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市富川县人口密度多少
人口:约29万人
人口密度:184人/km2
富川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湘、桂、粤三省交界的都庞、萌诸两岭余脉之间,东连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南部钟山县,西与恭城县接壤,北与湖南省江永县相连。全县辖13个乡镇,145个村(街、居)委会,总面积1572.36平方公里,总人口29万,其中县城人口3万。县政府所在地位于美丽的碧溪湖畔,清澈的富江河从县城中心流过,县城距贺州市60公里,桂林市180公里,南宁市550公里,广州市380公里。县内12个乡镇,全部通柏油路。目前在建的桂梧高速公路贺州段距富川县城仅35公里;连接湖南桂北的永贺高速公路富川段即将开工建设;在建的广贺高速建成通车后,富川到广州仅需3个小时。同时,西南出海通道洛湛铁路经过富川并建有客货运站,2008年可全线通车;贵阳至广州高速铁路途经贺州,建成后,富川经贺州到广州不足两个半小时,将进入“粤港澳两小时经济圈”。以上项目竣工后,富川将结束没有铁路,没有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历史,其通往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将更为便捷。
富川位于东经115度5分——111度28分,北纬24度37分——25.9度9分,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年均气温为19℃,年极端最高温度38.5℃,极端最低温度-3℃,全年≥10℃的活动积温为6072℃,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为1700毫米,年相对湿度75%。境内土地宽广肥沃,全县已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为163.87万亩,尚未利用的宜垦耕地24.98万亩。农作物以水稻、烤烟、玉米、花生、黄豆为主,是自治区商品粮基地和广西最大的春烤烟生产基地。烤烟生产占广西三分之一以上。经济林有马尾松、湿地松、油桐、毛竹、油茶等;果木林有枣、柑橙、柿、桃、李等,是自治区油茶基地和广西最大的蜜枣加工生产集散地。富川水草丰茂,草场宽广,也是自治区发展水牛的重要生产基地。水产养殖业更是历史悠久,前景广阔,境内5.8万亩水面的龟石水库,近年来,引进银鱼放养获得成功,银鱼养殖将成为我县一项新的支柱产业。地下矿产品种多,储量大,主要有锡、钨、铁、锰、石材等,可谓资源富县之称誉。种植的水果、粮食,养殖的畜禽、淡水鱼远销欧、美、亚。其中最著名的是富川水牛、蜜枣、脐橙、银鱼、桂花鱼被列为广西基地县,脐橙获全国同类产品金奖。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古老的瑶乡焕发了青春,在党的领导下,富川各族人民不懈努力,瑶山富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写出了壮丽的新篇。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国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由1995年的89153万元增加到2000年的11468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80年翻2.8番。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现行政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的目标。县城沿江商住小区、园艺场商住小区开发初具规模,商住楼鳞次栉比。全县13个乡镇和县城开通程控电话、无线寻呼和移动通讯,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2万门。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建设经自治区有关部门验收达标,110千伏送变电工程全面启动。农业产业化势头良好,整个农村经济生机勃勃。
富川山水秀丽,风情浓郁。有闻名遐迩的富川八景旅游名胜;被誉为“小桂林”的秀水风光;凤溪民族风情晚会;山水之腴的川岩;古朴雄伟、布局严谨的古明城;饱经沧桑、古色古香的回澜风雨桥和灵溪庙;碧波荡漾、风光旖旎的碧溪湖等。她的风景各异,令人流连忘返,是中外游客心往神驰的旅游胜地。
自然资源
富川县位于东经 115°5′—111°28′,北纬24°37′—25.9°9′,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年均气温为19℃,年极端最高温度38.5℃,极端最低温度—3℃,全年≥10℃的活动积温为6072℃;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为1700毫米,年相对湿度75%;土地肥沃,富川以沙壤土和红壤土为主,P、K含量丰富,有机质含量高。属都庞岭山脉、海拔1000——1870米的西岭山,自北到南,贯穿整个富川的西部;东南部是萌渚岭山脉余脉;中部是平地,海拔250米。
全县拥有耕地28万亩,其中水田18万亩,旱地10万亩。县境内矿产、水电、森林等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锡、金、铅、锑、锰、磷、稀土、铁、花岗岩等30多种,其中藏量丰富的有铁、锡、铜 、锰、花岗岩等十多种。富川的土地资源十分丰富;宜种经济林荒山200平方公里;宜种水果和其他农作物荒坡地30万亩;宜养淡水鱼水面19万亩。县内主要河流有富江河、白沙河流经广西贺州、广东封开汇入珠江;秀水河流到湖南省。富川县是珠江与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地之一。
