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施肥_大豆田的合理施肥技术
大都需要矿物质营养的种类全,且数量多。大都根系从土壤中吸取氮、磷、钾、钙、镁、硫、氯、钼、锰、锌、硼、铁、铜等十余种营养。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据报道,在田间条件下,大豆植株每生产100千克籽粒及其相应的茎叶,将要从土壤中吸取6.27~9.45千克氮、1.42~2.6千克五氧化二磷和2.08~4.9千克的氧化钾。
大豆形成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在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交错进行期间,在养分的分配上如何使营养生长健壮的同时,又能充分保证生殖生长的需要是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1 大豆吸收肥料的特点
大豆一生分为3个时期,种子萌发到始花之前为前期,始花至终花为中期,终花至成熟为后期。大豆吸氮高峰在开花盛期,吸磷高峰在开花到结荚期i但幼苗期对磷非常敏感,吸收钾的高峰在结荚期。因此,必须重视花期供氮,而磷肥以作基肥和种肥为好。大豆施肥要求每亩(667平方米)施氮2~5千克,磷5.0~7.5千克,钾7.5~10.0千克。相当于尿素8千克,过磷酸钙20~25千克,氯化钾或硫酸钾10千克。大豆氮肥可作基肥、种肥或追肥,磷肥作基肥或种肥施用,钾肥多作基肥施用。
2 基肥和种肥
基肥以农家肥为主,混施磷、钾肥。一般亩施农家肥20担,尿素2.5千克,过磷酸钙20~25千克,与堆肥堆沤约15天,播种时加入草木灰,充分拌匀,开沟条施或穴施。
种肥在未施基肥或基肥数量较少条件下施用。一般每亩施过磷酸钙10~15千克和硝酸铵3~5千克,或磷酸铵5千克左右。施肥深度8~10厘米,距离种子6~8厘米为好。
3 叶面追肥
大豆叶片吸收养分能力较强,对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均能吸收。大豆开花、结荚、鼓粒初期需吸收大量养分,在土壤养分供给不足,根部追肥又困难的情况下,可采用叶面追肥。叶面追肥用量少、肥效快,能克服天旱时根部追肥不易见效的缺点,还可避免根部追肥不方便及伤苗等问题。
叶面肥种类及用量大豆叶面可追施的肥料有尿素、磷酸二氢钾、硫酸钾、钼酸铵、硼砂、硫酸锰、硫酸锌等。叶面追肥的溶液浓度应近似或稍低于大豆体内液体浓度的比例。一般公顷用尿素7.5~11.2千克,磷酸二氢钾1.12~2.25千克,硫酸钾75克,钼酸铵150~225克,硼砂1.5千克。
叶面追肥时期大豆初花期至鼓粒初期喷2~3次,每次间隔10天左右,下午2~3时喷施,使肥液在叶面停留较长时间,有利于吸收。
4 根外喷肥
大豆进入鼓粒期,营养生长已经基本停止,生殖生长处于旺盛期,植株体内有机营养大量向籽粒运转,籽粒逐渐膨大,是大豆积累干物质的时期。
此期大豆对磷、钾肥料的需要量较多,这些养分由根系从耕层以下土壤中吸取,而耕层以下土壤中的养分转化释放能力弱,这就导致了大豆对养分的需求与土壤供肥能力不协调。容易出现营养不足而早衰,成为限制大豆高产的主要因素。
在大豆鼓粒期的管理上应进行根外喷肥,缓解大豆需肥与供肥的矛盾,加速同化产物的积累、转化和运输。可促进养分向籽粒转运,减少和避免秕粒,促进籽粒饱满,增加粒重,提高产量。
大豆开花期开始,对磷吸收加强,一直持续到成熟期。钾主要能调节植物生理生化机能,在大豆生育后期与磷配合,加速物质转化成为贮藏形态,促进籽粒膨大。硼能促进豆荚发育,减少落荚、秕荚。因此,在大豆鼓粒期根外喷施0.5%尿素,0.3%磷酸二氢钾,0.1%硼砂,隔7天再喷1次,对减少秕粒,增加粒重,提高产量有显著效果。
5 注意事项
大豆叶面喷肥要选择清晨或傍晚空气湿润的时候进行,无风的阴天可全天喷洒。若在肥液中掺进少量粘着剂可增加肥液与叶片的接触面积,延长肥液在叶面上的滞留时间,提高喷肥效果。喷肥力求喷细喷匀,达到全株湿润,尤其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不能重喷或漏叶,以免发生药害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肥液一般在喷后6小时才能被叶片吸收,如果喷后6小时之内降雨,药液会被雨水冲刷掉,天晴后需重喷1次。
氮、磷、微肥、生长调节剂合理混喷。增产效果要比单喷好得多。将要混合的肥料种类加入同种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喷施,要随混随用。在叶面喷肥的同时,还可以加入能够混用的农药一同喷施,起到药肥兼施、一喷多效的作用。
腐熟的有机肥料中的氮素,适于大豆缓慢地持续吸收利用。一般情况下大豆施氮肥以花期追肥效果好。土壤中有效氮含量低,和早熟秆强品种,氮素,伽巴做种肥,增产效果好。因氮肥对大豆根瘤的形成和根瘤菌的固氮有抑制作用,因此,大豆施氮素化肥应掌握好用量。
随着大豆田间杂草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使用大豆除草剂等化学产品防除杂草。大豆除草剂防除杂草不仅解放了劳动力,也降低了除草的成本。但是在使用大豆除草剂防除杂草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也出现了一些药害和农药残留问题。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大豆除草剂应用的原则及其防除杂草的关键技术:
大豆除草剂应用原则
(一)混配原则
现在,还没有任何一种除草剂可以出去所有草的种类,所以,只有搭配多种的除草剂混合使用,才起到杀死草种的作用,为了确保除草的效果,在多种除草剂混合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合理搭配。然而,在具体的使用中,部分除草剂混合使用会产生一定的拮抗作用,应避免混用。
(二)后茬药害
当土地中使用除草剂比较多时,土壤里会残留着一些药剂,这会危害到后茬的敏感作物。因此,为确保下茬作物不受到危害,在使用这些品种的药剂时,应慎重考虑,尽量避免使用或将药量降低。
(三)抗药性
在一些地区,由于长期使用除草剂,已经出现了较弱的抗性群落,这将影响着大豆的生产。因此,应不断更替使用各种类型的除草剂,防止某一草种蔓延、扩展。同时,根据杂草的数量及种类,选择有效地品种,并合理搭配药量。
大豆田除草剂防除关键技术
选择除草剂品种的基本原则是有效、经济和安全。在选择使用品种时应满足的以下两个条件,第一,确保作物安全、不受到药剂危害;第二,有效预防杂草的出现。以上述为基础条件,尽量选择比较经济的品种。
(一)大豆田使用除草剂品种原则
在农田这个大的生态环境中,除了要了解杂草和农作物种类、发育阶段与情况外,还需与环境条件与除草剂特点相结合,在合理的使用技术和方法下,有效地消除杂草,同时也不影响作物生长。为避免杂草群落蔓延、扩展,产生一定的抗药性,应依据土壤特征、气候条件、杂草生育状况和除草剂品种特点,科学选择除草剂的种类,合理控制除草剂的用量。另外,每年要轮番使用不同种类的除草剂。对于叶龄较大的杂草,可适当增加药量;对于可以同时作土壤处理和茎叶处理的药剂,可以增加土壤处理的药量。当在天气比较热、土壤湿度较小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茎叶处理剂的用量;当土壤是粘性土质、含有较丰富的有机质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土壤处理的除草剂的用量。降低助剂的使用用量。
(二)施药量
在大豆的农田中,除草剂的使用量与其品种有很大的关系。例如甲草胺,在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大豆农田中,其药剂使用量高达2520-2280克/公顷,而氯嘧磺隆,其使用量是15.0-22.5克/公顷,比甲草胺小168倍。即便是相同的除草剂,由于施药环境、杂草的大小、施药的方法的差异,其用量也是不同的。对于叶龄较大的杂草,可适当增加药量;对于可以同时作土壤处理和茎叶处理的药剂,可以增加土壤处理的药量。当在天气比较热、土壤湿度较小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茎叶处理剂的用量;当土壤是粘性土质、含有较丰富的有机质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土壤处理的除草剂的用量。是否能有效防治杂草关键在于除草剂用量的使用,如果药量太大,不仅增加了经济成本,还会危害的农作物的生产,对环境也会造成污染;然而用量太小,又达不到防治效果。
(三)施药技术
施药时间要把握好。除草剂的施药时间主要分为播前、播后苗前及苗后早期施药和苗后施药两种,前者是多作土壤处理,即杂草种子在萌发出苗前,其幼根、子叶及禾本科杂草的芽鞘等吸收了除草剂,进而被杀灭;后者是在杂草发育3到5叶后,进行茎叶处理。一般时候,苗后茎叶喷雾避免使用土壤处理剂,而作土壤处理的药剂避免使用茎叶处理剂。但在实际的应用中,等杂草发育到3叶时,才使用处理剂进行处理,这时杂草已经有了较强的抗药性,致使杂草防治效果较差。
(四)大豆田使用除草剂种类
(1)乙草胺、普施特、广灭灵、塞克津、地乐胺和氟乐灵,都是适用于播前或播后苗前的药剂,使用其中的一种或搭配使用都可行。
(2)威霸、盖草能、禾草克、稳杀得、拿捕净,是在大豆生长期常用的除草剂,用于防治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噻磺隆、虎威、苯达松、克阔乐以及三氟羧草醚,主要用于防治阔叶杂草。一般在大豆发育1-3片复叶或者是阔叶杂草长有2-4叶时,是最适合的施药时期。
(五)长残效除草剂的限制
长残效除草剂具有杀草谱广、使用方便、药成本低、用药量少、除草效果好的优点,但是其在土壤中的残留时间较长,会严重危害到后茬作物的生长,造成减产或绝产。因此,在大豆农田中使用长残效除草剂应采取以下几个措施:第一,加强农药管理,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上的规定,使用长残效除草剂,并密切关注种植敏感作物须间隔的时间;第二,大豆生长较好、药效好,现在还没有长残效除草剂的替代品,植保部门和农药检定所应根据作物夏种和轮作的具体情况,制定使用办法;第三,对安全性较低的,应把握好施药条件,降低长残效除草剂对后茬作物的危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82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