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浙江省嵊州市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什么

浙江省嵊州市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竹编。

浙江省嵊州市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什么

嵊州竹编始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至汉晋时工艺已臻精细,明清两代编结水平进一步提高,竹编成为民间的生活用品。2006年5月20日,嵊州竹编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嵊州竹编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一般要经过设计、造型、制模、估料、加工竹丝篾片、防蛀防霉、染色、编织、雕花配件、装配、油漆等工序,仅竹丝篾片工艺就有锯竹、卷竹、剖竹、开间、劈篾、劈丝、抽篾、刮丝、刮篾等步骤,编织技法更有一百多种。竹编不仅是一种传统装饰艺术,更是民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嵊州竹编的产品种类

嵊州竹编经过长期的艺术发展,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风格产品,嵊州竹编艺人们创新了漂白、花筋、蓝胎漆、防蛀、脱脂、模拟动物等六项工艺,首创并形成了四大工艺特征:竹编模拟动物、竹丝篾片的漂白、篾片烫印花筋和蓝胎漆器。

所谓“花筋”工艺,是把印有各种图案的篾片,插在器物的中间和两端,印花一般有单层、双层和多层套色之分,颇具装饰效果。竹编产品丰富多样,有篮、瓶、罐、盘、盒、屏风、模拟动物、人物、建筑物、家具、灯具、玩具和中壳13个大类,6000多个花色品种。代表作有《六和塔》《岳飞》《苏武牧羊》《昭陵六骏》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嵊州竹编

浙江省嵊州市非物产有哪些介绍如下:

嵊州市非遗有嵊州竹编、嵊州根雕、嵊州泥塑、嵊州紫砂、嵊州木鱼制作技艺、黄泽戏剧服装等。

1、嵊州竹编

嵊州竹编有极高的日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有“中外竹编第一家”之誉。明清两代,嵊州竹编工场生产的竹制品已相当精致。嵊州竹编制品除了日常用的篮、盘子等外,还有大型工艺竹编精品,被国际友人誉为“东方的竹艺珍宝”。

2、嵊州根雕

嵊州根雕为省级非遗项目,浙江省重点传统手工艺振兴保护项目之一。嵊州根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有1000人从事这一民间工艺。嵊州根雕创作题材十分丰富,既有取材于古代文学的题材,也有反映现实生活的主题;既有以人物为主的作品,也有反映自然百态的作品。

3、嵊州泥塑

剡溪岸边的乌黑泥细腻洁净,砂子少,黏性、可塑性好。20世纪70年代,在著名泥塑艺术家柳成荫指导下,泥塑工艺创作有了突破。在艺术创作上,嵊州艺人们吸取了无锡惠山泥人和天津“泥人张”的彩塑艺术之长,形成了嵊州泥人的艺术风格:造型简洁洗练,写意多于写实,幽默多于叙事。

4、嵊州紫砂

2009年,嵊州紫砂工艺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代表人物金祖稠是该非遗项目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嵊州矿产资源丰富,尤其紫砂泥分布十分广泛。紫砂艺人们在吸收、消化宜兴紫砂成功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创新,使嵊州紫砂具有色泽古雅淳朴,造型优美生动,品类丰富等特点。嵊州紫砂是采用当地特有的非金属矿——细陶土,经过精选、精炼、精制成型,然后放在1000多度的高温中烧炼而成。

5、嵊州木鱼制作技艺

嵊州木鱼技术流程包括看材、初坯加工、镂空、外形雕刻、烘干、自然干燥、调音、抛光、油漆、最后定音等十五道工序。木鱼制作工艺是融集美学、声学、理学、佛学和手工技艺于一体的综合性工艺。所用材料原来为本地的樟树,现在多用非洲产的沙比梨木。

6、黄泽戏剧服装

嵊州是越剧发源地,民间剧团多。为迎合各地剧团的需求,嵊州戏剧服装作坊应运而生。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制作技艺,制作工艺精湛。戏剧演出所需的服装、鞋帽等,一应俱全,大到官服蟒袍,小到头饰珠花;上到各式盔头,下到绣鞋高靴。除生产戏剧服装外,还制作戏帽、刀枪把子和戏剧道具。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86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