经济建设
富川工业起步于60年代,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卷烟、卷烟材料、建材、化工、电力、煤炭、机械、制药、纺织、冶炼、印刷、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目前有年产15万大箱的卷烟工业,有与卷烟相配套的获国家中型一档企业的卷烟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有年产16万吨的水泥工业,有年产5000吨的蜜枣加工工业。多年来,企业本着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在市场竞争中劈波斩浪,奋力前进。开发创造了“三月三”香烟,“元宝”蜜枣等一批优质名牌产品,部份产品远销港澳东南亚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工业
富川工业起步于60年代,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卷烟、卷烟材料、建材、化工、电力、煤炭、机械、制药、纺织、冶炼、印刷、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目前有年产15万大箱的卷烟工业,有与卷烟相配套的获国家中型一档企业的卷烟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有年产16万吨的水泥工业,有年产5000吨的蜜枣加工工业。多年来,企业本着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在市场竞争中劈波斩浪,奋力前进。开发创造了“三月三”香烟,“元宝”蜜枣等一批优质名牌产品,部份产品远销港澳东南亚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农业
富川位于广西桂东北,是桂湘粤边界极少污染的宝地,是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的“桃花源”区。全县总面积1572平方公里,其中林地97万亩,牧地80万亩,待开发地30万亩,水面7万亩,耕地27.2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8.46万亩。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农民增收目标,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按照“粮食调稳,结构调优,布局调活,效益调高”的思路走产业布局区域化、主导产业规模化的路子。目前全县已形成粮食,烤烟、反季节蔬菜、台湾小南瓜、东升南瓜、冬菜、花生、油菜、茶子、芋头等十大生产基地。富川产的优质米、水果、烤烟、蔬菜、植物油等农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以及港、澳、台、东南亚等地,其中富川烤烟曾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富川的夏阳白、东升小南瓜、芋头等特优农产品驰名港澳台,年产值超亿元。全县人口2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9%。1999年农业种植业总产值4.306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38元,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上,重点开发的种植业产品有反季节蔬菜、蘑菇、烤烟、银杏、植物油、优质米等名优产品,以生态农业“万元田”高新技术开发为重中之重。
富川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农业综合开发前景非常广阔,目前所形成的各种特色产业市场发展前景看好,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块宝地,县委、县政府确立“以知识为本,走高科技兴县”的战略,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到富川投资开发,富川县将给予特别的优惠待遇政策以保证投资者得到丰厚的回报。
水电
富川瑶族自治县电网是发、供分离的水电网,县境内水力资源蕴藏量5万多KW,已开发2.4万KW,1999年发电量7000万KW/h。通过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建设,已形成35KV网架,35KV千伏变电站6座,主变容量1.95万KVA,用户35KV直配变压器容量0.630万KVA,1999年全县用电量6100万KW/h。2000年在建的110KV变电站,一期工程主变容量2万KVA,35KV变电站2座,设计主变容量0.52KVA,计划年底投产。规划近期开发小型水力发电站8座,装机0.6万KW。到2005年,富川将建成水电农村电气化县。
林业
富川境内群山环绕,山地宽广,全县林业用地面积69663公顷,占总面积的44.6%。森林蓄积量达154万立方米。
富川原生植被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常见的树种资源有20多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珍贵林木有银杏、樟、楠、水杉、黄檀、红椿等。
