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有天井的楼房利弊是什么

天井指的是传统宅院中房以及其他房之间、或是房屋和围栏所围成的露天场地的区域。那么有天井的楼房利弊是什么呢?接下来,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有天井的楼房利弊是什么

有天井的楼房利弊是什么

一、 利势

1、 排水方面。天井的楼房房顶都会有排水砖,可以很快的把水流引入水沟里,可以避免洪涝灾害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也有利于引流给农作物或者植物进行灌溉等。还有一些人会在天井的下方建造一个大的水池,用来蓄水,以备不时之需。

2、 有天井的房子一般通风会比较好,天井能够平衡房屋内的热量循环,有冬暖夏凉的作用,特别是夏天,通风效果非常好。如果是别墅类的房屋设计天井的话,不仅可以增强空气的对流,还可以增加美观性,外观感觉更加气派。

二、 弊端

天井又高又深,所以墙面会设计得比较高,这样一楼的采光就可能会被楼上的建筑物遮挡住,因此会导致一楼比较潮湿。时间久了,就容易出现墙壁发霉,滋生霉菌的现象,看起来会比较脏,不过楼上的采光是比较充足的,这点大可放心。

天井风水有什么禁忌

1、 天井设有水池者,主脾胃贴不佳。

2、 天井种有鲜花多者,主犯桃花。

3、 天井排水口堵塞,主眼疾耳痛。

4、 天井设有栏杆,主心脏疾病。眼疾。

5、 天井旁边设厕所,主多病痛。

6、 天井内设有假山、小桥,主桃花、婚姻不美满。

7、 天井积水者,主多病痛。

8、 天井宜整洁干净,不能堆放杂物,不能滴雨水。

文章总结: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有天井的楼房利弊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一些有需要的朋友们。

井的发明,是古代社会迈入文明的标志之一。它大大减少了古代人们对江河的依赖性,为城邑的形式,国家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周书》说黄帝穿井,尧民凿井而饮。凿井的历史相当悠久。中原地区的裴李岗、汤阴白营遗址都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水井,而且井较深,说明当时凿井技术已相当成熟,使用水井当有相当长的历史。《世本》记:汤旱,伊尹教民田头蓄井以灌田。这是商代已有凿井灌田的历史记载。

经春秋战国至汉代,铁制工具广泛应用,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凿井技术的提高,开凿水井更加普遍了,水井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汉代考古中,南阳市文物研究所1997年和2000年分别在南阳白河镇双铺村及白河滩上发现汉代井群,两处遗址均位于农业生产区内,附近没有发现大的建筑基址、墓葬等,疑为灌溉用井。文献记载,南阳汉代水利设施发达,西汉,南阳太守召信臣在修有大的渠堰等水利工程外,还建有为数众多的汉土当、汉井等小型水利工程,为促进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两处井群离白河较近,蓄水方便,用于灌溉的可能性较大,相对于灌溉用井,南阳市文物工作者在1959年和1994年,分别于南阳汉代冶铁遗址及汉代铸币遗址手工业生产区内发现汉井群,根据其位置断定,这些井显然是用于工业生产的,考古材料所提供的汉代水井,有瓦圈井,也有砖券井,券法既简单又坚固,券井技术进一步提高。而且井已在汉代工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汉代南阳郡,为全国著名的大郡。西汉时是著名的冶铁中心和商业都市,经济发展居全国领先地位。到了东汉,由于光武帝刘秀发迹于此,有帝乡南都之称。政治地位重要,经济繁荣,豪强地主势力膨胀,名门望族、功臣将相云集。汉代这里的厚葬之风较其它地区尤甚。他们崇尚迷信,认为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活人需要的,死人也需要,所以死后皆营建冥宅大墓,生活用品大量随葬。西汉前期和中期,主要随葬生前实用器,西汉中期以后,增添了各种专门为随葬而烧造的陶质明器,包括仓、灶、井、磨、楼阁模型和猪、狗、鸡、鸭等禽畜偶像。《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载有:东园匠令丞,主作陵内器物的话,说明那时统治者们死后,还有专职官员来主持造作冥宅大墓里所需要的一切陪葬物品。南阳汉代墓葬中开始出现陶井随葬,就在这个时序之列。

1991年,在南阳铁官所属的冶铁遗址制陶作坊,还发现了专门制造随葬明器的作坊。在七个陶窑址出土的遗物中,除一部分是鼓风管残片、耐火砖等残块外,一大部分是汉墓中常见的仓、壶、井、灶、陶狗等明器烧坏的残块,说明制陶作坊在保证冶铁所需的陶制品外,还多品种、大规模地生产随葬明器,成为南阳随葬明器的一个生产基地,为汉墓随葬陶井提供了充足的货源。

在汉代考古工作中,中原地区多发现水井及水井模型,而南方及成都、关中地区则多发现水田陂池模型,反映了各地作物种类的不同和种植上的区别。南阳地区出土的这批陶井模型,对我们了解汉代水井的形制,研究汉代丧葬习俗,是一批珍贵的实物资料。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84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