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水库生态渔业养殖?
我国是缺少淡水的国家,因此目前众多的水库已成为城市供水的水源地,水体不能有任何污染。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水产养殖,就要求养殖的品种,既不能污染水质,又要对净化水质有帮助作用。养殖的品种不能进行人工投饵,只能利用水库中的天然饵料资源。
根据水库中天然浮游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情况,一般应选择摄食浮游动物的鳙鱼与摄食浮游植物的鲢鱼搭配放养(大水面放养或网箱养殖),如浮游生物、小杂鱼、底栖生物较丰富,还可以鳙鱼和大银鱼搭配放养。鳙鱼可净化水质,提高透明度,大银鱼可吃掉水中的小型野杂鱼,减少氧气及营养的消耗。在养殖中,应随时监测水质各项指标及鱼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放养量,以真正达到“以水养鱼,以鱼净水”的目的,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实用药用动物养殖技术》
“活水”作为微速循环流动状态和能量转换与物质循环处于活跃状态的水,有利于增加水体溶解氧,是水产动物最为喜欢的生活环境,因此,“活水”在水产养殖中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1、“活水”的科学内涵
从物理学角度,所谓“活水”是保持微速流动并带动其他物理变化的水体。这里的流动并非水平直线式的,既有水平流动,也有垂直流动,还有斜线流动;既有直线运动,也有曲线运动,还有循环运动。从化学角度,所谓“活水”是持续进行化学反应的水体。即水中溶解的多种化学物质间相互作用,持续维持着化学反应过程。
从生物学角度,所谓“活水”是能够维持多种微生物及其他水生生物生存并保持新陈代谢的水体。一是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含浮游植物),即生产者。“活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是理、化、生复合交叉的综合过程。在“活水”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生命过程,带动了水中溶解物(含氧气)、水体颜色和透明度的物理变化和水体与周边环境的物质交换,又影响了水体中化学反应的内容、过程、速度和酸碱平衡。
2、“活水”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价值
水体溶解氧是养殖水质的核心指标,溶解氧水平高低是养殖水质好坏的主要标志。在常态下,养殖水体中溶解氧贮存量大小决定了水体养殖容量和抵御“浮头、泛塘”风险的能力,决定了水产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高低。
3、“活水”扩大了养殖空间
氧气作为气体状态的物质,比重远小于水,氧气和水的比重差异决定了“氧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因此,一般晴日在静态养殖水体中,水中溶解氧主要分布在水体中上层。另一方面,在水产养殖季节,养殖水体的透明度较低,水生植物(含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只是在水体上层进行,产生的氧气也主要停留在水体中上层。“活水”的运送作用,将这些水体中上层的溶解氧运送到水体的全水层、全方位,水产动物便可以便可全水体栖息、摄食和生长,从而使水体养殖空间扩大了1/3至1倍以上,显著提高了水体养殖容量。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81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