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树
(一)概述:中药厚朴(图23)的原植物为厚朴和凹叶厚朴。别名川厚朴、庐山厚朴、紫油厚朴等。为高大落叶乔木。主产四川、湖北、湖南、浙江、江西、福建、江苏、广西等地。以树皮、根皮及花、果实入药。树皮、根皮的有效成分为厚朴酚、厚朴碱、挥发油等。味苦辛,性温;有温中、下气、燥湿、消痰等功能;主治胸腹痞满胀痛、血瘀气滞、呕吐泻痢、痰饮咳喘等症。花有理气、化湿功能,主治胸膈胀闷;果实有理气,温中、消食功能。
(二)形态特征
1.厚朴树:高15-20米,树干通直。树皮灰棕色,具纵裂纹,单叶互生于枝顶端,椭圆状倒卵形,长20-45厘米,宽9-22厘米,叶缘微波状,叶背面有毛及白粉;花大,白色,与叶同时开放,花单生枝顶,雄蕊多数,雌蕊红色,心皮多数,果为聚合瞢荚果,圆柱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种子红色,三角状倒卵形。
2.凹叶厚朴:形态特征与厚朴相似,主要区别是:叶片倒卵形,先端凹缺成钝圆浅裂或呈倒心形,裂深可达2-3.5厘米。
(三)生长习性
1.生长发育:厚朴生长缓慢,一年生苗高仅30厘米左右,十年生才5米左右,十年生以上生长更慢。凹叶厚朴生长虽然比厚朴稍快,一年生苗高可达40厘米,十年生树平均仅高7 -10米,25年生以上仅高15米左右,50年生树高不超过20米。厚朴十年生以下很少产生萌蘖,十年生以上萌蘖也不多,而凹叶厚朴萌蘖较多。厚朴8龄以上进入成年树,花期4-5月,果熟期10 - 11月;凹叶厚朴五年生以上进入成年树,花期3-4月,果熟期9-10月。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厚朴适宜生长在海拔800 -1500米的山区。在海拔较低处,幼苗生长快,成年树生长慢;海拔较高处则相反。厚朴花后结果与否与海拔高度有密切关系,如峨嵋山海拔800 -1 800米处能正常开花结果,海拔2 000米左右花多不结果,海拔500米左右多不开花。
厚朴性喜温和、潮湿、雨雾多的气候,怕炎热,能耐寒,绝对最低气温- lO℃也不会受冻害;凹叶厚朴则喜温暖,耐炎热能力比厚朴强,也能耐寒,但不耐干旱,一般多在海拔300 - 600米山地栽培,高于600米,则生长缓慢。它们又是阳性树种,但是幼苗怕强光,应适当荫蔽,定植则应选向阳地势。
(四)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土壤以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呈中性或微酸性的沙质壤土为宜。
山地黄壤、黄红壤也可以种植。将地翻耕整平,翻地前施足底肥、每公顷施用堆肥、厩肥、火灰等混合肥3万千克左右。育苗地作成宽1-1.5米的苗床。
2.繁殖方法
(1)种子育苗:9- 10月果实成熟时,种子千粒重约310克,发芽率50% -80%,种子寿命长达2年,采回种子即可播种,浙江多在立冬前播。四川用湿润沙土贮存至次年春季播种。选择低山育苗,幼苗生长快,凹叶厚朴一年即可出圃定植,厚朴1-2年出圃。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浸种48小时后,用沙搓去蜡质层或盛竹箩内在水中用脚踩去蜡质层,播种方法以条播为主,行距厚朴为30-33厘米,凹叶厚朴为20-25厘米,按粒距3-6厘米或7-8厘米,将种子播于沟内,并覆土、盖草,每公顷用种量150 - 225千克。也可采用撒播。苗期要经常拔除杂草,每年追肥1-2次;多雨季节要防积水,以免发生根腐病,并搭棚遮荫。
(2)压条繁殖:11月上旬或2月选择生长十年生以上成年树的萌蘖,横向割断萌蘖茎一半,向切口相反方向弯曲使茎纵裂,在裂缝中夹一小石块,培土覆盖。次年生多数根后割下定植。
(3)扦插繁殖:2月选径粗1厘米的1-2年生枝条,剪成长约20厘米的插条,扦插于苗床中。苗期管理与种子育苗相同。
3.定植:以上繁殖方法所得幼苗,于2-3月或10 - 11月落叶后定植。按株行距3米×4米或3米×3米开穴,每穴栽苗1株。幼树期可套种大豆、蚕豆等农作物,利于树苗的抚育管理。
4.田间管理:幼树每年中耕除草2次。林地郁闭后一般仅冬季中耕除草,培土1次。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可施用人畜粪尿、圈肥、堆肥、硫酸铵等。幼树期除此之外需压条繁殖的,应剪除萌蘖,以保证主干挺直,生长快。凹叶厚朴树龄生长15年以上、树皮较薄的,可在春季用刀将树皮倾斜割2-3刀,使养分积聚,树皮增厚,处理4-5年即可采收。
5.病虫害及其防治
(1)叶枯病:发病初期叶上病斑黑褐色,逐渐扩大呈灰白色布满叶片,潮湿时病斑上着生小黑点,最后干枯死亡。防治方法:可冬季清除枯枝病叶;或在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再喷1:1:100(硫酸铜:生石灰:清水)波尔多液防治。
