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的经济
明清时期,嘉定与常熟、吴县等地共享“苏布名重四方”之誉。其时,土纺土织遍及家家户户,产品远销大半个中国。清末民初,洋纱洋布(机制品)倾销,土布业日衰。之后,随着毛巾织造技术传入境内和产品在国内外打开销路,毛巾业渐兴。此外,草编、竹编等农村家庭手工业也较发达。
解放初,本县棉纺织业通过重新组合,生产能力扩大。同时,又新办和扩建了一批机械、化工、粮食加工等工业企业。1949~1957年,全县工业年产值以12.75%的速度递增。
1958年在“大办工业”的热潮中,县属工业创办了几家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机械、化肥、农药工业企业;社办工业在大办小机械、小五金、小化工、小纺织、小建材的“五小工业”中得到发展。是年底,全县工业产值上升到1.39亿元,比1957年增53.3%,但因盲目发展,部分企业不久即关停转并。1962年,嘉丰棉纺织厂等11家骨干企业划为市属工业企业,全县工业产值锐减。“文化大革命”初期,社队工业步履艰难,发展速度受到限制。1970年后,国家提出建立县、社、队三级农机修理网,社队工业发展步伐加快。1970~1976年,全县工业产值年递增率为18.7%。
1978年后,社队工业(后称乡镇工业)更加蓬勃发展,各公社(镇)从各自的经济环境和基础出发,工业的发展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南部桃浦公杜依托市属化工区发展化学工业为主;西部安亭镇依托大众、上海两家汽车厂,发展汽车装配修理业为主;北部望新公社利用污染少、水质好的有利条件,发展医药、食品工业为主;东部徐行、华亭、戬浜公社利用原有基础,发展机械加工业和照明器具制造业为主;中部嘉西公社依托邻近的嘉丰棉纺织厂等市属企业的技术装备优势,发展纺织工业为主。
进入80年代后,本县进一步贯彻城乡一体化方针,积极发展横向经济联合。至1987年,全县兴办多种形式的联营企业202家,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3。部分乡镇还依托嘉定卫星城的科学技术优势,先后组建科研生产联合体企业23家,开发了一批高技术、高效益的产品。同时发展中外合资企业3家。
1978~1987年,本县工业产值年均以22.41%的速度递增。至1987年底,全县有30多个工业行业,1472家工业企业,2134只工业产品。其中机械、电气、食品、纺织、化学、橡塑、文体用品等11个行业,年产值都超过1亿元,成为本县工业骨干行业。本县工业产品在国际.上荣获金质奖、银质奖的有2只,被评为国家部级优质产品和上海市优质产品、名牌产品的有20只,被评为市局级优良产品的有92只。其中灯头、灯泡、味精、大头针、回形针等产品,质量好、产量多,是本县工业的重点产品。
1987年,本县工业产品纳入国家计划的有110种,约占总产品数的5.15%。是年,全县工业固定资产(原值,下同)为9.79亿元,职工(年末人数,下同)﹣17.44万名(乡镇工业占43.3%),年产值24.31亿元(乡镇工业占45.7%),比1949年增长69.2倍,利税总额(利润和产品销售税,下同)4.73亿元(乡镇工业占45.7%)。工业产值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91%,出口工业产品有100多种,年解交额2.76亿元。是年,工业固定资产、总产值、创利、上缴国家税金,均居市郊10县之首。
2011年全区增加值由2007年的478.3亿元增加到915亿元,年均递增12.8%,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先机,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领域重大项目有力推进,京东、百度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重点产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9.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2573.7亿元,比上年增长15.9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7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461家,完成工业产值2166.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4.2%。工业产销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全年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9.3%。
