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湖北长江地区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1.化肥药膜的投人量过大

湖北长江地区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全省化肥使用量在2010年达到峰值350.77万吨后持续下降,但2016年全省化肥使用总量仍达327.96万吨,比2000年增长32.7%。复合肥的增量最为突出,2016年用量是2010年的2.3倍。

全省农药使用量总体呈先增后减的态势,2015年起,全省农药使用量首次实现“零增长”,使用量为4.9万吨,比2014年前的5.2万吨,减少3000吨。2017年农药使用量为4.72万吨,比上年减少800吨。2017年全省农膜使用量达7.13万吨,较2000年的5.14万吨增幅达38.7%。

2.化肥农药使用强度仍在递增

2000—2016年,全省农用化肥和农药使用强度呈先增后平稳略降的态势。2016年全省播种面积亩均化肥用量26.8公斤,比全国亩均用量多4.9公斤。化肥使用强度568kg/?hm?,较2000年增幅达33.4%,比全国平均施用强度401kg/?hm?高出41.4%,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中比较靠前,是发达国家设置的225kg/?hm?的安全上限的2.5倍。近3年全省农药平均施用强度为21kg/hm2,比全国平均施用强度11.94kg/hm2高出79.2%。

3.化肥药膜的利用回收率依然偏低

2016年和2017年全省化肥利用率分别为36.8%和37.8%。农药只有10%—20%附在农作物上被吸收,大部分通过各种方式流人水体、挥发到大气或是浸人土壤。2017年全省难以回收的农用塑料薄膜达25%,加上大量无法回收的化肥农药包装废弃物,残存于土壤、河沟,造成二次污染。

现代农药用量这么大,对环境有影响吗?

(1)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对害虫不断选择的结果;这种作用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2)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由于这种农药的反复使用,就会使得抗药性状逐代积累而加强,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3)害虫的抗药性变强有利于害虫的生存因此是有利变异.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 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

(4)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的基础是 遗传和 变异,自然选择的动力是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害虫的抗药性是原来就有的不是在农药的作用下产生的.

故答案为:

(1)变异;不适者被淘汰;适者生存; 选择;生存斗争

(2)积累;变异;自然选择

(3)有利;

(4)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农药在现代的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药,我们对于农药应该也很熟悉。在使用农药带来农业丰收,农作物高产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的问题,当然这个污染问题最终影响的也是我们人类自身。

农药的分类及介绍

农药的种类数不胜数,分类也很复杂,我们这里对其简单介绍一下:

按照防治对象分可以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鼠剂、除草剂、脱叶剂(落叶剂)、植物生长调节剂(通俗点也可以叫生长激素)等等。

按照类型分可以分为: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乳剂、烟雾剂、颗粒剂等等。

按照使用方法可以分为:粉末撒布式、可制成水溶液式、制成悬浮液,乳浊液式等等。

这么多种农药中我们最常用也最熟悉的就是有机磷农药和有机氯农药这两个大类。有机磷农药中主要有:敌敌畏、对硫磷、甲拌磷、马拉硫磷、乐果、敌百虫等。有机氯农药中主要有:六六六、滴滴涕、灭蚁灵、毒杀芬、百菌清、溴氰菊酯、多氯联苯等。

农药有很多特点,由于农药中的成分大多数都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我们俗称的POPs,这类物质具有毒性大,生物蓄积性强,不易挥发,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且能长距离迁移。

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1.农药喷洒对大气的影响:由于很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药是进行喷洒处理的,农药喷洒出来是雾水一

样的状态。这些雾状农药液滴会吸附在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上,随风迁移,扩散开来。有时候看到人家打农药,明明离的很远,但还是能闻到很浓烈的农药味,就是这个道理。

2.农药喷洒对水体和土壤的影响:现在每年使用的农药量很大,这么多农药都进入到了我们的环境中,包

括农药包装袋,乱扔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特别是在农村中,使用过后往河里一扔,往和岸边农田里一扔。

农药包装袋里必定有残留,雨水一冲刷全部进入到土壤中,然后渗入地下水中,污染水源。扔入河里的农药包装会导致水质恶化,鱼虾中毒死亡。

同时,农药包装袋都是塑料和玻璃制品,难降解,丢弃在环境中也影响美观。

农药使用对我们人类的影响

环境是一个大系统,我们人类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我们人类时时刻刻都处在这个环境系统中,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最终的受害者是我们人类自己。由于我们人类处于食物链顶端,所以动植物中残留的最终会进入我们人体内,而且浓度是成几何倍数增加。想象一下自己每天都在吃有毒的东西,体内的毒素一天天在增加,相当于慢性中毒。所以现在食品安全管的很严,要进行农残检测,防止农残超标的食物流入到我们的餐桌上。

结语:随着更多具有低毒高效的新型环保农药被研发出来,过去毒性大的农药也一点点地被淘汰,同时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人重视,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禁止毒性大的农药的生产使用,相信未来这些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86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