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养殖产量影响经济效益,海蛎人工养殖产量大概有多少?

一、分配

养殖产量影响经济效益,海蛎人工养殖产量大概有多少?

牡蛎是世界上最大的养殖贝类,是人类可利用的重要海洋生物资源之一,也是全球分布物种。牡蛎不仅美味营养,而且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是营养价值很高的海鲜珍品。牡蛎是人类食物中锌含量最高的。牡蛎是一种食物链短、生长快、产量高、分布广的贝类。由于其良好的经济效益,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化水产养殖、加工和开发水产品之一。目前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都有牡蛎生产基地,主要产地有福建、广东、山东、辽宁、广西、浙江等。其中,牡蛎是最重要的繁殖物种。

二、养殖区

2018年,中国牡蛎养殖面积14.44万公顷,比2017年增长4.27%;2019年,中国牡蛎养殖面积达到14.51万公顷,比2018年增加07万公顷。福建、山东、广东、辽宁受自然条件和养殖习惯的影响,养殖规模较大。2019年福建牡蛎养殖面积3.69万公顷,山东、广东、辽宁牡蛎养殖面积分别为3.53万公顷、2.75万公顷、2.25万公顷。2019年,福建、山东、广东和辽宁的牡蛎养殖面积分别占牡蛎养殖总面积的25.46%、24.30%、18.96%和15.51%。

三、输出

中国牡蛎产量保持相对乐观的趋势,总产量保持小幅增长。2018年,中国牡蛎养殖产量为513.98万吨,比2018年增加8.58万吨,2019年中国牡蛎养殖产量达到522.56万吨。2019年,福建牡蛎养殖产量201.26万吨,广东牡蛎养殖产量113.92万吨,山东牡蛎养殖产量86.99万吨,广西牡蛎养殖产量65.93万吨。2019年,福建、广东、山东和广西的牡蛎养殖产量分别占牡蛎养殖总产量的38.51%、21.80%、16.65%和12.62%。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中国非常重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牡蛎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生态环境超载、产业链不完整、内需驱动力不足、产业集中度低、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十三五”以来,中国牡蛎产业符合标准渔业优质绿色发展的要求,以特色养殖为基础,扶贫攻坚,坚持提高质量和效益,减少收入,增加绿色发展,丰富渔民,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当前和未来,中国牡蛎产业将进一步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结合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夯实基础,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消费市场,增强产业发展动力;加强监测预警,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90820.html