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区的经济
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5亿元,增长30.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6:58:36,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固定资产投资284亿元,增长24.6%,总量居榆林市第一;财政总收入连续两年净增20亿元,达到70.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3.9亿元,分别增长40%和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28元,分别较2010年增加3491元和1823元。
2013年,榆阳区实现生产总值461.2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2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21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270.43亿元,增长29.5%;第三产业增加值167.62亿元,增长1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58.6:36.4。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6.9%。 历史上,榆阳区在游牧民族驻牧时为牧区,在汉族屯居时则为农业区。进入明代,长城以北为牧区,以南明王朝实行军屯、民垦、商屯。到万历年间“土人耕牧,锄山为田,虽悬崖偏坡,无地不垦”(《明经世文编·清理延绥屯田疏》)。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清廷允许汉民进入长城以北“伙盘地”耕牧后,境内农业区逐渐北移。乾隆年间又准许汉民定居“伙盘地”耕牧,境内“伙盘地”逐渐成为农牧交错的地区。到民国初年,榆阳区基本为农业区。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民改变农业落后面貌,农业生产体制先后由个体单干改变为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集体生产,80年代初又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都力求促进生产力发展;同时大力倡导科学种田,不断完善耕作制度,推广良种、新式农机具和各种新技术,使用化学肥料,积极开展植保,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从50年代起,榆阳农民坚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打坝修梯田,治理山河、荒沙。通过艰苦卓绝的劳动,使全市恶劣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巨大的改变,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1950年全县(区)粮食总产17285吨,到1993年粮食产量增为129118.8吨,是1950年的7.47倍。经济作物、蔬菜、瓜类、水果也大幅度增长。
新中国成立40余年间,榆阳区农业管理、技术服务网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日臻完善。1993年,区农业管理服务机构22个;有工作人员346人,其中技术人员167人(高级农艺师、畜牧兽医师11人,农艺师、助理农艺师、技术员156人),农民技师16人,助理农民技师38人;市乡(镇)农学协会30个,各种农业科技示范户1850个。
21世纪以来,榆阳区农业在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中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实现了由传统的越垦越穷,越牧越荒的恶性循环,向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的方向转变,林草覆盖率达到45%以上,一个由乔灌草织造的秀美山川初现轮廓。二是实现了由以种植业为主,向种养业并重的方向转变,羊子饲养规模已达到154万只,生猪、笼养鸡分别达到80万头、100万只;大扁杏种植10.2万亩,温室大棚菜达到3000亩,全区“北畜南果城郊菜”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其中高效养殖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三是实现了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向种植粮食、饲料、饲草和经济作物并重的方向转变,粮、经、饲种植比例高速到60:12:28。
2013年,榆阳区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实现总产值39.56亿元,农作物播种面积74.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66.31万亩;油料0.7万亩;蔬菜2.8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4.75亿斤。 新中国成立以后,榆阳区境内工业几经起伏,逐步发展。1955—1957年,工业、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草湾沟、青云山、宣梁、房家沟等私营煤矿及私营恒远皮服厂、金刚寺砖瓦厂和新华制革厂股份有限公司等厂家相继转为公私合营(后成为国营);榆林城关及镇川等城镇个体手工业者组织集体企业。
1965年,榆林县(榆阳区)内有国营工业企业11个,县属集体企业11个;工业总产值899.3万元(其中县属企业693.8万元)。“文化大革命”前期,生产秩序受到干扰破坏。1967年工业总产值下降为876.32万元(其中县属669.8万元)。70年代,在兴办“五小工业”精神指导下,先后建成县氮肥厂、水泥厂、炼铁厂、玻璃厂、制药厂等。这些企业多是盲目上马,技术设备落后,产品质量低劣,长期亏损。70年代末,县化工厂、玻璃厂、东风煤矿等厂家相继转产或关停。80年代,区内毛纺、皮革、畜产加工业经济效益很好,上缴税利大幅度增长,1984年地属毛纺厂、畜产加工厂和县制革厂实现利润共447万元,到1986年增至887.3万元。