至2012年,嘉定区的工业已形成汽车配件及汽修业、电子电器、金属制品、化工及精细化工、通信电缆及设备、纺织服装等 6 个支柱产业和食品、新材料、包装材料、饲料等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支柱产业的工业总值占全区三级工业总值的 45.7% ,除 1 个市级工业区(嘉定工业区), 3 个区级工业区(南翔、江桥、唐行)和一镇一点的镇级工业区外,还建有希望、蓝天、沪太、大众等 20 多个私营经济小区,工业集聚效应显现。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全区工业的主力,其工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 47.7% 。在世界排名前 500 家公司中有10多家在嘉定投资办企业,如美国通用汽车、通用电气、荷兰飞利浦、德国大众、日本伊藤忠、富士通、丰田等公司。私营工业继续发展,其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15% 。全区共有汽车零部件企业21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064.7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4%,其比重较2010年底的37.0%提高了4.4个百分点,拉动全区工业经济增长9.1个百分点。从生产规模看,行业内产值超5亿元的企业共有49户,约占总户数的23.1%;而其产值总量达到841.0亿元,同比增长26.4%,占整个汽车零部件行业总产值的79.0%。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日益凸显,汽车产业“一业特强”的优势进一步巩固。 1990年全县粮食生产实现了“三创”:全县粮田128.56万亩,比1988年增2.7%,比1989年减1.8%,全年粮食总产达205181吨,比1988、1989年分别增4.63%和4.30%,创历史最高记录,单季稻亩产504公斤,比1988、1989年分别增加5.22%和4.13%,创历史最高记录,全县粮食商品率35.2%,比1988、1989年分别增加9个和6.1个百分点,亦创历史最高记录。小麦亩产273公斤,被国务院命名为“夏粮丰收先进县”。县农业局被农牧渔业部评为1988年全国农业基点调查工作先进单位。
由于种植棉花用工大、产量低、收入少,1988年,全县棉花种植面积由1984年的12.16万亩,减少至2.95万亩;皮棉总产由8115吨,减少至1635吨;亩产由67公斤减少至55公斤。
2011年,嘉定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3.53亿元。全区共建立小麦千亩丰产方3个、百亩丰产方20个,总面积8000余亩。完成全区7.3万亩水稻和近6.2万亩小麦的抢收工作,全区粮食总产5.9万吨。设立区级稳菜资金并制定使用细则。完成淡季蔬菜生产的组织工作,确保市场供应,上市蔬菜16.47万吨。全年出栏生猪18.74万头,上市家禽28.93万羽、鲜蛋1987.7吨、水产品2144吨。全区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59.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245元。实施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13.19万亩,还田率97%。全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61个,完成农村村庄改造3038户。 1988—1990年,全县通过专家鉴定或验收的应用技术研究项目64个;软科学研究项目7个;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项目31个,“星火计划”项目19个;“丰收计划”项目5个。项目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工业、农机、水利、医药卫生、交通运输等13个行业和仪器、仪表、机械、生活制品、光学、化工、日用金属制品、保温材料、栽培、种子、植保、土肥、畜牧兽医、科技管理、经济理论等54个专业,其中属国内首创4项,国内领先9项,国内先进19项,市内首创24项,市内先进33项。
至2011年,嘉定区推进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嘉定园扩区,科技支撑和引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显现。全区有高新技术企业315家,新申报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2家,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连成(集团)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创新型企业,10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新增88项国家和市级创新基(资)金项目。新认定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科技企业152家。 元明之际,离县治15公里的刘家港(今称浏河),乃国内重要贸易港口,本县素得其利。见之文字记载的境内对外贸易始于民国初年,出口产品有大蒜、黄草织品、毛巾等,经外商在上海开设的洋行,运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民国30年(1941),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产品出口一度中断。抗日战争胜利后,本县除恢复传统出口产品外,增加了纯棉坯布的出口。
