,肉质乳白色或淡**,无病虫害,允许嫩茎的粗老部分有轻微损伤,但不得伤及笋肉;春笋新鲜良好,肉质白或黄白,允许轻微拔节,笋身无明显空洞,无畸形、不干缩。 6、芦笋。要求长12- 16厘米,茎部长短茎平均l O - 36毫米。一级品要求鲜嫩整条,形态完整良好,呈白色,尖端紧密,少量笋头允有不超过5毫米的淡青色或紫色,不带泥沙,无空心、开裂、畸形、病虫害、锈斑和其他损伤。 如果头部淡青色或紫色部位超过5毫米,但小于40毫米者;或整条带头,长度不到12厘米,但在5厘米以上者;或有轻微弯曲,裂纹、小空心者;或尖端40毫米以下部位有轻度机械损伤者,则都为二级品。 7、莴笋。要求新鲜、幼嫩,无腐烂、黑心、空心、硬心及发霉,去净皮筋,经盐浸后肉质脆嫩,无显著生青及苦涩等不良气味,呈淡**或浅绿色。 二、加工工艺 1、原料选择。罐藏用的蔬菜品种极其重要,不同的产品均有其特别适合于罐藏的品种,如蘑菇、番茄、青刀豆、豌豆等均有它们的罐藏专用种。而每种原料均要求有一定的成熟度,不同的种类品种要求的成熟度不同,如青刀豆、豌豆、甜玉米等要求嫩熟,番茄则要求完全成熟。原料越新鲜,加工品的质量越好,因此蔬菜从采收到加工,一般不要超过24小时,有些蔬菜如豌豆、甜玉米等应在6小时内加工。 2、挑选分级。剔除腐烂、病虫害、畸形、成熟度不足或过熟等不合格原料。为保证罐头成品的质量,便于加工操作,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原料消耗,必须按原料大小、成熟度、色泽等分级,以便每批原料品质基本一致。若按形状、大小等分级,可采用机械分级,分级机有震动式和滚筒式等。若按原料的质量好坏来分级,一般是在工作台上或传送带上用人工分级。 3、清洗。目的是除去原料表面附着的尘土、泥沙、污物、残留农药及部分微生物,用人工清洗或机械清洗。对不同种类或不同性质的原料,应采用不同的洗涤方法。一般先在流动清水中浸泡,使表面的泥沙等杂质易分离除去,然后在水中鼓风的条件下洗刷或用高压水淋洗。
对于表面有残留农药或污染微生物较多的蔬菜原料,可先在0.5%- 1.0%盐酸溶液或0.1%- 0.2%的高锰酸钾溶液或0.06%漂白粉溶液中浸泡3- 5分钟,再用流动水洗净。 4、整理。除去不可食用的外皮部分,保持去皮后果实外表光洁,防止去皮太厚,增加原料消耗。一般的去皮方法有手工、机械,热力、碱液等四种去皮方法。不同的果蔬品种,去皮的方法各不同,如马铃薯等用碱液去皮。经碱液处理的原料,去皮后必须马上用流动水清洗干净,防止变色。 5、护色。有些蔬菜去皮后暴露在空气中会迅速发生褐变,去皮后必须立即投入0.1%柠檬酸液或1%- 2%食盐水的酸盐混合液中护色。 6、切分。根据原料种类和制品要求的不同将原料切片、切块或切段。 7、预煮。大部分蔬菜原料,装罐前均须经预煮处理;其目的主要是软化组织,便于装罐,排除原料组织中的空气;破坏酶的活性,稳定色泽,改善风味和组织,脱除部分水分,保持开罐固形的稳定;杀灭部分附着于原料中的微生物。 8、分选装罐。按质量要求进行分选,将不同色泽、大小态的蔬菜分开装罐。每罐装入的蔬菜量根据产品要求的开罐固形含量及原料品种、老嫩、预煮程度、杀菌后脱水率等因素进行调整,装罐时汤汁一定要加满,防止罐内顶隙度过大,引起氧化圈,或蔬菜露出液面变色。 9、排气封口。注入汤汁后的罐头,必须迅速加热排气或抽气密封。加热排气者,应注意排气时间和温度,使罐头中心度达80℃以上;热传导慢的品种,装罐前复煮后越热装罐并加入沸水再排气;排气后立即密封;排气过程要防止蒸汽冷凝水滴入罐内,采用抽气密封或预封后排气密封。真空封口时真空度应当符合要求。 10、杀菌冷却。封口后的罐头立即进入杀菌锅杀菌,其具体杀菌条件因各品种而异。蔬菜类罐头大部分属低酸性或接近中性的食品,由于原料在土壤中被耐热性芽孢菌污染的机会多,大部分用高温杀菌。 罐头杀菌后必须快速冷却,防止继续受热影响内容物色、形、味,井严防嗜热性芽孢苗的发育生长。一般反压降温5分钟左右,冷却至罐内中心温度37℃为宜。 11、检验。按果蔬罐头的质量标准及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要求等进行。
总的来说,护绿技术就是能够保持作物的原色色(绿色)的技术。