21世纪以来,榆阳区工业在构建新的经济体系中实现了“两大跨越”。一是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实现了改组制和产权置换上的跨越。普惠酒业集团公司、制药厂、人民煤矿等骨干企业,采取适当办法,已成为独占鳌头的重点企业。二是能源化工产业实现了由小打小闹到大规模开发建设的跨越。全区原煤产量由2000年的78万吨增长到了2005年的560万吨,翻了近3番。一批以煤、电、盐为主的产业项目正在兴起,初步形成了以210国道为“轴心”、以旧榆神路和榆补路为“两翼”的“四大工业基地”,即以国道沿线金鸡滩、牛家梁镇为主的煤电向载能工业品和化工产业基地;以鱼河、镇川、上盐湾为主的岩盐开发及其化工产品转化基地;以旧榆神路沿线麻黄梁、大河塔、牛家梁为主的原煤生产基地;以榆补路沿线巴拉素、芹河为主的林纸一体化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相继引进了一大批经济效益高、发展潜力大的强势产业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投入营运,拉动全区经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工业经济效益逐年攀升,产销衔接进一步趋好,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势强劲。
2013年,榆阳区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71.26亿元,较上年增长29%。资产总计700.14亿元,增长24.8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0.74亿元,增长35.14%;实现利润68.69亿元,增长7.97%;实现税金36.28亿元,增长18.34%;工业品产销率达到97.34%。 榆阳区与内蒙接壤,历来是汉族与西北少数民族进行物资贸易的重要市场。北魏时,这里“马及牛羊遂至于贱,毡皮委积”,曾大量输入中原进行交易。宋淳化三年(992),占据榆林西北地区与宋朝抗衡的党项拓跋部物资匮乏,首领李继迁请求宋朝解除陕北边禁,设立边市,得到宋廷的允许。党项人以“马、牛、驼、羊、毛褐(毛织品)之产”贸易,宋朝则以“金银、缯帛之货,互通有无,各得其所”。次年,宋朝又取消了不许党项人所产之青、白盐入境的禁令,允许党项人在宋朝沿边以青、白盐交换谷物。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党项拓跋部首领李德明请求宋朝在陕北等地与其部交界处设“榷场”,得到宋朝的允许后,在本境今上盐湾乡碎金驿村等地相继设置榷场,进行贸易交往,时常出现“略无猜情,门市不讥,商贩如织”的盛况。西夏政权建立后,除沿边互市和榷场的贸易外,常常通过派遣使节,深入宋朝内地进行贸易。乾顺时,西夏“进奉使入边,辄鬻其乘马,边人以价值贱,争市之,于是使者带马日多”。即使在宋夏间进行战争期间,边民间的贸易从未停止过。
从元代直到民国时期,榆阳一直是西北蒙古等少数民族与汉民族进行经济贸易的重要通道。明代,在榆林城北10里的长城口上设有蒙汉互市的红山市。清代和民国时期,境内蒙汉互市更加活跃。此外,山西、河北等地商人大批来到榆林城、镇川堡座庄经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封锁,曾在镇川、鱼河等地设立物资“统制”站,置哨卡禁止物资进出陕甘宁边区,一度使榆阳区商品流通不畅。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较长时期对市场统的过“死”,商品流通不畅,商品经济发展缓慢。1980年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境内市场日益活跃,商品流通渠道不断增多,商业日益繁荣起来。1980年,榆阳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4317万元。到1993年增为19511万元,是1980年的4.5倍;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027万元,是1980年的5.3倍;其中城镇售额13031万元,占72%,农村4996万元,占27.7%;农业生产资料零售总额为1484万元,是1980年的1.9倍。
21世纪以来,榆阳区第三产业在强势经济中快速发展。以餐饮、商住、金融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05年实现增加值25.96亿元,占到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49.7%,地方财政收入的1/4来自于服务业。服务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今日潮、银河、天佑、三辰、金龙、四海大酒店与个体经营者的风味特色小吃,互为补充,提升了榆林饮食文化品味,在榆林市服务业的中心位置更加凸现。
2013年,榆阳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13亿元,较上年增长8.8%。分城乡看,城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0.1亿元,增长8.2%;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3亿元,增长9.6%。全年实现批发业销售额326.8亿元,增长8.7%;实现零售业销售额89.3亿元,增长19.6%;实现住宿业营业额4.1亿元,增长3.9%;实现餐饮业营业额6.0亿元,增长1.5%。
榆林经济强大的原因是它不仅是资源城市,也是化工基地。
榆林市的位置是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向东的地方榆林市还与黄河东侧的山西省接壤,北面则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市。榆林市的能源、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也有陕甘宁气田。
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榆林市不仅仅人均GDP稳居陕西省的第一位,而且增长率也是前两位,榆林市的经济发展迅速,有一个根本的原因,榆林市不仅仅是一个纯资源类的城市,这个地方也是一个化工基地,工业能力的强大,让榆林市经济有了持续增长的动力,而不是简单的提供资源。
榆林市的自然资源
榆林市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分别占全省总量的86.2%、43.4%、99.9%和100%。
平均每平方公里地下蕴藏着622万吨煤、1.4万吨石油、1亿立方米天然气、1.4亿吨岩盐。资源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88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