近10年来,富川县党委、政府狠抓了植树造林工作,每年造林5万多亩,于1991年完成了造林灭荒任务,并于1994年成为绿化达标县。目前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富川已成为山青水绿,四季如春,生态环境优越的人间胜地。
富川在抓好林业及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还发展了一批森工产业,其中松香、竹制品、木地板等产品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为富川综合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旅游资源
富川建制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历史悠久,古迹甚多,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自然景观秀丽奇特,历史文化丰富多彩,民俗风情绮丽多姿。有山高水长的白云飞瀑,佳山丽水的秀峰景色和波光鳞鳞的碧溪湖光;有古风十足的瑞光塔、风雨桥和民俗浓郁的凤溪古民居,令人流连忘返,美不胜收。
富川聚集着汉、瑶等民族,他们的居室、服饰、婚娶、礼教、文化娱乐等各方面的习俗迥异,有着各自的鲜明特点。
当您到富川领略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的同时,还将沐浴在悠久的历史文化气息之中,同时又与当地热情好客的汉、瑶族民众溶为一体,去接受那瑶妹抛来的绣球,品尝那香喷喷的瑶山油茶,并与瑶族姑娘一道跳舞、游戏,令您享尽当新郎、背新娘、抢红蛋、对山歌的乐趣。
富川还有一个很大的风俗,就是在每年的正月农历初十,有“炸龙”的风俗。它与中国传统的舞龙有很大的区别!它惊险刺激,与西班牙的斗牛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炸龙从农历初十持续到元宵节,在这期间,还可以在县城的老城区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灯。
2021年1月19日,国家民委命名富川县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2020年12月2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富川县为全国无障碍环境达标市县村镇。
2020年10月,富川县入选第一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
2020年8月18日,富川县入列为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2019年11月,富川县上榜广西2019年度自治区级生态县(市、区)名单。
2018年2月22日,富川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6年12月7日,富川县被农业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5年3月10日,富川县获得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11年12月20日,富川县上榜第三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大关精神的发源地一一云干,位于罗甸县城东北部,距离县城11公里,东连沫阳镇,南临龙坪镇,西与板庚乡和边阳镇相邻,北同栗木乡接壤,总面积105.7平方公里,地 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800米,年平均降雨量
资源优势
编辑
1、云干乡距罗甸县城仅有11公里,城乡公交车直达云干;属三等级公路的大关沥青路从乡境内横穿而过,向北通往省城贵阳,向南通往黔南州府都匀,交通便捷。
2、南部荒坡较多,气候温和,较适合发展经果林、经济林种植;早熟蔬菜种植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北部气候寒冷,较适合药材种植,喀斯特山区面积广阔, 野生动、植物和中药材种类繁多,物种资源丰富。
3、云干畜牧养殖业发展历史悠久,是罗甸县城肉类产品主要供应地,畜牧业发展潜力大。
4、大关是云干的品牌,知名度高,将充分利用“大关”这个品牌发展喀斯特生态旅游业,旅游资源利用前景广阔。
5、乡境北部喀斯特山区,石灰岩、泥(页)岩丰富,石块大且厚,石材加工利用潜力大。
生态旅游
编辑
一、大关村位于罗甸县城北部,北连平塘打岱河天坑、毛坪原始次森林,西与三叠纪板庚滩相邻,东北与省级风景名胜区大小井接壤,南与即将形成龙滩库区水域相通,距县城16.8公里,年均气温16.6℃,素有 “天然氧吧”、“避暑纳凉天然圣地”之称。
二、大关是我省反贫困的一面旗帜,一个艰苦奋斗改变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典型,大关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忍不拔、苦干实干”的十六字创业精神享誉全国,大关人多年来艰苦奋斗的精神到今天已形成一种大关文化,同时也是大关旅游最独特的人文景观资源。
三、大关喀斯特地质地貌奇观,保存完好的原始次森林、珍稀植物物种,茂密的翠竹,成片的杜仲、椿树、杉树挺拔在崇山峻岭间,乱石山上镶嵌着块块梯田,已是岩山披绿装,稻田水汪汪,到处郁郁葱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大关保存较完好的自然生态植被,融山、缝、坑、林、竹、石为一体,组合成一幅幅立体山水画卷。为旅游观光提供了独有的地质、生态、人文景观。
