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什么和社会发展规划
一、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1.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国家环境保护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并公布实施。
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
3.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并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等相衔接。
二、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1.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
2.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
3.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
4.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切实增强做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加快构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重大行动、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切实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大力推动农业资源养护、显著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1、切实增强做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升农业农村生态文明。
要深刻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观,正确处理“三农”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自觉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要求贯穿到“三农”发展全过程。
2、加快构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
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制度体系。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建立农业生产力布局、耕地轮作休耕、节约高效的农业用水等制度,建立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因地制宜制定禁止和限制发展产业目录。
3、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重大行动
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支持果菜茶优势产区、核心产区、知名品牌生产基地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示范,引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多种方式积造施用有机肥,集成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加快实现化肥使用量负增长。
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加大绿色防控力度,加强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和果菜茶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建设,推动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扶持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集成推广全程农药减量控害模式,稳定实现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4、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加快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把农村建设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加强优化村庄规划管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推进“厕所革命”,整治提升村容村貌,打造一批示范县、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加快推动功能清晰、布局合理、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
5、切实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
加强污染源头治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涉重金属企业排查,严格执行环境标准,控制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农田,同时加强灌溉水质管理,严禁工业和城市污水直接灌溉农田。
开展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风险区加密调查、农产品协同监测,进一步摸清耕地土壤污染状况,明确耕地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在耕地土壤污染详查和监测基础上,将耕地环境质量划分为优先保护、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三个类别,实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管理。
6、大力推动农业资源养护
加快发展节水农业,统筹推进工程节水、品种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治污节水,调整优化品种结构,调减耗水量大的作物,扩种耗水量小的作物,大力发展雨养农业。建设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集中展示膜下滴灌、集雨补灌、喷滴灌等模式,继续抓好河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
7、显著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要突出绿色导向,把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转到低耗、生态、节本、安全、优质、循环等绿色技术上来,加强技术研发集成,不断提升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水平。优化农业科技资源布局,推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等要素向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倾斜。
8、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深入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农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防治。
2、生活“三废”的防治。
3、粮食、副食品等食物污染的防治。
4、农药残毒的防治。
5、地温、地热、地面下沉的防治。
6、水土保护、土壤污染的防治。
7、噪声、放射性污染的防治。
8、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农业生态。建立大自然保护区。
9、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净化空气。
10、加强水域管理,保护水源。
11、搞好城乡环境规划。
12、用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社会科学的基本原理管理环境。
13、出门尽量步行、坐公交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少打出租或者自己开车,这样能减少交通拥堵,还能减少尾气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14、多使用可持续利用的物品,少使用一次性物品。这样能减少垃圾,有利于保护环境。
15、节约用水,随手关水龙头,关电灯,出门记得关电器。
16、不燃放烟花爆竹,烟花爆竹对环境的污染是十分大的,一定要做到少燃放,不燃放烟花爆竹。
17、保持土地质量。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维护排灌工程设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止土地荒漠化、盐渍化、贫瘠化、沼泽化等。
18、保护水资源。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禁止超量开采地下水,防止海水入侵、水资源枯竭和地面沉降。保护自然植被,种树种草,涵养水源、水源枯竭、种源灭绝以及其他生态失调现象发生,改善生态环境。
19、防止农药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膜等农用化学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积极采取综合防治农业生物病、虫、鼠、草害的技术措施,及时回收农膜等有害废弃物,防止、减少农用化学物质对土壤和农产品的污染。
20、对国家禁止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药,农业等部门应当予以公布和宣传,并加强监督管理。
三、保护生态的标语
1、投身生态林业建设,共谱生态文明篇章。
2、为建设山川秀美、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掀起植树造林新高潮,打造绿色生态新家园
4、携手打造生态市,共建和谐新家园。
5、以生态工程为支柱,建设生态庆阳。
6、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
7、优化生态园林路,幸福走进千万户。
8、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
9、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10、投身公益事业,建设生态文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85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