(2)根腐病:苗期发病,根部发黑腐烂,呈水渍状,全株枯死。防治方法:注意排水或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病穴用石灰消毒,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浇病穴以防止蔓延。
(3)立枯病:幼苗出土不久,茎基部呈暗褐色病斑.病部缢缩腐烂,幼苗倒伏死亡。防治方法同根腐病,还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
(4)褐天牛:蛀食枝干影响树势,严重时植株死亡。可捕杀成虫;树干刷涂白剂防止成虫产卵;用80%敌敌畏乳油浸棉球塞入蛀孔毒杀。
(5)褐边绿刺蛾和褐刺蛾等幼虫:咬食凹叶厚朴叶片,可喷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毒杀。
(6)蚜虫:吸取树液并诱发煤烟病,发病期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原液在被害树干基部涂刷一圈15厘米的药环,药量以涂湿并略有下流为度。既可杀死蚜虫又可保护蚜虫天敌。
(五)采收与加工
1.皮的采收与加工:定植20年以上即可剥皮,4-8月均可,以5-6月为佳,容易剥皮。主要是砍树剥皮,按40- 60厘米长度环剥干皮和枝皮;不进行林木更新的可挖根剥皮,然后3-5段重叠卷成筒运回加工。
近年来采用一种叫环剥的采收新方法,可以保护母树,具体做法是选20年左右树龄,胸径约20厘米,长势旺盛,树干较直的厚朴树,于5月中旬至6月下旬,选空气相对湿度为70% -80%的阴天,在离地面6-7厘米处及向上量50厘米处分别环割,深度以接近次生韧皮,然后用塑料薄膜包裹环剥处,捆扎时要上紧下松,不使雨水流入,25-35天后逐渐形成新皮之后去掉薄膜即可,环剥后注意不用手去触摸剥皮后的树干以免影响新皮生长。
树皮、根皮的加工方法是将筒状朴皮夹住放大锅开水中,用瓢舀水烫淋,到厚朴柔软时,取出用青草塞住两端,直立放在木桶里,上盖湿草“发汗”至皮内侧面及横断面变为紫褐色或棕褐色并现油润光泽时,取出套筒分成单张,用竹片或木棒撑开晒干,再用甑子蒸软后,可卷筒,大的两人对卷,每次一张,用力卷成双卷。小的一人卷成单卷,把两端切齐后晒干,小根皮和枝皮晒干即可。凹叶厚朴树皮、根皮斜立于室内架上,其余横放,风干即成。经常翻动,以加速干燥。
2.花的采收与加工:定植后5-8年开始开花,花的季节性强,不及时采摘会掉落,于花将开放时采回花蕾,先蒸10多分钟,取出铺开晒干或烘干。也可以置沸水中烫一下,再行干燥。
各种厚朴皮均以外表灰白或棕褐色,油性大,气味浓厚,断面有闪亮油颗粒者为好,花朵大、结实、不散瓣为优。
在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四川省育种攻关、四川省青年基金等项目资助下,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制的甘蓝型油菜雄不育新种质材料于2000年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应用该材料研制的不育系,经四川省科技厅2008年组织省内专家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组配出的双低油菜新品种川油58连续两年位居四川省区试第一名及国家生产试验第一名,并顺利获得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支持。
一、组合配制
川油58(原试验代号为03杂-1)为甘蓝型油菜NEA细胞质雄性不育双低三系杂交种,是1999年夏繁以JA1为母本,JR2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2003年秋申请进入四川省油菜新组合区域试验,2005年通过四川省审定。2004年申请进入国家长江上游组油菜新组合区域试验,2007年通过国家区试和国家生产试验。川油58的选育,标志着甘蓝型油菜NEA不育胞质及其恢复基因材料在油菜双低杂交种选育中的成功应用。这不仅可以简化油菜杂交种制种程序,保证杂交种种子纯度,也能较好地协调油菜杂交种高产与优质、多抗之间的矛盾。
二、产量表现
1.品比试验在2002年品比试验中,平均亩产196.6kg,比对照蜀杂6号(144.4kg/亩)增产36.1%,达极显著水平;在2003年品比试验中,平均亩产183.3kg,比对照蜀杂6号(138.0kg/亩)增产32.8%,达极显著水平。