解放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扩大,本县出口产品的品种、数量和销售国家(地区)日益增加。1979年起,贯彻执行对外开放方针,出口品种、数量大幅度增长,出口产品由原来以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为主,逐步变为以工业产品为主。同时,开展“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生产,来件装配,补偿贸易)、吸收外资、引进技术设备、创办中外合资企业等,促进了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全面发展。至1987年底止,全县有出口创汇企业120多家,出口产品120多种,从事外贸生产的职工约3.5万名。是年,传统出口的大蒜、黄草织品的解交额比1978年增长1.53倍。食用菌、塑料编织品、服装、棉布、绣品、味精、灯泡、柠檬酸、文教用品等商品,质地优良,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国际市场青睐,成为本县出口的重点产品。1987年,全县外贸解交额3.13亿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11.7%,比1978年增长7.2倍。工业产品(包括手工艺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不断上升,1987年占88.25%。在扩大出口的同时,本县于1980年起,还利用外汇留成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进口紧缺原辅材料;兴办合资企业;组织技术劳务输出等,发展了对外经济贸易关系。
2012年,累计批准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03家,比2011年同期增长20.1 %。聚焦总部经济、金融投资领域,成功引进股权投资和管理类企业近百家,引进总部型外资企业7家,至年底,全区股权投资和管理类企业共317家,外资总部型企业达35家。外贸出口继续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完成外贸出口总额9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加工贸易出口47.3亿美元,上升17.6%;一般贸易出口47.4亿美元,上升18.8%。三资企业出口7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占全区出口的80.6%。
大蒜的种植方法
1.精细整地。种植大蒜以肥沃、松软、排水优良的砂质土壤为好, 尽量避免连茬。一般深耕在15~20厘米,结合深耕亩施厩肥1000~1500公斤,筑2米左右畦,挖好排水沟,畦面保持平整、松软。
2.适时播种。作蒜头种植的,以九月上旬至十月上旬播种为宜;最迟不得超过十月中旬。作青蒜种植的,以八月中下旬播种最佳。播种采取穴植,每穴2—3瓣,间距17×20厘米,深度保持在0.02~0.3米,播种后覆盖一层草木灰或浇上一层泥沙浆。 亩播种量120—140公斤。要注意选择抗逆性较强的品种。
3.施肥管理。(1)基肥:在整地前亩施碳酸氢铵20~25公斤,过磷酸钙8~10公斤,氯化钾4~5公斤,或复混肥15~20 公斤。(2)苗肥:全苗后三叶初,每亩施入畜粪尿1500~2000公斤,对加5公斤尿素。(3)腊肥:所谓腊肥,即在今冬至翌春给作物追施的一次补肥。 每亩施碳酸氢铵10公斤,人畜粪1000—1200公斤。(4)抽薹肥:大蒜抽薹期,每亩施尿素15公斤。(5)叶面喷肥:在蒜头急速膨大期,亩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最好在谷雨前后喷施。
4.田间管理。 大蒜齐苗后用竹片移苗、定苗。在定苗后施肥应及时进行松土除草。大寒前后松土一次,翌春二月下旬及时疏通排水沟,如遇天旱,应及时沟灌进行抗旱。
5.防治病虫。大蒜主要病虫害有疫病、咖啡豆象。亩用25%多菌灵100克对水50公斤喷雾防治疫病;大蒜咖啡豆象可用磷化铝每立方米3—5克熏蒸防治。
6.及时采收。蒜薹的采收一般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当蒜薹上部向下弯曲时,或抽出叶顶0.1米时应及时采收,并削净蒜蒂,就地摊晒2—4天,然后贮藏。?
菠菜的种植方法
菠菜在较长的日照和较高的温度条件下有利于花芽的分化和抽薹,在日照较短和冷凉的秋季和秋冬季节特别有利于叶簇的生长,而不利于花芽的分化和抽薹。故菠菜的栽培技术以秋播为主,秋播中选用耐热早熟的品种行早秋播,于当年收获,选用晚熟和不易抽薹的品种行晚秋播,越冬而于次春收获。此外,可以选用耐热和不易抽薹的品种行春播或夏播,但栽培较少。