社会经济建设
编辑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乡上下发扬大关精神,全
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县委“希望在山、前景在水、致富在路、关键在人”的发展思路,抓好蔬菜、脐橙、核桃、畜禽、务工为主的助民增收产业,实施
“3211”助民增收工程和“185”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建设万元田、万元土、万元山;认真落实好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好的成效,全乡经
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农民增收致富。到2010年,全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125万元,粮食产量3400吨,大牲畜存栏3392头,生猪存栏
16743头,家禽存笼50300羽,农民人均纯收入3824元,人均占有粮食555公斤,蔬菜种植13000亩,脐橙种植11000亩,核桃种植
3000亩,种草养羊4300只,修建小水池1200口,完成6个村的农网改造,完成危房改造241户,中学生入学率达98%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
6.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954户2593人享受农村低保政策。
“十二五”期间,全乡将围绕县委、县政府“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增比进
位、推动跨越”的主基调,按照“希望在山、前景在水、致富在路、关键在人”的发展思路,紧扣“干部要干、作风要优、工作要实、发展要快、学习要勤、风气要
正、形象要好、环境要美”的工作目标。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建设“团结、务实、勤奋、廉洁”领导班子;抓好以水电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人民群
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抓好“集团帮扶、整乡推进”扶贫开发项目落实,发展好脐橙、核桃、蔬菜、养殖、务工等特色助民增收产业,到“十二五”期末,实现人均3
亩果(脐橙或核桃)、1亩菜、每户有1人常年在外务工,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元以上的发展目标。
特色产业
编辑
云干脐橙
脐橙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类营养成份。据检测,每100ML鲜橙
汁含:热量207焦耳,蛋白质0.9g,脂肪0.2g,氨基酸203.9mg,维生素A0.127mg,维生素B10.08mg,维生素B20.03mg
维生素C60mg,并富含钙、铁、磷等元素, 脐橙果汁中含可溶性固型物11-15% ,每100毫升果汁中含糖
11.0-13.0克,含柠檬酸0.80-0.95克,
维生素C55-75毫克。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胡萝卜素、钙、磷、铁、镁、钾、钠,还含有(R)-柠檬油、香豆素、黄酮类
化合物、柠檬苦素类似物、类胡萝卜素、甘油糖脂质、Y啶酮、果胶等防癌物质。为优良的保健营养绿色食品,经常食用具有降低胆固醇、分解脂肪、减少有色金属
和放射性元素在人体内积累、清火养颜、防癌抗癌、延年益寿之功效。成熟果实果皮的油胞和果肉的汁胞中含有高级醇、醛、酮、挥发性有机酸及萜烯类等,散发出
诱人的香气,置之幽香满室,食之清香盈口,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果品。
近年来,该村围绕县委、县政府“希望在山、前景在水,致富在路,关键在
人”的发展思路,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实施
“3211”助民增收工程脐橙产业化2015亩,涉及种植农户415户1643人,其中2007年实施297亩,
2008年实施2018亩。2010年有297亩脐橙初步产生效益,实现经济收入95.04万元,扣除成本8.9万元,纯收入86.14万元。推广面积最
大的有该村支部书记付涛种植20亩,实现收入达7万余元,种植最少的有1亩以上,收入在3000元以上。道角村按照规模做大、结构调优、效益增加的原则,
实现脐橙滚雪球式发展,做大做强脐橙特色优势产业,把道角村打造成罗甸高效、精细化农业示范村,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
更快地发展,今年,2015亩脐橙可全部产生效益,预计收入644.8万元,人均增收3568元。目前较大脐橙发展基地还有幸福村、干里村。
1000毫升,属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全乡辖幸福村、八木村、云盘村、道角村、中交村、中心村、干里村、大关村、打拥村、永进村10个行政村92个村民小组2818户,总人口12283人,居住着汉、布依、苗等民族,少数民族占32%,现有耕地9372亩,其中田4030亩,土5342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87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