果蔬原料的绿色成分水果中的色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脂溶性的,如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另一类是水溶性的,如花青甙。蔬菜中所含的色素,主要是叶绿素(绿),类胡萝卜素(红、黄),黄酮素(黄或无色),花青素(红青紫),维生素(黄)等。普通绿叶中含有叶绿素0.28%,胡萝卜素类0.02%,叶黄素类0.03%,所以绿色成分主要是叶绿素。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叶绿素有a、b、c、d、e五种,通常高等植物叶绿素由墨绿色的叶绿素a和黄绿色的叶绿素b所组成,在细胞中与蛋白质共同形成复合的叶绿体。叶绿素是由叶绿酸(镁卟啉衍生物、二羧酸)、叶绿醇和甲醇三部分组成的二醇酯,叶绿素的绿色来自叶绿酸残基部分。
绿色果蔬原料变色情况绿色果蔬在加热处理时,由于与叶绿素共存的蛋白质受热凝固,使叶绿素游离于植物体中,并处在酸性条件下,这样就加速叶绿素变为脱镁叶绿素,从而使其失去鲜绿色而形成褐色。但是,如果在碱水中加热,则可保持叶绿素原有的鲜绿色,这是因为叶绿素受碱作用,而分解成水溶性的叶绿酸,仍能保持鲜绿色。
果蔬的收获和贮藏过程处于植物的生理衰老阶段,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绿色果蔬中的叶绿素,受叶绿素水解酶、酸和氧的作用,逐渐降解为无色,使果蔬绿色部分消失。同时,由于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共存于叶绿体的叶绿板层中,当叶绿素降解为无色后,呈**的类胡萝卜素则显露出来,使果蔬的绿色部分变为**或红色,这种变色现象又称为果蔬的“变黄”。果蔬“变黄”是鲜嫩的果蔬生理衰老和食用品质降低的表现。所以,贮藏绿色果蔬时,应采取各种措施以阻止“变黄”情况的发生。
果蔬“变黄”标志着果蔬完全成熟的过程,但当果蔬达到完全成熟以后,贮藏性能就大为降低。所以,作为贮藏的果蔬也应采取延缓“变黄”情况发生的措施,以达到果蔬延长贮存期的要求。另外,果蔬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光、热、酶、酸、氧等因素的影响,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褪色、褐变等现象。
果蔬原料护绿方法:
普通方法绿色蔬菜在加工前,用60—75℃的热水进行烫漂,使叶绿素水解酶失去活性,则可保持其鲜绿色。在水温加热达到叶绿素的沸点时,叶绿素容易被氧化,以60—75℃热水烫漂后,可排除蔬菜组织中的氧气,即使是高温处理,由于其氧化的机会减少,所以仍能保持其鲜绿色。将菠菜放置在水中,经高温真空处理数分钟后(除去组织中的氧),然后再经过烫漂,可使绿色保持得较好。另外,蔬菜烫漂后,可减少绿色蔬菜组织中相当数量的酸,再经高温处理时,可减少叶绿素与酸的作用,从而不易形成脱镁叶绿素。此外,在60—75℃时,叶绿素水解酶活性较强,能将叶绿素水解成稳定的绿色的甲酯叶绿素酸。
烫漂蔬菜用的水,最好选用ph值6.5—7.0或稍高,这样蔬菜更易保存原有的鲜绿色。烫漂的温度与时间对各种蔬菜的要求是不同的。如果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则绿色易消失,或生成脱镁叶绿素。绿色蔬菜在加工前,用石灰水或氢氧化镁处理以提高ph值,能减少脱镁叶绿素的形成,可保持蔬菜的色泽。但用碱过多时,能损害植物的组织及风味。另外,叶绿素在低温或干燥状态时,其性质也较稳定。所以,低温贮藏的蔬菜和脱水干燥的蔬菜都能较好地保持其鲜绿色。
护绿剂使用方法经研究发现,遇酸脱镁的叶绿素,在适宜的条件下,用铜、锌、铁等离子(即护绿剂)取代结构中的镁原子,不仅能保持或恢复果蔬的绿色,而且能取代后产生的叶绿素,对酸、光、热的稳定性增强,从而达到护绿的目的。另外,铜离子是酶抑制剂,可以抑制酶促使其褐变,这样也有利于护色保鲜,当然这其中可能还包含其他复杂的因素和变化等。由于护绿剂方法是采用铜、锌、铁等离子取代叶绿素结构中的镁原子,在一般加热浸泡下,短暂几分钟即可完成护绿,因此方法非常简便、高效。而且护绿剂溶液还可连续使用2—3次,成本低廉。
另外此种方法是通过短暂浸泡、渗透置换原理护绿,由于渗透量小,取代的铜、锌、铁等量有限,护绿后经水漂洗,金属离子残留量少。经检测,脱水葱片护绿后铜残留量为2ppm,低于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的限量(不超过10ppm),所以也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护绿方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81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