播种 本地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后30-40天可分批采收,也可提前于7月或延迟9月中、下旬播种;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的,于次春采收。春播菠菜于2-4月播种,但以3月中旬为播种适期,播后30-50d采收。菠菜各地都采用直播法,以撒播为主,播前整地深26.67cm左右,作成宽1.33-2.67m的畦,播前施基肥,也有用干种子播后即施用浓厚粪肥的,可保持土壤湿度和促进种子发芽。菠菜种子为胞果,其果皮的外层是一层薄壁组织,可以通气和吸收水分,而内层是木栓化的厚壁组织,通气和透水困难。播前应可先把果皮弄破而后浸种催芽,或将种子浸凉水约12h后,放在4℃低温的冰库里处理24h,然后在20-25℃的条件下催芽,经3-5d出芽后播种。早秋播种菠菜,由于气候炎热、干旱,且时有暴雨,生长较差,且常死苗,播种量较多,一般用量每亩1.50-2.25kg。播前先浇足底水,播后用草覆盖,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土。在9月上旬前后播种着,气温逐渐降低,不必进行浸种催芽,每亩用量0.75kg就可。10月播种或春播,每亩用量0.50-0.60kg。菠菜的播种量除随播种季节而异外,也因播种方式、采收方法不同而有差异,一次采收完毕的,春播的用量可少些,在高温条件下栽培或进行多次采收的,可适当增加播种量。
田间管理 秋菠菜前期气温高,追肥可结合灌溉进行,可用20%左右的粪肥追肥,后期气温下降浓度可达40%左右。越冬的菠菜应在春暖前施足肥料,以免早期抽薹,在冬季日照减弱时应控制无机氮肥的用量,以免叶片积累过多的硝酸盐。分次采收后,应在采收后追肥。菠菜发芽期和初期生长较慢,在早秋和春季的苗期应及时锄去杂草,分次采收的应在采收时除去杂草。在采收前15d左右用15mg/l的赤霉素喷射,可以提早成熟,增加产量;气温高时,菠菜对赤霉素的反映敏感,使用浓度可低些,气温低时可高一些。使用赤霉素应结合追肥,增产效果才更显著。
采收 秋播菠菜播后30d可采收,以后每隔20d左右采收1次,共采收2-3次。春播菠菜常一次采收完毕。早秋菠菜每亩产量180kg左右,迟播可达每亩300kg左右。越冬菠菜每亩可达375kg左右,春菠菜每亩产量近于早秋菠菜。
留种 留种的菠菜可适当迟播,一般在10月份,如迟至早春播种,植株生长不大而抽薹快,不利于株选,影响种子的产量和品质。抽薹以前可采收两次,按行株距20×23cm 留种。抽薹时拔除全部绝对雄株,以利于通风透光,保留部分营养雄株,以利授粉。种株叶片变黄,种子成熟,整株拔起,晒干、脱粒、扬净后贮藏。
青菜的种植方法
1、选择土块:选择土层深厚,灌溉条件好,土壤、水质和空气无污染的稻田和旱地。
2、选用良种:充分利用本地青菜农家品种优势,选用当年无病、无虫、健壮青菜原种,进行提纯复壮,统一供种。
3、适时播种:一般10月上旬为最佳播种期,利用中稻田或大豆、花生收获后空闲土地做苗床。按苗床与大田比1:7育苗,床土整细整平。
4、合理密植:菜苗30天后移栽,11月中旬要移栽完,一般行距66.7厘米,株距33.3厘米,每亩栽3000株,土块肥力好的适当稀植,选阴天或晴天早、晚移栽,栽后浇1次定根水。
5、科学施肥:青菜是越冬作物,生长期长,吸收性强,第1次施肥在植后3-5天进行,每株施人粪窖火土灰500克;第2次施肥在移栽后60天进行,施稀释人粪尿即可。青菜不发生病虫害,不需使用农药。
6、适时收获:青菜收获最佳时期为次年3月中旬,老嫩适当,洗净,制成菜胚,既可防止烂脚叶,又能提高产量和质量。
胡萝卜栽培技术
1.整地播种胡萝卜幼苗生长缓慢,生长期长,铺膜的和没铺膜的多安排谷雨和芒种前后播种。它直根入土深,宜选择土层深厚,通气、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栽培。耕翻22—26cm,然后细耙2—3遍,整平耙细,并结合整地施入充分腐熟而细碎的有机肥。
胡萝卜可以高垄条播亦可以平畦撒播。通常垄距50—60cm,每垄条播两行,株距10cm左右。平畦宽1—1.5m,在较好的肥水条件下,株行距以10×10cm或12×12cm较为适宜。
胡萝卜种子有刺毛,妨碍种子吸水,且易粘结成团不便播种,所以播种前要将刺毛搓去。条播每亩用种0.75kg左右;撒播1.5—2kg。为使胡萝卜出苗快而整齐,也可进行浸种催芽,催芽一般可提前出苗3—4天。
2.田间管理
1)间苗、除草胡萝卜间苗宜早,幼苗长到1—2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间苗,除去过密的弱苗,保留健苗,苗距3—4cm。4—5叶时定苗,每亩留苗数,大型种万株左右,中、小型种4—6万株。
胡萝卜幼苗期生长缓慢,杂草生长迅速。因此,及时除草是保证苗全苗壮的关键。一般结合间苗进行中耕除草,亦可用除草剂灭草。常用除草剂有除草醚(25%),每亩0.75—1kg,于播后发芽前喷雾处理土表(不包括铺膜的,铺膜的要在整地时进行);也可用除草剂1号(5%),每亩用量100—150g,或扑草净(50%)100,兑水50—60g。
2)灌溉与施肥胡萝卜虽然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但仍必须合理供给水分和养分。从播种到出苗,应连续浇水2—3次保证顺利出苗。幼苗期需水量不大,应保持水分适中。进入叶部生长盛期,要适当控制水分,加强中耕,保持地上部与地下部平衡生长。肉质根肥大期,也是对水分需求最多的时期,应及时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若浇水不足,则肉质根瘦小而粗糙,品质差。若供水不匀,则易引起肉质根开裂。