2.四川省区试2004年四川省区试中,平均亩产154.7kg,比对照蜀杂6号(140.31kg/亩)增产10.26%,达极显著水平,位居该年度参试双低组合之首。2005年9个试验点全部增产,平均亩产163.7kg,比对照蜀杂6号(141.69kg/亩)增产15.53%,达极显著水平,位居该年度B组试验之首。
3.生产试验2005年四川省生产试验中,5点试验一致增产,平均亩产166.8kg,比对照蜀杂6号(148.79kg/亩)增产12.1%,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参加国家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9.91kg,比对照油研7号(156.96kg/亩)增产14.62%,增产极显著,居第一位。在2007年国家6个点(贵州遵义、贵州黔南、四川双流、四川内江、云南罗平、重庆万州)生产试验中,有5点增产,平均亩产179.91kg,比对照油研7号(156.96kg/亩)增产14.62%,增产极显著,居第一位。
三、生物学特性
川油58种子圆粒,种皮黑褐色,子叶宽而中等长,幼苗半直立,生长旺盛,茎杆绿色,深裂叶,1~3裂,对生,叶色深绿,较厚,顶片大而圆,光合面积大,叶缘波状,叶柄中等长,茎叶均无毛而具蜡粉,**大花瓣,雄蕊发育正常,**大花药,花粉量大,匀生分枝,角果斜生,中等长,果喙中等长,角果柄中等长。
四、品质性状及抗逆性
川油58母本JA1具有遗传控制的彻底雄性不育特性,不受温度、光照等任何环境因素影响,理论上杂交种纯度可达100%,在2003~2007年四川省区试及国家区试中,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结果,川油58种子芥酸含量0.1%~0.44%,商品菜籽硫苷含量25.10~31.84 mol/g饼,含油量39.42~41.22%,表明该品种杂交F1种子和商品菜籽品质优良,优于国家和四川省双低油菜审定标准。2003~2007年四川省区试及国家区试植保鉴定和大田自然鉴定结果表明,川油58成熟期发病较轻,与对照相比,对菌核病和病毒病的抗性表现为低感~低抗;在整个生育期中表现出较强的抗倒和抗寒能力。
五、农艺性状
川油58为甘蓝型半冬性中熟品种,根据国家和四川省区试及多点生产试验调查结果,在长江上游区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种植,全生育期221~224天,与对照相同。苗期生长旺盛,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薹茎粗壮,株形较紧凑,整齐一致性好,育性正常,花粉量大,抗病性、抗倒性和抗寒性较强,丰产性突出,适应性强。成熟期株高180~210cm,分枝部位25~75cm,一次有效分枝8~12个,二次有效分枝4~14个,主序75~95cm,主序着角密度1.5~2.5个/cm,单株有效角果480~519个,每果12.3~18.7粒,千粒重3.5~4.02g。
六、栽培技术要点
1.适时播种、移栽川油58为双低中熟杂交油菜,育苗移栽时,在川西平原9月中下旬、川南地区9月下旬播种较宜。育苗苗床播种量0.5~0.8kg/亩,五叶期适量喷施多效唑,苗龄30天移栽。直播栽培时,各地播期相应推迟10~15天。
2.栽培密度川油58分枝较多,二次分枝发达,根据地力可适当稀植,充分利用二次分枝的增产优势,中等肥力水平每亩移栽6 000~8 000株,高肥力水平每亩移栽5 000~7 000株。
3.肥水管理肥水管理应以底肥为主,移栽苗活棵后早施苗肥,冬前看苗追施腊肥。施足底肥和磷肥,早施多施苗肥,巧施蕾苔肥,增施硼肥,保证植株前期营养器官发育良好,根深叶茂,后期生殖器官枝多果多,不脱肥早衰。一般施肥量为纯氮10~15kg/亩,普通过磷酸钙30~40kg/亩,氯化钾8~10kg/亩,底追比3∶2,移栽时底施0.5kg/亩硼肥。因含硫化肥易导致优质油菜硫甙含量上升,降低品质,应杜绝向优质油菜施用硫酸铵、硫酸钾等含硫化肥;施用十字花科作物秸秆、角壳沤制的有机肥,易出现稆生油菜,并易传染病害,所以应不施十字花科作物秸秆沤制的农家肥。
4.田间管理移栽成活后至封行前及时中耕除草,防治菜青虫和蚜虫,雨季及时清沟排渍防涝。川油58为双低优质油菜,种植区域应与非优质品种严格隔离,注意连片集中种植,避免与其它非优质品种混合栽培,以保证油菜籽的双低品质。当主序中部角果籽粒变褐色时,于晴天上午及时收获,减少落粒损失。
(通联:①四川天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成都610066②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87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