胡萝卜生长前期吸收很慢,随着肉质根迅速生长,才大量吸收养分。每生产1000kg产品,约吸收氮3.2kg、磷1.3kg、钾5kg。因此,除施足底肥以外,在其生长期间还应追肥2—3次,第一次在产苗前后,每亩追施硫酸铵10—15kg,以后隔20—25天,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追肥,每次施复合肥25—30kg。此外,胡萝卜对新鲜厩肥和土壤溶液浓度过高都很敏感,如果用新鲜厩肥或施肥量过大,易发生叉根。
栽培技术与胡萝卜品质关系
胡萝卜在不良的环境与栽培条件下,常有畸形根、裂根和叉根,使产量和品质降低,上述已提到了,这里不必赘述。最要注意的是缺硼症状,表现是根系不发达,生长点死亡,外部变黑。缺钙症状,表现为营养生长受阻,形成木质根。
香菜栽培技术要点
一、特性:属伞形科植物。它能耐-1℃至2℃的低温,适宜生长温度为17℃至20℃,超过20℃生长缓慢,30℃则停止生长。
香菜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土壤结构好、保肥保水性能强、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有利于香菜生长。香菜属于叶菜类蔬菜,它的收获器官又以茎叶为主,所以在香菜的生长期间,氮肥必不可少。可以在叶面上喷洒0.2%至0.3%的氮肥溶液(硝酸铵、尿素)混加磷酸二氢钾,保持叶片旺盛。
二、品种选择:香菜有大叶品种和小叶品种。大叶品种植株高,叶片大,缺刻少而浅,产量较高。小叶品种植株较矮,叶片小,缺刻深,香味浓,耐寒,适应性强,但产量稍低,一般栽培多选小叶品种。
三、栽培技术:香菜春、秋、冬皆可露地栽培。苗期不宜浇水太多,如果浇水量过大,很容易出现一些根部病害,导致死棵现象发生(沤根、根腐病、软腐病等)。
待苗长至10厘米时,植株生长旺盛,应勤浇水,保持土壤表层湿润。浇水的同时追施速效氮肥1至2次。注意中耕和适当间苗,间苗时拔除杂草。夏季需适当遮阴,并防暴雨冲刷,雨后及时排水,保证出苗整齐。
四、大棚栽培:一般9至10月直播,入冬前灌一次冻水,以利幼苗越冬。
葱栽培技术要点
1月扣棚,1至2月无需通风透气。当幼苗返青时,进行中耕、松土、除草。待苗高10厘米时,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棚温保持在20℃至25℃。每亩追施化肥1至2次,每次用硫酸铵15公斤左右,可提前收获。
1)温度。大葱种子发芽始温为2~5℃,种子发芽适温是 15~25℃,2~3天即可发芽。大葱叶片生长最适温度为15~25℃,在10~20℃时葱白生长旺盛,有利于叶鞘积累养分。超过 25℃,则生长迟缓,形成的叶和假茎品质都较差。大葱可忍受-20℃的低温。
分葱和细香葱性喜冷凉,生长适温13~20℃,能耐0℃左右低温,在25℃以上高温和强光下品质下降,只有春、秋两季生长和分蘖旺盛。
(2)光照。葱对光照强度要求不高,光补偿点为2500勒克斯,饱和点是25000勒克斯。葱健壮生长需要良好的光照条件,不耐阴,也不喜强光。
(3)水分。葱的叶片呈管状,表面多蜡质,能减少水分蒸腾,耐干旱。但根系的吸收能力差,所以各生长发育期均需供应适当的水分。葱幼苗生长旺盛期、叶片生长旺盛期、开花结实期对水分的要求较多,应保持较高的土壤湿度。葱不耐涝,多雨季节应注意及时排水防涝,防止沤根。抽薹期水分过多易倒伏。
(4)土壤营养。大葱对土壤条件的适应性比较广,由砂壤土到黏壤土几乎都可栽培。所以在长江南北、中原、西北、华北,特别是东北数省,都有广泛的栽培,并且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大葱在砂壤土上栽培,便于松土和培土,土质疏松,通透性强,容易获得高产。但是在砂质壤土地上栽培收获的产品,细胞壁木质化程度大,葱白粗糙松弛,外干膜层次多,不脆嫩,辛味重,不耐贮运。砂土地过于松散,培土后容易倒塌,保水保肥性差,产量低。黏土地不利于大葱发根和葱白的生长,植株纤弱,根系不壮,葱白细长,产量较低。但是在黏质土壤上栽培收获的大葱产品,组织细致结实,葱白洁白脆嫩。所以,大葱高产优质栽培,对土壤条件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一般以黏质壤土,耕层深厚;质地润松,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PH7.0左右,对大葱的生长最为适宜。生产上栽培大葱,适宜的土壤PH范围为5.9~7.4,生育界限为4.5。在酸性土壤上栽培大葱,应施用草木灰等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
据调查,高产优质栽培的土壤条件是:0~25厘米土层,土壤质地为黑褐中壤、粒状、润松、孔隙动物穴多,侵入体多,土壤含有机质25.5克/千克,全氮0.83克/千克,全磷1.28克/千克,碱解氮60毫克/千克,速效磷15毫克/千克,速效钾58毫克/千克,PH8.2,容重1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82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